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轨枕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双块式轨枕在无碴轨道混凝土道床板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使用。双块式轨枕通过将混凝土灌注在模具中,然后放入蒸养系统中通过蒸养工艺以凝固生产。将灌装有混凝土的模具通过输送系统搬运至蒸养系统附近,蒸养完成后再通过输送系统搬运至指定位置。在现有技术中,采用机械输送系统搬运模具可以节省人力,提高搬运效率。但是在搬运过程中,除了直线向前传送,还根据需要进行平移改变输送路线,通常通过吊装设备(例如带有机械抓手的吊车)从一个输送装置上吊装至另一个输送装置上,设备成本较高,效率低。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包括输入段,所述输入段的出口连接辊道平移段的入口,所述辊道平移段的出口连接输出段的入口;所述辊道平移段的下方设有顶升平移装置;其中,所述顶升平移装置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下侧设有可伸缩支撑腿,所述第一底板的上方平行间隔设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所述伸缩机构设置为能够调节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底板的上侧平行间隔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还包括u型连接板和驱动气缸,所述u型连接板的竖边均向外延伸形成外沿,所述外沿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顶部;所述驱动气缸设于第二底板上,所述驱动气缸设置为能够驱动u型连接板滑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设置为能够在伸缩机构的驱动下分别从不同的辊道空隙之间伸出。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主要适用于轨枕模具的平移输送,其输入段将轨枕模具输入,其辊道平移段平移改变轨枕模具的输送路线至输出段,并由输出段将轨枕模具输出,从而实现轨枕模具的平移输送。在本实用新型中,输入段和输出段均可以采用皮带输送装置或辊道输送装置,只要能实现轨枕模具的直线输送即可。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输入段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输入段,辊道平移段为多辊道平移段,多条平行设置的输入段的出口均与多辊道平移段的入口连接,多辊道平移段的出口连接多条平行设置的输出段的入口。可以根据需要将不同输入段输送来的轨枕模具在多辊道平移段进行平移,进入目标输出段。
在本实用新型中,轨枕模具通过输入端输送至至辊道平移段的预定位置处,通过顶升平移装置进行升降和平移。其中,顶升平移装置设于辊道平移段的下方,待模具到达预定位置后,顶升平移装置的伸缩机构启动伸出带动第二底板上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从不同的辊道空隙中伸出抵于轨枕模具下方,然后继续伸出托起轨枕模具至预定高度,然后驱动气缸启动,驱动u型连接板向左或者向右滑动至下一预定位置停止,伸缩机构回缩下降,使轨枕模具重新回到辊道平移段上,实现了在轨枕输送过程中的平移。该设备成本低,操作简单,效率高;与现有的吊装平移相比,降低了轨枕模具中的混凝土制品的损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优选地,所述输入段为单辊道输入装置;所述输出段为单辊道输出装置;所述辊道平移段为双辊道输送装置,所述单辊道输入装置的出口连接双辊道输送装置的第一辊道的入口,所述双辊道输送装置的第二辊道的入口连接单辊道输出装置的入口。轨枕模具由单辊道输入装置输送至双辊道输送装置上一条辊道上,并在该辊道上平移至另一条辊道上,输送至与另一条辊道连接的单辊道输出装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辊道平移段为双辊道输送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可伸缩支撑腿,所述支架上设有数个辊轴,数个辊轴之间通过从动链条依次串联,每个所述辊轴通过轴承座安装于支架上,每个所述辊轴上设有数个辊轮;还包括辊轴驱动电机,所述辊轴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链条与辊轴中的驱动辊轴连接。辊轴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辊轴转动,从而依次带动其他从动辊轴转动。优选地,支架的一侧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一个受力面,所述受力面的朝向设置为双辊道辊道输送装置的内侧,所述受力面能够向双辊道输送装置内侧提供一个弹性缓冲力。轨枕模具在平移时缓慢到位,防止对模具内的混凝土轨枕造成损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止动机构,所述止动机构设于辊轴下方的支架上,所述止动机构设置为能够向上伸出至高度高于辊轮。止动机构可以在当前工位上的轨枕模具未完成操作时,阻止下一个轨枕模具进入该工位。优选地,支架上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为能够检测轨枕模具的位置。用于判断被检测工位上的轨枕模具是否到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操作台和综合控制柜,所述综合控制柜与操作台连接,所述综合控制柜还分别与辊轴驱动电机、位置传感器、伸缩机构和驱动气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优选地,所述u型连接板设置为能够在驱动气缸的驱动下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之间滑动。顶升平移装置的驱动气缸驱动u型连接板由第一辊道至第二辊道,即可实现轨枕模具由第一辊道平移至第二辊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导向杆机构,所述导向杆机构设置为能够限制第二底板的水平移动。导向杆机构可以限制伸缩机构在伸缩时的水平移动,保证模具在升降时移动可控,位置精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优选地,所述导向杆机构为伸缩套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伸缩套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伸缩套杆呈矩形阵列排布于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采用上述伸缩套杆结构,可以在轨枕模具上升或下降过程中限制其在各个水平方向的位移,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避免水平位移对模具中的混凝土轨枕造成损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优选地,所述伸缩机构为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设置为能够通过活塞的伸缩调节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顶部均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内设有滑块,所述u型连接板的外沿分别设于两个滑块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优选地,所述驱动气缸为无杠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主要适用于轨枕模具蒸养前后的搬运过程中,可以实现轨枕模具的平移,根据需要改变直线输送路线,提高了搬运效率;替代了吊装装置,降低了设备成本。进一步得,在搬运过程中运行平稳,避免了对模具中混凝土轨枕的损伤,从而保证了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的双辊道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升平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升平移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包括双辊道输送装置14,在双辊道输送装置14的前端的第一辊道入口处连接有第一单辊道输送装置13作为输入段,在双辊道输送装置14的后端的第二辊道出口处连接第二单辊道输送装置15作为输出段,双辊道输送装置14的下方设有顶升平移装置a;
其中,双辊道输送装置包括支架1402,支架1402的底部设有可伸缩支撑腿1401,支架1402上设有数个辊轴1404,数个辊轴1404之间通过从动链条依次串联,每个辊轴1404均通过轴承座1403安装于支架1402上,每个辊轴1404上均设有数个辊轮;还包括辊轴驱动电机1407,辊轴驱动电机1407通过驱动链条与辊轴1404中的驱动辊轴连接;
其中,顶升平移装置包括矩形的第一底板1和矩形的第二底板2,第一底板1的下侧设有四个可伸缩支撑腿4;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均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之间设有两个顶升气缸6,两个顶升气缸6的缸体连接于第一底板1的上侧,两个顶升气缸6的活塞连接于第二底板2的下侧;第一底板1的上侧的四个角上均竖直设有套杆9,第二底板2的下侧的四个角上均竖直设有套管,套杆9的顶端从相应套管的底端套装于套管内;第二底板2的上侧平行间隔设有两个支架3,分别为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顶部沿长度方向均设有滑轨5,滑轨5内设有滑块7;还包括u型连接板12和驱动气缸11,u型连接板12的竖边均向外延伸形成外沿8,u型连接板12开口向上,两个外沿8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滑块7上;驱动气缸11通过安装板10安装于第二底板2上,驱动气缸11的活塞连接于u型连接板12的下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能够在顶升气缸6的驱动下分别从不同的辊道空隙之间伸出,抵至双辊道输送装置上的轨枕模具16的下方;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与辊轴1404平行。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除以下结构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还包括操作台18和综合控制柜17,综合控制柜17与操作台18连接,综合控制柜17还分别与辊轴驱动电机1407、顶升气缸6和驱动气缸11连接。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除以下结构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2相同。
还包括缓冲装置1405和止动机构1406;缓冲装置1405设于支架1402的一侧,缓冲装置1405包括一个朝向双辊道输送装置内侧的受力面,受力面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支架1402一侧,受力面能够向双辊道输送装置14的内侧提供一个弹性缓冲力;止动机构1406为设于支架1402上的止动气缸,止动气缸的活塞可以伸出至高度高于辊轮。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一种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段,所述输入段的出口连接辊道平移段的入口,所述辊道平移段的出口连接输出段的入口;所述辊道平移段的下方设有顶升平移装置;其中,
所述顶升平移装置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下侧设有可伸缩支撑腿,所述第一底板的上方平行间隔设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所述伸缩机构设置为能够调节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底板的上侧平行间隔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还包括u型连接板和驱动气缸,所述u型连接板的竖边均向外延伸形成外沿,所述外沿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顶部;所述驱动气缸设于第二底板上,所述驱动气缸设置为能够驱动u型连接板滑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设置为能够在伸缩机构的驱动下分别从不同的辊道空隙之间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段为单辊道输入装置;所述输出段为单辊道输出装置;所述辊道平移段为双辊道输送装置,所述单辊道输入装置的出口连接双辊道输送装置的第一辊道的入口,所述双辊道输送装置的第二辊道的入口连接单辊道输出装置的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连接板设置为能够在驱动气缸的驱动下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之间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辊道输送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可伸缩支撑腿,所述支架上设有数个辊轴,数个辊轴之间通过从动链条依次串联,所述辊轴通过轴承座安装于支架上,所述辊轴上设有数个辊轮;还包括辊轴驱动电机,所述辊轴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链条与辊轴中的驱动辊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动机构,所述止动机构设于辊轴下方的支架上,所述止动机构设置为能够向上伸出至高度高于辊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导向杆机构,所述导向杆机构设置为能够限制第二底板的水平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任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机构为伸缩套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为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设置为能够通过活塞的伸缩调节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顶部均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内设有滑块,所述u型连接板的外沿分别设于两个滑块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升降转移的平移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缸为无杠气缸。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