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提供的冰箱,举例来说,例如有制冰室(储冰室)与冷冻室分离来将冰和冰以外的其他被冷冻物收容在不同的室中的类型(有时将该类型的冰箱的制冰室称为“独立制冰室”)、或者在冷冻室内配设有上部开口的箱状储冰容器来将冰和其他被冷冻物收容在同一个室中的类型,等等。
在具有独立制冰室的冰箱,制冰室和冷冻室在冰箱的相同高度位置处左右并排地设置。在此,当在制冰室和冷冻室之间配设有隔开这些各个室的隔板时,制冰室和冷冻室双方的容积会相应地变窄。此外,制冰室和冷冻室的容积被固定。同样,在储冰容器收纳在冷冻室内的冰箱也是,由于储冰容器的大小是一定的,因此储冰空间的容积被固定了。
与此相对,冰的消费量可能按照冰箱使用者的属性(家族构成、生活方式、偏好)等而变化。此外,例如,冰的消费量在夏季会增加,而冰的消费量在冬季则会减少,于是冰的消费量还根据季节的主要因素而变化。进一步地,也可能会发生冰的消费量根据家庭聚会等的活动事件而临时增加的情形。然而,在迄今为止提供的冰箱中,储冰空间的容积都是固定的,无法适当地应对冰的消费量的变化。
在此,在特许文献1(特开2011-75167号公报)中公开了能调节储藏室的容积的冰箱。特许文献1中公开的冰箱具有罐(气球),其可拆卸地配设在制冰室或冷冻室等的储藏室中。在被储藏物的储藏量不多的情况下,通过配设在储藏室内的罐来减小储藏室的容积,并且调节以缩窄需要冷却的空间。以此方式来谋求冰箱的节能化。
此外,在特许文献2(特开2010-71577号公报)中公开了可调节划定在储藏室内的划分室的容积的冰箱。特许文献2中公开的冰箱具有顶部搁板,其覆盖储藏室内的划分室上部,以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通过顶部搁板的上下移动来调节划分室的容积。
然而,特许文献1中公开的冰箱增加了必须另外准备一般冰箱中不使用的罐,由于在罐随时间劣化时必须更换其他罐的问题而导致了产品成本的增加。
此外,所述特许文献1中公开的冰箱在减小储藏空间的容积的情况下可以应对储藏室中的罐的配设,而另一方面,由于不具备在冰的消费量增加时增大储藏空间(储冰空间)的容量的调节手段,因此无法适当地应对该需求。
另一方面,在特许文献2中公开的冰箱中,通过顶部搁板的上下移动来调节其容积的空间是冷藏室内的空间(划分室),而不是冷冻室内的空间。因此,特许文献2中既没有公开也没有暗示对冷冻室内的空间(特别是储冰空间)的容积的调节。
此外,特许文献2中公开的冰箱中的顶部搁板借助于指定的升降机构来上下移动。然而,由于该升降机构具有由各种各样的机械要素组成的复杂构造、并且零部件个数也很多,因此导致了产品成本的增加。
鉴于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冰箱:其可简便地利用而不导致成本增加,同时可按照冰箱使用者对冰的消费情况来适当地调节储冰容器的容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冰箱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冷冻室和配设在所述冷冻室内并能收纳储冰容器的收纳容器,所述储冰容器具有按上下方向顺次连接的多个容器框部,各容器框部分别具有可围住所储存的冰的侧周壁、同时以可相对于其他容器框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连接的所述多个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处于可彼此重叠的状态,并且所述容器框部以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而伸缩。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冰箱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各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上设有贯通孔,设在连接的一个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上的贯通孔可与设在其他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上的贯通孔重叠,所述储冰容器具有插入并穿过重叠的所述贯通孔的贯通孔插入部,所述储冰容器还具有用于使多个容器框部在固定在各容器框部的高度位置处的状态下架住的容器框部锁定构件。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涉及的冰箱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贯通孔插入部的外表面和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螺纹,所述容器框部锁定构件拧紧在所述贯通孔处。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涉及的冰箱的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一个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上设有突出部,同时在另外一个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上设有用于使所述突出部嵌入其中的嵌合孔,通过所述突出部嵌合在所述嵌合孔处,所述一个容器框部在预定高度位置连接到另一个容器框部。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涉及的冰箱的特征在于,在相邻的容器框部处,设有从位于上侧的容器框部的侧周壁下端水平伸出的第一凸缘边,以及从位于下侧的容器框部的侧周壁上端水平伸出的第二凸缘边,在所述位于下侧的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上端相对移动到所述位于上侧的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下端的高度位置处时,所述第一凸缘边和第二凸缘边抵接,并且阻止所述位于下侧的容器框部的进一步移动。
本发明所涉及的冰箱具有可彼此重叠的侧周壁,并且还具有使连接的多个容器框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得以伸缩的储冰容器。藉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这样的冰箱:其能够以简易的构造实现储冰容器的伸缩,而不会导致产品成本增加,同时能够按照使用者的需求适当地调节储冰容器的内部容积。此外,由于能够通过多个容器框部的上下移动的作业来使储冰容器伸缩,因此能够极其简便地调节储冰容器的内部容积。
此外,根据本发明,设在一个容器框部的侧周壁上的贯通孔与设在其他容器框部的侧周壁上的贯通孔重叠,并且采用了具有插入并穿过重叠的贯通孔的贯通孔插入部的容器框部锁定构件,从而能够使多个容器框部在预定高度位置处连接。藉此,根据本发明,由于连接的多个容器框部通过构造简易的容器框部锁定构件而共同锁定,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诸如不小心解除了容器框部的连接这样的不便。此外,由于采用了构造简易的容器框部锁定构件,因此不会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
进一步地,在贯通孔插入部的外表面和贯通孔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螺纹,并且容器框部锁定构件拧紧在所述贯通孔处。贯通孔插入部(容器框部锁定构件)以此方式固定在贯通孔内,并且能够预防贯通孔插入部从贯通孔内脱离的情形。其结果是,根据本发明,能够更加坚固地连接通过容器框部锁定构件锁定的多个容器框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的各容器框部里面,在相邻的一个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上设有突出部,同时在另外一个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上设有用于使所述突出部嵌入其中的嵌合孔。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这样的简易构造来连接所述一个容器框部与相邻的容器框部。其结果是,防止了产品成本的增加,还能够适当地连接多个容器框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的各容器框部里面,在相邻的容器框部中,设有从位于上侧的容器框部的侧周壁下端水平伸出的第一凸缘边,以及从位于下侧的容器框部的侧周壁上端水平伸出的第二凸缘边。藉此,根据本发明,例如,即使是在用于锁定多个容器框部的手段(所述容器框部锁定构件或者成对的突出部与卡合孔等等)不起作用于是下侧的容器框部落下的情况下,第一凸缘边和第二凸缘边也会抵接,并且能够阻止落下的容器框部的进一步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冰箱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冰箱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垂直截面图;
图3(a)是示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冷冻室的内部的正视垂直截面图;
图3(b)是示出图3(a)所涉及的收纳容器内部的a-a截面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储冰容器的立体图。
图5(a)是示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储冰容器处于最收缩状态时的截面图;
图5(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储冰容器向下侧伸长时的截面图;
图5(c)是示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储冰容器处于最伸长状态时的截面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储冰容器的立体图。
图7(a)是示出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储冰容器处于最收缩状态时的截面图;
图7(b)是示出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储冰容器向下侧伸长时的截面图;
图7(c)示出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储冰容器处于最伸长状态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冰箱1。而且,在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冰箱1时,“上下”方向对应于冰箱1的高度方向,“左右”方向对应于冰箱1的宽度方向,并且“前后”方向对应于冰箱1的纵深方向。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以及图2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冰箱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整体结构。在此,图1是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冰箱1的外观立体图。此外,图2是冰箱1的侧视垂直截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冰箱1具有相当于冰箱主体的隔热箱体2。如图2所示,隔热箱体2具有多个储藏室。此外,多个储藏室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对应于冷藏室3、冷冻室4、和蔬菜室5。但是,冷藏室3、冷冻室4、和蔬菜室5的布置不限于此。
设在隔热箱体2中的各储藏室的前表面均具有开口。设有隔热门10、11和12以便以能开闭的方式封住这些开口。在此,隔热门10支撑在隔热箱体2处,例如在正面看冰箱时右端的上下端部可来回转动,并且封住冷藏室3的前面开口。此外,隔热门11以可相对于隔热箱体2在前后方向上拉出的方式配设,并且封住冷冻室4的前面开口部。同样,隔热门12以可相对于隔热箱体2在前后方向上拉出的方式配设,并且封住蔬菜室5的前面开口。
如图2所示,隔热箱体2具有:钢板制成的外箱2a,合成树脂制成的内箱2b,以及填充在形成于外箱2a和内箱2b之间的间隙内的发泡聚氨酯制成的隔热材料2c。在隔热箱体2的内部配设有多个隔热隔断壁(例如,以图1的标号6a、6b示出的构件)。通过该隔热隔断壁6a、6b,划分了冷藏室3、冷冻室4、和蔬菜室5。
接下来,参照图3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冷冻室4。图3(a)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冷冻室4的正视垂直截面图。此外,图3(b)是示出在冷藏室4的内侧配设有后文描述的收纳容器40等时的收纳容器40的内部的截面图(沿图3(a)中的a-a线切断)。
如图3(a)所示,冷冻室4通过隔断壁6a、6b而与在上下方向上邻接的其他储藏室(冷藏室3、蔬菜室5)隔开。此外,在冷冻室4的内侧配设有收纳被冷冻物的收纳容器40。收纳容器40具有与冷冻室4的内部空间的形状相对应的大致长方体的形状。此外,收纳容器40的上方设有开口。
收纳容器40安装在隔热门11的背面,也可以支撑在向更后方水平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架7上。通过侧架7来一体地支撑收纳容器40和隔热门11。侧架7以可前后移动的状态卡合在形成于冷冻室内侧表面4s上的侧轨上,并且伴随着隔热门11的向前移动而拉出收纳容器40。
此外,如图3(a)和3(b)所示,用于储存冰的储冰容器50配设在收纳容器40的内部。储冰容器5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连接的多个容器框部51a、51b、51c、…、51n。此外,容器框部51a、51b、51c、…、51n中的每一个以可相对于其他容器框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通过使各容器框部5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来使储冰容器50伸缩。以此方式来调节储冰容器50的内部容积,并且能够使储冰空间变化。下面将详细描述容器框部的操作。
而且,所述“相对”移动的意思是,在从任意容器框部看其他容器框部的情况下,所述任意容器框部相对于所述其他容器框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任意容器框部确实上下移动当然对应于与任意容器框部相关联的“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固定的任意容器框部由于从其他容器框部来看的话也上下移动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对应于与任意容器框部相关联的“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设有三个容器框部51a、51b和51c。位于最上侧的容器框部51a以及连接在容器框部51a的下侧的容器框部51b在上方以及底部开口,同时具有侧周壁52,侧周壁52相连环绕地设在前后左右,以便划定冰的收容空间(如图3所示,容器框部51a的侧周壁52用符号52a示出,并且容器框部51b的侧周壁52用符号52b示出)。
与此相对,位于最下侧的容器框部51c在上方开口,同时具有侧周壁52c,此外还具有在侧周壁52c的底边处相连的底壁53。收容在储冰容器50中的冰i至少被位于最下侧的容器框部51c的侧周壁52c围住(在图3(b)所示的形态的情况下,冰i被侧周壁52a、52b和52c围住)。
在各容器框部51处,位于下侧的容器框部51的宽度以及纵深比位于上侧的容器框部51的宽度以及纵深要小。因此,位于下侧的容器框部51被设计成以与所连接的上侧容器框部51相同的姿势嵌入该上侧容器框部51内。其结果是,至少邻接的容器框部51的侧周壁52处于可彼此重叠的状态。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计成:下侧容器框部51的宽度以及纵深比位于上侧的容器框部51的宽度以及纵深要大,从而所连接的上侧容器框部51嵌入到位于下侧的容器框部51内。
当储冰容器50收纳在收纳容器40中时,位于最上侧的容器框部51a支撑在在收纳容器40的前壁以及后壁的预定高度位置处。当以这样的状态支撑容器框部51a时,储冰容器50架在收纳容器40的前壁与后壁之间。此时,储冰容器50的底壁外表面(容器框部51c的底壁53)与收纳容器40的底壁内表面以预定间隔彼此分开。其结果是,在位于最下方的容器框部51c的下侧形成空间40s。在本实施例中,空间40s可以用作被冷冻物的收纳空间,还可以用作剩余空间,以便容许下侧的容器框部51b、51c的移动。
通过像这样利用空间40s,不需要在收纳容器40一侧另行设置用于调节储冰容器50的内部容积的装置。因此,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储冰容器50,能够采用配设在一般的冷冻室4中的通用收纳容器40,并且能够避免产品成本增加。然而,储冰容器50的设置形态不限于此。例如,位于最下侧的容器框部51c放置在收纳容器40的底壁内表面上并且位于最上侧的容器框部51a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上侧。此时,对应于空间40s的剩余空间形成在容器框部51a的上侧。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位于最上侧的容器框部51a被固定在收纳容器40内的预定高度位置处,根据所述“相对移动”的定义,当容器框部51b或51c上下移动时,可以换言之即容器框部51a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4和图5来详细说明储冰容器50的构造。在此,图4是储冰容器50的立体图。此外,图5是储冰容器50的正视垂直截面图。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的储冰容器5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连接的容器框部51a、51b和51c的情况下,在各容器框部51的侧周壁52上形成贯通孔54。在图4所示的形态的情况下,在侧周壁52a的左右两侧的表面上形成贯通孔54a1、54a2,在侧周壁52b的左右两侧的表面上形成贯通孔54b1、54b2,并且在侧周壁52c的左右两侧的表面上形成贯通孔54c1、54c2。
如图4所示,形成于各侧周壁52的相同侧面侧的贯通孔54沿上下方向布置(在图4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54a1、54b1、54c1或者54a2、54b2、54c2)。像这样,在布置了贯通孔54的情况下,通过容器框部51b、51c的上下移动,形成在不同的侧周壁52上的多个贯通孔54能够重叠(在图4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54a1和54b1、54b1和54c1、54a1和54b1和54c1能够重叠;同样,54a2和54b2、54b2和54c2、54a2和54b2和54c2能够重叠)。
在此,如图5(a)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储冰容器50优选地还具有用于连接多个容器框部51的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此外,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具有插入并穿过重叠的多个贯通孔54的贯通孔插入部551。本实施例中的贯通孔插入部551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形状。通过贯通孔插入部551,以固定于该高度位置处的状态锁定多个容器框部。
像这样,由于连接的多个容器框部51通过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而被锁定,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诸如连接脱开导致若干容器框部51掉落这样的不便。此外,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由于具有简易的构造而不会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
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在贯通孔插入部551的外表面(圆柱形的侧周面)以及贯通孔54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螺纹(在图中,形成于贯通孔插入部551的外表面上的螺纹用符号552示出;此外,形成于贯通孔54的内表面上的螺纹用符号541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于贯通孔插入部551的外表面上的螺纹对应于外螺纹,并且形成于贯通孔54的内表面上的螺纹对应于内螺纹。
通过该构造,将贯通孔插入部551拧紧到贯通孔54,并将贯通孔插入部551固定到贯通孔54内。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贯通孔插入部551脱离到贯通孔54外的情形,并且能够更坚固地连接多个容器框部51。
进一步地,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还可以具有安装在贯通孔插入部551的端部处的抓手553。借助于抓手553处的旋转操作,能够使贯通孔插入部551在贯通孔54内旋转。能够以此方式容易地使位于贯通孔54内的贯通孔插入部551前进或后退。
而且,图5所示的形态为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从最里面的容器框部51的内侧向最外面的容器框部51的外侧插进贯通孔54中,但是不限于此。即,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从最外面的容器框部51的外侧向最里面的容器框部51的内侧插进贯通孔54中这样也是可以的。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各容器框部51还可以具有从侧周壁52的下端水平伸出的第一凸缘边56和从侧周壁52的上端水平伸出的第二凸缘边57。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第一凸缘边56向储冰容器50的内侧水平伸出。此外,第二凸缘边57向储冰容器50的外侧水平伸出。但是,第一凸缘边56、第二凸缘边57的伸出方向不限于此。例如,与图4和图5所示的形态不同,在位于上侧的容器框部51配设在位于下侧的容器框部51的内侧这样的情况下,第一凸缘边56也可以向储冰容器50的外侧伸出,并且第二凸缘边57也可以向储冰容器50的内侧伸出。
在容器框部51具有第一凸缘边56和第二凸缘边57的情况下的操作方式如下。即,如图5(b)和5(c)所示,当位于下侧的容器框部51的侧周壁上端移动到位于上侧的容器框部51的侧周壁下端的高度位置处时,第一凸缘边56与第二凸缘边57相对并抵接。其结果是,位于下侧的容器框部51支撑在第二凸缘边57处,并阻止其进一步下降。例如,即使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从贯通孔54脱离并且下侧的容器框部51落下,通过第一凸缘边56和第二凸缘边57的作用,也能防止容器框部51进一步下降,并且能够维持与其他容器框部51的连接状态。
但是,本发明的形态不限于容器框部51设有第一凸缘边56和第二凸缘边57。在没设有第一凸缘边56和第二凸缘边57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第一凸缘边56和第二凸缘边57,上下方向上邻接的容器框部51的各侧周壁52(在图5的形态的情况下,侧周壁52a和侧周壁52b、侧周壁52b和侧周壁52c)能够更接近。此外,在位于最下侧的容器框部51c没有通过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而架在其他容器框部51上的情况下,容器框部51c的底壁53下降到撞上收纳容器40的底壁为止。容器框部51c以此方式而变为放置在收纳容器40的底壁上的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5来说明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储冰容器50的操作。图5(a)示出了最收缩状态下的储冰容器50。此外,图5(b)示出了从图5(a)所示的状态向下侧伸长的储冰容器50。进一步地,图5(c)示出了最伸长状态下的储冰容器50。
如图5(a)所示,两个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中的一个插入并穿过了容器框部51a的贯通孔54a1、容器框部51b的贯通孔54b1、和容器框部51c的贯通孔54c1,同时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中的另一个插入并穿过了容器框部51a的贯通孔54a2、容器框部51b的贯通孔54b2、和容器框部51c的贯通孔54c2。其结果是,三个容器框部51通过所述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而被锁定。换言之,容器框部51b的大部分收在容器框部51a的内侧,并且容器框部51c的大部分收在容器框部51b的内侧。
接下来,如图5(b)所示,从贯通孔54卸下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并使容器框部51b、51c下降。此时,容器框部51b的第二凸缘边57b抵接在容器框部51a的第一凸缘边56a上,并且容器框部51b锁定(连接)到容器框部51a上。
与此相对,维持容器框部51b的贯通孔54b1与容器框部51c的贯通孔54c1重合(贯通孔54b2和贯通孔54c2也是同样),并将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插入并穿过重合的贯通孔54。以此方式将容器框部51c锁定(连接)到容器框部51b上。与图5(a)所示的储冰容器50相比,该状态下的储冰容器50的内部容积(储冰空间)增加了容器框部51b、51c下降的量。
接下来,如图5(c)所示,从贯通孔54卸下容器框部锁定构件55,并使容器框部51c下降。此时,容器框部51c的第二凸缘边57c抵接在容器框部51b的第一凸缘边56b上,并且容器框部51c锁定(连接)到容器框部51b上。与图5(b)所示的储冰容器50相比,该状态下的储冰容器50的内部容积进一步增加了容器框部51c下降的量。与此相对,在减小储冰容器50的内部容积的情况下,可以执行相反的操作。通过这些操作来适当地调节储冰容器50中的储冰空间。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冰箱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在于多个容器框部51的锁定构造。除此之外的部分由于与所述第一实施例是共通的,因此省略了关于其的说明。首先,参照图6来说明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储冰容器150的构造。在此,图6是储冰容器150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在储冰容器150所具有的容器框部151的侧周壁152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突出部153(但是,在位于最上侧的容器框部151a处没有形成突出部153)。此外,在容器框部151的侧周壁152形成有用于使突出部153嵌入其中的嵌合孔154(但是,在位于最下侧的容器框部151c处没有形成嵌合孔154)。
此时,在相邻的容器框部151里面,设在一个容器框部151处的突出部153嵌入到设在另一个容器框部151处的嵌合孔154中。以此方式锁定这两个容器框部151。在图6所示的形态的情况下,设在容器框部151b处的突出部153b嵌入到设在容器框部151a处的嵌合孔154a中。此外,设在容器框部151c处的突出部153c嵌入到设在容器框部151b处的嵌合孔154b中。
此外,如图6所示,沿容器框部151的前后方向布置的多个突出部153优选地形成在各侧周壁152上。进一步地,沿容器框部51的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布置的多个嵌合孔154优选地形成在各侧周壁152上。突出部153以及嵌合孔154中的每一个都在前后方向上形成有多个,于是一个容器框部151能够稳定地锁定到另一个容器框部151上。此外,嵌合孔154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有多个,于是能够适当地调节被锁定的容器框部151的高度位置,并且能够增减储冰容器150的内部容积。
而且,图6所示的突出部153是向容器框部151的外侧突出,但是突出部153的形态不限于此。与图6所示的形态不同,例如,在位于下侧的容器框部151b配设在比位于上侧的容器框部151a更外侧的情况下,形成于容器框部151b处的突出部153也可以向容器框部151的内侧突出。
接下来,参照图7来说明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储冰容器150的操作。图7(a)示出了最收缩状态下的储冰容器150。此外,图7(b)示出了从图7(a)所示的状态向下侧伸长的储冰容器150。进一步地,图7(c)示出了最伸长状态下的储冰容器150。
如图7(a)所示,容器框部151b的突出部153b嵌入到布置在容器框部151a的上侧的嵌合孔154a1中。以此方式,容器框部151b以容器框部151b的大部分收在容器框部151a的内侧的状态而锁定(连接)到容器框部151a上。
同样,容器框部151c的突出部153c嵌入到布置在容器框部151b的上侧的嵌合孔154b1中。以此方式,容器框部151c以容器框部151c的大部分收在容器框部151b的内侧的状态而锁定(连接)到容器框部151b上。
接下来,将容器框部151b的突出部153b从嵌合孔154a1拔出,并使容器框部151b下降。其后续如图7(b)所示,容器框部151b的突出部153b嵌入到容器框部151a下侧的嵌合孔154a2中。以此方式,容器框部151b在比图7(a)所示的状态更下方的位置处被锁定到容器框部151a上。其结果是,增加了储冰容器150的内部容积。
接下来,将容器框部151c的突出部153c从嵌合孔154b1拔出,并使容器框部151c下降。其后续如图7(c)所示,容器框部151c的突出部153c嵌入到容器框部151b下侧的嵌合孔154b2中。以此方式,容器框部151c在比图7(b)所示的状态更下方的位置处被锁定到容器框部151b上。其结果是,进一步增加了储冰容器150的内部容积。与此相对,在减小储冰容器150的内部容积的情况下,可以执行相反的操作。通过这些操作来适当地调节储冰容器150中的储冰空间。
根据第二实施例,能够像这样用简易的手段实现多个容器框部151的锁定构造。藉此,能够稳定地连接多个容器框部151,从而使得能够适当地调节储冰容器150的内部容积而不会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上文详细说明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但是,前述说明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而非以限定本发明为宗旨而记载的内容。本发明中可包含不脱离其宗旨而变更、改良得到的内容。此外,本发明中包含本发明的等价物。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具有冷冻室和配设在所述冷冻室内并能收纳储冰容器的收纳容器,所述储冰容器具有按上下方向顺次连接的多个容器框部,各容器框部分别具有能够围住所储存的冰的侧周壁、同时以能够相对于其他容器框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连接的所述多个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处于能够彼此重叠的状态,并且所述容器框部以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而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上设有贯通孔,设在要连接的一个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上的贯通孔能够与设在其他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上的贯通孔重叠,所述储冰容器具有插入并穿过重叠的所述贯通孔的贯通孔插入部,所述储冰容器还具有用于以固定在各容器框部的高度位置处的状态锁定多个容器框部的容器框部锁定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贯通孔插入部的外表面和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螺纹,所述容器框部锁定构件拧紧在所述贯通孔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一个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上设有突出部,同时在另外一个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上设有用于使所述突出部嵌入其中的嵌合孔,通过所述突出部嵌合在所述嵌合孔处,所述一个容器框部在预定高度位置连接到另一个容器框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容器框部处,设有从位于上侧的容器框部的侧周壁下端水平伸出的第一凸缘边,以及从位于下侧的容器框部的侧周壁上端水平伸出的第二凸缘边,在所述位于下侧的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上端相对移动到所述位于上侧的容器框部的所述侧周壁下端的高度位置处时,所述第一凸缘边和第二凸缘边抵接,并且阻止所述位于下侧的容器框部的进一步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边向所述储冰容器的内侧水平伸出,所述第二凸缘边向所述储冰容器的外侧水平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边向储冰容器的外侧伸出,所述第二凸缘边向所示储冰容器的内侧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冰容器的底壁外表面与所述收纳容器的底壁内表面以预定间隔彼此分开,以在最下侧的容器框部的下侧形成剩余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下侧的所述容器框部放置在收纳容器的底壁内表面上,位于最上侧的容器框部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上侧,以在最上侧的容器框部的上侧形成剩余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冰容器还具有安装在所述贯通孔插入部的端部处的抓手,所述抓手旋转以带动所述贯通孔插入部在贯通孔内旋转,使位于所述贯通孔内的贯通孔插入部前进或后退。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