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65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夹具。



背景技术:

夹具,作为一种壁挂式置物架,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适用场景包括对拖把、扫把或其他各种生活物品的挂置。使用夹具对物件进行归置,能够整齐、有序的收纳各种杂物,从而腾出更多使用空间,且方便寻找,因而在生活中有极大的使用需求。尤其在拖把等需要沥水的物件的挂置中需求较大,相比于直接将湿拖把倚靠在墙边,使用夹具将拖把挂置起来,拖把杆不容易滑倒,且更加利于晾干拖布,可以避免滋生细菌、异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市面上的夹具多采用卡扣结构,通过将物件从外界挤压进夹具内,利用卡扣对物件进行咬合从而将其挂置起来,如中国2018年10月19日公告授权的名称为一种新型拖把夹(公开号:cn20797963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平板结构的基板,基板的正面设置有两个卡爪组件,该卡爪组件包括卡爪支臂和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卡爪支臂上的夹紧轮,该夹紧轮为橡胶夹紧轮或泡沫塑料夹紧轮,可将其固定在建筑墙体上,通过所述夹紧轮对拖把杆夹紧,从而达到避免拖把杆滑倒并保持悬挂状态。又如中国2019年12月31日公告授权的名称为一种新型多功能拖把夹(公开号:cn20986368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拖把夹主体和弹力夹体,该弹力夹体转动连接有夹持滚轮,该拖把夹主体的内侧设有凹形防滑体,可将拖把杆置于所述夹持滚轮与凹形防滑体之间,从而达到挂置拖把的目的。可以看出,这类夹具虽然都能够实现对拖把的挂置,但工作原理均是通过卡爪支臂或弹力夹体的张力对拖把杆进行咬合,并利用夹紧轮或夹持滚轮进行夹紧的方式来实现对拖把杆的夹持,但由于卡爪支臂或弹力夹体的张力有限,因此这类夹具的夹持区域的大小基本固定,使用起来具有局限性,不适应于尺寸过大或过小的物件,所以需要配置不同大小的夹具来适应各种尺寸的物件,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适应夹具,能够根据物件的尺寸改变夹持区域的大小,使其适应各种尺寸的物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自适应夹具,包括:固定基座,可与外部介质连接,具有用于夹持物件的第一接触面;活动结构,与所述固定基座连接,所述活动结构与所述第一接触面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物件的夹持区域,所述活动结构可相对所述第一接触面移动来改变所述夹持区域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固定基座上设有供所述活动结构移动的导向通道,所述活动结构包括:连接件,与所述导向通道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部分或全部结构位于所述导向通道内,所述连接件可沿所述导向通道滑动;支撑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具有用于夹持物件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形成所述夹持区域。

优选的,所述导向通道倾斜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布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和/或支撑件的外侧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活动结构转动的定位部,所述固定基座和/或导向通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部匹配的定位座。

优选的,所述定位部为轮齿,所述定位座设置为沿所述导向通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齿条,所述轮齿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基座上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侧面设有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导向通道外侧并沿所述导向通道斜向布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基座上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连接件和/或支撑件的外侧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活动结构转动的轮齿,所述导向通道的内侧和/或第二凸起部的外侧沿所述导向通道的长度方向布置有与所述轮齿啮合连接的齿条,所述第一凸起部侧面设有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导向通道外侧并沿所述导向通道斜向布置,所述第二凸起部内侧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活动结构的支撑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起部上沿所述导向通道的长度方向布置有与所述轮齿啮合连接的齿条。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设于所述导向通道内,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导向通道的宽度;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后端,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导向通道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面设置为弧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取得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适应夹具,可将固定基座安装于墙面、门面等外部介质上,当拖把、扫把等物件的杆体部位放置于夹具的夹持区域内时,通过活动结构和第一接触面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夹持来实现对拖把、扫把等物件的挂置,一方面,可以将拖把、扫把等杂物整齐、有序的晾挂起来,腾出更多的使用空间,且方便寻找,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拖把或扫把等长杆类物件滑倒,且更加利于晾干拖布,避免滋生细菌、异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适应夹具,人们只需将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放置于夹持区域内,并使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一侧与第一接触面相接触,由于其活动结构可相对第一接触面移动,因此活动结构可在自身重力或在人们用手拨动等外力作用下移动至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另一侧并与其相接触,即活动结构的移动位置由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左侧的位置决定,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夹具可以根据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尺寸来调整活动结构的移动位置,从而改变活动结构与第一接触面间夹持区域的大小,使得夹具能够适应于不同尺寸夹持部位的拖把、扫把等各种物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利用卡爪支臂或弹力夹体的张力对物件进行咬合夹持的方式,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结构可以移动,因而可以不受张力限制,适应的尺寸范围更大、更灵活,而无需配置多个不同大小的夹具来适应各种尺寸的物件,方便使用;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适应夹具,当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两侧分别与活动结构和第一接触面相接触后,还可在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自身重力或人们用手拨动等作用力下,使与其相接触的活动结构继续向靠近第一接触面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减小活动结构相对于第一接触面的距离,进而增大活动结构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挤压力,由于活动结构和第一接触面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施加的摩擦力与该挤压力呈正比,增大挤压力即增大活动结构和第一接触面分别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左右两侧的摩擦力,直至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被紧固的夹持在活动结构与第一接触面之间形成的夹持区域内,活动结构和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均处于平衡状态,不再移动,实现夹紧的目的,防止滑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活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活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夹具,包括固定基座1和活动结构2。其中,固定基座1可与墙面、门面等外部介质连接,从而将夹具安装于墙面、门面等外部介质上。固定基座1具有用于夹持物件的第一接触面11,该第一接触面11可与被夹持物件的右侧接触。活动结构2与固定基座1连接,并与第一接触面11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物件的夹持区域3,该夹持区域3用于容纳拖把、扫把等物件的杆体部位。本实施例中,可将固定基座1安装于墙面、门面等外部介质上,当拖把、扫把等物件的杆体部位放置于夹具的夹持区域3内时,通过活动结构2和第一接触面11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夹持来实现对拖把、扫把等物件的挂置,一方面,可以将拖把、扫把等杂物整齐、有序的晾挂起来,腾出更多的使用空间,且方便寻找,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拖把或扫把等长杆类物件滑倒,且更加利于晾干拖布,避免滋生细菌、异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本实施例的夹具,人们只需将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放置于夹持区域3内,并使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右侧与第一接触面11相接触,由于活动结构2为可相对第一接触面11移动的结构,因此活动结构2可在自身重力或在人们用手拨动等外力作用下移动至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左侧并与其相接触,即活动结构2的移动位置由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左侧的位置决定,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夹具可以根据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尺寸来调整活动结构2的移动位置,从而改变活动结构2与第一接触面11间夹持区域3的大小,使得夹具能够适应于不同尺寸夹持部位的拖把、扫把等各种物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利用卡爪支臂或弹力夹体的张力对物件进行咬合夹持的方式,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活动结构2可以移动,因而可以不受张力限制,适应的尺寸范围更大、更灵活,而无需配置多个不同大小的夹具来适应各种尺寸的物件,方便使用。当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活动结构2和第一接触面11相接触后,还可在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自身重力或人们用手拨动等作用力下,使与其相接触的活动结构2继续向靠近第一接触面11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减小活动结构2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进而增大活动结构2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挤压力,由于活动结构2和第一接触面11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施加的摩擦力与该挤压力呈正比,增大挤压力即增大活动结构2和第一接触面11分别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左右两侧的摩擦力,直至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被紧固的夹持在活动结构2与第一接触面11之间形成的夹持区域3内,活动结构2和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均处于平衡状态,不再移动,实现夹紧的目的,防止滑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固定基座1上设有供活动结构2移动的导向通道12,该导向通道12可限制活动结构2的移动路径,使活动结构2沿设定的路径移动。活动结构2包括连接件21和支撑件22,其中,连接件21与导向通道12滑动连接,可沿导向通道12的长度方向滑动或滚动,从而带动活动结构2整体沿导向通道12的长度方向滑动或滚动。支撑件22与连接件21连接,本实施例中该支撑件22与连接件21采用拼接固定结构可拆卸连接,方便替换或安装,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撑件22也可与连接件21采用卡扣等其他可拆卸连接结构或采用一体结构或粘接、铆接等固定连接结构或可转动的连接结构,均能使连接件21带动活动结构2整体沿着导向通道12滑动或滚动,使支撑件22用于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部分支撑。支撑件22具有用于夹持物件的第二接触面221,该第二接触面221可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左侧相接触,通过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分别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左右两侧相接触来实现对拖把、扫把等物件的夹持,第一接触面11与第二接触面221之间即形成夹持区域3。本实施例中,当人们将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的杆体部位放置于夹持区域3内,并使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右侧与第一接触面11相接触后,连接件21即在活动结构2自身重力或在人们用手拨动等外力作用下沿着导向通道12滑动或滚动至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左侧,并带动与连接件21连接的支撑件22滑动或滚动至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左侧,从而使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支撑件22上的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相接触,从而根据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尺寸,使连接件21在活动结构2自身重力或在人们用手拨动等外力作用下沿着导向通道12滑动或滚动来调整第二接触面221的位置,改变第二接触面221与第一接触面11间夹持区域3的大小,使得夹具能够适应于不同尺寸被夹持部位的拖把、扫把等各种物件。且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左右两侧的接触面在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自身重力或人们用手拨动等作用力下,还可使与其相接触的第二接触面221继续沿着导向通道12滑动或滚动,进一步减小第二接触面221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进而增大支撑件22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挤压力,由于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施加的摩擦力与该挤压力呈正比,增大挤压力即增大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分别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左右两侧的摩擦力,直至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紧固的被夹持在第二接触面221与第一接触面11之间形成的夹持区域3内,活动结构2和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均处于平衡状态,不再移动,实现夹紧的目的,防止滑落。由于本实施例中设置了限制连接件滑动路径的导向通道,使连接件和支撑件可以沿设定的路径移动,更加方便移动活动结构的位置。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导向通道12倾斜于第一接触面11布置,用于调节夹持区域3的大小,相比于将导向通道12与第一接触面11平行布置,由于倾斜布置时导向通道12上各位置与第一接触面11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尺寸被夹持部位的拖把、扫把等各种物件,当手动将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右侧与第一接触面11相接触时,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左侧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也不同,即第二接触面221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左侧相接触时连接件21停在导向通道12上的位置也不同,即第二接触面221针对不同尺寸的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与第一接触面11的相对距离可以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夹持区域3的大小,使得夹具能够适应于不同尺寸被夹持部位的拖把、扫把等各种物件。本实施例中导向通道12上端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大于导向通道12下端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当夹具竖直安装于墙面或门面等外部介质上时,连接件21即在活动结构2自身重力作用下带着与其连接的支撑件22和支撑件22上的第二接触面221沿着导向通道12向右下方滑动或滚动至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左侧,并使第二接触面221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左侧相接触,使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相接触后即可松手,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即受自身重力下坠,并通过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左右两侧的接触面分别对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施加向下的摩擦力,同时,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分别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左右两侧的接触面施加向上的摩擦力,而由于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的自身重力影响,此时向下的摩擦力远大于向上的摩擦力,第二接触面221受较大的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带动支撑件22和与支撑件22连接的连接件21沿着导向通道12继续向右下方滚动,继续缩小第二接触面221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进而增大支撑件22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挤压力,由于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施加的摩擦力与该挤压力呈正比,增大挤压力即增大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左右两侧面分别与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的向上的摩擦力,直至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被紧固的夹持在第二接触面221与第一接触面11之间形成的夹持区域3内,活动结构2和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均处于平衡状态,不再移动,从而通过活动结构2自身重力即可带动第二接触面221向右下方滚动至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左侧,逐渐缩小第二接触面221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实现夹持区域3自动适应和紧固的夹持不同尺寸被夹持部位的各种物件的目的。由于本实施例中导向通道12上端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大于导向通道12下端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因而被夹持物件在自身重力下只能带动活动结构2沿着导向通道12向右下方滚动,并使活动结构2逐渐靠近第一接触面11,因而夹持区域3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夹持只会越来越紧,不会松动、滑落,且无需人们再用手拨动,操作更加方便、省力。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该导向通道12上端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设置为小于导向通道12下端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通过人们用手拨动活动结构2沿着导向通道12向右上方滑动或滚动,从而使第二接触面221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左侧相接触,并在人们再次用手拨动活动结构2沿着导向通道12向右上方滑动或滚动下,继续缩小第二接触面221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或者在人们用手拨动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向上移动,并通过较大的向上的摩擦力带动第二接触面221及活动结构2整体沿着导向通道12向右上方滚动下,继续缩小第二接触面221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从而增大支撑件22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挤压力,由于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施加的摩擦力与该挤压力呈正比,增大挤压力即增大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分别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左右两侧的向下的摩擦力,直至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紧固的被夹持在第二接触面221与第一接触面11之间形成的夹持区域3内,活动结构2和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均处于平衡状态,不再移动时,再通过增设卡紧结构来固定活动结构2的位置和方位,从而实现夹紧的目的。

如图5-6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2的外侧设有用于限定活动结构2转动的定位部23,固定基座1上设有与定位部23匹配的定位座13,当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相接触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即受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自身重力作用下坠,并通过与第二接触面221之间的向下的摩擦力带动支撑件22和与支撑件22连接的连接件21沿导向通道12向下滚动时,利用支撑件22外侧的定位部23与固定基座1上定位座13的相互配合实现支撑件22的位置和方向的定位,防止第二接触面221受到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对其施加的向下的摩擦力作用时带动支撑件22及活动结构2整体在导向通道12内发生原地转动,造成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的坠落,从而影响夹具夹持拖把、扫把等各种物件的稳定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部23也可以设置在连接件21上,或者在支撑件22和连接件21上均设置,并在固定基座1和/或导向通道12上设置与该定位部23相匹配的定位座13,同样能实现对活动结构2的定位,均能防止活动结构2在导向通道12内发生原地转动,造成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的坠落,提高夹具夹持拖把、扫把等各种物件的稳定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定位部23选用周向固定布置于支撑件22外侧的轮齿,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轮齿的外侧面也可以设置为与支撑件22的外侧面齐平或低于支撑件22的外侧面,定位座13设置为沿导向通道12的长度方向固定布置的齿条,当然,该轮齿可与支撑件22设置为一体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结构,该齿条可与固定基座1或导向通道12设置为一体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结构。通过该轮齿与齿条啮合连接,实现支撑件22、支撑件22上第二接触面221、与支撑件22连接的连接件21的定位。相比于将定位部23设置为卡扣结构,将定位座13设置为沿导向通道1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卡座结构,通过该卡扣结构与卡座结构配合来实现活动结构2定位的方式,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接触面221在活动结构2自身重力下沿导向通道12内滑动的同时即可通过支撑件22上的轮齿在固定基座1上的齿条上持续啮合滚动,因而无需手动连接如卡扣结构与卡座结构等固定结构即可在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相接触后,在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自身重力下通过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左右两侧的接触面分别对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施加较大的向下的摩擦力时,使第二接触面221受较大的向下的摩擦力作用而带动支撑件22上的轮齿沿导向通道12长度方向布置的齿条继续啮合向右下方滚动,继续缩小第二接触面221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进而增大支撑件22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挤压力,由于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施加的摩擦力与该挤压力呈正比,增大挤压力即增大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一接触面11分别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左右两侧的摩擦力,直至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被紧固的夹持在第二接触面221与第一接触面11之间形成的夹持区域3内,活动结构2和拖把、扫把等被夹持物件均处于平衡状态,不再移动时,由于该齿条为固定不可移动的结构,因而与其啮合连接的轮齿在相对该齿条不发生位移的情况下其方向也被固定,从而通过该轮齿与齿条的啮合实现活动结构2位置和方向的定位,防止活动结构2在导向通道12内发生原地转动而造成被夹持物件坠落的情况,且可在导向通道12的任意位置实现活动结构2的定位,调节、定位的尺寸范围更大、更灵活。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固定基座1上设有第一凸起部14和第二凸起部15,第一凸起部14的左侧面设有第一接触面11,第二凸起部15设于导向通道12的外侧并沿导向通道12斜向布置。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接触面11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4上,相比于不设置第一凸起部14,当第二接触面221受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较大的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带动支撑件22和与支撑件22连接的连接件21沿着导向通道12继续向右下方滚动,继续缩小第二接触面221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时,随着支撑件22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挤压力的增大,第一接触面11的自由端受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挤压会发生向右的折转,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凸起部14可在第一接触面11的自由端受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挤压时为第一接触面11提供向左的反向支撑力,因而更不容易使第一接触面11的自由端在受被夹持物件挤压时发生向右的折转,影响夹具的使用寿命和对物件的夹持效果,且对被夹持物件的支撑力更大,夹具夹持物件的稳定性更高。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该轮齿设于支撑件22外侧的自由端,第二凸起部15的外侧沿导向通道12的长度方向布置有与该轮齿啮合连接的齿条,第二凸起部15的内侧设有用于支撑活动结构2的支撑面16。本实施例中,将该轮齿设置在支撑件22的自由端部,相比于设置在支撑件22的第二接触面221上或设置在连接件21上,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1可在滑动或滚动过程中与导向通道12平滑接触,因而在导向通道12内滑动或转动得更加顺畅,由于第二接触面221可在滑动或滚动过程中与支撑面16平滑接触,因而在支撑面16上滑动或滚动得更加顺畅。同时,当第二接触面221受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较大的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带动支撑件22和与支撑件22连接的连接件21沿着导向通道12继续向右下方滚动,继续缩小第二接触面221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的距离时,随着支撑件22对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挤压力的增大,第二接触面221受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挤压会带着活动结构2的自由端发生向左的折转,而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面16可在活动结构2受到被夹持物件挤压时为活动结构2提供向右的反向支撑力,因而不容易使活动结构2在受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挤压时发生向左的折转,且对被夹持物件的支撑力更大,夹具夹持物件的稳定性更高。同时,由于活动结构2不容易发生向左的折转,因而活动结构2上的轮齿与第二凸起部15上的齿条啮合得更加紧密,活动结构2在导向通道12内滑动和滚动更加顺畅,使用更加方便。此外,将该轮齿设置在支撑件22的自由端相对于设置在第二接触面221上,可避免该轮齿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侧表面接触,从而可以避免轮齿划伤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侧表面。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在连接件21的外侧设置用于限定活动结构2转动的轮齿,在导向通道12的内侧沿导向通道12的长度方向布置有与该轮齿啮合连接的齿条,或在连接件21和支撑件22的外侧均设置轮齿,在导向通道12的内侧和第二凸起部15的外侧沿导向通道12的长度方向布置与该轮齿啮合连接的齿条,并在第二凸起部15的内侧设有用于支撑活动结构2的支撑面16,也能通过活动结构2上的轮齿沿导向通道12长度方向布置的齿条持续啮合滚动来实现对活动结构2位置和方向的定位,并通过支撑面16在活动结构2受到被夹持物件挤压时为活动结构2提供向右的反向支撑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起部15上沿导向通道12的长度方向布置有与轮齿啮合连接的齿条。本实施例中,该齿条布置于第二凸起部15的内侧,即该齿条可与第二接触面221正面接触,相比于仅将齿条设置在第二凸起部15外侧或导向通道12表面,由于第二凸起部15和该齿条可在活动结构2受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挤压时为该活动结构2提供更正面的向右的反向支撑力,因而更不容易使活动结构2在受到被夹持物件挤压时发生向左的折转,且轮齿与齿条啮合时其前后两侧的受力更加均匀,因而轮齿与齿条啮合得更加紧密,降低因其前后两侧受力不均匀导致轮齿歪斜而产生卡顿、不顺畅的持续性啮合的情况。

如图2-3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件21包括连接部211和第一限位部212,其中,连接部211设于导向通道12内,且该连接部211的宽度小于导向通道12的宽度,从而减小连接部211与导向通道12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连接部211与导向通道12之间的摩擦力,提升连接部211在导向通道12内滑动或滚动的速度,从而加快夹具调整适应被夹持物件尺寸的速度,压缩操作时间。第一限位部212设于连接部211的后端,第一限位部212的宽度大于导向通道12的宽度,从而将连接件21限定在导向通道12内,防止连接件21从导向通道12的前侧脱落。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12与连接部211通过连接部211上的销孔和第一限位部212上的销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方便组装或拆卸,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部212与连接部211也可通过螺纹结构、卡扣结构等其他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或设置为固定连接结构或一体结构,也能将连接件21限定在导向通道12内,防止连接件21从导向通道12的前侧脱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11设置为弧面结构,使其更加贴合于拖把杆、扫把杆等圆柱体被夹持部位的侧表面,相比于将第一接触面11设置为平面结构,增大了第一接触面11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接触面积及摩擦力,从而增强了夹具夹持物件的稳定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件21还包括设于连接部211前端的第二限位部213,第二限位部213的宽度大于导向通道12的宽度,从而通过第一限位部212和第二限位部213将连接部211进一步限定在导向通道12内,通过第一限位部212、第二限位部213与调节通道12两侧的固定基座1表面两两支撑,提高连接件21与导向通道12连接的稳定性,使活动结构2始终相对导向通道12保持垂直状态,防止活动结构2沿着导向通道12滑动或滚动过程中发生歪斜,或在受被夹持物件的挤压时发生向左的折转,致使连接件21相对导向通道12发生歪斜而产生卡顿,影响连接部211在导向通道12内的顺畅滑动或滚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面221与第二限位部213的宽度设置为一致,在一些使用状态中,第二限位部213的侧面也可用于与被夹持物件的部分表面接触。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213与连接部211设置为一体结构,简化了结构,易于加工,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213与连接部211也可以设置为可拆卸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活动结构2还包括设于支撑件22自由端部的紧固件24。紧固件24与第二限位部213通过紧固部24上设置的销轴和第二限位部213上设置的销孔连接,从而将支撑件22限定于紧固件24与第二限位部213之间。相比于直接将支撑件22与连接件21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24与第二限位部213之间的距离可调,因而方便于替换各种结构、尺寸、材质的支撑件22,扩大了夹具组装的多样性和适用范围,当然,支撑件22可以选用金属或硬塑料等硬质材料制成的硬质结构,也可以选用软硅胶或软塑料等软质材料制成的软性结构,支撑件22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成平面结构,也可以设置成防滑结构,使支撑件22具有更多的选择性,使夹具适应于更多类型物件的夹持。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支撑件22自由端部的宽度大于第二接触面221的宽度,并形成内弧面的过渡结构。本实施例中,该自由端部的侧面可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前侧相接触,并通过该自由端部的侧面和固定基座1的表面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的前后两侧相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进一步将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紧固的夹持在夹持区域3内,防止物件从夹持区域3的前侧滑落,从而提升物件夹持的稳定性。此外,弧面过渡结构与拖把杆、扫把杆等物件的侧表面更加贴合,相比平面结构,增大了支撑件22与拖把杆、扫把杆等被夹持部位之间的接触面积及摩擦力,从而进一步增大了夹具夹持物件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基座1的背面设有挂钩卡槽17,可与墙面、门面等外部介质上设置的挂钩连接,从而将夹具安装于墙面、门面等外部介质上,方便安装或拿取。本实施例中挂钩卡槽17的顶部设有槽盖171,槽盖171与固定基座1可拆卸连接,打开槽盖171可将挂钩卡槽17挂置在端部较长的挂钩上,使夹具可与各种尺寸的挂钩连接,方便安装。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螺钉、磁性件、粘接件等其他安装件将夹具安装于墙面、门面等外部介质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部211、第二限位部213和第二接触面221均设置为圆筒结构,方便于滑动或滚动,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球体、方体或其他多面体结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夹具整体设置为圆形,方便握持,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棱角磕碰,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方形、球形或其他多面体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自适应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基座,可与外部介质连接,具有用于夹持物件的第一接触面;

活动结构,与所述固定基座连接,所述活动结构与所述第一接触面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物件的夹持区域,所述活动结构可相对所述第一接触面移动来改变所述夹持区域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上设有供所述活动结构移动的导向通道,所述活动结构包括:

连接件,与所述导向通道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部分或全部结构位于所述导向通道内,所述连接件可沿所述导向通道滑动;

支撑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具有用于夹持物件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形成所述夹持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通道倾斜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和/或支撑件的外侧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活动结构转动的定位部,所述固定基座和/或导向通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部匹配的定位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轮齿,所述定位座设置为沿所述导向通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齿条,所述轮齿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上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

所述第一凸起部侧面设有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导向通道外侧并沿所述导向通道斜向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基座上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

所述连接件和/或支撑件的外侧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活动结构转动的轮齿,所述导向通道的内侧和/或第二凸起部的外侧沿所述导向通道的长度方向布置有与所述轮齿啮合连接的齿条,

所述第一凸起部侧面设有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导向通道外侧并沿所述导向通道斜向布置,所述第二凸起部内侧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活动结构的支撑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上沿所述导向通道的长度方向布置有与所述轮齿啮合连接的齿条。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连接部,设于所述导向通道内,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导向通道的宽度;

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后端,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导向通道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设置为弧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夹具,包括:固定基座,可与外部介质连接,具有用于夹持物件的第一接触面;活动结构,与所述固定基座连接,所述活动结构与所述第一接触面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物件的夹持区域,所述活动结构可相对所述第一接触面移动来改变所述夹持区域的大小。该自适应夹具能够根据物件的尺寸改变夹持区域的大小,使其适应各种尺寸的物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松青
技术研发日:2020.08.2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