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压功率变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130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



背景技术:

升压电路广泛应用于光伏、储能等领域。由于市场上通用的功率开关管为低压器件,其难以承受更高电压,目前普遍采用多电平boost升压电路。与传统的两电平boost升压电路相比,多电平boost升压电路能够实现中高压大功率输出。

如图1所示的一种常用的飞跨电容三电平boost升压电路,该电路存在如下不足:

1)该电路初始上电过程中,因为飞跨电容cfly初始电压为0,故上电过程中,功率开关管q2将承受整个输入电压vin,导致功率开关管q2可能被过压击穿;

2)多路boost升压电路输出并联时(共母线输出),其他电路上电过程中,若某路boost升压电路输入未上电,那么该电路的飞跨电容和输入电压均为0,此时该电路的功率二极管d2将承受整个母线电压vbus,同样会导致功率开关管d2可能被过压击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以解决对称boost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存在的功率开关管被过压击穿的问题。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包括输入电源vin、直流母线电容c1、直流母线电容c2、飞跨电容cfly、功率开关管q1、功率开关管q2、功率二极管d1、功率二极管d2、旁路d3、功率二极管d4、开关s、电感l;

所述输入电源vin的正极与所述电感l的一端以及所述旁路d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二极管d1的阳极以及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飞跨电容cfly的一端以及所述功率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开关s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s的另一端与所述旁路d3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1的一端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输入端、所述飞跨电容cfly的另一端、所述功率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1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2的一端连接;

所述输入电源vin的负极与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控制端分别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断开或者导通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包括输入电源vin、直流母线电容c1、直流母线电容c2、飞跨电容cfly、功率开关管q1、功率开关管q2、功率二极管d1、功率二极管d2、旁路d3、功率二极管d4、开关s、电感l;

所述输入电源vin的负极与所述电感l的一端以及所述旁路d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二极管d1的阴极以及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飞跨电容cfly的一端以及所述功率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开关s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s的另一端与所述旁路d3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2的一端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输出端、所述飞跨电容cfly的另一端、所述功率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1的一端连接;

所述输入电源vin的正极与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控制端分别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断开或者导通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

本申请实施例的升压功率变换电路,与现有飞跨电容三电平boost升压电路对比,功率管不会过压击穿,提升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飞跨电容三电平boost升压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升压功率变换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升压功率变换电路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包括输入电源vin、直流母线电容c1、直流母线电容c2、飞跨电容cfly、功率开关管q1、功率开关管q2、功率二极管d1、功率二极管d2、旁路d3、功率二极管d4、开关s、电感l;

所述输入电源vin的正极与所述电感l的一端以及所述旁路d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二极管d1的阳极以及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飞跨电容cfly的一端以及所述功率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开关s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s的另一端与所述旁路d3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1的一端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输入端、所述飞跨电容cfly的另一端、所述功率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1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2的一端连接;

所述输入电源vin的负极与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控制端分别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断开或者导通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功率开关管的安全,当飞跨电容电压vfly充电到设定范围内时,开关s才可以闭合;超出该设定范围内,开关s断开。

boost工作前,开关s处于断开状态,故输入电源vin必须通过d3给直流母线(图中的bus+、bus-)充电,d3可以为一个高压功率开关管或多个低压功率开关管串联组成。在两级式并网逆变器中,当boost不工作时,d3还其着旁路作用。d3不存在高频开关状态,故d3可以使用成本较低的普通功率二极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均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三极管中的一种。

下面详细说明该电路解决功率管过压击穿问题的工作原理:

1、解决输入上电过程中,功率开关管q2被过压击穿问题。

升压功率变换电路正常工作之前,开关s为断开状态。输入上电后,d3导通,d1导通,d4导通,输入电压给飞跨电容cfly及直流母线电容c1、c2充电。

d3、d1及d4导通后,使得飞跨电容cfly和直流母线电容c1并联,由于c1远远大于cfly,且c1=c2,故有vfly=vbus+=vbus-=0.5vin,即上电过程中,功率开关管q2承受的反向电压始终为0.5vin,故解决了功率开关管q2过压击穿的问题。

2、解决多路boost输出并联时(共母线输出),其他boost电路上电时,输入未上电的boost功率管二极管d2被过压击穿问题。

输入未上电的boost,即飞跨电容电压vfly为零,该boost电路不工作,开关s始终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即使其他boost上电,由于开关s处于断开状态,故功率管二极管d2不承受反向电压,d3承受母线电压,由于d3选择为高压管或多个低压管串联组成,故d3不会被过压击穿。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包括输入电源vin、直流母线电容c1、直流母线电容c2、飞跨电容cfly、功率开关管q1、功率开关管q2、功率二极管d1、功率二极管d2、旁路d3、功率二极管d4、开关s、电感l;

所述输入电源vin的负极与所述电感l的一端以及所述旁路d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二极管d1的阴极以及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飞跨电容cfly的一端以及所述功率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开关s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s的另一端与所述旁路d3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2的一端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输出端、所述飞跨电容cfly的另一端、所述功率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1的一端连接;

所述输入电源vin的正极与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控制端分别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断开或者导通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均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三极管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旁路d3包括为以下至少之一:

功率二极管、高压功率开关管、多个低压功率开关管串联组成。

工作原理可参考前述内容,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申请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申请的权利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vin、直流母线电容c1、直流母线电容c2、飞跨电容cfly、功率开关管q1、功率开关管q2、功率二极管d1、功率二极管d2、旁路d3、功率二极管d4、开关s、电感l;

所述输入电源vin的正极与所述电感l的一端以及所述旁路d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二极管d1的阳极以及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飞跨电容cfly的一端以及所述功率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开关s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s的另一端与所述旁路d3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1的一端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输入端、所述飞跨电容cfly的另一端、所述功率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1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2的一端连接;

所述输入电源vin的负极与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控制端分别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断开或者导通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均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三极管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d3包括功率二极管;或者,所述旁路d3包括高压功率开关管;或者,所述旁路d3由多个低压功率开关管串联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1的容值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2的容值相同。

5.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vin、直流母线电容c1、直流母线电容c2、飞跨电容cfly、功率开关管q1、功率开关管q2、功率二极管d1、功率二极管d2、旁路d3、功率二极管d4、开关s、电感l;

所述输入电源vin的负极与所述电感l的一端以及所述旁路d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二极管d1的阴极以及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飞跨电容cfly的一端以及所述功率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开关s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s的另一端与所述旁路d3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2的一端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输出端、所述飞跨电容cfly的另一端、所述功率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功率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1的一端连接;

所述输入电源vin的正极与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控制端分别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断开或者导通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均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三极管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d3包括功率二极管;或者,所述旁路d3包括高压功率开关管;或者,所述旁路d3由多个低压功率开关管串联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1的容值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c2的容值相同。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包括输入电源Vin、直流母线电容C1、直流母线电容C2、飞跨电容Cfly、功率开关管Q1、功率开关管Q2、功率二极管D1、功率二极管D2、旁路D3、功率二极管D4、开关S、电感L。本申请与现有飞跨电容三电平BOOST升压电路对比,功率管不会过压击穿,提升产品竞争力。

技术研发人员:熊新;曾建友;周党生;邹建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禾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