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尘减阻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25  21


本申请涉及车辆防尘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降尘减阻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光学设备(如摄像头等)已在车辆上普及,极大拓展了盲区视野,增加了行车安全性。同时,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汽车已走进家家户户,人们对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车身脏污尤其是尾部摄像头和背窗这两个地方的积灰问题的抱怨成倍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降尘减阻装置及车辆,以解决尾部摄像头和背窗积灰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降尘减阻装置包括底盘组件、后轮罩、浓度感应器、控制器、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两个后轮罩分别设置于底盘组件的两侧,后轮罩下端部的竖直高度低于底盘组件底面的竖直高度,第一导流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底盘组件靠近车尾的一端,第二导流件可升降地设置于后轮罩靠近车尾的下端部浓度感应器设置于底盘组件,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导流件的活动端朝向远离车身的方向转动预设角度,以降低底盘组件尾部气流的上卷高度,当浓度感应器测得粉尘浓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浓度值时,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二导流件朝向远离底盘组件的方向移动预设距离,以阻挡后轮罩区域的粉尘随气流进入车尾。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件设有第一导流面,第一导流面设置于第一导流件背离底盘组件的一端,当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第一导流面和底盘组件的底面共面设置。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件的活动端设置于靠近车尾的一侧。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流件设有第二导流面,第二导流面从第二导流件靠近车尾的一端向靠近车轮的一端延伸,并且,第二导流面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第二导流面靠近车轮一端的竖直高度低于第二导流面远离车轮一端的竖直高度。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流件朝向靠近车轮的一端设有遮挡面,遮挡面和后轮罩下端部的壁面相切设置,第二导流件通过遮挡面阻挡后轮罩区域的粉尘随气流进入车尾。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盘组件设有沿着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设置于气流通道靠近车头的一端,出风口设置于气流通道靠近车尾的一端,浓度感应器设置于气流通道。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降尘减阻装置还包括流速感应器,流速感应器设置于气流通道,控制器能够根据流速感应器测得的气体流速对浓度感应器测得的粉尘浓度进行修正。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从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气流通道的流通面积恒定不变,进风口的流通面积小于气流通道的流通面积,控制器能够对浓度感应器测得的粉尘浓度进行增量补偿。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气流通道凹陷设置于底盘组件,且气流通道靠近地面一侧的底壁和底盘组件的底面共面设置。

1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降尘减阻装置及车辆,如此设置,通过控制第一导流件的活动端转动预设角度,可以降低底盘组件尾部气流的上卷高度,从而大大减小车辆底部粉尘上扬的概率。并且,通过控制第二导流件朝向远离底盘组件的方向移动预设距离,使得后轮扬起的粉尘被后轮罩和第二导流件进一步遮挡,防止后轮扬起的粉尘上扬,且能够防止后轮罩区域的粉尘随气流进入车尾,而导致车尾上部向下的气流和车身下部向上的气流碰撞并产生乱流。

13、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当车尾处产生气体旋流时,通过第一导流件可以干扰并破坏气体旋流,进而减小车辆的行驶阻力。



技术特征:

1.一种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组件(100)、后轮罩(200)、浓度感应器(400)、控制器(500)、第一导流件(600)和第二导流件(700),两个所述后轮罩(200)分别设置于所述底盘组件(100)的两侧,所述后轮罩(200)下端部的竖直高度低于所述底盘组件(100)底面的竖直高度,所述第一导流件(60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盘组件(100)靠近车尾(1000)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流件(700)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后轮罩(200)靠近车尾(1000)的下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600)设有第一导流面(610),所述第一导流面(610)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件(600)背离所述底盘组件(100)的一端,当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第一导流面(610)和所述底盘组件(100)的底面共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600)的活动端设置于靠近车尾(100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件(700)设有第二导流面(710),所述第二导流面(710)从所述第二导流件(700)靠近车尾(1000)的一端向靠近车轮(2000)的一端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导流面(710)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流面(710)靠近车轮(2000)一端的竖直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导流面(710)远离车轮(2000)一端的竖直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件(700)朝向靠近车轮(2000)的一端设有遮挡面(720),所述遮挡面(720)和所述后轮罩(200)下端部的壁面相切设置,所述第二导流件(700)通过所述遮挡面(720)阻挡所述后轮罩(200)区域的粉尘随气流进入车尾(10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组件(100)设有沿着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110),所述气流通道(110)设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所述进风口(111)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110)靠近车头的一端,所述出风口(112)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110)靠近车尾(1000)的一端,所述浓度感应器(400)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1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减阻装置还包括流速感应器(300),所述流速感应器(300)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110),所述控制器(500)能够根据所述流速感应器(300)测得的气体流速对所述浓度感应器(400)测得的粉尘浓度进行修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从所述进风口(111)至所述出风口(112)的方向,所述气流通道(110)的流通面积恒定不变,并且,所述进风口(111)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气流通道(110)的流通面积,所述控制器(500)能够对所述浓度感应器(400)测得的粉尘浓度进行增量补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110)凹陷设置于所述底盘组件(100),且所述气流通道(110)靠近地面一侧的底壁和所述底盘组件(100)的底面共面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降尘减阻装置及车辆,降尘减阻装置包括底盘组件、后轮罩、浓度感应器、控制器、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后轮罩下端部竖直高度低于底盘组件底竖直高度,第一导流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底盘组件靠近车尾的一端,第二导流件可升降地设置于后轮罩靠近车尾的下端部。控制器控制第一导流件的活动端转动预设角度,以降低底盘组件尾部气流的上卷高度,当浓度感应器测得粉尘浓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浓度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二导流件朝向远离底盘组件的方向移动预设距离,以阻挡后轮罩区域的粉尘随气流进入车尾。本申请提供的降尘减阻装置及车辆,解决了尾部摄像头和背窗积灰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冯子龙,初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