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6-07  40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显示器件的性能,现有显示器件中会采用顶栅氧化铟镓锌薄膜晶体管(top gate igzo tft)以减小寄生电容,但形成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所需要的掩膜板的数量相对于形成底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所需要的掩膜板的数量更多,导致成本上升,工艺增多。为了减少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制备过程中所需要的掩膜板的数量,现有显示器件会将遮光层和源漏极层采用同一金属层形成,从而减少两道掩膜板,且能减少寄生电容,但由于遮光层和源漏极层采用同一金属层形成,版图空间受限,导致显示器件的像素密度较小。

2、所以,现有遮光层和源漏极层设置在同一金属层的显示器件存在像素密度较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遮光层和源漏极层设置在同一金属层的显示器件存在像素密度较小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3、衬底;

4、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漏极;

5、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过孔;

6、有源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所述有源层包括沟道部和设置于所述沟道部两侧的掺杂部,一所述掺杂部穿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漏极连接;

7、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栅极;

8、其中,所述缓冲层还包括异形部,所述沟道部设置于所述异形部的一平面和所述异形部的侧壁上,所述栅极与所述沟道部的侧壁和所述沟道部的顶面对应设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形部包括第二过孔,所述沟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过孔内,且所述沟道部搭接于所述第二过孔的侧壁和底面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栅极绝缘层,所述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和栅极之间,所述沟道部包括搭接于所述第二过孔侧壁上的第一沟道部和搭接于所述第二过孔底面上的第二沟道部,所述栅极绝缘层包括搭接于所述第一沟道部上的第一绝缘部和搭接于所述第二沟道部上的第二绝缘部,所述栅极搭接在所述第一绝缘部上并与所述第二绝缘部接触,且所述栅极与所述第一沟道部和所述第二沟道部对应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遮光图案,所述遮光图案与所述沟道部对应设置,所述遮光图案的顶面与所述第二过孔存在间距。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图案与所述缓冲层中对应所述第二过孔的部分的顶面的间距为所述缓冲层的厚度的五分之一至五分之四。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中对应所述第二过孔的部分的顶面与侧壁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25度至80度。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形部包括凸起,所述沟道部设置于所述凸起上,且所述沟道部搭接于所述凸起的侧壁上。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栅极绝缘层,所述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栅极之间,所述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沟道部的顶面上且搭接于所述沟道部的侧壁上,所述栅极设置于所述栅极绝缘层的顶面上且搭接于所述栅极绝缘层的侧壁上。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层包括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与另一所述掺杂部直接连接。

17、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电子器件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18、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通过使第一金属层包括漏极,掺杂部穿过第一过孔与漏极连接,使得显示面板可以采用同一金属层形成电极和遮光图案,减少掩膜板的数量,且通过使缓冲层包括异形部,沟道部设置在异形部的一平面和异形部的侧壁上,栅极与沟道部的侧壁和沟道部的顶面对应设置,则可以增加沟道长度,且可以增大栅极与沟道相对设置的部分的长度,增加栅极控制面积,从而相应的可以减小栅极宽度,减小单个薄膜晶体管的尺寸,提高像素密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部包括第二过孔,所述沟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过孔内,且所述沟道部搭接于所述第二过孔的侧壁和底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栅极绝缘层,所述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栅极之间,所述沟道部包括搭接于所述第二过孔侧壁上的第一沟道部和搭接于所述第二过孔底面上的第二沟道部,所述栅极绝缘层包括搭接于所述第一沟道部上的第一绝缘部和搭接于所述第二沟道部上的第二绝缘部,所述栅极搭接在所述第一绝缘部上并与所述第二绝缘部接触,且所述栅极与所述第一沟道部和所述第二沟道部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遮光图案,所述遮光图案与所述沟道部对应设置,所述遮光图案的顶面与所述第二过孔存在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图案与所述缓冲层中对应所述第二过孔的部分的顶面的间距为所述缓冲层的厚度的五分之一至五分之四。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中对应所述第二过孔的部分的顶面与侧壁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25度至80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部包括凸起,所述沟道部设置于所述凸起上,且所述沟道部搭接于所述凸起的侧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栅极绝缘层,所述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栅极之间,所述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沟道部的顶面上且搭接于所述沟道部的侧壁上,所述栅极设置于所述栅极绝缘层的顶面上且搭接于所述栅极绝缘层的侧壁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层包括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与另一所述掺杂部直接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通过使第一金属层包括漏极,掺杂部穿过第一过孔与漏极连接,使得显示面板可以采用同一金属层形成电极和遮光图案,减少掩膜板的数量,且通过使缓冲层包括异形部,沟道部设置在异形部的一平面和异形部的侧壁上,栅极与沟道部的侧壁和沟道部的顶面对应设置,则可以增加沟道长度,且可以增大栅极与沟道相对设置的部分的长度,增加栅极控制面积,从而相应的可以减小栅极宽度,减小单个薄膜晶体管的尺寸,提高像素密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方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