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耦合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分覆盖系统的光耦合器。
背景技术:
室内分布覆盖系统是针对室内移动电话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部的移动通信环境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网络将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一个角落,确保室内的移动通信用户享受流畅的语音和数据服务。
我国现有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家移动通信服务商,其通信网络的制式、频率都不相同,如果每一家移动通信企业都在室内建设一个通信系统的话,将浪费大量的设备资源。近年来,三家运营商开始采用共享方式来建设移动通信的室内分布覆盖系统,以达成资源的共享和节约,采用共享方式以后,将有更多的移动通信网络信号需要合路接入同一套室内分布覆盖系统。
在建设室内分布覆盖系统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光耦合器。然而,现有的光耦合器不支持交流输入—交流输出的模式,并且由于光耦合器体积较小,存在生产运输或安装时容易遗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分覆盖系统的光耦合器,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支持交流输入—交流输出的模式、生产运输或安装时容易遗失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室分覆盖系统的光耦合器,包括安装板和弹性安装架,所述弹性安装架上分别固定有上安装壳、下安装壳,所述上安装壳、下安装壳外部封装有反光层,所述上安装壳内部固定有发光器件,所述下安装壳内部固定有接收器件,所述上安装壳、下安装壳内部封装有透光层,所述上安装壳、下安装壳的侧壁内部设有遮光层;
所述弹性安装架与安装板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机构相连,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包括与弹性安装架铰接的卡块,以及固定于安装板上与卡块配合的卡座,所述卡块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卡座内部设有与凸出部配合的内凹部;
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所述接收器件包括光敏场效应管q1、光敏场效应管q2,所述光敏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光敏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所述光敏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光敏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端口port1、第二端口port2、第三端口port1’、第四端口port2’,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端口port1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二端口port2相连;
所述光敏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第三端口port1’相连,所述光敏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第四端口port2’相连。
优选地,所述上安装壳与下安装壳之间固定有透明度切换玻璃,所述透明度切换玻璃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透明玻璃层、pvb膜以及pdlc调光膜。
优选地,所述反光层采用环氧树脂和二氧化钛制成,所述透光层采用环氧树脂制成,所述遮光层采用遮光树脂制成。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室分覆盖系统的光耦合器,通过发光器件、接收器件的设置,能够实现交流输入—交流输出、直流输入—直流输出的模式,可拆卸连接机构的设置便于弹性安装架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防止出现生产运输或安装过程中遗失光耦合器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透明度切换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发光器件、接收器件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室分覆盖系统的光耦合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安装板1和弹性安装架2,弹性安装架2上分别固定有上安装壳7、下安装壳8,上安装壳7、下安装壳8外部封装有反光层,上安装壳7内部固定有发光器件11,下安装壳8内部固定有接收器件12,上安装壳7、下安装壳8内部封装有透光层,上安装壳7、下安装壳8的侧壁内部设有遮光层9。
反光层采用环氧树脂和二氧化钛制成,透光层采用环氧树脂制成,遮光层9采用遮光树脂制成。
反光层、遮光层9的设置能够阻挡外部光线进入上安装壳7、下安装壳8内部,透光层的设置使得接收器件12能够接收发光器件11发出的光线。反光层与透光层都采用环氧树脂,但是反光层表面设有一层二氧化钛用于反光。
发光器件11包括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接收器件12包括光敏场效应管q1、光敏场效应管q2,光敏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光敏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光敏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光敏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
还包括第一端口port1、第二端口port2、第三端口port1’、第四端口port2’,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端口port1相连,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二端口port2相连;
光敏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第三端口port1’相连,光敏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第四端口port2’相连。
第一端口port1、第二端口port2为发光二极管的输入引脚,由于发光二极管d1与发光二极管d2反向并联,因而支持ac输入,特别适应于npn或pnp方式驱动,即可以第一端口port1为驱动电流流入,第二端口port2为驱动电流流出,也可以第一端口port1为驱动电流流出,第二端口port2为驱动电流流入,方便同一个器件适配npn或pnp输出的电路驱动。
第三端口port1’、第四端口port2’为光敏场效应管的输出引脚,同样,光敏场效应管q1、光敏场效应管q2支持ac输出,特别适应于作为npn或pnp的方式输出,即可以第三端口port1’为电流流入,第四端口port2’为电流流出,也可以第三端口port1’为电流流出,第四端口port2’为电流流入;方便同一个器件配置成npn或者pnp输出,驱动不同的输入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端口port1、第二端口port2之间,没有施加驱动电压、驱动电流时,发光二极管不亮,光敏场效应管没有接收到光线,第三端口port1’、第四端口port2’为截止状态;当第一端口port1、第二端口port2之间施加驱动电压或驱动电流时,发光二极管发亮,光敏场效应管接收到光线,第三端口port1’、第四端口port2’为导通状态,达到光敏控制的目的。
第一端口port1、第二端口port2接入交流输入信号时,从第三端口port1’、第四端口port2’输出感应交流信号;第一端口port1、第二端口port2接入直流输入信号时,从第三端口port1’、第四端口port2’输出感应直流信号,从而能够实现交流输入—交流输出、直流输入—直流输出的模式。
弹性安装架2与安装板1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机构相连,可拆卸连接机构包括与弹性安装架2铰接的卡块3,以及固定于安装板1上与卡块3配合的卡座4,卡块3上设有凸出部5,卡座4内部设有与凸出部5配合的内凹部6。
当生产好光耦合器,或需要携带光耦合进行安装工作时,可以向内按压弹性安装架2,并转动卡块3,使得卡块3卡入卡座4,并使得凸出部5卡入内凹部6,从而能够将光耦合器安装至安装板1上,防止出现生产运输或安装过程中遗失光耦合器的情况。
上安装壳7与下安装壳8之间固定有透明度切换玻璃13,透明度切换玻璃13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透明玻璃层14、pvb膜15以及pdlc调光膜16。
pdlc调光膜16具有通过电压的调节实现在透明状态和不透明状态之间的转换,通电为透明状态,断电为磨砂状态,能够阻挡大部分的红外光和紫外光。利用透明度切换玻璃13能够在第一端口port1、第二端口port2接入驱动信号时,也能够实现对第三端口port1’、第四端口port2’的输出控制,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人工干涉控制。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由于透明度切换玻璃13能够阻挡大部分的红外光,因此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可以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光敏场效应管q1、光敏场效应管q2可以采用能够接收红外光的光敏晶体管。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用于室分覆盖系统的光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和弹性安装架(2),所述弹性安装架(2)上分别固定有上安装壳(7)、下安装壳(8),所述上安装壳(7)、下安装壳(8)外部封装有反光层,所述上安装壳(7)内部固定有发光器件(11),所述下安装壳(8)内部固定有接收器件(12),所述上安装壳(7)、下安装壳(8)内部封装有透光层,所述上安装壳(7)、下安装壳(8)的侧壁内部设有遮光层(9);
所述弹性安装架(2)与安装板(1)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机构相连,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包括与弹性安装架(2)铰接的卡块(3),以及固定于安装板(1)上与卡块(3)配合的卡座(4),所述卡块(3)上设有凸出部(5),所述卡座(4)内部设有与凸出部(5)配合的内凹部(6);
所述发光器件(11)包括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所述接收器件(12)包括光敏场效应管q1、光敏场效应管q2,所述光敏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光敏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所述光敏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光敏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室分覆盖系统的光耦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端口port1、第二端口port2、第三端口port1’、第四端口port2’,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端口port1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二端口port2相连;
所述光敏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第三端口port1’相连,所述光敏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第四端口port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室分覆盖系统的光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壳(7)与下安装壳(8)之间固定有透明度切换玻璃(13),所述透明度切换玻璃(13)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透明玻璃层(14)、pvb膜(15)以及pdlc调光膜(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室分覆盖系统的光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采用环氧树脂和二氧化钛制成,所述透光层采用环氧树脂制成,所述遮光层(9)采用遮光树脂制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