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扶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扶梯返轨的快速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扶梯的调试过程中,总是会发生梯级链条边部摩擦卸载轨边部,长时间的运行下,卸载轨缓冲垫会摩擦损坏,分析原因为自动扶梯上下段返轨和卸载轨的安装尺寸无法达到要求所致。自动扶梯上下段合拢,在安装过程中,采用卷尺量取外侧边距离的方法容易发生错误,对中效果达不到要求,且返轨经常有非标处理,型材厚度有变化,内侧边因为有圆弧,不方便量取定位,导致定位不准,间接影响到两侧卸载轨的安装尺寸偏差大,卷尺量取操作不方便,在扶梯运行时,容易致使梯级链与卸载轨边部产生摩擦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适用于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能够在安装返轨和卸载轨时实现快速定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杆两侧的卸载轨定位件和返轨定位件,所述卸载轨定位件具有用于抵住桁架撑板的定位面以及用于容纳卸载轨的定位槽,所述返轨定位件位于所述卸载轨定位件和定位杆之间。
定位槽用于容纳卸载轨,设置定位面和定位槽并以其中一个卸载轨作为基准,能够快速定位另一个卸载轨和返轨的位置,实现快速定位,方便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卸载轨定位件固定在所述定位杆的上方并向外延伸,所述返轨定位件固定在所述定位杆的下方并向下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卸载轨定位件包括侧板,两个侧板靠近定位杆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定位杆上,两个侧板远离所述定位杆的一侧形成所述定位面,所述定位槽开设在所述侧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定位面与所述定位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以实现定位准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两个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定位杆的宽度,所述返轨定位件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即定位杆的端部容纳在两个侧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返轨定位件固定在所述定位杆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返轨定位件与所述定位杆的端部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定位销,防止定位时应力集中使定位装置出现变形,影响定位结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返轨定位件的下端部的边缘为圆弧形倒角,以更好地与返轨和卸载轨配合,其他地方的倒角也可以弧形设置,以避免直角倒角的锋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定位杆上设置有刻度线,使得定位更加直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两侧的所述卸载轨定位件和返轨定位件分别关于所述定位杆的中心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定位槽用于容纳卸载轨,设置定位面和定位槽并以其中一个卸载轨作为基准,能够快速定位另一个卸载轨和返轨的位置,实现快速定位,方便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定位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i部的放大图;
其中:定位杆-1,返轨定位件-2,卸载轨定位件-3,侧板-31,定位面-32,定位槽-33,弹性定位销-4,螺栓组件-5,桁架-6,撑板-61,返轨-62,卸载轨-6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4,本实施例的自动扶梯返轨62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1以及设置在定位杆1两侧的卸载轨定位件3和返轨定位件2,返轨定位件2位于卸载轨定位件3和定位杆1之间,返轨定位件2固定在定位杆1的端部。两侧的卸载轨定位件3和返轨定位件2分别关于定位杆1的中心对称设置。定位杆1上设置有刻度线,使得定位更加直观。
卸载轨定位件3固定在定位杆1的上方并向外延伸,返轨定位件2固定在定位杆1的下方并向下延伸。卸载轨定位件3和返轨定位件2均通过螺栓组件5固定在定位杆上1。
卸载轨定位件3包括侧板31,两个侧板31靠近定位杆1的一侧固定在定位杆1上,两个侧板31远离定位杆1的一侧形成定位面32,侧板3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卸载轨63的定位槽33。定位面32与定位杆1的长度方向垂直,以实现定位准确。
两个侧板31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杆1的宽度,返轨定位件2位于两个侧板31之间。即定位杆1的端部容纳在两个侧板31之间。
返轨定位件2与定位杆1的端部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定位销4,防止定位时应力集中使定位装置出现变形,影响定位结果。返轨定位件2的下端部的边缘为圆弧形倒角,以更好地与返轨62和卸载轨63配合,其他地方的倒角也可以弧形设置,以避免直角倒角的锋利。
以下简述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扶梯返轨62定位装置的定位过程:
本实施例中以左侧为基准端,即左侧撑板61上的卸载轨63和返轨62已经固定好,再定位右侧的卸载轨63和返轨62。本实施例的返轨62定位装置在基准端的侧板31上还设置有箭头标识。
自动扶梯桁架6的上下段合拢完成后,在装配返轨62和卸载轨63工序上,先将返轨62和卸载轨63预安装在相应的位置上,螺栓组件5不要锁紧,保证返轨62和卸载轨63可以轻松移动,将本实施例的自动扶梯返轨62定位装置的左侧定位面32贴合在左侧的撑板61内侧,作为定位基准面,左右侧的返轨定位件2放入返轨62上方的工作面,右侧卸载轨定位件3固定右侧卸载轨63,确定好各工件的位置之后,锁紧相应位置的工件固定螺栓,完成定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定位杆1以适用不同规格宽度扶梯中返轨62和卸载轨63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定位槽用于容纳卸载轨,设置定位面和定位槽并以其中一个卸载轨作为基准,能够快速定位另一个卸载轨和返轨的位置,实现快速定位,方便安装。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杆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杆两侧的卸载轨定位件和返轨定位件,所述卸载轨定位件具有定位面以及用于容纳卸载轨的定位槽,所述返轨定位件位于所述卸载轨定位件和定位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轨定位件固定在所述定位杆的上方并向外延伸,所述返轨定位件固定在所述定位杆的下方并向下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轨定位件包括侧板,两个侧板靠近定位杆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定位杆上,两个侧板远离所述定位杆的一侧形成所述定位面,所述定位槽开设在所述侧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与所述定位杆的长度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定位杆的宽度,所述返轨定位件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轨定位件固定在所述定位杆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轨定位件与所述定位杆的端部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定位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轨定位件的下端部的边缘为圆弧形倒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上设置有刻度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返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卸载轨定位件和返轨定位件分别关于所述定位杆的中心对称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