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115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喷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



背景技术:

喷油嘴为电喷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的工作好坏将严重的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现有的喷油嘴一般通过电磁阀控制,主要包括电磁阀控制的针阀以及供针阀插设的阀座,阀座内设有供介质流通的主腔,阀座底部设置喷孔板,阀座对应喷孔板的一端设有出油孔,喷孔板上设有与出油孔相对的副腔,副腔上设有多个喷孔,当电磁线圈组件通电时,产生吸力,针阀被吸起,打开出油孔,燃油等介质经过主腔、出油孔、副腔后通过喷孔高速喷出,形成雾状,

例如专利号为cn211230679u的中国专利所示,阀座的出油孔将燃油至喷孔板再通过喷孔雾化时,其副腔(压薄区域)用于将出油孔流出的燃油通过副腔送至喷孔出排出,即副腔空间越小,燃油至喷孔排出的压力越大,雾化效率也越好,故现有的副腔还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雾化效果好的喷孔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包含其本体、设置本体上的副腔以及设置在副腔内的若干个喷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腔内设有增压板,所述喷孔环绕设置在副腔远离增压板的一端,所述增压板上开设有与出油孔相对应的内腔,所述增压板上开设有至少两条将内腔与副腔相导通的导流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副腔内设置增压板,增压板内设置与出油孔相对应的内腔,增压板上开设导流槽使内腔与副腔上的喷孔导通,使燃油在被增压板压缩后的副腔内形成极大的压力,通过导流槽在副腔内形成涡流,有利于燃油的雾化,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

上述的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槽的数量为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选用3条时,导流槽等距分割增压板,便于形成涡流,结构更加合理。

上述的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槽以内腔为圆点径向等距分布在增压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径向等距分布的导流槽能更均匀的将燃油等均送至不同的喷孔出喷射。

上述的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孔均偏离所述导流槽的中线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孔不直接与导流槽中线导通,使燃油经过导流槽出油后,在副腔形成涡流后再容置喷孔出喷射,提高雾化效果。

上述的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孔的数量为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孔为6个时,能与导流槽相适配,提高喷油效率。

上述的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压板的厚度与本体厚度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增压板的厚度与本体厚度一致,保证喷孔板结构稳定,提升喷射效果。

上述的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槽深度与副腔深度以及内腔深度均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导流槽深度与副腔深度以及内腔深度均一致,保证喷孔板结构稳定,提升喷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与阀座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包含其本体1、设置本体1上的副腔2以及设置在副腔2内的6个喷孔3,所述副腔2内设有增压板4,所述喷孔3环绕设置在副腔2远离增压板4的一端,所述增压板4上开设有与出油孔a相对应的内腔41,所述增压板4上开设有3条将内腔41与副腔2相导通的导流槽42,所述导流槽42以内腔41为圆点径向等距分布在增压板4上,所述喷孔3均偏离所述导流槽42的中线设置,所述增压板4的厚度与本体1厚度一致,所述导流槽42深度与副腔2深度以及内腔41深度均一致。

如图4所示,喷孔板本体1安装在阀座a对应出油孔a的一端,出油孔a与本体1上的内腔41相对应,当燃油通过阀座a上的出油孔a进入到喷孔板本体1上时,燃油将汇集在内腔41内,再通过等距分布3条的导流槽42流向设有喷孔3的副腔2处,使燃油在被增压板4压缩后的副腔2形成极大的压力,进而在副腔内形成涡流,有利于燃油的雾化,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当导流槽42数量为1时,喷孔3数量将为2,此时喷孔3的位置与导流槽42垂直交错,燃油通过阀座上的出油孔进入到喷孔板本体1与阀座之间的间隙时,燃油将汇集在内腔41内,再通过单条的导流槽42流向设有喷孔3的副腔2处,使燃油在被增压板4压缩后的副腔2形成极大的压力,进而在副腔内形成涡流,有利于燃油的雾化,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当导流槽42数量为2时,喷孔3数量将为4,此时喷孔3的位置对应导流槽42的两侧,燃油通过阀座上的出油孔进入到喷孔板本体1与阀座之间的间隙时,燃油将汇集在内腔41内,再通过双条的导流槽42流向设有喷孔3的副腔2处,使燃油在被增压板4压缩后的副腔2形成极大的压力,进而在副腔内形成涡流,有利于燃油的雾化,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当导流槽42数量为4时,喷孔3数量将为8,此时喷孔3的位置对应导流槽42的两侧且不设置在导流槽42中线上,燃油通过阀座上的出油孔进入到喷孔板本体1与阀座之间的间隙时,燃油将汇集在内腔41内,再通过4条的导流槽42流向设有喷孔3的副腔2处,使燃油在被增压板4压缩后的副腔2形成极大的压力,进而在副腔内形成涡流,有利于燃油的雾化,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包含其本体、设置本体上的副腔以及设置在副腔内的若干个喷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腔内设有增压板,所述喷孔环绕设置在副腔远离增压板的一端,所述增压板上开设有与出油孔相对应的内腔,所述增压板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将内腔与副腔相导通的导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数量为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孔均偏离所述导流槽的中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以内腔为圆点径向等距分布在增压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孔的数量为6。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板的厚度与本体厚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深度与副腔深度以及内腔深度均一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油嘴用喷孔板,包含其本体、设置本体上的副腔以及设置在副腔内的若干个喷孔,所述副腔内设有增压板,所述喷孔环绕设置在副腔远离增压板的一端,所述增压板上开设有与出油孔相对应的内腔,所述增压板上开设有至少两条将内腔与副腔相导通的导流槽,使燃油在被增压板压缩后的副腔形成极大的压力,通过导流槽在副腔内形成涡流,有利于燃油的雾化,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

技术研发人员:郑红光;郑豪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安市浩宇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