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93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



背景技术:

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防机器人能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有效地解决消防人员在上述场所面临的人身安全、数据信息采集不足等问题。

电控柜作为消防机器人的核心控制元件,但是由于电控柜工作环境复杂,外部烟气容易进入电控柜内造成电控柜内部污染,并且高温环境下电控柜散热效果差,内部电子元件使用寿命较低,使用存在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外部烟气容易进入电控柜内造成电控柜内部污染,并且高温环境下电控柜散热效果差,内部电子元件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的内部固定有内箱体,所述内箱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内箱体之间固定有第一水箱,所述第二隔板和内箱体之间安装有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水箱的侧面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顶部安装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贯穿内箱体并插入第二水箱内,所述内箱体的侧面安装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两端均贯穿内箱体,所述回水管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内,所述第一水箱的顶部安装有散热鳍片,所述内箱体的内部安装有滤气机构。

优选的,所述滤气机构包括壳体和连接管,所述壳体安装在内箱体的内侧壁,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滤芯,所述壳体的内底部安装有风机,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贯穿第一隔板,所述连接管安装在第二水箱的内部,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均穿出第二水箱的底部和第二隔板,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入壳体的顶部,所述连接管远离壳体的一端安装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贯穿第一隔板。

优选的,所述出风管和进风管上均安装有风嘴,所述风嘴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风嘴分别位于第一隔板的顶部和底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为“s”型结构,所述滤芯为活性炭板和干燥棉。

优选的,所述输水管和回水管的数量均为三组,所述输水管和回水管位于外箱体和内箱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外箱体正面的两侧均铰接有第二防护门,所述内箱体的正面铰接有第一防护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电子元件安装在内箱体的内部,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内储存冷却水,在使用时第一防护门和第二防护门关闭,启动水泵和风机,水泵将第一水箱内的冷却水通过输水管注入第二水箱内,第二水箱内的冷却水通过回水管进入第一水箱内,冷却水进入第一水箱内时,散热鳍片将冷却水的热量导出,通过冷却水的循环流动避免外部热量通过外箱体影响内部的电子元件,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风机将壳体内的空气通过出风管排出,壳体内形成负压通过连接管和进风管将内箱体内的空气吸入壳体内,此时内箱体内部形成空气循环,在空气循环的过程中,热空气进入连接管时,由于连接管为“s”型,热空气充分与第二水箱内的冷却水接触而被冷却,随后被滤芯吸去冷凝水进行接下来空气循环,通过增大空气循环的方式对散热鳍片和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避免电子元件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提高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的内箱体的整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的正视图。

图中:1外箱体、2内箱体、3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第一水箱、6第二水箱、7水泵、8输水管、9回水管、10壳体、11滤芯、12风机、13出风管、14连接管、15进风管、16散热鳍片、17第一防护门、18第二防护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包括外箱体1,外箱体1的内部固定有内箱体2,内箱体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第一隔板3和内箱体2之间固定有第一水箱5,第二隔板4和内箱体2之间安装有第二水箱6,第一水箱5的侧面安装有水泵7,水泵7的顶部安装有输水管8,输水管8贯穿内箱体2并插入第二水箱6内,内箱体2的侧面安装有回水管9,回水管9的两端均贯穿内箱体2,回水管9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水箱5和第二水箱6内,第一水箱5的顶部安装有散热鳍片16,输水管8和回水管9的数量均为三组,输水管8和回水管9位于外箱体1和内箱体2之间,外箱体1正面的两侧均铰接有第二防护门18,内箱体2的正面铰接有第一防护门17,通过冷却水的循环流动避免外部热量通过外箱体1影响内部的电子元件,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内箱体2的内部安装有滤气机构,滤气机构包括壳体10和连接管14,壳体10安装在内箱体2的内侧壁,壳体10的内部安装有滤芯11,壳体10的内底部安装有风机12,壳体10的底部安装有出风管13,出风管13贯穿第一隔板3,连接管14安装在第二水箱6的内部,连接管14的两端均穿出第二水箱6的底部和第二隔板4,连接管14的一端插入壳体10的顶部,连接管14远离壳体10的一端安装有进风管15,进风管15贯穿第一隔板3,出风管13和进风管15上均安装有风嘴,风嘴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风嘴分别位于第一隔板3的顶部和底部,连接管14为“s”型结构,滤芯11为活性炭板和干燥棉,通过增大空气循环的方式对散热鳍片16和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避免电子元件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提高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使用时,电子元件安装在内箱体2的内部,第一水箱5和第二水箱6内储存冷却水,在使用时第一防护门17和第二防护门18关闭,启动水泵7和风机12,水泵7将第一水箱5内的冷却水通过输水管8注入第二水箱6内,第二水箱6内的冷却水通过回水管9进入第一水箱5内,冷却水进入第一水箱5内时,散热鳍片16将冷却水的热量导出,通过冷却水的循环流动避免外部热量通过外箱体1影响内部的电子元件,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风机12将壳体10内的空气通过出风管13排出,壳体10内形成负压通过连接管14和进风管15将内箱体2内的空气吸入壳体10内,此时内箱体2内部形成空气循环,在空气循环的过程中,热空气进入连接管14时,由于连接管14为“s”型,热空气充分与第二水箱6内的冷却水接触而被冷却,随后被滤芯11吸去冷凝水进行接下来空气循环,通过增大空气循环的方式对散热鳍片16和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避免电子元件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提高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包括外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的内部固定有内箱体(2),所述内箱体(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所述第一隔板(3)和内箱体(2)之间固定有第一水箱(5),所述第二隔板(4)和内箱体(2)之间安装有第二水箱(6),所述第一水箱(5)的侧面安装有水泵(7),所述水泵(7)的顶部安装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贯穿内箱体(2)并插入第二水箱(6)内,所述内箱体(2)的侧面安装有回水管(9),所述回水管(9)的两端均贯穿内箱体(2),所述回水管(9)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水箱(5)和第二水箱(6)内,所述第一水箱(5)的顶部安装有散热鳍片(16),所述内箱体(2)的内部安装有滤气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气机构包括壳体(10)和连接管(14),所述壳体(10)安装在内箱体(2)的内侧壁,所述壳体(10)的内部安装有滤芯(11),所述壳体(10)的内底部安装有风机(12),所述壳体(10)的底部安装有出风管(13),所述出风管(13)贯穿第一隔板(3),所述连接管(14)安装在第二水箱(6)的内部,所述连接管(14)的两端均穿出第二水箱(6)的底部和第二隔板(4),所述连接管(14)的一端插入壳体(10)的顶部,所述连接管(14)远离壳体(10)的一端安装有进风管(15),所述进风管(15)贯穿第一隔板(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13)和进风管(15)上均安装有风嘴,所述风嘴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风嘴分别位于第一隔板(3)的顶部和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4)为“s”型结构,所述滤芯(11)为活性炭板和干燥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8)和回水管(9)的数量均为三组,所述输水管(8)和回水管(9)位于外箱体(1)和内箱体(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正面的两侧均铰接有第二防护门(18),所述内箱体(2)的正面铰接有第一防护门(1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防机器人用电控箱,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的内部固定有内箱体,所述内箱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内箱体之间固定有第一水箱,所述第二隔板和内箱体之间安装有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水箱的侧面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顶部安装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贯穿内箱体并插入第二水箱内,所述内箱体的侧面安装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两端均贯穿内箱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却水的循环流动避免外部热量通过外箱体影响内部的电子元件,提高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增大空气循环的方式对散热鳍片和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避免电子元件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提高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洪清泉;陈文成;辜春景;洪祺豪;赖明龙;汤丽燕;邓永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安达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