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玻璃、天窗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0-21  20


本申请涉及汽车玻璃的,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窗玻璃、天窗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1、近些年来,为了获得更开阔的车内视野以及更明亮的车内光线环境,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采用全景天窗。全景天窗的主要构件为天窗玻璃,相较于安装有遮阳帘的天窗玻璃而言,免遮阳帘天窗玻璃由于具备成本上和空间上的优势而被更广泛的使用。

2、然而,实际使用中当汽车处于强烈光线照射环境下时,乘坐在后排的乘客的视野会通过天窗玻璃的前端与斜向射入车内的太阳光线形成直线对视,对后排乘客产生刺眼、眩光等不适感,影响后排乘客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太阳光造成刺眼、眩光等不适感的问题,提供一种天窗玻璃、天窗总成及汽车。

2、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窗玻璃,其包括:

3、外层玻璃板;

4、光调节结构层;以及

5、内层玻璃板,所述光调节结构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内层玻璃板与所述外层玻璃板之间;

6、其中,所述光调节结构层包括光线控制单元,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包括相连接的透光部和控光部,所述控光部采用感光材料制成,所述控光部用于遮挡达到预设光强度条件的特定入射角度的太阳光线。

7、本方案的天窗玻璃应用于汽车的天窗总成中,该天窗玻璃具体由外层玻璃板、光调节结构层和内层玻璃板层叠构成,其中光调节结构层包括光线控制单元,光线控制单元由透光部与控光部连接构成;当汽车行驶于强烈光线照射环境中时,太阳光中达到预设光强度条件的特定入射角度的一部分太阳光线照射到控光部上,采用感光材料制成的控光部受光线作用会逐渐变为深色,且随着光强度增加,控光部直至变为不透明,从而能对直射至后排乘客眼部的太阳光线形成遮挡,达到防止对后排乘客造成刺眼、眩光等不适感的效果,与此同时,设置的透光部则能使太阳光中上述光强度条件和特定入射角度以外的其他太阳光线正常穿过天窗玻璃而射入车内,满足车内人员透过天窗玻璃观察车外事物的视野需要,且使车内保持明亮光线环境,由此大大提升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感。

8、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线控制单元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依次连接而并排布置构成光线控制层;

10、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中,所述透光部与所述控光部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线控制层的厚度设为a,a的范围为50μm~100μm。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特定入射角度设为θ,θ的范围为40°~80°。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的宽度设为b,b的范围为100μm~300μm。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的可见光透过率为2%~90%。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光部的宽度设为c,c的范围为5μm~50μm。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预设光强度条件的特定入射角度的太阳光线照射下,所述控光部的可见光透光率小于0.5%。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调节结构层还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光线控制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护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光线控制层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光强度条件为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3500lx。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窗玻璃还包括第一热塑性夹层和第二热塑性夹层,所述第一热塑性夹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外层玻璃板与所述光调节结构层之间,所述第二热塑性夹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内层玻璃板与所述光调节结构层之间。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玻璃板朝向所述第一热塑性夹层的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功能膜层,所述外层玻璃板朝向所述第一热塑性夹层的侧面的相对两侧边部均设置有第一边部遮阻层。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层玻璃板背离所述第二热塑性夹层的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功能膜层,所述内层玻璃板背离所述第二热塑性夹层的侧面的相对两侧边部均设置有第二边部遮阻层。

22、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天窗总成,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天窗玻璃。

23、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天窗总成。



技术特征:

1.一种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控制单元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依次连接而并排布置构成光线控制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控制层的厚度设为a,a的范围为50μm~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入射角度设为θ,θ的范围为4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的宽度设为b,b的范围为100μm~3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的可见光透过率为2%~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光部的宽度设为c,c的范围为5μm~5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在预设光强度条件的特定入射角度的太阳光线照射下,所述控光部的可见光透光率小于0.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节结构层还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光线控制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护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光线控制层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光强度条件为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3500lx。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玻璃还包括第一热塑性夹层和第二热塑性夹层,所述第一热塑性夹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外层玻璃板与所述光调节结构层之间,所述第二热塑性夹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内层玻璃板与所述光调节结构层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玻璃板朝向所述第一热塑性夹层的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功能膜层,所述外层玻璃板朝向所述第一热塑性夹层的侧面的相对两侧边部均设置有第一边部遮阻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玻璃板背离所述第二热塑性夹层的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功能膜层,所述内层玻璃板背离所述第二热塑性夹层的侧面的相对两侧边部均设置有第二边部遮阻层。

14.一种天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天窗玻璃。

15.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窗总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天窗玻璃、天窗总成及汽车,包括:外层玻璃板;光调节结构层;以及内层玻璃板,所述光调节结构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内层玻璃板与所述外层玻璃板之间;其中,所述光调节结构层包括光线控制单元,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包括相连接的透光部和控光部,所述控光部采用感光材料制成,所述控光部用于遮挡达到预设光强度条件的特定入射角度的太阳光线。采用感光材料制成的控光部受光线作用会逐渐变为深色,且随着光强度增加,控光部直至变为不透明,从而能对直射至后排乘客眼部的太阳光线形成遮挡,达到防止对后排乘客造成刺眼、眩光等不适感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洪锦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