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载充电器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97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载充电器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器是为了方便车主用车载车充电源随时随地为数码产品充电的配件。部分高端车载充电器一般包括2个usb接口,可同时为两台数码产品充电,这类产品一般具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高压输入保护,高温保护,四重安全保护功能,确保能安全使用。车载充电器在车用的同时,也能家用,实现车充、直充、usb充三合一多功能用途。

然而,现有的部分车载充电器与点烟器是一体的,点烟器在使用后不能及时进行散热,从而存留的余热会影响车载充电器的寿命,使用不当还会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载充电器的散热装置,解决了不能及时进行散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车载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包括车载充电器本体,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电极,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电极组,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热丝,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盖,所述安装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热垫圈,所述散热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硅脂层,所述硅脂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冷片,所述散热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开设有usb插接口,所述usb插接口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每个螺钉均贯穿固定框,且一端需螺纹连接内螺纹筒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扇叶为圆周阵列设置,且扇叶位于导冷片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有电热丝,其通电后可升温加热,从而便于车主点烟,通过设置有防尘盖,可避免物体接触电热丝,且防止灰尘进入通槽内,通过设置有散热片,可便于吸收电热丝的热量,使电热丝的温度快速降低,通过设置有硅脂层,可便于提高散热片与半导体制冷片之间的热传递效率,通过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其一面吸热,另一面散热,进而可提高散热效率,通过设置有导冷片,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冷片散热更快,从而可有利于半导体制冷片快速散热,从而提高了此车载充电器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有马达,其输出端可驱动扇叶旋转,便于扇叶产生气流。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1车载充电器本体;2电极;3电极组;4安装架;5通槽;6电热丝;7防尘盖;8散热片;9隔热垫圈;10硅脂层;11半导体制冷片;12导冷片;13内螺纹筒;14螺钉;15固定框;16固定架;17马达;18扇叶;19usb插接口;20固定座;21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车载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包括车载充电器本体1,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电极2,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电极组3,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4,安装架4的内部开设有通槽5,通槽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热丝6,安装架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盖7,安装架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片8,散热片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热垫圈9,散热片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硅脂层10,硅脂层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11,半导体制冷片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冷片12,散热片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筒13,内螺纹筒1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钉14,螺钉1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框15,固定框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6,固定架1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马达17,马达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8。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电热丝6,其通电后可升温加热,从而便于车主点烟,通过设置有防尘盖7,可避免物体接触电热丝6,且防止灰尘进入通槽5内,通过设置有散热片8,可便于吸收电热丝6的热量,使电热丝6的温度快速降低,通过设置有硅脂层10,可便于提高散热片8与半导体制冷片11之间的热传递效率,通过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11,其一面吸热,另一面散热,进而可提高散热效率,通过设置有导冷片12,半导体制冷片11通过导冷片12散热更快,从而可有利于半导体制冷片11快速散热,从而提高了此车载充电器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有马达17,其输出端可驱动扇叶18旋转,便于扇叶18产生气流。

具体的,安装架4的一侧开设有usb插接口19,usb插接口19的数量为两个,通过设置有usb插接口19,且usb插接口19的数量为两个,从而能达到车载充电器的标准,便于同时为两台电子数码产品充电。

具体的,安装架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0,固定座2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1,通过设置有固定座20,其与安装架4为电性连接,从而便于为蓄电池21进行充电,通过设置有蓄电池21,其可便于单独为半导体制冷片1111和马达17供电,从而车主在拔出车载充电器本体1时,也可以及时对电热丝6进行散热。

具体的,每个螺钉14均贯穿固定框15,且一端需螺纹连接内螺纹筒13的内部,通过设置每个螺钉14均贯穿固定框15,且一端需螺纹连接内螺纹筒13的内部,从而可便于固定固定框15,极大地提高了固定框15的稳定性。

具体的,扇叶18为圆周阵列设置,且扇叶18位于导冷片12的一侧,通过扇叶18为圆周阵列设置,从而旋转能产生气流,通过设置扇叶18位于导冷片12的一侧,可有利于导冷片12导出的热量快速散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车载充电器本体1插入车上的专用插槽内,电极2及电极组3与插槽内的电连接片接触使车载充电器本体1通电,安装架4的内部布设有电路,然后控制电热丝6开启,电热丝6通电后升温,车主可开启防尘盖7后通过电热丝6点烟,然后盖上防尘盖7后,通槽5内的热量和电热丝6的余热会被散热片8吸收,然后热量通过硅脂层1迅速传递至半导体制冷片11,然后马达17启动驱动扇叶18旋转产生气流,热量通过导冷片12挥发出被气流导散,从而完成迅速散热,可使用usb线插入usb插接口19内,从而为电子设备充电,其中,蓄电池与马达及半导体制冷片电性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车载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包括车载充电器本体(1),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电极(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电极组(3),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的内部开设有通槽(5),所述通槽(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热丝(6),所述安装架(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盖(7),所述安装架(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片(8),所述散热片(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热垫圈(9),所述散热片(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硅脂层(10),所述硅脂层(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1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冷片(12),所述散热片(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筒(13),所述内螺纹筒(1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钉(14),所述螺钉(1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框(15),所述固定框(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6),所述固定架(1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马达(17),所述马达(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载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的一侧开设有usb插接口(19),所述usb插接口(19)的数量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载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0),所述固定座(2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载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螺钉(14)均贯穿固定框(15),且一端需螺纹连接内螺纹筒(13)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载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18)为圆周阵列设置,且扇叶(18)位于导冷片(12)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车载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包括车载充电器本体,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电极,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电极组,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热丝,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盖。通过设置有电热丝,其通电后可升温加热,从而便于车主点烟,通过设置有防尘盖,可避免物体接触电热丝,且防止灰尘进入通槽内,通过设置有散热片,可便于吸收电热丝的热量,使电热丝的温度快速降低,通过设置有硅脂层,可便于提高散热片与半导体制冷片之间的热传递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林勇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诺金鸿才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