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项目的智能监管方法、系统、介质及产品与流程

专利2025-06-23  18


本技术涉及信息化监管领域,尤其涉及使用一种建筑工程项目的智能监管方法、系统、介质及产品。


背景技术:

1、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时间进度管理和材料使用管理是确保工程按时、高质量完成的关键因素。随着工程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传统的人工监管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需求。智能监管系统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手段提升工程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在现有技术中,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管主要依赖于人工检查和记录。项目经理和监理人员通过定期现场检查,记录施工进度和材料使用情况。为了辅助管理,有些建筑工程项目引入了信息化手段,如使用电子表格和项目管理软件来帮助管理人员跟踪项目的基本信息,如施工进度、材料消耗和人员安排。

3、尽管现有的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监管效率,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实时监控机制,在材料使用监管方面存在缺陷,难以实时跟踪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管理人员往往在问题发生后才得以知晓,导致施工延误、资源浪费甚至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项目的智能监管方法、系统、介质及产品,用于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率。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项目的智能监管方法,应用于监管系统,包括:根据工程项目的工作量信息、材料信息以及施工计划确定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该工作量信息用于表示完成该工程项目所需的建筑工作量,该材料信息表示完成该工程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量,不同的建筑材料对应不同的rfid标签,该施工计划用于表示完成该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安排,该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用于表示施工时间进度、施工工作量进度与施工材料进度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施工现场端发送的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与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进行比对,判断该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该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是否在该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该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范围内;该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该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根据该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确定;若在,根据该施工现场端发送的已使用的建筑材料的rfid标签确定实际材料使用进度,将该实际材料使用进度与预设施工材料进度进行比对,确定该实际材料使用进度是否在该预设施工材料进度范围内;该预设施工材料进度根据该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该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该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确定;若不在,则发送建筑材料使用预警信息至用户管理端。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监管系统根据工程项目的工作量信息、材料信息以及施工计划确定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从而从施工时间进度、施工工作量进度与施工材料进度三个维度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监管,使得监管更加准确和有效。当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在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范围内,说明工程项目的进度处于正常范围,此时,将实际材料使用进度与预设施工材料进度进行比对,确定实际材料使用进度是否在预设施工材料进度范围内。如果实际材料使用进度在预设施工材料进度范围内,说明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以及实际材料使用进度在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中,工程项目总体上按照预期计划进行,没有出现进度落后和材料超支的风险;如果实际材料使用进度不在预设施工材料进度范围内,说明存在材料超支或材料少用的风险,监管系统发送建筑材料使用预警信息至用户管理端,提高了监管的及时性,用户可以即使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工程项目的出现风险问题。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现有人工监管方式效率低下、准确性差的问题,实现了建筑工程项目智能化和精细化的监管,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4、结合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将施工现场端发送的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与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进行比对,判断该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该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是否在该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该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范围内;该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该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根据该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确定的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若不在,则获取该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该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不在该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该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范围内的进度落后原因;根据该进度落后原因在预设的进度落后策略表中查找进度整改方法;若查找为空,则发送时间-工作量预警信息至该用户管理端。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不在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范围内,说明工程项目的进度处于异常范围,需要监管系统获取进度落后原因,并根据进度落后原因,在预设的进度落后策略表查询整改措施。如果查找不到相应的整改措施,则需要监管系统发送时间-工作量预警信息至该用户管理端,使得用户可以及时处理工程项目进度异常的问题,保证工程项目及时交付。通过对项目进度风险进行主动分析和处理,找出问题根源并处理,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知晓进度问题,使得监管更全面和高效。

6、结合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若在,根据该施工现场端发送的已使用的建筑材料的rfid标签确定实际材料使用进度,将该实际材料使用进度与预设施工材料进度进行比对,确定该实际材料使用进度是否在该预设施工材料进度范围内的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若在,则将该实际施工时间进度、该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该实际材料使用进度汇总记录至预设的工程项目进度表中;将该工程项目进度表定期发送至该用户管理端。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以及实际材料使用进度均在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中,说明工程项目总体上按照预期计划进行,没有出现进度落后和材料超支的风险,监管系统可以将此时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进度、施工工作量进度与施工材料进度记录至预设的工程项目进度表中,并定期发送给用户管理端。使得监管方可以清晰掌握工程项目的整体实际进展情况,便于后续调整和决策,提高了监管的精细化水平。

8、结合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工作量信息、材料信息以及施工计划确定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具体包括:根据该施工计划确定各子项目的施工计划和该各子项目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根据该工作量信息和该各子项目的施工计划确定该各子项目的工作量;根据该材料信息和该各子项目的施工计划确定该各子项目的材料用量;根据该各子项目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该各子项目的工作量以及该各子项目的材料用量确定施工时间进度、施工工作量进度与施工材料进度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详细描述了确定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监管系统充分考虑了工程项目中各子项目的工作量、材料用量、开始时间点以及结束时间点,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时间进度、施工工作量进度与施工材料进度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种监管依据,确保了监管的准确性。

10、结合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将施工现场端发送的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与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进行比对,判断该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该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是否在该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该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范围内,具体包括:在该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中匹配该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该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并确定该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对应的该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将该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与该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进行比对,若一致,则确定该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该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在该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该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范围内;若不一致,则确定该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该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不在该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该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范围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详细描述了如何判断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是否在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范围内。首先监管系统根据实际施工时间进度确定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中预设施工时间进度,然后找到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对应的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将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进行比对,从而可以确定该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该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是否在该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该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范围内。通过增加施工时间进度和施工工作量进度的关联性判断,避免了简单对比带来的误判风险,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相较于直接对比时间或工作量,该技术手段对应监管方法中的进度判断更为精细化。

12、结合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该各子项目的结束时间点确定多个风险预防检测时间点,该风险预防检测时间点为该结束时间点减去预设时长,用于指示无人机对工程项目区域进行风险预防检测;根据该无人机返回的检测数据,确定该工程项目区域是否存在风险问题。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监管系统根据该各子项目的结束时间点科学合理地确定多个风险预防检测时间点,在风险预防检测时间点指示无人机对工程项目区域进行风险检测,实现了与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进度和施工工作量进度紧密结合的主动防控。风险预防检测时间点的智能规划,实现了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的转变,可以事先发现问题并防患于未然,大大提升了监管的有效性。相较于传统监管只能事后发现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事先发现并消除风险隐患,降低工程项目中事故发生的风险,增强了检测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14、结合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根据该无人机返回的检测数据,确定该工程项目区域是否存在风险问题的步骤之后:若该工程项目区域存在风险问题,根据风险位置对应的风险问题确定该风险问题对应的整改措施;将该风险位置、该风险位置对应的风险问题以及该整改措施发送至该用户管理端。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定该工程项目区域存在风险问题后,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应对风险问题的技术手段。该技术手段使得监管反法国不再是简单报警,而是能指导后续的整改,提高监管的指导性。同时,该风险位置、该风险位置对应的风险问题以及该整改措施发送至该用户管理端,也使用户可以对整改过程进行跟踪,提高了监管的连续性。

1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管系统,该监管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监管系统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17、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监管系统上运行时,使得上述监管系统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18、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上述指令在监管系统上运行时,使得上述监管系统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19、可以理解地,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监管系统,第三方面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和第四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均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对应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20、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1、1、由于采用了根据工程项目的工作量信息、材料信息以及施工计划确定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并与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以及实际材料使用进度进行动态比对的技术手段,所以实现了对施工时间进度、施工工作量进度与施工材料进度多维度的智能化监管,有效解决了现有人工监管方式效率低下、监管维度单一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精细化的智能监管,显著提高了监管的主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22、2、由于采用了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不在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范围内时,主动分析原因并查询整改措施的技术手段,所以实现了对异常情况的主动针对性处理,有效解决了现有监管通常只能进行简单预警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对项目进度风险的智能分析和处理,显著提高了监管的主动性和指导性。

23、3、由于采用了通过无人机进行风险预防检测以及确定具体的整改措施的技术手段,所以实现了监管模式的主动转变,有效解决了现有监管存在被动监管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对项目风险的提前预警和预防以及整改指导,显著提高了监管的预见性、预防性和连续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项目的智能监管方法,应用于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施工现场端发送的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与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进行比对,判断所述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所述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是否在所述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所述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范围内;所述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所述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根据所述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确定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在,根据所述施工现场端发送的已使用的建筑材料的rfid标签确定实际材料使用进度,将所述实际材料使用进度与预设施工材料进度进行比对,确定所述实际材料使用进度是否在所述预设施工材料进度范围内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工程项目的工作量信息、材料信息以及施工计划确定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施工现场端发送的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与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进行比对,判断所述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所述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是否在所述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所述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范围内,具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无人机返回的检测数据,确定所述工程项目区域是否存在风险问题的步骤之后:

8.一种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管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所述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监管系统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监管系统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监管系统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监管系统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监管系统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一种建筑工程项目的智能监管方法、系统、介质及产品,其中,根据工程项目的工作量信息、材料信息以及施工计划确定预期时间‑工作量‑材料进度;将施工现场端发送的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与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进行比对,判断实际施工时间进度和实际施工工作量进度是否在预设施工时间进度和预设施工工作量进度范围内;若在,根据施工现场端发送的已使用的建筑材料的RFID标签确定实际材料使用进度,将实际材料使用进度与预设施工材料进度进行比对,确定实际材料使用进度是否在预设施工材料进度范围内;若不在,则发送建筑材料使用预警信息至用户管理端。实施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率。

技术研发人员:柳宁,许晨,朱宇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紫金山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5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