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4-10-19  33


本发明涉及柔性屏贴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泛在屏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全面屏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提高屏占比,双曲贴合技术及四曲贴合技术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主要利用柔性屏的柔性特性来实现全面屏。目前柔性屏的贴合方法主要是使用硅胶垫,将柔性屏压合到曲面盖板的内侧。在贴合过程中。因为曲面盖板平面区的贴合压力要大于其弯折区域的贴合压力,导致弯折区域贴合压力小,极易出现气泡,因此会导致曲面盖板和柔性屏之间贴合不良。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旨在解决柔性屏和盖板的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用于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贴合装置包括:抵接件;导向限位件,包括侧板、由侧板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与容纳腔连通并在贴合装置的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导向限位件通过第一开口套设于抵接件;柔性支撑件,包括主体部和承载部,主体部的一端由第二开口伸入容纳腔、并在容纳腔内与抵接件相互抵接,主体部的另一端连接承载部,承载部搭接于侧板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承载部具有用于承载柔性屏的承载面。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复位部件,连接于导向限位件背离承载部的一侧,复位部件在高度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复位部件包括:

导向杆,沿高度方向延伸成型;

弹性件,沿导向杆在高度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抵接件背离柔性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基座,复位部件连接于基座和导向限位件之间,导向杆固定连接于侧板,或者导向杆固定连接于基座。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侧板上连接有止挡板,止挡板由侧板沿背离容纳腔的方向延伸成型,复位部件设置于止挡板背离承载部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止挡板连接于侧板背离承载部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抵接件朝向柔性支撑件的表面凹陷形成有限位槽,至少部分主体部限位于限位槽内。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主体部包括限位段和连接段,限位段的截面尺寸小于连接段的截面尺寸,限位段容纳于限位槽内,连接段连接于限位段和承载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抵接件还包括围合形成限位槽的壁部,连接段搭接于壁部朝向承载部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侧板上设置有让位缺口,让位缺口由侧板朝向承载部的端面凹陷形成,且让位缺口在侧板厚度方向上贯穿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侧板包括沿贴合装置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及沿贴合装置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在宽度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小于第二侧板在长度方向上的延伸尺寸,让位缺口设置于两个第一侧板中的至少一者上。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让位缺口靠近第一侧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让位缺口呈圆弧形。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导向限位件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相继连接的竖直段和渐变段,竖直段位于渐变段背离承载部的一侧,且在承载部至抵接件的方向上渐变段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渐变段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或等于竖直段的横截面尺寸。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贴合方法,使用上述的贴合装置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方法包括:将柔性屏设置于贴合装置的柔性支撑件的承载面上;

驱动抵接件和曲面盖板相互靠近;

在柔性屏和曲面盖板相互接触后,继续驱动抵接件和曲面盖板相互靠近,以使抵接件在容纳腔内通过主体部能够挤压承载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贴合装置中,贴合装置包括抵接件、导向限位件和柔性支撑件。导向限位件包括侧板、容纳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抵接件由第一开口伸入容纳腔内。柔性支撑件包括主体部和承载部,主体部由第二开口伸入容纳腔内,且主体部和抵接件在容纳腔内相互抵接,承载部搭接于侧板上。

在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贴合装置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的过程中,可以将柔性屏设置于承载部的承载面上,曲面盖板压合柔性屏。在曲面盖板的压合过程中,柔性支撑件会受到抵接件和曲面盖板的挤压,主体部在导向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下在高度方向上变形,而承载部在侧板和曲面盖板的双向挤压下会发生高度方向和其他方向上的变形。主体部的变形能够令柔性屏的中间部位与曲面盖板贴合的更加紧密,主体部的变形和承载部本身的变形能够将至少部分承载部挤压至曲面盖板的弯曲部处,能够保证曲面盖板的弯曲部分与柔性屏贴合的更加紧密。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能够有效改善柔性屏和曲面盖板的贴合气泡,提高柔性屏和曲面盖板的贴合良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在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限位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限位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曲面盖板;11、平面部;12、弯曲部;20、柔性屏;30、基底;

1、贴合装置;

100、抵接件;110、限位槽;120、壁部;

200、导向限位件;200a、竖直段;200b、渐变段;210、侧板;210a、第一侧板;210b、第二侧板;211、让位缺口;220、容纳腔;230、第一开口;240、第二开口;240、止挡板;

300、柔性支撑件;310、主体部;310a、限位段;310b、连接段;320、承载部;321、承载面;

400、复位部件;410、导向杆;420、弹性件;

500、基座;

600、压合台;610、容置槽;

700、引导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泛在屏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全面屏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提高屏占比,双曲贴合技术及四曲贴合技术应运而生。但是目前曲面贴合存在良率较低的问题。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柔性硅胶基底30来实现曲面盖板10和柔性屏20的相互贴合。曲面盖板10包括弯曲部12及平面部11,通常的曲面盖板10包括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弯曲部12,平面部11连接于两个弯曲部12之间。弯曲部12具有较大的曲率,平面部11通常呈平面状。

现有技术中的柔性硅胶基底30包括承载面,承载面和曲面盖板10的形状相适配。在曲面盖板10和柔性屏20的贴合过程中,首先将柔性屏20放置于承载面,然后将曲面盖板10压合于柔性屏20上。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曲面盖板10的平面部11的贴合压力要大于其弯曲部12的贴合压力,导致弯曲部12极易出现贴合气泡,且容易出现贴合反弹风险,导致曲面盖板10和柔性屏20贴合不良。且当两个弯曲部12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曲面盖板10的宽度,即曲面盖板10的开口较小时,会导致曲面盖板10和柔性屏20无法贴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本发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2至图8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贴合装置1及贴合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1的主视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贴合装置1用于贴合曲面盖板10和柔性屏20,贴合装置1包括:抵接件100;导向限位件200,包括侧板210、由侧板210围合形成的容纳腔220、与容纳腔220连通并在贴合装置1的高度方向(图2中的z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230和第二开口240,导向限位件200通过第一开口230套设于抵接件100;柔性支撑件300,包括主体部310和承载部320,主体部310的一端由第二开口240伸入容纳腔220、并在容纳腔220内与抵接件100相互抵接,主体部310的另一端连接承载部320,承载部320搭接于侧板210背离第一开口230的一侧,承载部320具有用于承载柔性屏20的承载面321。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贴合装置1中,贴合装置1包括抵接件100、导向限位件200和柔性支撑件300。导向限位件200包括侧板210、容纳腔220、第一开口230和第二开口240,抵接件100由第一开口230伸入容纳腔220内。柔性支撑件300包括主体部310和承载部320,主体部310由第二开口240伸入容纳腔220内,且主体部310和抵接件100在容纳腔220内相互抵接,承载部320搭接于侧板210上。

在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贴合装置1贴合曲面盖板10和柔性屏20的过程中,可以将柔性屏20设置于承载部320的承载面321上,曲面盖板10压合柔性屏20。在曲面盖板10的压合过程中,柔性支撑件300会受到抵接件100和曲面盖板10的挤压,主体部310在导向限位件200的限位作用下在高度方向上变形,而承载部320在侧板210和曲面盖板10的双向挤压下会发生高度方向和其他方向上的变形。主体部310的变形能够令柔性屏20的中间部位与曲面盖板10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使得柔性屏20的主体部310和曲面盖板10的平面部11贴合的更加紧密。主体部310的变形和承载部320本身的变形能够将至少部分承载部320挤压至曲面盖板10的弯曲部12处,能够保证曲面盖板10的弯曲部12与柔性屏20贴合的更加紧密。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1能够有效改善柔性屏20和曲面盖板10的贴合气泡,提高柔性屏20和曲面盖板10的贴合良率。

在柔性支撑件300中,可选的,主体部310和承载部320一体成型设置。柔性支撑件300的材料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柔性支撑件300的材料包括硅胶等柔性材料。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贴合装置1还包括压合台600,压合台600包括用于容纳曲面盖板10的容置槽610,压合台600和导向限位件200及柔性支撑件300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压合台600沿高度方向可移动设置。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曲面盖板10和柔性屏20贴合过程中,可以将曲面盖板10设置于压合台600内,驱动压合台600沿靠近柔性支撑件300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曲面盖板10向柔性支撑件300提供压合力,将曲面盖板10压合于柔性屏20上。

可选的,贴合装置1还包括引导膜700,用于支撑柔性屏20。在贴合装置1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先将柔性屏20设置于引导膜700上,然后将引导膜700设置于柔性支撑件300上。引导膜700用于将柔性屏20带动至柔性支撑件300上。引导膜700的尺寸通常大于柔性屏20及支撑面的尺寸。

抵接件10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请一并参阅图4,图4示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为了更好的展示抵接件100和柔性支撑件300之间的连接关系,图4中省略了导向限位件20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抵接件100朝向柔性支撑件300的表面凹陷形成有限位槽110,至少部分主体部310限位于限位槽110内。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槽110,能够保证抵接件100和柔性支撑件300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限位槽110向柔性支撑件300提供限位,通过限位槽110的设置位置可以确定柔性支撑件300的设置位置。在贴合装置1的使用过程中,可以令限位槽110和压合台600相互对位,完成柔性支撑件300和压合台600的相互对位。

主体部31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主体部310例如包括限位段310a和连接段310b,限位段310a的截面尺寸小于连接段310b的截面尺寸,限位段310a容纳于限位槽110内,连接段310b连接于限位段310a和承载部320之间。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一方面主体部310可以通过限位段310a限位于限位槽110内,另一方面,连接段310b的截面尺寸较大,能够减小连接段310b和侧板210朝向容纳腔220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善主体部310在容纳腔220内的晃动。

可选的,抵接件100还包括围合形成限位槽110的壁部120,连接段310b搭接于壁部120朝向承载部320的一侧。通过壁部120能够向连接段310b提供限位,更好的挤压承载部320变形。

导向限位件200的形状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导向限位件200呈四棱柱形。

请一并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1的导向限位件200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1的导向限位件200,导向限位件200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相继连接的竖直段200a和渐变段200b,竖直段200a位于渐变段200b背离承载部320的一侧,且在承载部320至抵接件100的方向上渐变段200b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渐变段200b不仅能够减小贴合装置1的占据空间,渐变段200b能够为引导膜700提供让位,令引导膜700能够向渐变段200b拉伸。

可选的,渐变段200b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或等于竖直段200a的横截面尺寸。竖直段200a的尺寸较小,能够为引导膜700等结构提供让位。可选的,竖直段200a的横截面尺寸不变,令竖直段200a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

主体部31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可选的,主体部310的尺寸和导向限位件200的尺寸相适配,主体部310对应于渐变段200b的部位的横截面尺寸在承载部320至抵接件10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主体部310对应于竖直段200a的部位的横截面尺寸不变。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图6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1的导向限位件200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额一种贴合装置1的主视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1,侧板210上设置有让位缺口211,让位缺口211由侧板210朝向承载部320的端面凹陷形成,且让位缺口211在侧板210厚度方向上贯穿设置。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曲面盖板10和导向限位件200挤压承载部320变形时,至少部分承载部320能够挤压于让位缺口211内,避免承载部320变形量过大而导致承载部320刮伤柔性屏20上的连接线或者导线引脚。

让位缺口211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导向限位件200由四个侧板210围合形成,让位缺口211可以设置于任一侧板210上。

或者,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侧板210包括沿贴合装置1的长度方向(图2中的y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210a、及沿贴合装置1的宽度方向(图2中的x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210b,第一侧板210a在宽度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小于第二侧板210b在长度方向上的延伸尺寸,让位缺口211设置于两个第一侧板210a中的至少一者上。

当承载部320在曲面盖板10和导向限位件200的挤压下发生变形时,通常第一侧板210a处对应的承载部320变形量较大。且通常第一侧板210a附近的柔性屏20上会设置连接线或导线引脚。让位缺口211设置于第一侧板210a,能够避免第一侧板210a处的承载部320变形量过大而刮伤连接线或导线引脚。

让位缺口211的尺寸设置方式有多种,只要侧板210上开设有让位缺口211即可。让位缺口211的设置位置有多种,可选的,让位缺口211靠近第一侧板210a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设置,令承载部320和第一侧板210a的受力更加平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贴合装置1还包括复位部件400,连接于导向限位件200背离承载部320的一侧,复位部件400在高度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导向限位件200的一侧设置有复位部件400,当贴合装置1用于贴合曲面盖板10和柔性屏20,曲面盖板10向导向限位件200施加压合力时。一方面,复位部件400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导向限位件200在压合力的作用下发生损坏。另一方面,在复位部件400向导向限位件200提供与压合力相反的作用力,使得导向限位件200受力平衡,保证了贴合装置1结构的稳定性。

复位部件40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复位部件400为沿高度方向往复变形的弹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复位部件400包括导向杆410,沿高度方向延伸成型;弹性件420,沿导向杆410在高度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通过设置导向杆410能够向弹性件420的弹性变形提供导向,令弹性件420能够沿高度方向变形,进一步提高贴合装置1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贴合装置1还包括基座500,基座500设置于抵接件100背离柔性支撑件300的一侧。基座500例如可以和抵接件100可拆卸地连接,或者基座500可以和抵接件100一体成型设置。复位部件400连接于基座500和导向限位件200之间,通过基座500向复位部件400提供支撑。

当贴合装置1包括基座500时,导向杆41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导向杆410固定连接于基座500,弹性件420套设于导向杆410,弹性件420的一端抵靠于基座500,弹性件420的另一端抵靠于导向限位件200,且弹性件420在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导向杆410的长度。导向限位件200受力时,弹性件420能够发生收缩,导向限位件200通过弹性件420的收缩朝向基座500移动。当导向杆410抵靠于导向限位件200时,导向限位件200在导向杆410的支撑作用下停止朝向基座500移动。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杆410固定连接于导向限位件200,弹性件420套设于导向杆410,弹性件420的一端抵靠于基座500,弹性件420的另一端抵靠于导向限位件200,且弹性件420在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导向杆410的长度。导向限位件200受力时,弹性件420能够发生收缩,导向限位件200通过弹性件420的收缩朝向基座500移动。当导向杆410抵靠于基座500上时,导向限位件200停止朝向基座500移动。

复位部件400的设置位置有多种,例如复位部件400设置于导向限位件200中侧板210朝向基座500的端面。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给复位部件400提供设置空间,侧板210上连接有止挡板240,止挡板240由侧板210沿背离容纳腔220的方向延伸成型,复位部件400设置于止挡板240背离承载部320的一侧。

可选的,止挡板240设置于侧板210背离承载部320的一端,能够减小侧板210收到的剪切力,提高导向限位件200的使用寿命。可选的,止挡板240和侧板210一体成型设置,能够简化贴合装置1的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贴合方法用于贴合曲面盖板10和柔性屏20,该方法使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贴合装置11完成,贴合方法包括:

步骤s1:将柔性屏20设置于贴合装置1的柔性支撑件300的承载面321上。

步骤s2:驱动抵接件100和曲面盖板10相互靠近。

在步骤s2中可以驱动压合台600朝向导向限位件200移动,以带动曲面盖板10朝向柔性屏20移动。或者可以驱动抵接件100朝向压合台600移动,以带动柔性屏20朝向曲面盖板10移动。或者,可以驱动压合台600朝向导向限位件200移动,并驱动抵接件100朝向压合台600移动,以提高曲面盖板10和柔性屏20相互贴合的贴合效率。

步骤s3:在柔性屏20和曲面盖板10相互接触后,继续驱动抵接件100和曲面盖板10相互靠近。

通过步骤s3以使抵接件100在容纳腔220内通过主体部310能够挤压承载部320。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中,首先通过步骤s1将柔性屏20设置于承载面321上。然后通过步骤s2令柔性屏20和曲面盖板10初步贴合。在步骤s3中,当柔性屏20和曲面盖板10初步贴合后,继续驱动抵接件100和曲面盖板10相互靠近。主体部310在导向限位件200的限位作用下在高度方向上变形,而承载部320在侧板210和曲面盖板10的双向挤压下会发生高度方向和其他方向上的变形。主体部310的变形能够令柔性屏20的中间部位与曲面盖板10贴合的更加紧密,主体部310的变形和承载部320本身的变形能够将至少部分承载部320挤压至曲面盖板10的弯曲部12处,能够保证曲面盖板10的弯曲部12分与柔性屏20贴合的更加紧密。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1能够有效改善柔性屏20和曲面盖板10的贴合气泡,提高柔性屏20和曲面盖板10的贴合良率。

本发明可以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例如,特定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算法可以被修改,而系统体系结构并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精神。因此,当前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描述定义,并且,落入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全部改变从而都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贴合装置,用于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包括:

抵接件;

导向限位件,包括侧板、由所述侧板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并在所述贴合装置的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导向限位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套设于所述抵接件;

柔性支撑件,包括主体部和承载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由所述第二开口伸入所述容纳腔、并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抵接件相互抵接,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承载部,所述承载部搭接于所述侧板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所述承载部具有用于承载所述柔性屏的承载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部件,连接于所述导向限位件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侧,所述复位部件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件包括:

导向杆,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成型;

弹性件,沿所述导向杆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背离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基座,所述复位部件连接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导向限位件之间,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侧板,或者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连接有止挡板,所述止挡板由所述侧板沿背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延伸成型,所述复位部件设置于所述止挡板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止挡板连接于所述侧板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朝向所述柔性支撑件的表面凹陷形成有限位槽,至少部分所述主体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限位段和连接段,所述限位段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连接段的截面尺寸,所述限位段容纳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连接段连接于所述限位段和所述承载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抵接件还包括围合形成所述限位槽的壁部,所述连接段搭接于所述壁部朝向所述承载部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让位缺口,所述让位缺口由所述侧板朝向所述承载部的端面凹陷形成,且所述让位缺口在所述侧板厚度方向上贯穿设置;

优选的,所述侧板包括沿所述贴合装置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及沿所述贴合装置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小于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延伸尺寸,所述让位缺口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中的至少一者上;

优选的,所述让位缺口靠近所述第一侧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部设置;

优选的,所述让位缺口呈圆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限位件包括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继连接的竖直段和渐变段,所述竖直段位于所述渐变段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侧,且在所述承载部至所述抵接件的方向上所述渐变段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渐变段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竖直段的横截面尺寸。

10.一种贴合方法,用于贴合柔性屏和曲面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柔性屏设置于所述贴合装置的柔性支撑件的承载面上,所述贴合装置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

驱动所述抵接件和所述曲面盖板相互靠近;

在所述柔性屏和所述曲面盖板相互接触后,继续驱动所述抵接件和所述曲面盖板相互靠近,以使所述抵接件在所述容纳腔内通过主体部能够挤压所述承载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用于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贴合装置包括:抵接件;导向限位件,包括侧板、由侧板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与容纳腔连通并在贴合装置的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导向限位件通过第一开口套设于抵接件;柔性支撑件,包括主体部和承载部,主体部的一端由第二开口伸入容纳腔、并在容纳腔内与抵接件相互抵接,主体部的另一端连接承载部,承载部搭接于侧板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承载部具有用于承载柔性屏的承载面。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改善曲面盖板和柔性屏之间的气泡,提高产品良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苏伟;杨硕;袁亚鸿;古春笑;裴军强;吴耀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