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7-16  4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施工工程领域,特指一种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地下连续墙作为截水防渗、挡土、承重而构筑的地下连续墙壁,随着城市内建筑环境日益复杂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特点为强度高、刚度大、止水效果好。

2、基坑在临近地铁时,为避免对临近建筑造成干扰,先行施工临近地铁一侧的地连墙,而后再施工其他侧的地连墙,进而与先行施工的地连墙对接即可。在后施工地连墙成槽过程中,发现先行施工地连墙在地表下7m处存在向基坑内部突出的结构,这给后施工地连墙带来了麻烦,传统的做法是先清除先行施工地连墙形成的向基坑内部突出的结构,然后再施工后施工地连墙,但由于无法确定突出结构形成的原因,若对其进行清除,很可能会对先施工地连墙造成损伤,进而引发更多的质量安全风险,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对先期施工缺陷形成的突出结构的清除处理可能会对地连墙结构造成损坏进而引发质量安全风险等的问题。

2、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缺陷区域位于先施工地连墙靠近后施工地连墙的一侧,所述后施工地连墙与先施工地连墙的设置方向相交,所述后施工地连墙的端部靠近所述缺陷区域设置,所述加固结构包括:

4、沿所述后施工地连墙的设置方向打设在所述缺陷区域远离基坑的一侧的多个钻孔灌注桩,有部分钻孔灌注桩位于所述后施工地连墙远离基坑的一侧;

5、打设在所述缺陷区域靠近基坑一侧和远离基坑一侧的多个mjs工法桩,相邻的两个mjs工法桩间有部分重合设置。

6、本发明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位于所述缺陷区域远离基坑一侧的mjs工法桩与所述钻孔灌注桩有部分重合设置。

7、本发明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后施工地连墙的顶部和所述先施工地连墙的顶部设有压顶梁,所述压顶梁对应部分位于所述缺陷区域处。

8、本发明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沿着基坑内壁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先施工地连墙内锚固,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后施工地连墙内锚固。

9、本发明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喷射形成在基坑内壁上对应所述缺陷区域设置的混凝土加固层。

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缺陷区域位于先施工地连墙靠近后施工地连墙的一侧,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在后施工地连墙施做时,让后施工地连墙的端部靠近所述缺陷区域;

12、在所述缺陷区域远离基坑的一侧沿着所述后施工地连墙的设置方向打设多个钻孔灌注桩,让打设的部分钻孔灌注桩位于所述后施工地连墙远离基坑的一些;

13、在所述缺陷区域靠近基坑的一侧和远离基坑的一侧打设多个mjs工法桩,让相邻的两个mjs工法桩间有部分重合设置,从而完成加固结构的施工。

14、本发明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施做mjs工法桩时,让位于缺陷区域远离基坑一侧的mjs工法桩与所述钻孔灌注桩有部分重合设置。

15、本发明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在后施工地连墙的顶部而后先施工地连墙的顶部施工压顶梁,并让压顶梁的对应部分位于所述缺陷区域处。

16、本发明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17、提供支撑梁,将所述支撑梁沿着基坑内壁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将所述支承梁的一端伸入到先施工地连墙内进行锚固,另一端伸入到后施工地连墙内进行锚固。

18、本发明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19、在基坑内壁上对应缺陷区域喷射细石混凝土进而形成混凝土加固层。

20、本发明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为:

21、本发明利用钻孔灌注桩结合mjs工法桩补强缺陷区域,避免清除该缺陷区域内的缺陷带来的风险,有效解决支护止水难题,围护替代效果好,现场施工方便。

22、在缺陷区域采用支撑梁连接加固先后施工的地连墙,加强了先后施工地连墙的整体稳定性。

23、在缺陷区域采用喷锚混凝土进行土体加固,配合在基坑内外进行降水控制坑外水压,提高基坑围护安全系数。



技术特征:

1.一种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缺陷区域位于先施工地连墙靠近后施工地连墙的一侧,所述后施工地连墙与先施工地连墙的设置方向相交,所述后施工地连墙的端部靠近所述缺陷区域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缺陷区域远离基坑一侧的mjs工法桩与所述钻孔灌注桩有部分重合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施工地连墙的顶部和所述先施工地连墙的顶部设有压顶梁,所述压顶梁对应部分位于所述缺陷区域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着基坑内壁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先施工地连墙内锚固,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后施工地连墙内锚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射形成在基坑内壁上对应所述缺陷区域设置的混凝土加固层。

6.一种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缺陷区域位于先施工地连墙靠近后施工地连墙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做mjs工法桩时,让位于缺陷区域远离基坑一侧的mjs工法桩与所述钻孔灌注桩有部分重合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后施工地连墙的顶部而后先施工地连墙的顶部施工压顶梁,并让压顶梁的对应部分位于所述缺陷区域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先施工地连墙缺陷区域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缺陷区域位于先施工地连墙靠近后施工地连墙的一侧,所述后施工地连墙与先施工地连墙的设置方向相交,所述后施工地连墙的端部靠近所述缺陷区域设置,所述加固结构包括:沿所述后施工地连墙的设置方向打设在所述缺陷区域远离基坑的一侧的多个钻孔灌注桩,有部分钻孔灌注桩位于所述后施工地连墙远离基坑的一侧;打设在所述缺陷区域靠近基坑一侧和远离基坑一侧的多个MJS工法桩,相邻的两个MJS工法桩间有部分重合设置。本发明利用钻孔灌注桩结合MJS工法桩补强缺陷区域,避免清除该缺陷区域内的缺陷带来的风险,有效解决支护止水难题,围护替代效果好,现场施工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何均,李广,周胜利,柴小明,王修璞,乌斯曼·考赛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6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