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管、热交换器、扩管工具、扩管装置、传热管与管的连接方法以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2-24  31


本公开涉及传热管、热交换器、扩管工具、扩管装置、传热管与管的连接方法以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在具备多个传热管的热交换器中存在如下的热交换器:为了将传热管彼此连接,在传热管的管端部分连接有弯管,该弯管钎焊于管端部分。在这样的热交换器中,为了抑制钎焊时钎料向传热管滴落,有时在供弯管插入的传热管的管端部分设置有被称为扩口部的承接钎料的结构。

2、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其在传热管的管端部分设置有扩口部,该扩口部具有形成为漏斗状的底部和包围该底部的圆筒壁部。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交换器中,在插入到传热管的管端部分的弯管与扩口部所具有的圆筒壁部之间放置环状的钎料,通过使该环状的钎料熔融来进行钎焊。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交换器中,环状的钎料被圆筒壁部包围,并且被上述底部承接,因此钎料难以滴落。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68747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通常,扩口部通过对传热管的管端部分进行扩管而成型。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交换器中,扩口部为能够收容环状的钎料的大小。因此,若通过扩管来成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扩口部,则扩管率增大,其结果是,扩口部的厚度变薄。由此,扩口部有可能在成型时破裂。

3、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扩口部成型时不易破裂、且抑制了钎料的滴落的传热管、热交换器、扩管工具、扩管装置、传热管与管的连接方法以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传热管具备扩口部,扩口部具有末端的内径比基端的内径大的球带形状,作为连接对象的管穿过扩口部。而且,扩口部通过填充于管和扩口部自身所具有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的钎焊材料而与管连接。

6、发明效果

7、根据本公开的结构,扩口部具有末端的内径比基端的内径大的球带形状,因此由成型引起的损伤不易集中在末端。其结果是,扩口部在成型时不易破裂。另外,由于扩口部具有上述的球带形状,因此与作为连接对象的管之间的间隙随着朝向末端而变宽。由此,扩口部容易承接钎料。其结果是,钎料的滴落被抑制。



技术特征:

1.一种传热管,其具备扩口部,所述扩口部具有末端的内径比基端的内径大的球带形状,作为连接对象的管穿过所述扩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管,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热管,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热管,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管,其中,

6.一种热交换器,其具备:

7.一种扩管工具,其用于在传热管的管端部分形成供作为连接对象的管穿过的扩口部,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扩管工具,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扩管工具,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扩管工具,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扩管工具,其中,

12.一种扩管装置,其具备:

13.一种传热管与管的连接方法,将作为连接对象的管与传热管的管端部分连接,所述传热管与管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热管与管的连接方法,其中,

15.一种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传热管与管的连接方法。


技术总结
传热管(1A)具备扩口部(30),该扩口部(30)具有末端的内径比基端的内径大的球带形状。而且,作为连接对象的管穿过扩口部(30)。而且,扩口部(30)通过填充于管和扩口部自身所具有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的钎焊材料而与管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立花伸浩,斋藤拓也,地村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1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