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超声导管。
背景技术:
1、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2、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中,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主要是通过电生理传导而实现的,而心率失常往往由电生理传导异常的组织引起,在一些异常组织案例中,由炎症引起的主动脉瓣钙化或是由炎症引起的异常神经束,往往是造成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症状的起因,也是进一步造成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等并发症的起因,对于主动脉瓣钙化的治疗手段,目前已有的治疗手段包括:主动脉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但是该些开创手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并且不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因此采用微创治疗方案是解决主动脉瓣钙化的新的研究方向。
3、在微创治疗技术领域,主要通过介入手术来实现,因此目前的手术方式主要通过介入手术切割异常的主动脉瓣,在其他方式中是采用射频进行消融异常神经束或异常的主动脉瓣;但是,主动脉瓣钙化区域较小,异常的神经束更是较小,难以通过视频探头确定位置,因此在现有手术过程中,基本都是通过射频成像设备近距离观察电生理传导神经束,定位到异常部位,例如采用ct机或是x光机对人体进行实时照射成像定位,然后手术者需要一边观察成像视频,一边调整介入设备的手术角度,手术定位耗时长,手术步骤较为繁琐,定位失误的风险较高,也会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目前手术过程中,虽然会在术区铺设铅垫来隔离大部分辐射,但是仍然需要将大部分人体暴露在射线的照射下进行手术,电离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导致手术需要限制的条件较多。
4、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导管,解决了心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定位异常组织与调节手术角度效率低的问题。
2、本发明的上述实施目的主要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声导管,包括:
4、管体,其内部设有内腔,所述管体上设置有超声窗口;
5、超声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超声元件发出的超声波自所述超声窗口射出并在所述管体外侧形成成像场域;
6、消融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消融元件发出的超声波自所述超声窗口射出并在所述管体外侧形成消融场域,所述成像场域与所述消融场域具有重合的交汇场域,所述交汇场域用于对病变组织进行成像并消融。
7、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元件具有发射超声波的第一射出面,所述消融元件具有发射超声波的第二射出面;
8、其中,所述第一射出面和所述第二射出面均面朝所述超声窗口设置,所述第一射出面与所述第二射出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
9、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120°,且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或等于150°。
10、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射出面与所述第二射出面为平面,或所述第一射出面与所述第二射出面为向远离所述超声窗口的方向凹设的弧面。
11、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消融元件具有发射不同频率超声波的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
12、所述第一元件发出的超声波自所述超声窗口射出并在所述管体外侧形成第一声波场域;
13、所述第二元件发出的超声波自所述超声窗口射出并在所述管体外侧形成第二声波场域;
14、所述第一声波场域与所述第二声波场域具有重合场域,所述重合场域用于对病变组织进行消融。
15、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重合场域为所述交汇场域的至少一部分。
16、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第二元件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排列,所述第一元件具有发射超声波的第一声波面,所述第二元件具有发射超声波的第二声波面,所述第一声波面与所述第二声波面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
17、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或等于120°,且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或等于150°。
18、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窗口设有透光件。
19、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件为向所述管体内侧内凹的凹透镜;
20、或,所述透光件为向所述管体外侧凸出的凸透镜;
21、或,所述透光件为平面镜。
22、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元件与所述消融元件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并排设置,或所述超声元件与所述消融元件沿所述管体的周向并排设置。
23、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元件为阵列换能器,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均为单阵元换能器。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25、本发明提供的超声导管,通过将超声元件和消融元件共同设置在管体内,能够伴随管体伸入待手术的生物体内,同时,超声元件能够自管体的超声窗口向外射出形成成像场域,能够对生物体内介质成像,根据手术操作者的操作控制调整成像角度和位置,可以更加精准的配合手术对病变组织进行单独成像,避免了采用大型ct机等成像设备对整个生物体进行成像,造成的超量辐射,影响生物体的健康的问题;消融元件设置在管体内,能够自管体的超声窗口向外射出形成消融场域,对生物体内的病变组织进行消融处理,能够更加灵活的根据手术者的操作进行角度和方位调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26、超声元件的成像场域与消融元件的消融场域部分重合,使得操作人员在交汇场域内既可以观察病变组织,又可以操控消融元件对病变组织进行消融处理,提高了手术效率,以及手术的准确性,避免了超声元件与消融元件分别定位导致容易出现定位偏差,产生手术事故等风险;同时可以根据交汇场域,在超声元件形成的成像图片内动态标记可消融的范围,实现瞄准镜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超声导管的手术准确性,提升消融作业的作业效率。
1.一种超声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元件具有发射超声波的第一射出面,所述消融元件具有发射超声波的第二射出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120°,且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或等于1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出面与所述第二射出面为平面,或所述第一射出面与所述第二射出面为向远离所述超声窗口的方向凹设的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元件具有发射不同频率超声波的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场域为所述交汇场域的至少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超声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第二元件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排列,所述第一元件具有发射超声波的第一声波面,所述第二元件具有发射超声波的第二声波面,所述第一声波面与所述第二声波面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或等于120°,且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或等于15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窗口设有透光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声导管,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元件与所述消融元件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并排设置,或所述超声元件与所述消融元件沿所述管体的周向并排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元件为阵列换能器,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均为单阵元换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