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12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



背景技术:

燃油计量阀是汽车发送机系统中的高压油泵上较为常见的结构,能调节油液流量,实现对供油压力的调节。

目前,燃油计量阀一般包括阀体、电磁组件以及运动组件,运动组件设置于阀体,电磁组件设置于阀体外,通过电磁组件驱动运动组件在阀体内移动,使得运动组件在移动的过程中调节阀体上的进油口的大小,从而实现对油液流量的调节。但是,现有的燃油计量阀的阀体通常为两端带开口的结构,阀体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通过隔板将阀体的内腔分割为两个腔室,并且,阀体的两端的开口上分别设置有调节阀盖,同时,运动组件中的阀芯从其中一个开口中安装于对应的腔室内,运动组件中的顶杆和衔铁在安装完成后再将带有顶杆的衔铁从另一个开口中安装于对应的腔室内,然后再将需要的弹簧安装于阀芯和/或衔铁上,通过调节阀盖封住对应的腔室的开口并调节相关弹簧的弹性力。因此,导致了上述的燃油计量阀需要先将运动组件的中的顶杆和衔铁进行连接,然后再分别从阀体的两端将衔铁和阀芯进行安装,安装步骤较多,操作繁琐,结构装配不便,制造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以设置只有一端开口的阀体,阀体的内腔为一直筒状结构,并设置圆柱体状的一体式的运动组件,同时,于运动组件上且位于电磁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弹簧,使得在安装时,仅需将弹簧放置于内腔内后直接将运动组件插设于阀体的内腔中,并通过调节阀盖将阀体的开口限位住即可,安装一步到位,步骤较少,操作更方便,更易于装配,提高燃油计量阀的制造效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包括阀体、电磁组件以及运动组件,具有这样的特征,阀体设置有一端带开口的直筒状的内腔,且阀体的开口上设置有一可拆卸连接的调节阀盖,调节阀盖上开设有一连通内腔的出油口,阀体上且位于其设置有开口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内腔的进油口,电磁组件套设于阀体外且位于阀体未设置有开口的一端,运动组件为圆柱形的一体式结构,运动组件的一端为阀芯部,另一端为衔铁部,且运动组件滑设于内腔中,运动组件的衔铁部位于阀体设置有电磁组件的一端,运动组件的阀芯部位于阀体带开口的一端,并且,内腔中且位于运动组件的衔铁部的端部设置有抵紧于衔铁部的一弹簧,运动组件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贯穿其两端端面的中心孔,运动组件上且位于阀芯部的一端沿其径向开设有连通中心孔的导油孔,且导油孔与进油口对应。

上述的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中,调节阀盖与阀体为螺纹连接。

上述的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中,运动组件的侧壁上且位于导油孔的区域开设有一圈环形的导油槽,且导油孔背离连通中心孔的一端与导油槽连通,同时,导油槽与进油口连通。

上述的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中,中心孔为变截面孔,中心孔分为位于阀芯部的阀芯段和位于衔铁部的衔铁段,阀芯段的孔径大于衔铁段的孔径,且导油孔连通于阀芯段。

上述的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中,运动组件上且位于衔铁部的端部开设有一弹簧定位孔,且弹簧定位孔与中心孔的衔铁段同轴设置,并且,弹簧定位孔的孔径大于中心孔的衔铁段的孔径,并于弹簧定位孔和中心孔的衔铁段之间形成台阶,弹簧抵紧衔铁部的一端插设于弹簧定位孔内并抵紧于台阶上。

上述的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中,阀体的内腔中且位于背离开口的一端的底壁上开设有一嵌孔,弹簧背离抵紧衔铁部的一端插设于嵌孔内。

上述的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中,运动组件的外壁上还开设有一圈环形的通气槽,且运动组件上沿其径向开设有一端连通中心孔,另一端连通通气槽的通气孔。

上述的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中,调节阀盖上的出油孔与运动组件上的中心孔正对设置,且出油口位于中心孔的轴线延长线上。

上述的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中,阀体上的进油口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进油口呈环形阵列分布于阀体的侧壁上,同时,运动组件上的导油孔同样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导油孔同样呈环形阵列分布于运动组件的侧壁上,每一导油孔均与导油槽连通。

上述的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中,阀体上且位于其设置有开口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一圈密封槽,且密封槽位于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同时,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通过将一端套设有电磁组件的阀体的内腔设置为一端带开口的直筒状,并且开口上可拆卸连接有一带出油口的调节阀盖,同时,将运动组件设置为一圆柱状的一体式结构,并开设置有贯穿的中心孔和连通中心孔的导油孔,并且,内腔中且位于运动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弹簧,使得将弹簧放置于内腔中后直接将运动组件插设于阀体的内腔内,并通过调节阀盖将阀体的开口限位住即可,安装步骤少,安装一步到位,操作过程简单,更易于装配,从而有效提高了燃油计量阀的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阀体和电磁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运动组件的结构图。

附图中:1、阀体;11、内腔;12、进油口;13、密封槽;111、嵌孔;131、密封圈;2、电磁组件;3、运动组件;31、阀芯部;32、衔铁部;33、中心孔;34、导油孔;35、导油槽;36、弹簧定位孔;37、通气槽;38、通气孔;331、阀芯段;332、衔铁段;4、调节阀盖;41、出油口;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阀体和电磁组件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运动组件的结构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包括:阀体1、电磁组件2以及运动组件3,阀体1外套设有电磁组件2,阀体1内滑设有运动组件3,通过电磁组件2驱动运动组件3在阀体1内移动,从而实现对流量的调节。

具体的,阀体1设置有一端带开口的内腔11,且内腔11为直筒状结构,使得内腔11的孔径不会小于其开口的口径,为后续运动组件3从开口中快速安装至内腔11中提供了条件。并且,阀体1的开口上设置有一可拆卸连接的调节阀盖4,使得在调节阀盖4拆卸的情况下,可方便运动组件3从开口中安装于内腔11中,而在调节阀盖4安装的情况下,调节阀盖4能限制住阀体1的开口,避免阀体1的内腔11中的运动组件3滑出,结构可靠性更高。另外,调节阀盖4上开设有一连通内腔11的出油口41,使得后续阀体1的内腔11中的油液能通过调节阀盖4上的出油口41排出,实现排油功能。并且,阀体1上且位于其设置有开口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内腔11的进油口12,使得外部油路管路中运输过来的油液能从阀体1上的进油口12进入到内腔11中,再通过调节阀盖4上的出油口41排出,实现油路的导通。并且,电磁组件2套设于阀体1外且位于阀体1未设置有开口的一端,避免了因电磁组件2的布置而干扰进油。同时,运动组件3为圆柱形的一体式结构,使得运动组件3能更好的配合直筒状的内腔11,既能使得运动组件3的移动能被直筒状的内腔11导向,保证其移动的稳定性,同时还能方便运动组件3从阀体1的开口中直接安装于内腔11中,安装更方便。并且,运动组件3的一端为阀芯部31,另一端为衔铁部32,且运动组件3滑设于内腔11中,运动组件3的衔铁部32位于阀体1设置有电磁组件2的一端,运动组件3的阀芯部31位于阀体1带开口的一端,使得运动组件3的阀芯部31能配合阀体1设置有进油口12的一端使用,而电磁组件2能驱动运动组件3的衔铁部32而使整个运动组件3在阀体1的内腔11中移动,为后续通过运动组件3的移动来调节油液的流量提供了条件。并且,阀体1的内腔11中且位于运动组件3的衔铁部32的端部设置有抵紧于衔铁部32的一弹簧5,且弹簧5对运动组件3的推力与电磁组件2作用于运动组件3上的推力方向相反,使得既能限制运动组件3在阀体1的内腔11中自由移动,还能使得运动组件3被电磁组件2推动后能通过弹簧5复位,保证燃油计量阀的正常运作。另外,运动组件3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贯穿其两端端面的中心孔33,使得运动组件3上的中心孔33能将内腔11因运动组件3的布置而分隔成的两个腔室连通,保证了在运动组件3移动的过程中,运动组件3两端压力能一致,从而使得运动组件3能在电磁组件2和弹簧5的作用下正常移动。同时,运动组件3上且位于阀芯部31的一端沿其径向开设有连通中心孔33的导油孔34,且导油孔34与进油口12对应,使得从进油口12中进入的油液能通过导油孔34进入到中心孔33内,并通过中心孔33流入阀体1的内腔11中,使得阀体1的内腔11中的油液能通过调节阀盖4上的出油口41排出,实现油路的导通,并且在运动组件3移动的过程中,能调节进油口12和导油孔34的重合面积大小,从而实现对油液流量的调节,结构设计更合理。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公开的电磁组件2为市面上广泛使用的线圈结构,不在本实施例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更加具体的,可拆卸的调节阀盖4与阀体1为螺纹连接,此时,阀体1的开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调节阀盖4上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使得调节阀盖4在阀体1上的连接松紧度可调节,即使得调节阀盖4的螺纹端伸入阀体1的开口内的长度可调节,在运动组件3安装于阀体1的内腔11中后,由于运动组件3的阀芯端在弹簧5的作用下抵紧于调节阀盖4伸入阀体1的开口内的螺纹端上,使得使用者可通过调节调节阀盖4的螺纹端伸入阀体1的开口内的长度来实现对弹簧5预压力的调节,从而使得燃油计量阀能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适应性更高,结构设计更合理。另外,为了方便对调节阀盖4的调节,调节阀盖4的非螺纹端呈正六边形等规则形状设置,使得使用者可借助扳手等工具来拧动调节阀盖4,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滑设于阀体1的内腔11中的运动组件3的侧壁上且位于导油孔34的区域开设有一圈环形的导油槽35,且导油孔34背离连通中心孔33的一端与导油槽35连通,同时,导油槽35与进油口12连通,使得油液从阀体1上的进油口12进入后,油液会先进入导油槽35,导油槽35内的油液再通过进油口12进入到中心孔33内,再通过中心孔33流入阀体1的内腔11中,最后从调节阀盖4上的出油口41排出,实现了油路的连通,并且,环形的导油槽35能适应多进油口12和多导油孔34的结构,并且,环形的导油槽35能适应运动组件3的自转,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运动组件3的自转而导致进油口12和导油孔34无法对应而影响进油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运动组件3的中心孔33为变截面孔,中心孔33分为位于阀芯部31的阀芯段331和位于衔铁部32的衔铁段332,并且,阀芯段331的孔径大于衔铁段332的孔径,为后续设置用于安装和限定弹簧5的弹簧定位孔36内的台阶提供了结构基础。且导油孔34连通于阀芯段331,使得导油孔34能与中心孔33孔径较大的一段连通,从而保证了油液在运动组件3中的中心孔33内能快速流过,避免了因中心孔33的孔径较小而限制油液流动的问题,保证了流量调节的可靠性。

更加具体的,运动组件3上且位于衔铁部32的端部开设有一弹簧定位孔36,此时,弹簧定位孔36与中心孔33的衔铁段332同轴设置,保证了弹簧定位孔36位于运动组件3的衔铁部32的端部的中心,从而保证运动组件3受力的均匀性。并且,弹簧定位孔36的孔径大于中心孔33的衔铁段332的孔径,并于弹簧定位孔36和中心孔33的衔铁段332之间形成台阶,弹簧5抵紧衔铁部32的一端插设于弹簧定位孔36内并抵紧于台阶上,即通过弹簧定位孔36实现了对弹簧5抵紧于运动组件3上的一端的限定,防止了运动组件3在移动过程中弹簧5出现偏移而导致的受力不均、磨损等问题,且通过弹簧定位孔36和中心孔33的衔铁段332之间形成的台阶,能为弹簧5的抵靠提供抵靠基准,同时,也能保证中心孔33能通过弹簧定位孔36延续,保证了运动组件3两端的端面受到的压力相同,为运动组件3的正常移动提供了条件。

更加具体的,阀体1的内腔11中且位于背离开口的一端的底壁上开设有一嵌孔111,弹簧5背离抵紧衔铁部32的一端插设于嵌孔111内,此时,嵌孔111为下沉式孔,避免了嵌孔111占用内腔11的空间,保证运动组件3的移动行程能满足使用需求,并且,嵌孔111能为弹簧5背离抵紧衔铁部32的一端提供限位,同样防止了在运动组件3移动的过程中导致弹簧5发生偏移的问题,进而保证运动组件3受力的均匀性,延长运动组件3的使用寿命。

更加具体的,运动组件3的外壁上还开设有一圈环形的通气槽37,且运动组件3上沿其径向开设有一端连通中心孔33,另一端连通通气槽37的通气孔38,保证了运动部件和阀体1的内腔11的内壁之间能通过通气槽37和通气孔38与中心孔33连通,维持了运动组件3侧壁处的压力与端部压力的一致,同样保证了运动组件3的正常移动,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调节阀盖4上的出油孔与运动组件3上的中心孔33正对设置,且出油口41位于中心孔33的轴线延长线上,使得从运动组件3的中心孔33内流出的油液能更快速的流向出油口41,同时也使得即使在运动组件3的阀芯端抵靠于调节阀盖4的螺纹端上时,也能维持中心孔33和出油口41的连通,避免出现因运动组件3的移动而影响排油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阀体1上的进油口12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进油口12呈环形阵列分布于阀体1的侧壁上,即使得阀体1上设置有一圈进油口12,增大了进油量,同时,运动组件3上的导油孔34同样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导油孔34同样呈环形阵列分布于运动组件3的侧壁上,每一导油孔34均与导油槽35连通,即每一进油口12中进入的油液均需要先进入到导油槽35内,再通过导油槽35将油液输送至每一导油孔34内,从而使得每一导油孔34内的进油量相同,保证了进油的平稳性。

更加具体的,阀体1上且位于其设置有开口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一圈密封槽13,且密封槽13位于进油口12和出油口41之间,同时,密封槽13内设置有密封圈131,使得在将阀体1安装于与之配套的高压油泵上后,能通过密封槽13内的密封圈131前高压油泵的进油腔和排油腔分隔,使得油液只能从阀体1的进油口12进入,通过运动组件3调节后从出油口41排出,保证了油液流量调节的可靠性,结构设计更合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包括阀体1、电磁组件2以及运动组件3,通过将外部套设有电磁组件2的阀体1的内腔11设置为一端带开口的直筒状,并于开口上可拆卸连接有一调节阀盖4,另外,将运动组件3设置为圆柱状的一体式结构,一端为阀芯部31,另一端为衔铁部32,且运动组件3上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中心孔33和连通中心孔33的导油孔34,且内腔11中设置有抵紧于运动组件3上的弹簧5,使得在装配时,仅需将弹簧5放置于内腔11中并将运动组件3直接从阀体1带开口的一端插入内腔11中,并安装好调节阀盖4即可,安装步骤少,安装一步到位,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更易于装配,有效提高了燃油计量阀的制造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包括阀体、电磁组件以及运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设置有一端带开口的直筒状的内腔,且所述阀体的开口上设置有一可拆卸连接的调节阀盖,所述调节阀盖上开设有一连通所述内腔的出油口,所述阀体上且位于其设置有开口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内腔的进油口,所述电磁组件套设于所述阀体外且位于所述阀体未设置有开口的一端,所述运动组件为圆柱形的一体式结构,所述运动组件的一端为阀芯部,另一端为衔铁部,且所述运动组件滑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运动组件的所述衔铁部位于所述阀体设置有所述电磁组件的一端,所述运动组件的所述阀芯部位于所述阀体带开口的一端,并且,所述内腔中且位于所述运动组件的所述衔铁部的端部设置有抵紧于所述衔铁部的一弹簧,所述运动组件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贯穿其两端端面的中心孔,所述运动组件上且位于所述阀芯部的一端沿其径向开设有连通所述中心孔的导油孔,且所述导油孔与所述进油口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盖与所述阀体为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导油孔的区域开设有一圈环形的导油槽,且所述导油孔背离连通所述中心孔的一端与所述导油槽连通,同时,所述导油槽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为变截面孔,所述中心孔分为位于所述阀芯部的阀芯段和位于所述衔铁部的衔铁段,所述阀芯段的孔径大于所述衔铁段的孔径,且所述导油孔连通于所述阀芯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上且位于所述衔铁部的端部开设有一弹簧定位孔,且所述弹簧定位孔与所述中心孔的所述衔铁段同轴设置,并且,所述弹簧定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中心孔的所述衔铁段的孔径,并于所述弹簧定位孔和所述中心孔的所述衔铁段之间形成台阶,所述弹簧抵紧所述衔铁部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弹簧定位孔内并抵紧于所述台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所述内腔中且位于背离开口的一端的底壁上开设有一嵌孔,所述弹簧背离抵紧所述衔铁部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嵌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的外壁上还开设有一圈环形的通气槽,且所述运动组件上沿其径向开设有一端连通所述中心孔,另一端连通所述通气槽的通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盖上的所述出油口与所述运动组件上的所述中心孔正对设置,且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中心孔的轴线延长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的所述进油口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进油口呈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阀体的侧壁上,同时,所述运动组件上的所述导油孔同样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导油孔同样呈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运动组件的侧壁上,每一所述导油孔均与所述导油槽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且位于其设置有开口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一圈密封槽,且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之间,同时,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属于电磁阀的技术领域。一种结构易装配的燃油计量阀包括阀体、电磁组件以及运动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外部套设有电磁组件的阀体的内腔设置为一端带开口的直筒状,并于开口上可拆卸连接有一调节阀盖,另外,将运动组件设置为圆柱状的一体式结构,一端为阀芯部,另一端为衔铁部,且运动组件上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中心孔和连通中心孔的导油孔,且内腔中设置有抵紧于运动组件上的弹簧,使得在装配时,仅需将弹簧放置于内腔中并将运动组件直接从阀体带开口的一端插入内腔中,并安装好调节阀盖即可,安装步骤少,安装一步到位,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更易于装配,有效提高了燃油计量阀的制造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高仰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恒信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