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景观营建,尤其涉及一种立交桥底景观营建及光环境优化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成为了主要的代步工具,交通流量也日益增大,立交桥则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2、绿化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不仅能够净化空气,还能够美化环境,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艺术效果和综合功能。
3、立交桥架设在地面上,占据这大面积土地,如若对城市的绿化舍弃立交桥的部分,那么城市的整体美观和局部空气质量都将被拉低。但立交桥往往占据着多车道的面积,立交桥下方光照环境差,形成城市的消极景观,同时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交桥底景观营建及光环境优化系统,以解决立交桥下方光照环境差,不利于植物生长的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立交桥底景观营建及光环境优化系统,包括第一植物、第二植物、第三植物和导光装置,立交桥的桥底设有种植池,种植池内种植有第一植物,立交桥的桥柱上包覆有攀附尼龙网,若干抱箍将攀附尼龙网固定在所述桥柱上,攀附尼龙网上攀爬有第二植物,相邻桥柱的顶端之间设有金属网架,金属网架上设有若干种植盆,种植盆内种植有第三植物,两个所述导光装置为一组,每组导光装置的两个引入阳光端分别设置在立交桥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导光装置的引出阳光端分别朝向第二植物和第三植物,若干组所述导光装置沿立交桥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3、进一步的,所述导光装置包括菲涅尔透镜和若干反光板,菲涅尔透镜为导光装置的阳光引入端,若干反光板通过支杆吊设在立交桥的桥面底部,若干反光板将菲涅尔透镜聚集的阳光折射向第二植物和第三植物。
4、进一步的,所述导光装置包括采光器、光导管和漫射器,采光器为导光装置的阳光引入端,漫射器为导光装置的阳光引出端,采光器通过光导管与漫射器相连,漫射器将采光器聚集的阳光折射向第二植物和第三植物。
5、进一步的,所述导光装置包括凸透镜、光纤和照明器,凸透镜为导光装置的阳光引入端,照明器为导光装置的阳光引出端,凸透镜通过光纤与照明器相连,照明器将凸透镜聚集的阳光折射向第二植物和第三植物。
6、进一步的,第一植物为蔷薇、石竹、萱草、鸡矢藤、薜荔、迎春、丁香、薄荷、茉莉、柠檬、桂花、迷迭香、栀子、九里香、天竺葵、香桃木和丁香中的一种或多种。
7、进一步的,第二植物为爬山虎、五叶地锦、常春藤、凌霄、蔷薇、牵牛、紫藤、薜荔和木通中的一种或多种。
8、进一步的,第三植物为何首乌、紫羊茅、香蜂草、菊花、络石和冠盖藤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0、1.第一植物、第二植物和第三植物构成了立交桥底景观营建的构成元素,景观营建所用的绿植具有固碳汇碳、吸收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释放氧气与负氧离子等作用,结合光环境的优化、城市景观的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使本发明具有多学科交叉、多技术集成、多维效益的特点。具体来说,社会方面,桥底绿化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同时提供多功能的公共空间,搭建了市民文化生活场所,在城市中形成连续交错而蔓延的“绿丝带”,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可识别性。其次,心理方面,桥底绿化为人们提供了舒适、放松的场所,有助于缓解压力、恢复精力,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健康水平。此外,桥底绿化还对和城市生态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增强城市的生态平衡与集水、蓄水功能。
11、2.本发明在污染浓度高的地方增加植物密度,以提高净化能力,在光照充足的地方选择耐荫性植物,以优化景观效果。按照种植区域具体分为四种类型:种植池为污染密度中等区域、桥柱为污染密度较高区域、金属网架为污染密度较低区域,根据研究,第一植物依据上述种类种植时,可使种植池处具有较强的净化空气、释放氧气和吸附烟尘的能力,第二植物依据上述种类种植时,第二植物兼具固碳释氧能力、滞尘和抗大气污染能力,第三植物依据上述种类种植时,以草本植物为主,兼具一定耐荫性、景观视觉效果和复愈效果。依据当地气候选择对应的植物种类,本发明通过优化光照和植物种类的配置,将桥底的消极空间转化为积极的健康公共空间,使所处其中的人员不断消耗的身心资源和能力得到恢复和更新,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维持使用者的身心健康,桥底自然光的引入和光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改善桥底空间消极的视觉效果,提高城市景观质量,同时能够促进桥底绿色植物的生长,桥底绿化有助于净化空气,缓解行人和驾驶员的压力、恢复精力,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健康水平。
1.一种立交桥底景观营建及光环境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植物(2)、第二植物(5)、第三植物(7)和导光装置,立交桥的桥底设有种植池(1),种植池(1)内种植有第一植物(2),立交桥的桥柱上包覆有攀附尼龙网(3),若干抱箍(4)将攀附尼龙网(3)固定在所述桥柱上,攀附尼龙网(3)上攀爬有第二植物(5),相邻桥柱的顶端之间设有金属网架(6),金属网架(6)上设有若干种植盆(8),种植盆(8)内种植有第三植物(7),两个所述导光装置为一组,每组导光装置的两个引入阳光端分别设置在立交桥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导光装置的引出阳光端分别朝向第二植物(5)和第三植物(7),若干组所述导光装置沿立交桥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交桥底景观营建及光环境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装置包括菲涅尔透镜(9)和若干反光板(11),菲涅尔透镜(9)为导光装置的阳光引入端,若干反光板(11)通过支杆(10)吊设在立交桥的桥面底部,若干反光板(11)将菲涅尔透镜(9)聚集的阳光折射向第二植物(5)和第三植物(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交桥底景观营建及光环境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装置包括采光器(12)、光导管(13)和漫射器(14),采光器(12)为导光装置的阳光引入端,漫射器(14)为导光装置的阳光引出端,采光器(12)通过光导管(13)与漫射器(14)相连,漫射器(14)将采光器(12)聚集的阳光折射向第二植物(5)和第三植物(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交桥底景观营建及光环境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装置包括凸透镜(15)、光纤(16)和照明器(17),凸透镜(15)为导光装置的阳光引入端,照明器(17)为导光装置的阳光引出端,凸透镜(15)通过光纤(16)与照明器(17)相连,照明器(17)将凸透镜(15)聚集的阳光折射向第二植物(5)和第三植物(7)。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立交桥底景观营建及光环境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植物(2)为蔷薇、石竹、萱草、鸡矢藤、薜荔、迎春、丁香、薄荷、茉莉、柠檬、桂花、迷迭香、栀子、九里香、天竺葵、香桃木和丁香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交桥底景观营建及光环境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植物(5)为爬山虎、五叶地锦、常春藤、凌霄、蔷薇、牵牛、紫藤、薜荔和木通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立交桥底景观营建及光环境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植物(7)为何首乌、紫羊茅、香蜂草、菊花、络石和冠盖藤中的一种或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