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计算机,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计算机软件测试是一种用来鉴定软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和质量的过程,即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错误,衡量软件质量,并对其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评估的过程。
2、一般将制作完成的软件进行试用,但现有的计算机软件测试设备存在如下问题:
3、在对软件测试时,显示屏打开后没有任何的防窥装置,当测试的软件需要更改时,需要在测试设备内修改编程内容,而在修改编程过程中,由于没有防窥装置,更改的代码容易被窃取,同时不能够对显示屏进行防尘,长期积累的灰尘容易嵌入显示屏外壳的内部,从而易导致显示屏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电子设备。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箱体、防护罩、第一移动装置、第二移动装置、控制装置和显示屏;
3、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通孔,且所述箱体的两侧由上至下设置有滑槽,所述防护罩罩设在所述箱体的顶部,且所述防护罩的两端由上至下穿设于所述箱体两侧的滑槽以进行上下滑动;
4、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与所述防护罩连接,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5、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上方安装有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6、在所述控制装置通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上下移动以带动所述防护罩上下移动,且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上下移动以带动所述显示屏穿过所述通孔在所述箱体的内外移动;
7、在所述显示屏移动至所述箱体外部的情况下,所述防护罩移动至所述显示屏的上方以对所述显示屏防窥。
8、可选地,所述箱体的第一侧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座,下端设置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支撑座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对称设置;
9、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包括:滑块和丝杆;
10、所述丝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
11、所述丝杆的外部与所述滑块的内部螺纹连接;
12、所述控制装置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支撑座或者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丝杆电连接;
13、在所述控制装置通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丝杆转动以带动所述滑块上下移动,通过所述滑块的上下移动带动所述防护罩上下移动。
14、可选地,所述箱体的第一侧板上设置有滑孔,所述滑块的其中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部,所述滑块的另一部分穿过所述滑孔与所述防护罩连接;
15、在所述控制装置通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丝杆转动以带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滑孔中上下移动,通过所述滑块的上下移动带动所述防护罩上下移动。
16、可选地,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底座、移动底座、螺纹杆以及滑杆;
17、所述固定底座和所述移动底座均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且所述移动底座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上方;
18、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上;
19、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移动底座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连接;
20、所述螺纹杆的外部与所述移动底座的内部螺纹连接;
21、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滑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移动底座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连接;
22、所述滑杆的外部与所述移动底座的内部滑动连接;
23、所述控制装置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底座和所述移动底座与所述螺纹杆电连接;
24、在所述控制装置通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螺纹杆转动以带动所述移动底座上下移动,通过所述移动座上下移动带动所述显示屏穿过所述通孔并沿着所述滑杆的方向在所述箱体的内外移动。
25、可选地,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还包括:数据传输接口;
26、所述数据传输接口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上;
27、在所述控制装置通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螺纹杆转动以带动所述移动底座上下移动,通过所述移动座上下移动带动所述数据传输接口穿过所述通孔并沿着所述滑杆的方向在所述箱体的内外移动。
28、可选地,所述箱体的背板外侧设置有降温装置,所述箱体的背板内侧设置有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上设置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穿过所述箱体的背板与所述降温装置连接;
29、所述导热装置与所述显示屏滑动连接;
30、在所述显示屏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导热装置通过所述导热杆将所述显示屏的热量传输至所述降温装置。
31、可选地,所述箱体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放置有键盘;
32、所述放置槽的侧壁设置有折叠板;
33、在所述折叠板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键盘裸露在所述箱体的顶端;
34、在所述折叠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键盘处于所述折叠板与所述放置槽的槽底之间。
35、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往复电机和第二往复电机;
36、所述第一往复电机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电连接;
37、所述第二往复电机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电连接。
38、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防护板;
39、所述防护板包括插设于所述通孔中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通孔分离的第二状态。
40、可选地,所述防护罩包括:第一罩板、第二罩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罩板和所述第二罩板的连接罩板,所述第一罩板、所述第二罩板以及所述连接罩板形成u型的防护罩;
41、在所述第一罩板和所述第二罩板在所述箱体两侧的滑槽中上下滑动的过程中,所述连接罩板始终罩设于所述箱体顶部的上方。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43、所述防护罩罩设在所述箱体的顶部,由于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通孔,且所述箱体的两侧由上至下设置有滑槽,因此所述防护罩的两端可以由上至下穿设于所述箱体两侧的滑槽以进行上下滑动,由此改变所述防护罩与所述箱体顶部之间的距离。由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因此在所述控制装置通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上下移动,又由于第一移动装置与所述防护罩连接,因此在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所述防护罩上下移动。由于第二移动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因此在所述控制装置通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上下移动,又由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上方安装有所述显示屏,因此在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箱体内的显示屏上下移动。由于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通孔,在所述显示屏上下移动过程中,显示屏可以向上穿过所述通孔移动至箱体外部,由此显示屏可以在箱体内外移动。当显示屏在第二移动装置的带动下向上移动时,防护罩在第一移动装置的带动下也向上移动,因此防护罩始终罩设于箱体顶部,当显示屏移动至箱体外部时,防护罩罩设于显示屏之上,由此在使用显示屏时可以对显示屏中的内容进行防窥,提高显示屏所显示数据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对显示屏起到防尘的作用,提高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箱体、防护罩、第一移动装置、第二移动装置、控制装置和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第一侧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座,下端设置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支撑座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第一侧板上设置有滑孔,所述滑块的其中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部,所述滑块的另一部分穿过所述滑孔与所述防护罩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底座、移动底座、螺纹杆以及滑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还包括:数据传输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背板外侧设置有降温装置,所述箱体的背板内侧设置有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上设置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穿过所述箱体的背板与所述降温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放置有键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往复电机和第二往复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防护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包括:第一罩板、第二罩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罩板和所述第二罩板的连接罩板,所述第一罩板、所述第二罩板以及所述连接罩板形成u型的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