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加综合征用自膨胀下腔静脉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6-14  28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脉支架,具体为一种布加综合征用自膨胀下腔静脉支架,属于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1、布加氏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病变,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的一组以门静脉高压和腔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早期以门静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可有肝大、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双下肢肿胀,色素沉着,多年不愈的溃疡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后期导致肝硬化,对于布加氏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采用球囊扩张和腔静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目的是处理静脉再狭窄,补救球囊扩张治疗失败或反复再狭窄,通过将静脉血管支架放置于髂静脉、下腔静脉、门静脉等部位,可以支撑管腔保持血管通畅,减轻症状,通过放置支架,可以有效地保持血管通畅,预防术后再次狭窄。

2、在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114681176a所公开的一种下腔静脉支架,由支架上端、支架中段、支架下端以及支架支撑体组合而成,下腔静脉支架在植入过程中,通过显影标记的配合可对植入位置进行实时调整、精准释放,使支架与人体下腔静脉的解剖结构更加贴合;通过左侧支架支撑体和右侧支架支撑体的特殊形状设计使其更加贴合右心房内壁和房室口组织壁,并通过所述支架中段的磨砂状粗糙外表面和支架下端的扁平倒刺进一步加强了支架的支撑效果,使植入更加安全可靠,但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支架可以采用不锈钢丝编织构成,但不锈钢丝因具有顺磁性而无法使用磁共振检查;其次虽然能够实现自主扩张,但由于所采用的编织方式较为单一,释放时因其记忆金属恢复弹性时会产生支架前跳,造成定位不准,又因其网孔较小,跨越肝静脉开口时易造成肝静脉开口处阻塞,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支架编织方式单一,容易造成金属恢复弹性时产生支架前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布加综合征用自膨胀下腔静脉支架。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布加综合征用自膨胀下腔静脉支架,包括网状编织架体,网状编织架体由一根金属丝编织构成,金属丝的编织部位设置有弯折节点和缠绕节点;

3、弯折节点与缠绕节点呈间隔式分布,且位于网状编织架体同一层编织部位的节点分布采用每两个缠绕节点之间设置有两个弯折节点,位于网状编织架体相邻层编织部位的节点分布采用上下层缠绕节点错位状设置。

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用于构成网状编织架体的金属丝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采用记忆镍合金材料。

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网状编织架体的架体呈圆管状,且网状编织架体整体长度为7.5cm—10cm,直径为2.5cm—3cm。

6、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金属丝所编织的网状编织架体上具有若干个网孔,且网孔为呈“◇”状的菱形孔位,由于菱形孔位的四条边是由金属丝构成的。

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网状编织架体每个菱形孔位的上下端对角线长度为10mm—15mm,左右端对角线长度为8mm—12mm。

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网状编织架体的弯折节点包括上弯折部和下弯折部,上弯折部为金属丝向上弯折构成的弯折角,下弯折部为金属丝向下弯折构成的弯折角,且金属丝的弯折部呈交叉状对接在一起。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网状编织架体的缠绕节点包括第一缠绕节和第二缠绕节,第一缠绕节和第二缠绕节由金属丝缠绕两次构成。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发明所设置的网状编织架体由若干根金属丝编织构成,金属丝的编织部位设置有弯折节点和缠绕节点,通过采用两种节点,使构成的网状编织架体释放前可压缩在支架导管内,释放时为一个整体可精准定位,不会发生支架前跳等现象,使该支架释放的位置准确无误,支架为整体结构,无薄弱点,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12、2、本发明所设置的弯折节点与缠绕节点呈间隔式分布,且位于网状编织架体同一层编织部位的节点分布采用每两个缠绕节点之间设置有两个弯折节点,位于网状编织架体相邻层编织部位的节点分布采用上下层缠绕节点错位状设置,使构成的网状编织架体结构稳定、坚固、不易松动。



技术特征:

1.一种布加综合征用自膨胀下腔静脉支架,包括网状编织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编织架体(1)由一根金属丝(11)编织构成,所述金属丝(11)的编织部位设置有弯折节点(2)和缠绕节点(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加综合征用自膨胀下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用于构成所述网状编织架体(1)的金属丝(1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采用记忆镍合金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加综合征用自膨胀下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编织架体(1)的架体呈圆管状,且所述网状编织架体(1)整体长度为7.5cm—10cm,直径为2.5cm—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加综合征用自膨胀下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11)所编织的网状编织架体(1)上具有若干个网孔,且网孔为呈“◇”状的菱形孔位(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加综合征用自膨胀下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编织架体(1)每个菱形孔位(12)的上下端对角线长度为10mm—15mm,左右端对角线长度为8mm—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加综合征用自膨胀下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编织架体(1)的弯折节点(2)包括上弯折部(21)和下弯折部(22),所述上弯折部(21)为金属丝(11)向上弯折构成的弯折角,所述下弯折部(22)为金属丝(11)向下弯折构成的弯折角,且所述金属丝(11)的弯折部呈交叉状对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加综合征用自膨胀下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编织架体(1)的缠绕节点(3)包括第一缠绕节(31)和第二缠绕节(32),所述第一缠绕节(31)和第二缠绕节(32)由金属丝(11)缠绕两次构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布加综合征用自膨胀下腔静脉支架,包括网状编织架体、金属丝、弯折节点和缠绕节点。本发明的网状编织架体由一根金属丝编织构成,金属丝的编织部位设置有弯折节点和缠绕节点,采用两种节点,使构成的网状编织架体释放前可压缩在支架导管内,释放时为一个整体可精准定位,不会发生支架前跳等现象,使该支架释放的位置准确无误、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发明所设置的弯折节点与缠绕节点呈间隔式分布,位于网状编织架体同一层编织部位的节点分布采用每两个缠绕节点之间设置有两个弯折节点,位于网状编织架体相邻层编织部位的节点分布采用上下层缠绕节点错位状设置,使构成的网状编织架体结构稳定、坚固、不易松动。

技术研发人员:祖茂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祖茂衡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5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