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硒代马来酰亚胺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2025-03-29  7


本发明涉及双硒代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属于抗骨质疏松药物。


背景技术:

1、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其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并产生承重的经济负担。。近些年来,一系列研究表明过量的破骨细胞生成会引起过量的骨再吸收,导致骨重塑失衡,骨缺失,引发骨质疏松。因此,通过使用药物阻止破骨细胞的分化被认为是治疗该类疾病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然而,现有的该类药物多为蛋白类药物,存在不良反应严重、疗效低、制备过程复杂等诸多缺陷。

2、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研究表明硒在调节骨形成和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有机硒类化合物的药物活性被广泛证实。然而,目前尚无有关有机硒类化合物抗骨质疏松活性的研究报道。马来酰亚胺,又称顺丁烯二酰亚胺,其作为活性母核存在于多类药物和生物活性分子结构中。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已被证实。考虑到硒元素和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对骨的影响,及有机硒类化合物和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在新药研发领域的重要作用,同时基于目前骨质疏松治疗的迫切需求,设计和发现新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双硒代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通过对新型双硒代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抗骨质疏松活性研究,发现新型抗骨质疏松活性先导化合物,为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基础。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发明提供了双硒代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3k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

4、所述双硒代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3k为n-苄基-3,4-二(苯硒基)-马来酰亚胺,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5、

6、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骨流失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药物。

7、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成熟破骨细胞形成或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的药物。

8、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的药物。

9、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通过抑制mapk and nf-κb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10、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是双硒代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3k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12、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有效剂量为每两天5mg/kg~15mg/kg。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发明提供了双硒代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对n-苄基-3,4-二(苯硒基)-马来酰亚胺(3k)进行了抗骨质疏松活性评价,首次发现n-苄基-3,4-二(苯硒基)-马来酰亚胺(3k)具备明显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可以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及其骨吸收活性,抑制体内骨流失,可以用于制备抗骨质疏松的药物,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1.双硒代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3k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硒代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3k为n-苄基-3,4-二(苯硒基)-马来酰亚胺,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骨流失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药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成熟破骨细胞形成及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的药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的药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通过抑制mapk and nf-κb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是双硒代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3k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有效剂量为每两天5mg/kg~15mg/kg。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了双硒代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双硒代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为N‑苄基‑3,4‑二(苯硒基)‑马来酰亚胺(3k)。本发明对N‑苄基‑3,4‑二(苯硒基)‑马来酰亚胺(3k)进行了抗骨质疏松活性评价,首次发现N‑苄基‑3,4‑二(苯硒基)‑马来酰亚胺(3k)具备明显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可以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及其骨吸收活性,抑制体内骨流失,可以用于制备抗骨质疏松的药物,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宋增强,黄盛斌,吴瑶,易乐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医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2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