一种落球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0-07  48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落球设备。



背景技术:

球磨机适用于粉磨各种矿石及其它原料,被广泛用于冶矿、建材及化工等行业。球磨机中的粉磨介质为磨球,其主要作用是对物料进行冲击破碎,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研磨作用,这就要求磨球可以承受足够多的冲击次数而不破碎,为此需要对磨球进行耐冲击试验。落球设备主要用于落球的冲击试验,现有技术中,落球设备中的升降装置在提起落球的过程中,升降装置内的落球容易掉落,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解决落球设备提升落球过程中,落球容易意外掉落砸伤工作人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落球设备,包括用于落球性能测试的落球通道、用于将所述落球通道中的所述落球导出的第一导向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导出的所述落球提升至所述落球通道顶部的升降装置和防护结构;所述第一导向通道位于所述落球通道的底部,所述防护结构环绕所述升降装置设置;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落球通道相连通,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另一端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容置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容置结构安装于所述传动机构上,所述容置结构的位置与所述导向通道的出口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落球设备还包括顶板和立柱,所述顶板安装于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立柱用于支撑所述顶板;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顶板上。

可选地,所述防护结构的顶部与所述顶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防护结构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入到所述防护结构内。

可选地,所述落球设备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连接,所述加强杆相对所述立柱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落球设备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落球导入至所述落球通道顶部的所述第二导向通道,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落球通道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装置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落球设备还包括人梯;所述人梯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人梯的另一端连接到地面。

可选地,所述落球设备还包括顶棚;所述顶棚安装于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棚覆盖所述顶板。

可选地,所述落球设备还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连接,所述防护板位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之间。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落球设备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所述落球通道和所述升降装置,使落球进入所述升降装置后,所述升降装置将所述落球提升至所述落球通道顶部,使落球从所述落球通道内滑落,进而实现了落球的冲击试验。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另一端的位置相对应,使所述落球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另一端离开后进入所述升降装置内,进而有益于所述升降装置对所述落球的提取。通过将所述防护结构环绕于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当所述升降装置内的落球在提升的途中掉落时,所述防护结构可以防止落球从所述升降装置的侧面飞出砸伤工作人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落球设备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落球设备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落球设备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落球设备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防护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升降装置;2-第二导向通道;3-落球通道;4-第一导向通道;5-防护结构;7-人梯;8-顶棚;9-防护板;11-驱动机构;12-传动机构;13-容置结构;51-第一开口;61-顶板;62-立柱;63-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转动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落球设备,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用于落球性能测试的落球通道3、用于将所述落球通道3中的所述落球导出的第一导向通道4、用于将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导出的所述落球提升至所述落球通道3顶部的升降装置1和防护结构5;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位于所述落球通道3的底部,所述防护结构5环绕所述升降装置1设置;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的一端与所述落球通道3相连通;所述升降装置1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的另一端的位置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护结构5安装于地面上,所述防护结构5环绕所述升降装置1设置,所述防护结构5用于限制落球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所述落球通道3可以为竖直通道、弧形通道或者任意可以实现所述落球冲击的通道;所述落球通道3的顶端与所述升降装置1的顶部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为圆形管道或任意可以使所述落球通过的管道;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与所述落球通道3连通处设有弯曲管道,所述弯曲管道用于缓冲所述落球导出的冲击。当进行落球的冲击试验时,所述落球沿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穿过所述防护结构5进入所述升降装置1内,然后所述升降装置1将所述落球提升至所述落球通道3的顶部,使落球沿所述落球通道3的顶部滑落以完成冲击试验,最后所述落球从所述落球通道3的底部滑出并进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内。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所述落球通道3和所述升降装置1,使落球进入所述升降装置1后,所述升降装置1将所述落球提升至所述落球通道3顶部,使落球从所述落球通道3内滑落,进而实现了落球的冲击试验。通过所述升降装置1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的另一端的位置相对应,使所述落球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离开后可以进入所述升降装置1内,进而有益于所述升降装置1对所述落球的提取。通过将所述防护结构5环绕于所述升降装置1设置,当所述升降装置1内的落球在提升的途中掉落时,所述防护结构5可以防止落球从所述升降装置1的侧面飞出砸伤工作人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升降装置1包括驱动机构11、传动机构12和容置结构13;所述驱动机构11与所述传动机构12驱动连接,所述容置结构13安装于所述传动机构12上,所述容置结构13的位置与所述导向通道4的出口位置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驱动机构11可以为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或任一可以驱动所述传动机构12的驱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12可以为链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或其它任意可以带动所述容置结构13升降的装置;所述容置结构13可以为吊斗、吊爪等任一可以容置所述落球的结构;所述容置结构13与所述传动机构12可拆卸连接。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设置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出口位置相对应的容置结构13,使落球可以沿着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滑入所述容置结构13内,进而避免需要人工将所述落球转移至所述容置结构13内。通过所述驱动机构11与所述传动机构12驱动连接,将所述容置结构13安装于所述传动机构12上,使所述驱动机构11带动所述容置结构13上升或下降,进而实现所述容置结构13的自动上下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落球设备还包括顶板61和立柱62,所述顶板61安装于所述立柱62的顶部,所述立柱62用于支撑所述顶板61;所述驱动机构11安装于所述顶板61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立柱62分布于所述顶板61的四周以支撑所述顶板61,所述立柱62通过地脚螺栓安装于地面上;所述顶板61与所述立柱62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11与所述顶板61可以为焊接、螺钉连接或其它任意可以使所述驱动机构11与所述顶板61的连接方式;所述顶板61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传动机构1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11驱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使所述传动机构12上的所述容置结构13与所述导向通道4的另一端的位置相对应。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61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驱动机构11安装于所述固定装置上。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将所述顶板61安装于所述立柱62的顶部,在所述立柱62对所述顶板61的固定作用下,使所述顶板61更为稳固;通过将所述驱动机构11安装于所述顶板61上,以防止所述驱动机构11在运作时产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防护结构5的顶部与所述顶板6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护结构5可以为护栏网、防护板或其它任意可以阻挡所述落球的结构;所述防护结构5的顶部和所述顶板6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钉连接或其它任意可以使所述防护结构5与所述顶板61的连接方式;所述防护结构5的底部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连接;所述防护结构5沿所述传动机构12周向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将所述防护结构5的顶部与所述顶板61连接,所述防护结构5的底部与地面连接,在所述顶板61和地面对所述防护结构5两端的固定作用下,使所述防护结构5更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防护结构5上开设有第一开口51;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51伸入到所述防护结构5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开口51开设于所述防护结构5的侧面,所述第一开口51的位置与所述容置结构1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51与所述容置结构1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侧设有卡边,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的侧面设有与所述卡边相对应的限位槽;使所述卡边可以固定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在所述防护结构5上开设所述第一开口51,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51伸入到所述防护结构5所围绕的区域内,避免所述防护结构5阻挡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滑出的落球,进而有益于所述落球滑入所述容置结构13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落球设备还包括加强杆63;所述加强杆6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62连接,所述加强杆63相对所述立柱62倾斜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强杆63的两端与所述立柱6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栓连接或其它任意可以使所述加强杆63与所述立柱62连接的方式。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根立柱62之间设有两根相交的加强杆63。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所述加强杆6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62连接,所述加强杆63倾斜设置固定所述加强杆63,使所述立柱62在受力时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落球设备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落球导入至所述落球通道3顶部的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的一端与所述落球通道3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装置1的位置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为方形管道或其它任意可以使所述落球划入所述落球通道3的通道,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与所述落球通道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与所述落球通道3的连接处设有弯曲通道,所述弯曲管道用于缓冲所述落球;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自入口端向靠近所述落球通道3的一端向下倾斜,以使落球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动进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所述升降装置1将落球升起后,通过设置一端与所述升降装置1的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以便于所述升降装置1内的落球进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内;通过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与所述落球通道3的顶部连通,使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内的落球可以滑动进入所述落球通道3内,进而使所述落球在所述落球通道3内完成冲击试验。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落球设备还包括人梯7;所述人梯7的一端与所述顶板61连接,所述人梯7的另一端连接到地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人梯7采用地脚螺栓安装在地面上,所述人梯7的侧面与所述立柱62可拆卸连接,所述人梯7的侧面设有围栏,所述人梯7的转角处设有若干支撑杆。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所述人梯7,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所述人梯7进入所述顶板61上,以便于工作人员维修安装于所述顶板61上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落球设备还包括顶棚8;所述顶棚8安装于所述顶板61上,所述顶棚8覆盖所述顶板6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顶棚8与所述顶板61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棚8为雨棚或者其它可以覆盖所述顶板61的顶棚,所述顶棚8的侧边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顶板61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将所述顶棚8安装于所述顶板61上,使所述顶棚8覆盖所述顶板61,以防止所述顶板61上的设备被淋湿。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落球设备还包括防护板9,所述防护板9与相邻的两根立柱62连接,所述防护板9位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6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立柱62的侧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固定所述防护板9;任意相邻的两根立柱62之间均设有防护板9;所述防护板9为钢板或其它可以阻挡所述落球的防护板。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所述防护板9两端与相邻的两根立柱62连接,所述防护板9位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62之间,使所述防护板9可以包围防护结构5,当所述落球因速度过大击穿所述防护结构5时,所述防护板9可以进一步阻挡所述落球的飞出,进而防止所述落球飞出砸伤工作人员。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落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落球性能测试的落球通道(3)、用于将所述落球通道(3)中的所述落球导出的第一导向通道(4)、用于将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导出的所述落球提升至所述落球通道(3)顶部的升降装置(1)和防护结构(5);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位于所述落球通道(3)的底部,所述防护结构(5)环绕所述升降装置(1)设置;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的一端与所述落球通道(3)相连通,所述升降装置(1)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的另一端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1)包括驱动机构(11)、传动机构(12)和容置结构(13);所述驱动机构(11)与所述传动机构(12)驱动连接,所述容置结构(13)安装于所述传动机构(12)上,所述容置结构(13)的位置与所述导向通道(4)的出口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61)和立柱(62),所述顶板(61)安装于所述立柱(62)的顶部,所述立柱(62)用于支撑所述顶板(61);所述驱动机构(11)安装于所述顶板(6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5)的顶部与所述顶板(6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5)上开设有第一开口(51);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51)伸入到所述防护结构(5)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杆(63);所述加强杆(6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62)连接,所述加强杆(63)相对所述立柱(62)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落球导入至所述落球通道(3)顶部的第二导向通道(2),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的一端与所述落球通道(3)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装置(1)的位置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梯(7);所述人梯(7)的一端与所述顶板(61)连接,所述人梯(7)的另一端连接到地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棚(8);所述顶棚(8)安装于所述顶板(61)上,所述顶棚(8)覆盖所述顶板(61)。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板(9),所述防护板(9)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62)连接,所述防护板(9)位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62)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落球设备。本实用新型所述落球设备,包括用于落球性能测试的落球通道、用于将所述落球通道中的所述落球导出的第一导向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导出的所述落球提升至所述落球通道顶部的升降装置和防护结构;所述第一导向通道位于所述落球通道的底部,所述防护结构环绕所述升降装置设置;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落球通道相连通;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另一端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将所述防护结构环绕于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当所述升降装置内的落球在提升的途中掉落时,所述防护结构限制所述落球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以防止落球砸伤工作人员。

技术研发人员:宋斌;王俊武;齐海强;崔计光;李旭;王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晋西车轴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