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3-01  26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在间接空冷系统中,由于循环水发生ph升高、溶解氧浓度升高、氢电导率升高等水质恶化现象,会导致铝制散热器、碳钢管道腐蚀,进而导致循环水泄露。目前应用较广的处理技术包括投加缓释剂、水置换、设置旁路处理系统。但目前还没有低毒有效的缓释剂实际应用;水置换会造成水资源浪费;设置旁路处理系统也仅仅是控制ph,延缓铝换热器的腐蚀,不能控制循环水溶解氧浓度,仍然不能保护采用碳钢的循环水管道。因而,从节能、绿色环保、高效的角度出发,需要一种自动净化系统调节循环水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循环水间接空冷系统中,循环水的ph异常升高、电导率偏高、溶解氧浓度难以控制,导致铝制散热器和碳钢循环水管道腐蚀,从而影响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系统及水质控制方法,实现了对循环水的ph、电导率和溶解氧浓度的精确控制,减少铝制散热器和循环水管道的腐蚀,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溶解氧仪、第一阀门、混床、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混床并联设置,且所述第一阀门的进水口和所述混床的进水口连通并设置为处理系统的循环水入口,所述第一阀门的出水口和所述混床的出水口连通并设置为处理系统的循环水出口;

4、所述第二阀门的进水口设置为处理系统的除盐水入口,所述第二阀门的出口设置为处理系统的除盐水出口;所述第三阀门的进水口设置为处理系统的凝结水入口,所述第三阀门的出水口设置为处理系统的凝结水出口;

5、所述溶解氧仪的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处理系统的循环水入口处。

6、所述循环水入口连接至原有循环水管道,所述循环水出口连接至凝汽器内部的凝结水箱,所述除盐水入口连接至原有除盐水管道,所述除盐水出口连接至原有循环水管道,所述凝结水入口连接至原有凝结水管道,所述凝结水出口连接至原有循环水管道;所述ph计的检测单元和所述电导率仪的检测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处理系统的循环水入口处。

7、所述原有循环水管道上连接有循环水泵,所述原有凝结水管道上连接有凝结水泵和凝结水精处理装置,所述原有凝结水管道连通至除氧器。

8、可选地,所述除盐水出口和所述凝结水出口位于所述循环水泵与间接空冷塔之间的原有循环水管道上;

9、所述凝结水入口位于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与加氨点之间的原有凝结水管道上。

10、进一步,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plc,所述ph计、所述电导率仪、所述溶解氧仪均与所述plc电连接,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为电动控制阀,所述plc与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控制端电连接。

11、更进一步,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和第三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设置在所述循环水出口处,所述第二流量计设置在所述除盐水出口处,所述第三流量计设置在所述凝结水出口处。

12、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控制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系统,所述水质控制方法包括:

13、若ph计的检测值为7-8或电导率仪的检测值小于,则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

14、若ph计的检测值大于8或电导率仪的检测值不小于,则关闭第一阀门,打开混床和第三阀门;

15、若电导率仪的检测值小于,且溶解氧仪的检测值小于,则打开第二阀门,直至溶解氧仪的检测值大于后关闭第二阀门。

16、具体地,若第二阀门关闭,循环水出口的水流量与凝结水出口的水流量相等;若第二阀门开启,除盐水出口的水流量和凝结水出口的水流量之和等于循环水出口的水流量。

17、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18、plc接收ph计、电导率仪和溶解氧仪的检测信号;

19、若ph计的检测值为7-8或电导率仪的检测值小于,plc向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发送开阀指令;

20、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

21、若ph计的检测值大于8或电导率仪的检测值不小于,plc向第一阀门发送关阀指令,向第三阀门发送开阀指令,向混床发送开启指令;

22、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三阀门和混床;

23、若电导率仪的检测值小于,且溶解氧仪的检测值小于,plc向第二阀门发送开阀指令;

24、plc持续接收溶解氧仪的检测信号,当溶解氧仪的检测值大于后,plc向第二阀门发送关阀指令。

25、更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26、plc接收ph计、电导率仪、溶解氧仪的检测信号;

27、若ph计的检测值为7-8或电导率仪的检测值小于,plc向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发送开阀指令;

28、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plc接收第一流量计和第三流量计的检测信号,并向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发送开度控制指令,使第一流量计的检测流量与第三流量计的检测流量相等;

29、若ph计的检测值大于8或电导率仪的检测值不小于,plc向第一阀门发送关阀指令,向第三阀门发送开阀指令,向混床发送开启指令;

30、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三阀门和混床;plc接收第一流量计和第三流量计的检测信号,并向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发送开度控制指令,使第一流量计的检测流量与第三流量计的检测流量相等;

31、若电导率仪的检测值小于,且溶解氧仪的检测值小于,plc向第二阀门发送开阀指令;plc接收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和第三流量计的检测信号,并向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发送开度控制指令,使第二流量计的检测流量与第三流量计的检测流量之和等于第一流量计的检测流量;

32、plc持续接收溶解氧仪的检测信号,当溶解氧仪的检测值大于后,plc向第二阀门发送关阀指令;plc接收第一流量计和第三流量计的检测信号,并向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发送开度控制指令,使第一流量计的检测流量与第三流量计的检测流量相等。

33、具体地,第三阀门处于常开状态。

3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35、本发明通过ph计、电导率仪和溶解氧仪检测水质的状态,当ph或电导率异常时,通过关闭或开启第一阀门和混床来调节循环水质;还可以通过溶解氧仪监测溶解氧浓度,根据需要补充除盐水,以维持溶解氧在50-200ppb的范围内。

36、本发明的处理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循环水ph和电导率过高的问题,防止铝制散热器的腐蚀,通过动态监控和调节溶解氧浓度,系统能够抑制碳钢循环水管道的腐蚀,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水资源浪费,避免了缓释剂的使用,并且通过旁路处理实现更精准的水质控制,提升了循环水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溶解氧仪(3)、第一阀门(4)、混床(6)、第二阀门(11)和第三阀门(14),所述第一阀门(4)和所述混床(6)并联设置,且所述第一阀门(4)的进水口和所述混床(6)的进水口连通并设置为处理系统(1)的循环水入口,所述第一阀门(4)的出水口和所述混床(6)的出水口连通并设置为处理系统(1)的循环水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入口连接至原有循环水管道,所述循环水出口连接至凝汽器内部的凝结水箱,所述除盐水入口连接至原有除盐水管道,所述除盐水出口连接至原有循环水管道,所述凝结水入口连接至原有凝结水管道,所述凝结水出口连接至原有循环水管道,ph计(9)的检测单元和电导率仪(10)的检测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处理系统(1)的循环水入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盐水出口和所述凝结水出口位于所述循环水泵与间接空冷塔之间的原有循环水管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1)还包括:plc(2),所述ph计(9)、所述电导率仪(10)、所述溶解氧仪(3)均与所述plc(2)电连接,所述第一阀门(4)、所述第二阀门(11)和所述第三阀门(14)为电动控制阀,所述plc(2)与所述第一阀门(4)、所述第二阀门(11)和所述第三阀门(14)的控制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1)还包括:第一流量计(5)、第二流量计(12)和第三流量计(13),所述第一流量计(5)设置在所述循环水出口处,所述第二流量计(12)设置在所述除盐水出口处,所述第三流量计(13)设置在所述凝结水出口处。

6.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系统,所述水质控制方法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二阀门(11)关闭,循环水出口的水流量与凝结水出口的水流量相等;若第二阀门(11)开启,除盐水出口的水流量和凝结水出口的水流量之和等于循环水出口的水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阀门(14)处于常开状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溶解氧仪、第一阀门、混床、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混床并联设置,且所述第一阀门的进水口和所述混床的进水口连通并设置为处理系统的循环水入口,所述第一阀门的出水口和所述混床的出水口连通并设置为处理系统的循环水出口;本发明通过pH计、电导率仪和溶解氧仪检测水质的状态,当pH或电导率异常时,通过关闭或开启第一阀门和混床来调节循环水质;还可以通过溶解氧仪监测溶解氧浓度,根据需要补充除盐水,以维持溶解氧在50‑200ppb的范围内。

技术研发人员:高燎,郑伟,范玺,敬开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锐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