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边跨梁外悬挑梁支模,具体涉及一种边跨梁外悬挑梁支模方法。
背景技术:
1、悬挑梁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它通过一个端点固定支撑,另一端则悬挑在空中,形成了一种跨度较大的结构。
2、悬挑梁作为建筑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中的支模技术至关重要。支模不仅关系到悬挑梁成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悬挑梁由于其独特的悬臂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支撑和模板系统来确保其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
3、在现有的支模方法中,为了使支模结构具备稳定性,一般会根据计算的支模过程的荷载来确定支模结构,但是现有的支模方法在确定荷载时没有考虑施工所在位置的因素,这导致荷载数据计算结果不够精确,致使计算得到的支模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跨梁外悬挑梁支模方法,对支模过程产生的荷载进行识别,取出其中与位置相关联的荷载进行针对性计算,提升荷载计算结果的精度,实现保持支模结构使用稳定性的效果。
2、一种边跨梁外悬挑梁支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边跨梁以及悬挑梁的结构参数,构建出可反映真实边跨梁、悬挑梁结构的第一bim模型;
4、利用上述第一bim模型,对边跨梁以及悬挑梁结构进行支模荷载分析,得到第一荷载参数,包括结构恒荷载参数、施工活荷载参数;
5、根据第一荷载参数计算得到边跨梁以及悬挑梁的第一支模结构;
6、根据周边建筑结构的参数构建出可反映真实周边建筑结构的第二bim模型;
7、利用第一、第二bim模型构建气象仿真环境,导入施工位置气象数据,对边跨梁以及悬挑梁结构进行支模荷载分析,得到第二荷载参数,包括风荷载参数和/或温度荷载参数;
8、在第一支模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第二荷载参数对第一支模结构进行调整,以使支模结构满足荷载需求,得到第二支模结构。
9、进一步地,计算第一荷载的步骤包括:
10、根据第一bim模型的参数计算边跨梁、悬挑梁结构支模过程的恒荷载参数;
11、根据施工方案,识别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得到施工活荷载参数。
12、进一步地,计算第二荷载参数的步骤包括:
13、获取施工区域的地理信息,根据地理信息采集所在区域的历史气象数据;
14、分别取出历史气象数据中风速和/或温度的极限值;
15、将上述风速和/或温度的极限值导入利用第一、第二bim模型构建气象仿真环境进行仿真;
16、得到风荷载参数和/或温度荷载参数。
17、进一步地,计算第二荷载参数的步骤包括:
18、获取施工区域的地理信息,根据地理信息采集所在区域的历史气象数据;
19、从历史气象数据中提取当前施工周期时间段内的历史气象数据,在施工周期时间段内的历史气象数据中取出风速和/或温度的均值;
20、将上述风速和/或温度的均值导入利用第一、第二bim模型构建气象仿真环境进行仿真;
21、得到施工周期时间段内的风荷载参数和/或温度荷载参数。
22、进一步地,计算第二荷载参数的步骤包括:
23、获取施工区域的地理信息,根据地理信息采集所在区域的历史气象数据;
24、从历史气象数据中提取当前施工周期时间段内的历史气象数据,在施工周期时间段内的历史气象数据中取出风速和/或温度的均值;
25、将上述风速和/或温度的均值导入利用第一、第二bim模型构建气象仿真环境进行仿真得到施工周期时间段内的固定风荷载参数和/或温度荷载参数,将其定义为固定荷载;
26、根据地理信息采集所在区域的实时气象数据;
27、从气象数据中取出风速和/或温度数据导入利用第一、第二bim模型构建气象仿真环境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施工周期时间段内实时风荷载参数和/或温度荷载参数,将其定义为动态荷载;
28、在动态荷载小于固定荷载时,固定荷载不进行更新,在动态荷载大于固定荷载时,固定荷载依据动态荷载进行更新。
29、进一步地,利用第二荷载参数对第一支模结构进行实时调整,以使支模结构满足荷载需求,得到第二支模结构。
30、进一步地,判断第二支模结构是否满足荷载需求的步骤包括:
31、导入第一荷载施加至第二支模结构;
32、根据设置的形变阈值以及姿态阈值,对第二支模结构的形变以及姿态进行分析;
33、导入第二荷载施加至第二支模结构;
34、根据设置的形变阈值以及姿态阈值,对第二支模结构的形变以及姿态进行分析;
35、根据上述形变以及姿态分析结果判断第二支模结构的稳定性。
36、进一步地,气象仿真环境包括气流仿真模型和温度仿真模型。
37、进一步地,使用气流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的步骤包括:
38、利用第一、第二bim模型构建气流仿真模型;
39、将边跨梁、悬挑梁的bim模型划分为计算网格,设置网格的密度和类型;
40、导入气象数据中的风速数据并调整风向,进行风速气流模拟;
41、提取计算网格监测获取的风荷载参数。
42、进一步地,使用温度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的步骤包括:
43、利用第一、第二bim模型构建温度仿真模型;
44、识别边跨梁、悬挑梁支模过程使用的材料;
45、导入气象数据中的温度数据进行温度模拟,对支模结构进行热应力分析;
46、监测材料形变产生的应力及其分布;
47、根据对支模结构进行热应力分析计算支模结构的温度荷载参数。
4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49、本发明通过对支模过程产生的荷载进行识别,取出其中与位置相关联的荷载进行针对性计算,相对于现有悬挑梁支模方法来说,根据当前施工位置的环境计算得到的荷载参数更加准确且更加适应于当前边跨梁以及悬挑梁的施工,有效提升荷载计算结果的精度,实现保持支模结构使用稳定性的效果。
50、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5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一种边跨梁外悬挑梁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跨梁外悬挑梁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第一荷载的步骤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跨梁外悬挑梁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第二荷载参数的步骤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跨梁外悬挑梁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第二荷载参数的步骤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跨梁外悬挑梁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第二荷载参数的步骤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边跨梁外悬挑梁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第二荷载参数对第一支模结构进行实时调整,以使支模结构满足荷载需求,得到第二支模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跨梁外悬挑梁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第二支模结构是否满足荷载需求的步骤包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跨梁外悬挑梁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气象仿真环境包括气流仿真模型和温度仿真模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边跨梁外悬挑梁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气流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的步骤包括: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边跨梁外悬挑梁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温度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的步骤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