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11-13  1


本揭露内容是有关于一种纤维的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服饰的穿著舒适度开始成为购买服饰的重要考量因素。因应秋冬温差、空调环境及运动流汗时的温度条件及体温变化加以调节的机能性服饰,已跃升为现今纺织品市场的新兴产品。多孔纤维具有轻量、透气、排湿等机能,但在制造过程中不易掌控孔洞的形成(例如,孔洞数量、尺寸、分布密度等),且工艺繁琐不符合成本需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备便利性的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为本领域人员积极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揭露提供一种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以其制得的多孔纤维具有轻量、透气、排湿的机能。

2、根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进行酯化及共聚合步骤,使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以及多支链单体反应,以形成可溶除聚酯,其中多支链单体包括三羟甲基丙烷或新戊二醇;进行纤维化步骤,将常规聚酯及可溶除聚酯共同纺丝,以形成聚酯纤维;以及进行精炼步骤,包括溶除聚酯纤维中的可溶除聚酯,以于聚酯纤维中形成多个孔洞。

3、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对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为100mol%时,该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为5mol%至15mol%。

4、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乙二醇及多支链单体为100mol%时,多支链单体为0.5mol%至5.0mol%。

5、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常规聚酯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6、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聚酯纤维为100wt%时,可溶除聚酯为6wt%至10wt%。

7、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精炼步骤中,可溶除聚酯的溶除率为1.96%至7.10%。

8、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使用碱性精炼剂进行精炼步骤时,碱性精炼剂的浓度为1g naoh/l至3g naoh/l,且精炼步骤的浴比为1:10至1:20。

9、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对可溶除聚酯单独进行热水溶除测试时,可溶除聚酯的溶除率为97.2%至99.9%。

10、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使用碱性精炼剂进行热水溶除测试时,碱性精炼剂的浓度小于或等于1g naoh/l,且热水溶除测试的浴比为1:20至1:100。

11、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热水溶除测试中,不添加碱性精炼剂。

12、根据本揭露上述实施方式,本揭露通过多支链单体的引入,使可溶除聚酯的溶除率得以提升,从而在纤维的精炼步骤中直接完成溶除而形成多孔纤维,不需额外进行高碱浓度的溶除步骤,且可省略习知以无机物填充来制造纤维中孔洞的繁琐步骤,大幅提升工艺便利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对苯二甲酸及该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为100mol%时,该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为5mol%至15mo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乙二醇及该多支链单体为100mol%时,该多支链单体为0.5mol%至5.0mo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常规聚酯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聚酯纤维为100wt%时,该可溶除聚酯为6wt%至10wt%。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精炼步骤中,该可溶除聚酯的溶除率为1.96%至7.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一碱性精炼剂进行该精炼步骤时,该碱性精炼剂的浓度为1g naoh/l至3g naoh/l,且该精炼步骤的浴比为1:10至1:2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对该可溶除聚酯单独进行一热水溶除测试时,该可溶除聚酯的溶除率为97.2%至99.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一碱性精炼剂进行该热水溶除测试时,该碱性精炼剂的浓度小于或等于1g naoh/l,且该热水溶除测试的浴比为1:20至1:100。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热水溶除测试中,不添加一碱性精炼剂。


技术总结
一种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酯化及共聚合步骤,使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以及多支链单体反应,以形成可溶除聚酯,其中多支链单体包括三羟甲基丙烷或新戊二醇;进行纤维化步骤,将常规聚酯及可溶除聚酯共同纺丝,以形成聚酯纤维;以及进行精炼步骤,包括溶除聚酯纤维中的可溶除聚酯,以于聚酯纤维中形成多个孔洞。以本揭露的多孔纤维的制造方法制得的多孔纤维具有轻量、透气、排湿的机能。

技术研发人员:颜豪辰,林炜翔,刘昭晖,陈又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