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时延中继网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115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继网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时延中继网关。



背景技术:

在当前以太网通信应用中,中继网关是连接以太网链路的一种装置,用于局域网内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物理层信号的双向转发工作。是局域网上所有节点的中心,它的作用是放大信号,补偿信号衰减,支持远距离的通信。中继网关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联设备,主要完成物理层的功能,负责在两个节点的物理层上按位传递信息,完成信号的复制、调整和放大等功能,以此来延长网络的长度。由于线缆存在信号衰减,在链路上传输的以太网信号功率会逐渐衰减,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信号失真,因此会导致接收错误。中继网关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它完成物理层线路的连接,对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保持与原数据相同。一般情况下,中继器的两端连接的是相同的媒体,也可以完成不同媒体的转接工作。ieee802.3以太网标准中对以太网信号的传输距离作了具体的规定,中继网关只能在此规定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工作,否则会引起网络故障。中继网关也是局域网环境下用来延长网络传输距离的最简单且最廉价的网络设备。

一般中继网关带有多个网口,传统的中继网关中各个网口的网络传输模块相互之间距离较近,很容易造成电磁干扰,影响信号传输的效率,导致延时增加,而且在中继网关工作时会发热,容易降低处理频率,影响中继网关的性能,传统的中继网关增加散热装置,但会破坏密封性,导致中继网关无法在恶劣环境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中继网关内部电路模块工作相互干扰增加信号传输延时,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散热效率差的问题提出一种低时延中继网关,具有低延时、散热好密封性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低时延中继网关,包括底座、顶盖、侧围板和前面板组成的壳体结构,以及主控模块和若干个单网络传输模块组成的核心网关模块,所述前面板上安装若干个网口,所述网口分为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主口,与所述单网络传输模块电性连接的副口,所述壳体结构的内部设置若干个等距分布的铝箔屏蔽板,相邻两个所述铝箔屏蔽板形成屏蔽区,所述单网络传输模块依次安装所述屏蔽区内且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结构的侧围板为导热板,其中两个侧壁上的导热板连接散热翅片,散热翅片设置在壳体结构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结构远离前面板的一侧安装弧形结构的风扇围板,风扇围板连接顶盖和底座形成柱形的空腔,柱形空腔的两端安装有散热风扇。

优选的,所述风扇围板的一端与顶盖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轴与底座铰接。

优选的,所述顶盖上设置子扣插板,侧围板顶部开设母扣插槽,所述子扣插板与母扣插槽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铝箔屏蔽板构建物理屏蔽区域,每个单网络传输模块独立在该屏蔽区工作,相邻的单网络传输模块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从而提高中继网关的网络转发效率;通过导热板和散热翅片可使壳体结构内部的温度被快速传递到外部,而且壳体结构上还安装由风扇围板组成的柱形区域用来安装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可对其中一个导热板进行风冷降温,在不破坏壳体结构的密封性的同时,提高散热效率,使核心网关模块的运行频率达到最大化,提高中继网关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扇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母扣插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顶盖,3、前面板,4、网口,5、主控模块,6、单网络传输模块,7、导热板,8、铝箔屏蔽板,9、散热翅片,10、散热风扇,11、风扇围板,12、旋转轴,13、子扣插板,14、母扣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低时延中继网关,包括底座1、顶盖2、侧围板和前面板3组成的壳体结构,以及主控模块5和若干个单网络传输模块6组成的核心网关模块,前面板3上安装若干个网口4,网口4分为与主控模块5电性连接的主口,与单网络传输模块6电性连接的副口,壳体结构的内部设置若干个等距分布的铝箔屏蔽板8,相邻两个铝箔屏蔽板8形成屏蔽区,单网络传输模块6依次安装屏蔽区内且与主控模块5电性连接,主口用来接入以太网网线,副口用来接入不同用网设备的网线,单网络传输模块6放置在由铝箔屏蔽板8组成的屏蔽区中,独立工作,相邻的两个单网络传输模块6不会相互影响和干扰,从而降低信号传输的时延。

壳体结构的侧围板为导热板7,其中两个侧壁上的导热板7连接散热翅片9,散热翅片9设置在壳体结构的外部,导热板7可以进行热传递,由于中继网关在工作时核心网关模块会产生热量,热量可通过导热板7传递到壳体结构的外部,从而与外界的低温进行交换,降低壳体结构内部的温度,散热翅片9具有被动降温的效果,当自然风经过散热翅片9的时候,会改变流速,从而提高热传递效率进行散热。

如图3所示,壳体结构远离前面板3的一侧安装弧形结构的风扇围板11,风扇围板11连接顶盖2和底座1形成柱形的空腔,柱形空腔的两端安装有散热风扇10,散热风扇10用于主动散热,通过柱形空腔两端的散热风扇10形成水平风道,带走靠近的导热板7的热量,达到主动散热的效果,无论是散热翅片9被动散热还是散热风扇10主动散热,均在壳体结构的外部进行散热,不破坏壳体结构的密封性,使该中继网关可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如图4所示,风扇围板11的一端与顶盖2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轴12与底座1铰接,顶盖2通过旋转轴12可以方便打开,便于对壳体结构内部的网关核心模块进行检修。

如图5所示,顶盖2上设置子扣插板13,侧围板顶部开设母扣插槽14,子扣插板13与母扣插槽14活动连接,顶盖2采用子母扣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和拆开,方便用户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低时延中继网关,包括底座(1)、顶盖(2)、侧围板和前面板(3)组成的壳体结构,以及主控模块(5)和若干个单网络传输模块(6)组成的核心网关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3)上安装若干个网口(4),所述网口(4)分为与所述主控模块(5)电性连接的主口,与所述单网络传输模块(6)电性连接的副口,所述壳体结构的内部设置若干个等距分布的铝箔屏蔽板(8),相邻两个所述铝箔屏蔽板(8)形成屏蔽区,所述单网络传输模块(6)依次安装所述屏蔽区内且与所述主控模块(5)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时延中继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的侧围板为导热板(7),其中两个侧壁上的导热板(7)连接散热翅片(9),散热翅片(9)设置在壳体结构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时延中继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远离前面板(3)的一侧安装弧形结构的风扇围板(11),风扇围板(11)连接顶盖(2)和底座(1)形成柱形的空腔,柱形空腔的两端安装有散热风扇(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时延中继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围板(11)的一端与顶盖(2)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轴(12)与底座(1)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时延中继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上设置子扣插板(13),侧围板顶部开设母扣插槽(14),所述子扣插板(13)与母扣插槽(14)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时延中继网关,属于中继网关技术领域,包括底座、顶盖、侧围板和前面板组成的壳体结构,以及主控模块和若干个单网络传输模块组成的核心网关模块,所述前面板上安装若干个网口,所述网口分为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主口,与所述单网络传输模块电性连接的副口,所述壳体结构的内部设置若干个等距分布的铝箔屏蔽板,相邻两个所述铝箔屏蔽板形成屏蔽区,所述单网络传输模块依次安装所述屏蔽区内且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通过铝箔屏蔽板构建物理屏蔽区域,每个单网络传输模块独立在该屏蔽区工作,相邻的单网络传输模块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从而提高中继网关的网络转发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尹桂芳;任中华;陶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蓝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