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喷射器并且涉及一种发动机系统。
背景技术:
1、燃料喷射器被用于燃烧发动机,以将燃料例如喷射到气缸进气阀前方的进气歧管的流道中,或直接喷射到发动机气缸的燃烧室中。根据一种已知的设计,枢轴和电枢被布置在喷射器壳体内。枢轴可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该闭合位置,枢轴(或固定在该枢轴上的滚珠)在喷射器壳体一端处将喷嘴封闭,在该打开位置,枢轴移动远离喷嘴,从而实现燃料喷射。枢轴穿过穿过电枢中的通孔,并且电枢可在喷射器壳体内移动。为了打开喷射器喷嘴,由磁性线圈生成磁场,该磁场由布置在电枢近端(即远离喷射器的喷嘴端)的极片来增强,并且使电枢移动远离喷嘴。电枢又具有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与枢轴的相应接触表面接合,以使枢轴移动远离喷嘴。通常,第一弹簧被布置成将枢轴朝向喷嘴偏置,并且第二弹簧被布置成将电枢朝向喷嘴偏置。
2、在其移动过程中,电枢交替地接触极片、枢轴等,并且与极片、枢轴等分离。由于所有这些部都在充满燃料的喷射器壳体内部,因此相当大的液压接触力会阻碍分离过程,从而导致所谓的粘附效应。这反过来又使得难以保证燃料喷射器的可靠、可重复的运动循环。通常,该粘附效应随着接触表面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已知通过提供例如具有最小宽度的环形表面而使该面积最小化,从而使其基本上是一维的。然而,如此小的面积会增加每次接触过程中接触表面上的应力,从而缩短喷射器的寿命。此外,在如此窄小接触表面的情况下,接触过程可能会在每次接触时存在显著差异(“一次到下一次”),即重复性受损。
3、技术问题
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靠操作性且长寿命的燃料喷射器。
5、该问题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喷射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发动机系统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喷射器。具体地,这是一种用于燃烧发动机的燃料喷射器。其可以被配置为直接喷射或间接喷射。
2、所述燃料喷射器包括壳体,该壳体沿着喷射器轴线从近端延伸到远端,并且在所述远端处具有喷嘴。所述壳体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在燃料从喷射器喷出之前容纳和引导燃料。通常,所述壳体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多个零件或部件。至少与所述燃料接触的所述壳体的这些部件可以由不锈钢制成。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喷射所述燃料的喷嘴,该喷嘴被布置在远端处。术语“远端”以及“近端”是指所述燃料在所述喷射器内朝向所述远端的总体流动方向。一般地,所述远端是所述喷射器的靠近所述喷嘴的一端,并且所述近端是远离所述喷嘴的一端。所述喷射器沿着喷射器轴线从所述近端延伸到所述远端。所述喷射器的至少一些部件可以相对于所述喷射器轴线对称,但是一般地,该喷射器轴线仅限定了一个参考系,从而隐含地定限定了轴向方向、径向方向和切向方向。
3、所述喷射器还包括枢轴,该枢轴具有轴向地延伸的枢轴杆,并且可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在所述闭合位置,其从内部封闭喷嘴。通常,所述枢轴由不锈钢制成。所述枢轴杆通常是圆柱形和细长的,其中,所述枢轴杆的长度对应于例如其直径的10倍以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滚珠固定到所述枢轴的远端。所述滚珠也可以被视为所述枢轴的一部分。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枢轴(分别地,或所述滚珠)从所述内部封闭所述喷嘴,并且防止燃料喷射。在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滚珠在所述壳体的远端处(从壳体的内部)与喷嘴座接合,从而封闭所述喷嘴。通过使所述枢轴沿着近端方向轴向移动,可以使其移动到其中所述喷嘴被打开的打开位置,从而可以喷射燃料。
4、所述燃料喷射器还包括电枢,该电枢被布置在所述壳体的腔室中,从而可在近端位置与远端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并且具有其中接收有所述枢轴杆的轴向通孔。换言之,所述电枢被布置在所述腔室中,使得其可沿着所述喷射器轴线在所述近端位置与所述远端位置之间移动。这里和下文,“沿着所述喷射器轴线”特别是但是不限于意味着“平行于所述喷射器轴线”。更一般地,其意味着“至少部分沿着所述喷射器轴线的方向”。所述电枢的移动原理不限于本发明的范围内,但是通常所述电枢通过磁场而移动到所述近端位置,同时其通过弹簧力而移动到所述远端位置,其中,至少一个运动可以由燃料压力和/或重力来辅助。通常,所述电枢由不锈钢制成。所述电枢具有其中接收有所述枢轴杆的轴向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通常适于在所述电枢与所述枢轴杆之间提供引导功能。在所述通孔的径向外侧,所述电枢通常包括穿过所述电枢的至少一个燃料通道,通常为多个燃料通道。
5、优选地,所述枢轴具有径向突出的枢轴座。通常,所述枢轴杆和所述枢轴座由单件形成。至少,所述枢轴座轴向固定到所述枢轴杆。此外,所述电枢适于接合所述枢轴座,以传递轴向力。通常,当所述电枢移动到所述近端位置时,该力会使所述枢轴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但是当所述电枢移动到所述远端位置中时,其也会将所述枢轴移动到所述闭合位置中。当所述电枢与所述枢轴座接合时,所述电枢的近端运动(或远端移动)被传递到所述枢轴。
6、此外,所述燃料喷射器包括电磁线圈。该磁性线圈或螺线管被配置为生成磁场,以使所述电枢移动到所述近端位置。所述磁性线圈可以例如围绕所述喷射器轴线来周向地布置。其通常被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壳体壁的径向外侧,而所述电枢被布置在径向内侧。当电流流过所述磁性线圈时,会生成磁场。虽然所述电磁线圈的绕组是单独隔离的,以避免任何短路,但是所述电磁线圈作为整体通常被封装在不导电的外壳中,例如由塑料制成。
7、所述燃料喷射器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壳体中位于所述电枢近侧的极片。通常,所述极片被布置在所述腔室中,在那里,其相对于所述电枢沿着轴向方向偏移。其被布置在所述电枢的近侧,即所述电枢的近端侧。通常,所述极片被至少部分地径向布置在上述壳体壁的内部,例如,在与所述电枢相同的腔室中。所述极片也可以围绕所述喷射器轴线而被周向布置,并且可以具有环形形状。所述极片的轴向位置可以或多或少地与所述磁线圈的轴向位置相对应。所述极片的功能是在所述磁线圈生成磁场时被磁化,并且吸引布置在远侧的电枢。对于极片缺失的情况,所述磁场被成形和/或增强。
8、第一弹簧可以被布置在所述壳体(或所述极片)与所述枢轴座之间,以向远侧偏置所述枢轴。在这种情况下,“向远侧偏置”是指沿着远侧方向施加偏置力。所述第一弹簧的功能可以是保持所述枢轴座与所述电枢接触,并且使所述枢轴的远端与所述喷嘴座接触。换言之,所述电枢必须抵消并克服所述第一弹簧的力,以使所述枢轴移动远离所述喷嘴座。此外,第二弹簧可以被布置在所述极片和与所述电枢之间,以向远侧偏置所述电枢。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通常是以所述喷射器轴线为中心的螺旋弹簧。
9、所述燃料喷射器的至少一个轴向可移动元件包括第一接触表面,用于接合另一个元件的轴向相对的第二接触表面。特别地,所述轴向可移动元件可以是所述电枢和/或所述枢轴,而另一个元件可以是所述极片、所述壳体等。所述另一个元件可以是静止的,但是也可以是另一个轴向可移动元件本身。虽然外部可移动元件包括所述第一接触表面,但是所述第二接触表面是所述轴向可移动元件在其运动循环过程中接合的不同元件的一部分。通常,该两个接触表面(相应的元件)都由不锈钢制成,但是至少一者可以由不同的材料(例如,塑料)制成。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彼此轴向相对,即它们沿着所述轴向方向而彼此相对。
10、所述接触表面中的一者是由内径和外径径向界定的分隔的接触表面,并且朝向另一个接触表面突出,其中,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的至少两个接触部分由相对于所述接触表面凹进的插置的凹部隔开,并且另一个接触表面成形为在与每个凹部间隔开的同时与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接合。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可以是第一接触表面或第二接触表面,即,其可以被布置在所述轴向可移动元件或其他元件上。其由内径和外径限定,即整个分隔的接触表面都被布置在所述内径与所述外径之间。所述内径与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的最内部的径向位置相对应,而所述外径与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的最外部的径向位置相对应。对于各个元件的相邻表面,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朝向相对的接触表面突出。特别地,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可以被布置在相应元件的至少一个脊部分上。
11、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的至少两个接触部分由相对于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凹进的插置的凹部隔开。所述接触部分是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的部分或部。它们可以连接(例如,经由另一个接触部分),或者可以彼此完全分开。在任何情况下,凹部插置在所述两个接触部分之间,使得它们至少局部地由该凹部隔开。还可以说,该凹部(至少局部地)通过将所述接触部分隔开而分隔所述接触表面,因此被称为“分隔的接触表面”。然而,应当注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可以是连贯的,例如,其中,一个或多个凹部被布置在所述接触表面内部。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也被所述凹部中断。
12、所述另一个接触表面被成形为在与每个凹部间隔开的同时与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接合。换言之,(轴向相对的)另一表面的形状适于,使得其在与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接合的同时不会与任何凹部接合或接触。
13、在所述轴向可移动元件的运动循环中,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反复接合和脱离。由于在所述燃料喷射器操作期间所述元件之间的空间填充有燃料,因此必须将这些燃料移位,以允许所述接触表面接合,而另一方面,接触表面的脱离受到液压接触力的阻碍,这可能会导致粘附。通过分隔或中断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的面积,这种粘附效应可以大大减少。虽然本发明的效果和优点不受此解释的限制,但是即使在相邻的接触部分与所述轴向相对的接触表面直接接触的同时,燃料也可以保留在凹部中,或者燃料可以流过凹部,使得其可以更快地到达接触部分的某些部分,这可能是有益的。另一方面,与本领域已知的不间断的线形接触部分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分隔的接触表面可以跨越所述内径与所述外径之间的相当大的区域。这有助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接合时均匀分布冲击力,从而减少应力并且延长所述燃料喷射器的寿命。
14、根据一种选择,所述燃料喷射器是汽油喷射器,并且至少一个分隔的接触表面包括由径向插置的凹部隔开的两个径向间隔开的接触部分。根据另一种选择,所述燃料喷射器是柴油喷射器,并且至少一个分隔的接触表面包括由切向插置的凹部隔开的两个切向间隔开的接触部分。应当理解,汽油喷射器适于将汽油直接或间接喷射到汽油发动机中,而柴油喷射器适于将柴油直接或间接喷射到柴油发动机中。本发明人已经发现,不同类型的分隔的接触表面有利于柴油喷射器和汽油喷射器。在不将本发明限制于这种解释的情况下,一方面汽油(包括乙醇/汽油混合物,例如e5或e10)和另一方面柴油的不同密度和/或不同粘度可能会影响流动性能,使得,根据燃料类型,使用不同设计的表面可以更好地抑制所述粘附效应。在汽油喷射器的情况下,至少一个分隔的接触表面包括由径向插置的凹部隔开的两个径向间隔开的接触部分。所述凹部沿着径向方向介于接触部分之间。优选地,所述接触部分由所述凹部完全隔开。在柴油喷射器的情况下,至少一个分隔的接触表面包括由切向插置的凹部隔开的两个切向间隔开的接触部分。所述凹部沿着切线方向介于所述接触部分之间。优选地,所述接触部分由所述凹部完全隔开。
15、一个实施方式规定了,所述电枢具有用于接合所述枢轴的轴向相对的枢轴接触表面的第一电枢接触表面,并且所述第一电枢接触表面和所述枢轴接触表面中的一者是分隔的接触表面。如上所述,直接通过所述磁场而移动的所述电枢与所述枢轴接合,以使其移动,通常从所述闭合位置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因此,所述第一电枢接触表面通常被布置在所述电枢的近端侧,而所述枢轴接触表面可以被布置在上述枢轴座的远端侧。
16、为了限制所述电枢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近端移动,所述电枢可以包括用于接合所述极片的极片接触表面(当所述电枢处于所述近端位置时)的第二电枢接触表面。一个实施方式规定了,所述第二电枢接触表面和所述极片接触表面中的一者是分隔的接触表面。如上所述,所述极片相对于所述电枢而被布置在近侧,并且当所述电枢移动到其近端位置时,其将所述极片接触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枢表面接合。
17、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电枢具有用于接合轴向相对的接触表面的第三电枢接触表面,其中,所述第三电枢接触表面在远侧被布置在所述电枢上,并且所述第三电枢接触表面和所述轴向相对的接触表面中的一者是分隔的接触表面。在该实施方式中,电枢是所述轴向可移动的元件。所述第三电枢接触表面在远侧被布置在所述电枢上,即其远端侧上。因此,其背离所述极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第三电枢表面是分隔的接触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三电枢表面适于至少间接地接合所述壳体。其可以直接与所述壳体接合,或者可以经由插置的止动环而间接地接合。该实施方式特别有助于减少所述电枢从所述远端位置向近端位置移动时的粘附效应。
18、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电枢接触表面适于与所述壳体的轴向相对的壳体接触表面接合,并且所述第三电枢接触表面和所述壳体接触表面中的一者是分隔的接触表面。所述轴向相对的壳体接触表面是所述壳体的表面,其可以处于从其中所述电枢被布置在的较宽腔室到其中所述枢轴被接收的较窄腔室的过渡部处。
19、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燃料喷射器包括在周向上介于所述电枢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止动环,并且所述第三电枢接触表面适于接合所述止动环的轴向相对的止动环接触表面,其中,所述第三电枢接触表面和所述止动环接触表面中的一者是分隔的接触表面。止动环的使用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其介于电枢与所述壳体之间,使得所述电枢不直接与所述壳体接合,而是与所述止动环接合,该止动环又在所述电枢与所述壳体间传递轴向力。通常,所述止动环由非磁性材料(例如,塑料或金属)制成。虽然其没有固定在到所述壳体,但是通常不会相对于所述壳体轴向移动。然而,所述电枢将交替地与所述止动环接合和脱离。如上所述,所述第三电枢接触表面通常被布置在远端。
20、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电枢接触表面”、“第二电枢接触表面”和“第三电枢接触表面”仅用于将这些接触表面区分开,并且这些接触表面中的任一者均可以在没有其他两个中的一者或两者的情况下而存在。此外,这些术语是可互换的,即所述第一电枢接触表面、第二电枢接触表面和第三电枢接触表面可以被称为所述第二电枢接触表面、第三电枢接触表面和第一电枢接触表面等。
21、在几个分隔表面的情况下,所述壳体接触表面、所述止动环接触表面、所述枢轴接触表面和/或所述极片接触表面可能是分隔表面。然而,如果所有分隔的接触表面都位于所述电枢上,则这可能是有益的,使得其他元件可能与现有技术相对应,并且所述电枢是唯一需要修改的元件。
22、优选地,所述两个径向间隔开的接触部分是环形的。这些环形接触部分可以被描述为由(也是同心的)凹部隔开的两个同心环。该外接触部分的外部尺寸可以与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的外径相对应,而该内接触部分的内部尺寸与所述于内径相对应。
23、至少一个分隔的接触表面可以包括多个切向(周向)间隔开的接触部分和沿着切向方向交替布置的多个切向插置的凹部。换言之,凹部被布置在每两个接触部分之间,反之亦然。接触部分(或凹部,分别地)的数量不受限制,但是特别可以是在2到50之间或3到20之间。所述凹部的切向尺寸可以比所述接触部分的切向尺寸小得多,例如低至所述尺寸的5%,但是也可以与所述接触部分的切向尺寸相当,例如与切向尺寸的80%至120%或甚至更大相对应。应当理解,所述凹部的切向尺寸也可以在所述接触部分的切线向尺寸的5%和80%之间。
24、一个实施方式规定,至少一个接触部分和/或至少一个凹部平行于径向方向而对准。相应部分要平行于径向方向(例如,如果它具有较小的切向尺寸),或者其边缘平行于径向方向。其可能与以喷射器轴线为中心的弧形部分相对应。
25、另一个实施方式规定,至少一个接触部分和/或至少一个凹部相对于所述径向方向和切向方向倾斜地对准。这同样适用于该部分本身或其边缘。截面的整体形状可以与源自所述喷射器轴线的螺旋的一部分相对应。通过调整所述凹部的对准,可以影响通过所述部分的燃料流动,例如加速或减速。
26、优选地,至少一个凹部对应于所述内径与所述外径之间区域的25%至75%之间。更具体地,它可能与该面积的40%至60%之间相对应。因此,该区域的相当大一部分甚至大部分不属于所述接触表面,这降低了上述粘附效应。“所述至少一个凹部”是指将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的接触部分隔开的所有凹部,即可能只有一个凹部分。
27、如上所述,与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相对的接触表面的形状不与所述凹部相对应,使得其不接触所述凹部中的任一者。虽然具有其接触部分和所述凹部的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可以与具有脊等的不平坦表面相对应,但是相对的接触表面可以或多或少地是均匀的。优选地,所述轴向相对的接触表面具有与所述内径的至少50%相对应的最小曲率半径。这也包括接触表面是平坦的可能性,使得所述(最小)曲率半径是无限的。倾斜表面,即具有至少一个边缘的表面被认为具有(几乎)零的曲率半径。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相对的接触表面没有角度,并且要么没有曲率,要么只有相对适中的曲率。特别地,相对的接触表面可能是平坦的。
28、在生产具有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的元件的过程中,可以以(如)各种方式创建具有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凹部的结构。特别地,至少一个凹部可以通过在所述内径与所述外径之间的区域中执行的成形工艺和/或材料去除工艺来产生。“成形”是指在不去除或添加材料的情况下改变所述材料形状的任何工艺。这可以是热成形,或者也可以是冷成形。后者也是可能的,因为事实在于,该凹进部分通常相对于所述接触部分凹进不到1mm。可能的成形工艺包括但不限于轧制、冲压和滚花。合适的材料去除工艺包括但不限于机加工、车削、铣削、蚀刻和激光烧蚀。特别地,至少一个分隔的接触表面可以包括通过滚花形成的多个交替的、径向对准的接触部分和凹部。例如,接触部分的数量可以在10到100之间或在20到50之间。
29、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发动机系统,该发动机系统具有燃烧发动机和至少一个燃料喷射器,该燃料喷射器适于至少间接地将燃料喷射到所述发动机中,所述燃料喷射器包括:
30、壳体,所述壳体沿着喷射器轴线从近端轴向地延伸到远端,并且在所述远端处具有喷嘴,
31、-枢轴,所述枢轴具有轴向地延伸的枢轴杆,所述枢轴能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枢轴从内部封闭所述喷嘴,
32、-电枢,所述电枢被布置在所述壳体的腔室中,从而能在近端位置与远端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并且具有其中接收所述枢轴杆的轴向通孔,
33、-磁性线圈,以及
34、-极片,所述极片被布置在所述壳体中位于所述电枢的近侧,
35、其中,所述燃料喷射器的至少一个轴向可移动元件包括第一接触表面,用于与另一个元件的轴向相对的第二接触表面接合,所述接触表面中的一者是分隔的接触表面,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在径向上由内径和外径限定,并且朝向另一个接触表面突出,其中,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的至少两个接触部分由相对于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凹进的插置的凹部隔开,并且另一个接触表面成形为在与每个凹部间隔开的同时与所述分隔的接触表面接合,其中,所述发动机是汽油发动机,所述燃料喷射器是汽油喷射器,并且至少一个分隔的接触表面包括由径向插置的凹部隔开的两个径向间隔开的接触部分,或者所述发动机是柴油发动机,所述燃料喷射器是柴油喷射器,并且至少一个分隔的接触表面包括由切向插置的凹部隔开的两个切向间隔开的接触部分。
36、所述喷射器可以适于将燃料直接喷射到所述发动机中,特别是喷射到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中。替代地,其可以适用于间接喷射,即将燃料喷射到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管中。虽然所述发动机和喷射器被视为所述发动机系统的部件,但是也可以将所述喷射器(可能还有进气管)视为所述发动机的一部分。所有其他术语都已经关于本发明的燃料喷射器进行了讨论,并且将不再解释。本发明发动机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与本发明喷射器的实施方式相对应。
37、燃烧发动机通常是具有多个气缸的内燃机,其被配置为单冲程循环。所述喷射器是燃料输送系统的一部分,该燃料输送系统包括一个包含相关燃料(柴油或汽油)的燃料箱、将燃料从燃料箱输送到供所述喷射器连接到的燃料轨的至少一个燃料泵。该汽油发动机包括火花塞。所述柴油发动机的燃料输送系统被设计成在相对较高的压力下运行,并且使用压燃式点火。
1.一种燃料喷射器(1),所述燃料喷射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射器,其中,所述电枢(12)具有用于接合所述枢轴(10)的轴向相对的枢轴接触表面(10.3)的第一电枢接触表面(12.3),并且所述第一电枢接触表面(12.3)和所述枢轴接触表面(10.3)中的一者是分隔的接触表面。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器,其中,所述电枢(12)具有用于接合所述极片(3)的极片接触表面(3.1)的第二电枢接触表面(12.4),并且所述第二电枢接触表面(12.4)和所述极片接触表面(3.1)中的一者是分隔的接触表面。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器,其中,所述电枢(12)具有用于接合轴向相对的接触表面(2.5、14.1)的第三电枢接触表面(12.5),其中,所述第三电枢接触表面(12.5)被布置在所述电枢(12)的远侧,并且所述第三电枢接触表面(12.5)和所述轴向相对的接触表面(2.5、14.1)中的一者是分隔的接触表面。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器,其中,所述第三电枢接触表面(12.5)适于接合所述壳体(2)的轴向相对的壳体接触表面(2.5),并且所述第三电枢接触表面(12.5)和所述壳体接触表面(2.5)中的一者是分隔的接触表面。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器,所述燃料喷射器包括止动环(14),所述止动环被轴向地插置在所述电枢(12)与所述壳体(2)之间,并且所述第三电枢接触表面(12.5)适于接合所述止动环(14)的轴向相对的止动环接触表面(14.1),其中,所述第三电枢接触表面(12.5)和所述止动环接触表面(14.1)中的一者是分隔的接触表面。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器,其中,所述径向间隔开的接触部分(15)是环形的。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器,其中,至少一个分隔的接触表面(3.1、12.3-12.5)包括沿着切线方向交替布置的多个切向间隔开的接触部分(15)和多个切向插置的凹部(16)。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器,其中,至少一个接触部分(15)和/或至少一个凹部(16)平行于径向方向而对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喷射器,其中,至少一个分隔的接触表面(12.4)包括通过滚花形成的多个交替的、径向对准的接触部分(15)和凹部(16)。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6)对应于所述内径(r1、r3、r5、r7)与所述外径(r2、r4、r6、r8)之间的区域的25%至75%之间。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器,其中,所述轴向相对的接触表面具有与所述内径(r1、r3、r5、r7)的至少50%相对应的最小曲率半径。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6)是通过在所述内径(r1、r3、r5、r7)与所述外径(r2、r4、r6、r8)之间的区域中执行的成形工艺和/或材料去除工艺而产生的。
14.一种发动机系统,所述发动机系统具有燃烧发动机和至少一个燃料喷射器(1),所述燃料喷射器适于至少间接地将燃料喷射到所述发动机中,所述燃料喷射器(1)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