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数据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跨终端的目标连续追踪方法及追踪系统。
背景技术:
1、智慧工地管理指的是通过各种手段的集合,对工地的人员、设备、环境以及施工等进行集成化管理,实现信息的集中展示和智能化分析,用以保证工程进度、工程安全和风险管控等。
2、在协同生产的复杂工地,需要对人员进行整体管理,一个目的是安全管理,例如在协同作业期间,可以进行迅速的人员确定和人员撤离,在人员查找方面也能够发挥作用。
3、目前普遍使用的方式是依靠摄像头得到图像,但是摄像头的覆盖范围有限,在查找人员、人员定位和连续追踪方面存在困难,主要是受到图像清晰度、跨摄像头识别难度大、人员模型基础信息少等因素的限制,一旦摄像头存在盲区,就面临丢失目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跨终端的目标连续追踪方法及追踪系统,通过在不同终端之间进行匹配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持续性追踪,进而实现对覆盖范围内人员的连续性位置管理。
2、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跨终端的目标连续追踪方法,包括:
4、根据获取到的指令,在第一终端发回的图像数据中确定追踪对象;
5、以追踪为中心建立特征区并对特征区内的其他对象进行识别,得到参考对象;
6、判断参考对象与追踪对象的关联关系;
7、在第二终端发回的图像数据中检索参考对象,当第二终端发回的图像数据中存在参考对象时,根据第二终端的位置确定检索范围;
8、在检索范围内查找追踪对象,找到疑似追踪对象;
9、使用追踪对象和疑似追踪对象生成追踪对象的移动轨迹并使用移动轨迹排除部分疑似追踪对象;
10、匹配归属于同一个移动轨迹的追踪对象和疑似追踪对象;
11、将匹配成功的疑似追踪对象记为追踪对象。
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参考对象与追踪对象的关联关系包括:
13、获取追踪对象的肢体动作与面部朝向变化和参考对象的肢体动作与面部朝向变化;
14、判断追踪对象的肢体动作或者面部朝向变化与参考对象的肢体动作或者面部朝向变化在空间上的关联性并统计关联次数;
15、当次数大于等于允许次数时,确定参考对象与追踪对象存在关联关系。
1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追踪对象的肢体动作或者面部朝向变化与参考对象的肢体动作或者面部朝向变化在空间上的关联性包括:
17、根据对象的肢体动作绘制肢体动作轨迹,对象包括追踪对象和参考对象;
18、根据对象的面部朝向变化绘制面部朝向变化轨迹,对象包括追踪对象和参考对象;
19、当任意两个对象的肢体动作轨迹和/或面部朝向变化轨迹吻合时,计入关联次数;
20、其中,任意两个对象的肢体动作轨迹和/或面部朝向变化轨迹的吻合在时间维度上存在重合且重合区域长度大于要求长度或者大于要求比例。
2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二终端的位置确定检索范围包括:
22、使用第二终端所在位置建立查找区域;
23、使用参考对象的移动轨迹对查找区域进行分割,得到多个查找子区域;
24、根据确定的追踪对象与参考对象的相对位置;
25、使用追踪对象与参考对象的相对位置来选择查找子区域,将被选择的查找子区域作为检索范围。
2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使用移动轨迹排除部分疑似追踪对象包括:
27、在空间范围内向追踪对象和疑似追踪对象赋予坐标点;
28、根据出现时间顺序连接追踪对象和疑似追踪对象,得到移动轨迹,移动轨迹包括顺序连接的多段子移动轨迹;
29、计算子移动轨迹的移动速度,使用移动速度排除部分疑似追踪对象;
30、其中,参考周围环境确定多个疑似追踪对象的连续性,并将连续性赋予移动轨迹。
3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连续性赋予移动轨迹包括:
32、确定一个疑似追踪对象的周围环境特征;
33、使用疑似追踪对象和周围环境特征组成特征矩阵并记录特征矩阵的移动轨迹;
34、使用特征矩阵的移动轨迹替换作为所述疑似追踪对象的移动轨迹。
3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匹配归属于同一个移动轨迹的追踪对象和疑似追踪对象包括:
36、将追踪对象转移到灰度域中并拾取第一灰度特征组,第一灰度特征组包括图形和尺寸;
37、将疑似追踪对象转移到灰度域中并拾取第二灰度特征组,第二灰度特征组包括图形和尺寸;
38、将第一灰度特征组和第二灰度特征组中相似的图形放入到一个图形组中;
39、借助尺寸确定图形组的变化向量并统计变化向量的离散度;
40、将离散度小于等于允许值的疑似追踪对象记为追踪对象;
41、其中,移动轨迹上的任意两个对象均需要进行匹配,对象包括追踪对象和疑似追踪对象。
4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跨终端的目标连续追踪装置,包括:
43、第一数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指令,在第一终端发回的图像数据中确定追踪对象;
44、第二数据获取单元,用于以追踪为中心建立特征区并对特征区内的其他对象进行识别,得到参考对象;
45、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参考对象与追踪对象的关联关系;
46、检索范围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二终端发回的图像数据中检索参考对象,当第二终端发回的图像数据中存在参考对象时,根据第二终端的位置确定检索范围;
47、第三数据获取单元,用于在检索范围内查找追踪对象,找到疑似追踪对象;
48、移动轨迹单元,用于使用追踪对象和疑似追踪对象生成追踪对象的移动轨迹并使用移动轨迹排除部分疑似追踪对象;
49、匹配单元,用于匹配归属于同一个移动轨迹的追踪对象和疑似追踪对象;
50、第一标记单元,用于将匹配成功的疑似追踪对象记为追踪对象。
51、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跨终端的目标连续追踪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52、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53、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54、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55、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56、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设备运行时,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57、第六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
58、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5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或者处理器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1.一种跨终端的目标连续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终端的目标连续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参考对象与追踪对象的关联关系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终端的目标连续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追踪对象的肢体动作或者面部朝向变化与参考对象的肢体动作或者面部朝向变化在空间上的关联性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终端的目标连续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二终端的位置确定检索范围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终端的目标连续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移动轨迹排除部分疑似追踪对象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终端的目标连续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连续性赋予移动轨迹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跨终端的目标连续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匹配归属于同一个移动轨迹的追踪对象和疑似追踪对象包括:
8.一种跨终端的目标连续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跨终端的目标连续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