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吹漏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62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引擎吹漏气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摩托车的引擎吹漏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摩托车引擎内部皆使用机油以作为润滑及降温之用,以确保引擎内部的机件可正常运作。一般来说,于引擎运转的过程中,引擎在火星塞点燃汽缸内油气,爆炸产生动力推动活塞来驱动曲柄轴,爆炸时会有气体从活塞环及汽缸壁之间的间隙泄漏进入曲轴箱,使引擎内部气体压力增加,若引擎内部的压力无法平衡,当活塞被推动下行时,会挤压曲轴箱内的气体,对下行的活塞造成阻力,而影响引擎正常运作。因此,为了将引擎内部的气体压力作调整,会设置吹漏气装置来排出引擎内部的气体压力。此外,泄露进入曲轴箱内的废气会增加引擎内部的内压,如不及时排出,将会造成油封漏油等问题。且因为此废气会与引擎中飞溅的小油滴混合成油气,而此油气则必须通过一回收设备加以分离及回收,以循环使用。

现有摩托车引擎内部的机油回收结构设计主要可分为离心式及迷宫式两种,其中离心式是指将油气以离心力旋转甩开至一壁面上并凝结回收;迷宫式则是使油气多次撞击于隔板或隔肋上,以便凝结回收。

请参阅图1是现有引擎吹漏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有引擎吹漏气装置包括有:一迷宫机构80及一吹漏气通气管90,迷宫机构80设置于汽缸头盖89下方的汽缸头腔室,迷宫机构80通过该迷宫机构80的多个缺口801及多个肋部802,形成一迂回的吹漏气迷宫路径d,该吹漏气迷宫路径d具有一迷宫路径入口d1及一迷宫路径出口d2。另,吹漏气通气管90包括有一通气管入口901及一通气管出口902,通气管入口901连通该迷宫路径出口d2,通气管出口902连通引擎的外部,迷宫路径入口d1则连通该汽缸头腔室。

现有引擎吹漏气装置其迷宫机构80仅为简易的多个肋部802与多个缺口801交错形成的迷宫状,其吹漏气迷宫路径d的路径长度较短,常无法有效达成吹漏气装置的功能,且由于该等肋部802皆为片段未连续的结构,也无法增加汽缸头盖89的整体结构刚性,并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的空间。

创作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创作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引擎吹漏气装置」,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引擎吹漏气装置是在汽缸头腔室设置一蜂巢迷宫机构,通过该蜂巢迷宫机构的特征,可增加吹漏气行经的路径长度,进而可增加油气回收功效,并可利用该蜂巢迷宫机构的结构,以增加汽缸头盖整体的刚性,降低汽缸头内部噪音,且其整体构造简单一致,可模块化应用,也可使用更轻的塑胶材质,以达到整体引擎减重的功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引擎吹漏气装置设置于一引擎总成上,引擎总成包括有一汽缸、一汽缸头及一汽缸头盖,汽缸头设置于汽缸上,该汽缸头盖设置于该汽缸头上,其内形成一汽缸头腔室,引擎吹漏气装置包括有:一蜂巢迷宫机构及一吹漏气通气管。其中,蜂巢迷宫机构设置于该汽缸头腔室,通过该蜂巢迷宫机构的多个蜂巢缺口及多个肋部,形成一迂回的吹漏气迷宫路径,其具有一迷宫路径入口及一迷宫路径出口;吹漏气通气管的二端分别连通该迷宫路径出口及该引擎总成的外部,该迷宫路径入口连通该汽缸头腔室。

上述蜂巢迷宫机构可为一体式结构,其可为一体成型的单件式结构,也可为多件式结构再组合成单件式结构。

上述蜂巢迷宫机构为塑胶材质的结构,也可为金属材质或其他等效材质的结构。

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新型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图示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引擎吹漏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组立示意图。

图3为本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吹漏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引擎总成101右曲轴箱

102左曲轴箱103曲柄轴总成

104曲轴箱盖105汽缸

106汽缸头107凸轮轴总成

108隔板109汽缸头盖

110汽缸头腔室20蜂巢迷宫机构

201蜂巢缺口202肋部

30吹漏气通气管301通气管入口

302通气管出口35缓冲区

80迷宫机构801缺口

802肋部89汽缸头盖

90吹漏气通气管901通气管入口

902通气管出口d吹漏气迷宫路径

d1迷宫路径入口d2迷宫路径出口

f吹漏气迷宫路径f1迷宫路径入口

f2迷宫路径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与图3,其分别为本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组立示意图及引擎吹漏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引擎吹漏气装置设置于一引擎总成10上,引擎总成10包括有一右曲轴箱101、一左曲轴箱102、一曲柄轴总成103、一曲轴箱盖104、一汽缸105、一汽缸头106、一凸轮轴总成107、一隔板108及一汽缸头盖109,该汽缸头106设置于该汽缸105上,该汽缸头盖109设置于该汽缸头105上,其内形成一汽缸头腔室110。

引擎吹漏气装置包括有:一蜂巢迷宫机构20及一吹漏气通气管30,蜂巢迷宫机构20设置于汽缸头腔室110。如图3所示,蜂巢迷宫机构20通过该蜂巢迷宫机构20的多个蜂巢缺口201及多个肋部202,形成一迂回的吹漏气迷宫路径f,该吹漏气迷宫路径f具有一迷宫路径入口f1及一迷宫路径出口f2。另,吹漏气通气管30包括有一通气管入口301及一通气管出口302,通气管入口301连通该迷宫路径出口f2,通气管出口302连通该引擎总成10的外部,迷宫路径入口f1则连通该汽缸头腔室110。此外,部分油气也会进入吹漏气迷宫路径f周边的缓冲区35内,形成缓冲地带。

在本实施例中,该蜂巢迷宫机构20为一体式结构,且该蜂巢迷宫机构20为塑胶材质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引擎吹漏气装置通过该蜂巢迷宫机构20的结构特征,可增加吹漏气行经的路径长度,进而可增加油气回收功效,并可利用该蜂巢迷宫机构20的结构,以增加汽缸头盖109整体的刚性,降低运转时汽缸头106内部噪音,且其整体构造简单一致可模块化应用,也可使用更轻的塑胶材质,以达到整体引擎总成10减重的功效。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引擎吹漏气装置,设置于一引擎总成上,其特征在于,该引擎总成包括有一汽缸、一汽缸头及一汽缸头盖,该汽缸头设置于该汽缸上,该汽缸头盖设置于该汽缸头上,其内形成一汽缸头腔室,该引擎吹漏气装置包括有:

一蜂巢迷宫机构,设置于该汽缸头腔室,通过该蜂巢迷宫机构的多个蜂巢缺口及多个肋部,形成一迂回的吹漏气迷宫路径,其具有一迷宫路径入口及一迷宫路径出口;以及

一吹漏气通气管,其二端分别连通该迷宫路径出口及该引擎总成的外部,该迷宫路径入口连通该汽缸头腔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吹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蜂巢迷宫机构为一体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吹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蜂巢迷宫机构为塑胶材质的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引擎吹漏气装置设置于一引擎总成上,引擎总成包括有一汽缸、一汽缸头及一汽缸头盖,汽缸头设置于汽缸上,该汽缸头盖设置于该汽缸头上,其内形成一汽缸头腔室,引擎吹漏气装置包括有:一蜂巢迷宫机构及一吹漏气通气管。其中,蜂巢迷宫机构设置于该汽缸头腔室,通过该蜂巢迷宫机构的多个蜂巢缺口及多个肋部,形成一迂回的吹漏气迷宫路径,其具有一迷宫路径入口及一迷宫路径出口;吹漏气通气管的二端分别连通该迷宫路径出口及该引擎总成的外部,该迷宫路径入口连通该汽缸头腔室。由此,可增加吹漏气行经的路径长度,进而可增加油气回收功效,并可利用该蜂巢迷宫机构的结构,以增加汽缸头盖整体的刚性,降低汽缸头内部噪音,且其整体构造简单一致,可模块化应用,也可使用更轻的塑胶材质,以达到整体引擎减重的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晢;吴俊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