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6-26  12


本发明涉及互花米草治理,具体涉及一种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潟湖可分为半封闭或封闭式,具有与外海相分离、具有天然屏障的特点,高潮时潟湖中的滩涂会被淹没,低潮时露滩,按潮间带区分可分为高潮间带、中潮间带、低潮间带三种区域。

2、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根系发达、耐盐耐淹、繁殖力强、种群扩散快和入侵力强等特性。其作为促淤造陆、保滩护岸的物种现已成为全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最严重的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入侵,不仅挤压其他植物生存空间,破坏底栖生物、鱼类和鸟类栖息环境,改变沿海滩涂生态系统结构,导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而且还阻碍潮水的正常流动,降低江河入海口泄洪能力。潟湖环境中潮汐现象明显,其浸水时间由于地形影响不至于过长,外部风浪平缓,极其适合互花米草生长,但是至今国内互花米草治理尚未发现关于在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相关技术,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适用于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能够在潟湖环境中成功清除互花米草,提高治理成效,恢复生态系统,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0:资料收集:对治理区水文地质资料、潮水情况及互花米草分布情况收集整理和分析;

5、s20:治理区划分:根据现场调查资料,根据水文地质结合治理区现状环境,经治理去划分为高潮滩区域、中低潮滩区域以及其他区域;

6、s30:针对性制定治理方案:所述s30包括以下步骤:

7、s310:针对高潮滩区域,采用“深埋法”分块分垄治理;

8、s320:针对中低潮滩区域,采用“刈割+翻耕”的方法进行治理;

9、s330:针对其他区域,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进行治理。

10、优选的,所述s10中的所述水文地质资料包括治理区地形、地貌、地质情况;所述潮水情况包括潮汐及水位、涨落潮历时。

11、优选的,所述s310中采用“深埋法”分块分垄治理包括以下步骤:

12、s311:深埋治理前利用设备在规划斑块向陆一侧光滩区域开挖深为2.0m、坡比为1∶5的沟;

13、s312:利用设备将互花米草植株连同根系一并埋至沟底并覆底层土掩埋,覆土深度在1.0m以上;

14、s313:高潮滩区域治理过程采用分块分垄的方式进行推进。

15、优选的,所述s310中采用“深埋法”分块分垄治理还包括:

16、s314:在治理过程中对治理效果进行监控,翻耕过程表面互花米草表面无根茎外露,同时滩涂下根茎需切割搅碎,若未达到上述要求,需及时补充翻耕。

17、优选的,所述步骤s320中采用“刈割+翻耕”的方法进行治理包括以下步骤:

18、s321:采用刈割机乘潮进行互花米草的刈割作业,刈割时互花米草留茬高度在10cm以下,刈割后的互花米草植株收集上岸集中处理;

19、s322:刈割完成后采用翻耕机进行多次全面翻耕处理,每次翻耕时间间隔在3个月以上,其中,针对不同土质采用不同的翻耕深度。

20、优选的,所述s322中,在淤泥土质中翻耕深度达到0.5m以上,在硬质砂性土中达到0.3m。

21、优选的,所述s321中刈割机可根据潮位变化调整刈割机切割刀头刈割深度,以控制互花米草留茬高度。

22、优选的,所述步骤s320中采用“刈割+翻耕”的方法进行治理还包括以下步骤:

23、s3200:在治理前对治理区分区设置围网;

24、s3201:刈割时边割边收集,并及时检查围网状态,并在围网有破损时及时修补加固;

25、s3202:每个潮水作业期间刈割的互花米草茎秆需在退潮前收集上岸,不得留至下个潮水收集。

26、优选的,所述s330中采用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进行治理包括以下步骤:

27、s331:于互花米草生长初期,采用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并将拔除的互花米草统一收集上岸处理。

28、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对于互花米草的治理,依据潟湖实际环境状态,将治理区分为不同的治理环境,并结合不同治理环境设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并根据设定的治理方案进行治理,因此可以做好因地制宜的进行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并且在治理过程做好质量监控,治理前按照不同工艺治理区测量放样,用彩旗等明显标志物做标识,区分不同工艺治理区,在治理完成后定位做好巡视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本发明能够在潟湖环境中成功清除互花米草,提高治理成效,恢复生态环境,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中的所述水文地质资料包括治理区地形、地貌、地质情况;所述潮水情况包括潮汐及水位、涨落潮历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10中采用“深埋法”分块分垄治理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10中采用“深埋法”分块分垄治理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0中采用“刈割+翻耕”的方法进行治理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所述s322中,在淤泥土质中翻耕深度达到0.5m以上,在硬质砂性土中达到0.3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21中刈割机可根据潮位变化调整刈割机切割刀头刈割深度,以控制互花米草留茬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0中采用“刈割+翻耕”的方法进行治理还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30中采用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进行治理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潟湖环境中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属于互花米草治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0:资料收集:对治理区水文地质资料、潮水情况及互花米草分布情况收集整理和分析;S20:治理区划分:根据现场调查资料,根据水文地质结合治理区现状环境,经治理去划分为高潮滩区域、中低潮滩区域以及其他区域;S30:针对性制定治理方案:S30包括以下步骤:S310:针对高潮滩区域,采用“深埋法”分块分垄治理。本发明对于互花米草的治理,可结合不同治理环境,按照既定方法治理,治理过程做好质量监控,治理前按照不同工艺治理区进行测量放样,并设置彩旗等明显标志物做标识,区分不同工艺治理区,在治理完成后定期做好巡视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技术研发人员:郭衍锋,杨景鹏,陈克辉,王振兴,王合生,田云飞,黄相阳,劳诗烨,邹靖,于亚南,滕帅华,罗自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5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