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类标本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6-10  43


本发明属于贝类保存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贝类标本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贝壳是生活在水边的软体动物的外套壳,由软体动物的一种特殊腺细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贝壳作为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美丽的纹理。与自然界中天然碳酸钙矿物质相比较,贝壳具有独特的多尺度、多级次“砖-泥”组装构,且因其多级层状结构而具有韧性好、强度高等优良特性。

2、标本的采集、制作是海洋贝类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海洋贝类标本包括其外生殖器、齿舌、颚片、外壳等可作为鉴定依据。在标本制作之前,通过需要将贝类的壳肉进行分离,目前现有的贝类壳肉分类方法有诸如双壳纲贝类用刀快速插入双壳之间,刨断闭壳肌,使双壳张开,再用小刀刮去肉;或诸如腹足纲贝类一般在淡水浸泡然后煮沸,然后采用镊子或夹子将肉拔起,但蒸煮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贝壳,同时会影响贝壳本身的色泽。

3、而针对贝壳的保存,会采用5%的福尔马林液固定10小时后移入70%乙醇中长期保存,或直接以70%乙醇固定保存。专利公开号cn111557299a公开了一种标本制作方法,先将标本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再冰冻;随后将标本进行切割,对正中矢状切片进行脱水脱脂处理、真空浸渗处理和硬化处理,然后组装,进行粘合,即标本制作完成。

4、然而,传统的贝壳标本制作方法往往难以完全保存贝壳的原始形态、颜色和纹理,导致标本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类标本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贝壳的原始形态和色泽,避免了贝壳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破损、褪色、臭味等问题。

2、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类标本的制作方法制作获得的贝类标本。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4、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贝类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流水处理:将含有复合菌的微生物球填塞于去除贝肉的贝类中,置于持续流水的水体中浸泡;

6、s2.脱脂:步骤s1中流水处理后的贝类浸泡于脱脂剂中,浸泡后清洗;

7、s3.脱水:步骤s2清洗后的贝类浸泡于脱水剂中进行脱水;

8、s4.保鲜:步骤s3脱水后的贝类放入保鲜液中浸泡,干燥,即得贝类标本;

9、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保鲜液包括:70~80份清漆,5~10份脱氢乙酸钠,3~7份丁香酚,3~5份迷迭香酸,1~3份蛇床子素,1~3份厚朴酚。

10、本发明中,首先对去除贝类的贝肉采用复合菌进行处理,所述复合菌组成一个小型物质分解系统,通过协同作用,各自发挥其特定的代谢和分解功能,共同加快螺肉的分解过程,实现有机物的转化和循环利用,避免了残留螺肉带来的臭味。通过使用含有复合菌的微生物球,能加速残留贝肉的分解,同时持续水流能及时带走分解的肉质,避免标本产生臭味。此外,相较于现有通过水煮或是通过晾晒的处理方式而言,持续的流水可以保证贝类贝壳的完整性和纹理清晰,维持贝壳的光泽和色彩,以及抑制臭味的产生。

11、进一步地,流水处理的贝类依次进行脱脂和脱水处理,脱脂处理能够去除贝类表面的脂类物质和水分,避免臭味的产生。进一步地,通过保鲜液的处理能够起到抗氧化、防腐、防变质以及抑菌的作用。脱氢乙酸钠对于各类霉菌、细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延长标本的存放期,避免霉变损失;丁香酚、迷迭香酸和蛇床子素抑菌谱广,兼备抗氧化性;厚朴酚可以显著降低病原菌的存活,起到显著的抑菌作用。通过上述保鲜液的处理,能够维持贝类标本的颜色和光泽。

12、本发明通过上述流水处理、脱脂、脱水和保鲜步骤的处理,保证了贝类标本的完整性,以及颜色和光泽,使其呈现出自然而美丽的外观,极具观赏价值。制作的贝类标本纹理清晰,色彩鲜艳,光泽度强,没有臭味产生。本发明上述制作方法简便易行,降低了标本制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13、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采用肉食性螺类去除贝类的贝肉。具体地,所述肉食性螺类选自东风螺、红螺、管角螺、玉螺、荔枝螺、香螺中的一种或多种。

14、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复合菌包括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干酪乳杆菌、红酵母、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上述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干酪乳杆菌、红酵母、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采用的菌种。

15、进一步优选地,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干酪乳杆菌、红酵母、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质量比为1~2:1~2:2~3:1~2:1~2:1~3:1~3。

16、更具体而言,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各菌种的作用如下:

17、地衣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酶分泌能力,可以分解螺肉中的蛋白质,将其转化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它还能产生一些抗菌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为其他有益微生物创造有利的分解环境。

18、枯草芽孢杆菌:能分泌多种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蛋白酶可以分解螺肉中的蛋白质,淀粉酶可分解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酶能分解脂肪,加速螺肉的整体分解过程。

19、屎肠球菌:参与有机物的发酵过程,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更简单的物质,同时产生一些有机酸,降低环境的ph值,创造有利于分解的条件。

20、干酪乳杆菌:可以产生乳酸等有机酸,降低环境ph值,抑制一些腐败菌的生长。同时,它还能分解部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促进有机物的转化。

21、红酵母:可以利用螺肉中的有机物进行生长和繁殖,在代谢过程中分解有机物,并产生一些酶类,协助其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2、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等氮化合物转化为氮气,减少氮素的积累,促进氮循环,有助于螺肉中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

23、硝化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参与氮循环,为其他微生物提供氮源,促进整体的分解和物质循环。

24、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流水的流速为500~1000ml/min。在此流水速度下,能够避免贝类中的贝肉发臭。

25、优选地,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微生物球包括:多孔填料载体7~16份和1~2份复合菌。本发明中微生物球由多孔填料载体和复合菌复合而成,多孔填料载体有利于复合菌附着固定在其上,还具有吸附去除臭味的作用。其他材料如麦饭石、珍珠岩、蛭石等也可以作为多孔填料载体的材料。

26、进一步优选地,多孔填料载体包括:2~5份火山岩生物填料、3~6份硅藻土和2~5份珊瑚。

2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微生物球的制备方法为:将火山岩生物填料、硅藻土、珊瑚、复合菌和溶剂混合,制成球形,干燥去除溶剂,即得微生物球。更具体而言,所述微生物球的粒径为0.5~2mm。

28、优选地,所述干燥为:在25~30℃中冷风烘干,时间为12~24h,烘干完毕后,即得微生物球。

29、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脱脂剂选自烷基磺酸钠、三氯乙烯、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更具体地,所述烷基磺酸钠为具有8~14个碳原子的磺酸钠。

30、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脱水剂为无水乙醇。

31、优选地,所述步骤s1至s4中,选自如下(a)至(d)中的至少一项:

32、(a)步骤s1中,持续流水的时间≥2天;

33、(b)步骤s2中,浸泡的时间为5~10分钟;

34、(c)步骤s3中,浸泡的时间为10~15分钟;

35、(d)步骤s4中,浸泡的时间为1~5分钟。

36、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干燥后还包括打磨处理。

37、进一步地,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制作方法制作获得的贝类标本。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9、(1)本发明提供的贝类标本的制作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贝类标本的颜色和色泽,无臭味产生,标本纹理清晰,完整。所述制作方法避免了贝类标本在制作过程中出现变形、褪色、臭味等问题,使其呈现出自然而美丽的外观,极具观赏价值。

40、(2)本发明提供的制作方法操作简便易行,降低了标本制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41、(3)本发明提供的制作方法增强了标本的稳定性,使其能够长期保存而不发生损坏,有利于收藏和展示。

42、(4)本发明提供的制作方法减少了对化学药剂的过度依赖,降低了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更加环保和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贝类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采用肉食性螺类去除贝类的贝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复合菌包括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干酪乳杆菌、红酵母、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干酪乳杆菌、红酵母、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质量比为1~2:1~2:2~3:1~2:1~2:1~3: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流水的流速为500~1000ml/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脱脂剂选自烷基磺酸钠、三氯乙烯、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脱水剂为无水乙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至s4中,选自如下(a)至(d)中的至少一项: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贝类为东风螺。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制作方法制作获得的贝类标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贝类标本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流水处理:将含有复合菌的微生物球填塞于去除贝肉的贝类中,置于持续流水的水体中浸泡;S2.脱脂:步骤S1中流水处理后的贝类浸泡于脱脂剂中,浸泡后清洗;S3.脱水:步骤S2清洗后的贝类浸泡于脱水剂中进行脱水;S4.保鲜:步骤S3脱水后的贝类放入保鲜液中浸泡,干燥,即得贝类标本。本发明通过上述制作方法保证了贝类标本的完整性,以及颜色和光泽,制作的贝类标本纹理清晰,没有臭味产生。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刚,刘晓坤,常伟成,赵力强,文永森,周嘉乐,朱晓闻,孙文豪,何子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海洋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