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芯无损析锂检测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10-20  2


本发明属于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芯无损析锂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1、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并嵌入负极;但是当一些异常情况如负极嵌锂空间不足、锂离子嵌入负极阻力太大、锂离子过快的从正极脱嵌但无法等量的嵌入负极等异常发生时,无法嵌入负极的锂离子只能在负极表面得电子,从而形成银白色的金属锂单质,这也就是常说的“析锂”。析出的金属锂往往不是形成平整的镀层,而是以树枝状结晶的形式存在,被称为锂枝晶。锂枝晶具有非常强的还原活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其生长会带来许多危害。例如,过度生长的锂枝晶可能刺穿隔膜,导致正负极短路,甚至会引起锂离子电池的起火和爆炸。

2、针对锂离子电池的析锂行为,对其进行判定的方法主要分为无损分析和有损分析两大类。其中,有损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电池充满电后的拆解进行界面的确认。无损分析的种类很多,如通过量热法、弛豫电压曲线、交流阻抗测试法和三电极测析锂电位法等。目前针对已成模组电芯,可采集到的信号往往只有电压、电流、温度,且只能采用无损测量法。

3、其中,量热法、交流阻抗测试法和三电极均需外接仪器,且只能测单颗电芯。实际应用中电芯包裹在铁皮里,只有拆开电池包才使用上述三种方法。弛豫电压分析的技术通常是应用于小容量的电池(如软包电池)或电芯析锂量较多状况下,对高容量电芯(如铝壳280ah电芯),同样析锂量引起的电压变化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芯无损析锂检测方法,属于无损测试方法,能够在不加装传感器和参比电极的情况下进行析锂检测,对大容量锂离子电芯的早期析锂进行风险评估。

2、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锂离子电芯无损析锂检测方法,包括:

4、步骤1,基于化学体系相同的a、b两类锂离子电池,a类为正常不析锂电芯,b类为待测电芯,在一定的温度下,分别确定两类锂离子电池充电开路电压ocv,生成soc-ocv表;在一定的充电倍率和温度下分别对两类锂离子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记录整个过程中电压、电流、电芯大面温度、环境温度、容量和能量数据;

5、步骤2,基于所述电压、电芯大面温度和环境温度变化得到电压-温升曲线,基于该电压-温升曲线确定电芯平稳产热的电压区间;基于增量容量法得到充电dq/dv曲线,在dq/dv曲线中所述电芯平稳产热的电压区间内确定拐点,并计算该拐点至充电结束区间对应的极化产热值;

6、步骤3,对批量电芯进行极化热占比计算,横向对比a、b两类电芯极化热占比,以a类正常不析锂电芯的极化产热占比为基准,基于离群方法筛选出低于阈值的电芯为析锂电芯。

7、作为优选,步骤1中,两类锂离子电池中,a类正常锂离子电池负极涂布重量比正极涂布重量np比为1.17,b类锂离子电池负极涂布重量比正极涂布重量np比为1.10;正极材质为磷酸铁锂,负极材质为单颗粒石墨或单颗粒掺混二次颗粒石墨,电解液为1m lipf6(ec/dmc),隔膜材质为聚乙烯,聚丙烯。

8、作为优选,步骤1中,测试电芯的充电开路电压ocv的方法为:首先,测得电芯初始容量c0;然后,使用0.5c0放至放电截止电压,静置3h;使用0.5c0充电至以下soc后分别静置3h,在soc为1%,3%,5%,7%,10%,13%,16%,18%,20%,22%,25%,28%,31%,34%,82%,85%,88%,91%,94%,97%,98%,99%,100%时分别记录,得到soc-ocv表。

9、作为优选,步骤1中,仅改变测试温度,得到电芯5℃,15℃,25℃,35℃,45℃的开路电压ocv,以对不同温度下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析锂检测。

10、作为优选,电芯循环测试中充电倍率包括:0.2c、0.33c、0.5c或0.2p、0.33p、0.5p;放电倍率与充电一致,为0.2c、0.33c、0.5c或0.2p、033p、0.5p。

11、作为优选,步骤2包括:

12、步骤2.1,基于电压-温升曲线得到电芯温度趋于平缓的电压区间;

13、步骤2.2,对电压和容量数据做微分处理得到充电dq/dv曲线,在dq/dv曲线中的所述电压区间中找到拐点以及拐点对应的电压v1;

14、步骤2.3,在v1与充电截止电压vmax之间进行数据采样,第i时刻电压记作ui,电压记作ii,温度记作ti,soc记作soci,通过soci与ti查不同温度下soc-ocv表,并根据温度进行插值计算得到i时刻的开路电压值ocvi、极化产热qi,v1~vmax区间的总极化产热qp,以及该区间的极化产热占比ω。

15、作为优选,拐点的寻找方法为:找到区间内dq/dv的特征峰,计算特征峰(dqvmax,vmax)与充电结束的电压点(dqvp,vp)之间连线的斜率k1=(dqvmax-dqvp)/(vmax-vp),找到dq/dv曲线中切线斜率最接近的点即为拐点。

16、作为优选,第i时刻的极化产热qi表示为:qi=ii*(ui-ocvi);v1~vmax的总极化产热qp:记v1~vmax电芯充入能量为w,极化热占比ω=qp/w*100%。

17、作为优选,步骤3中,重复步骤1-2计算出a类、b类电芯各圈数的极化产热占比,以a类正常不析锂电芯的极化产热占比为基准,横向对比同样圈数时,待测电芯的极化产热占比数值;对于批量电芯数值,基于3sigma准则筛选出其中极化热占比ω超过阈值的电芯即为析锂电芯。

18、作为优选,两类锂离子电池测试数量均大于3颗,在充电循环一定圈数后分别进行满电拆解,以验证析锂风险判断结果。

19、有益效果:

20、(1)本发明公开的锂离子电芯无损析锂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高,可发现早期析锂:根据每圈循环数据可实时监测,可以发现大容量电芯内早期局部析锂,提前了预警时间;

21、(2)本发明公开的锂离子电芯无损析锂检测方法测试方法简单,无需增加检测设备;本测试方法基于常规的恒功率充电数据分析,相对交流阻抗测试法,无需增加电化学工作站;相对于三电极测析锂电位法,无需内置参比电极;

22、(3)本方法采用充电时间段数据,非弛豫方法也非放电电压方法,通过采集的常规数据(电压、电流、时间)计算产热,电压电流相对温度采集误差更小,同时无需外部仪器,更利于实际实施。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离子电芯无损析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两类锂离子电池中,a类正常锂离子电池负极涂布重量比正极涂布重量np比为1.17,b类锂离子电池负极涂布重量比正极涂布重量np比为1.10;正极材质为磷酸铁锂,负极材质为单颗粒石墨或单颗粒掺混二次颗粒石墨,电解液为1m lipf6(ec/dmc),隔膜材质为聚乙烯,聚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测试电芯的充电开路电压ocv的方法为:首先,测得电芯初始容量c0;然后,使用0.5c0放至放电截止电压,静置3h;使用0.5c0充电至以下soc后分别静置3h,在soc为1%,3%,5%,7%,10%,13%,16%,18%,20%,22%,25%,28%,31%,34%,82%,85%,88%,91%,94%,97%,98%,99%,100%时分别记录,得到soc-ocv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仅改变测试温度,得到电芯5℃,15℃,25℃,35℃,45℃的开路电压ocv,以对不同温度下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析锂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芯循环测试中充电倍率包括:0.2c、0.33c、0.5c或0.2p、0.33p、0.5p;放电倍率与充电一致,为0.2c、0.33c、0.5c或0.2p、033p、0.5p。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拐点的寻找方法为:找到区间内dq/dv的特征峰,计算特征峰(dqvmax,vmax)与充电结束的电压点(dqvp,vp)之间连线的斜率k1=(dqvmax-dqvp)/(vmax-vp),找到dq/dv曲线中切线斜率最接近的点即为拐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i时刻的极化产热qi表示为:qi=ii*(ui-ocvi);v1~vmax的总极化产热qp:记v1~vmax电芯充入能量为w,极化热占比ω=qp/w*10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重复步骤1-2计算出a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类锂离子电池测试数量均大于3颗,在充电循环一定圈数后分别进行满电拆解,以验证析锂风险判断结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芯无损析锂检测方法,具体为:在一定的温度下,确定正常不析锂电芯与待测锂离子电池充电开路电压OCV,生成SOC‑OCV表;在一定的充电倍率和温度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得到电压‑温升曲线,基于该电压‑温升曲线大致确定电芯平稳产热的电压区间;基于增量容量法得到充电dQ/dV曲线,在dQ/dV曲线中所述电芯平稳产热的电压区间内精确确定此拐点,并计算该拐点至充电结束区间对应的极化产热值;对批量电芯进行极化热占比计算,基于离群方法筛选出低于阈值的电芯为析锂电芯。本发明能够在不加装传感器和参比电极的情况下进行析锂检测,对大容量锂离子电芯的早期析锂进行风险评估。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程,张斐,龙宇舟,王诣,纪星雨,吴纶贤,卢峰,罗俊,霍佳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领储宇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7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