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蚀刻音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110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蚀刻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蚀刻音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上的音罩板在工作中不能及时发散而导致板体烧坏,由于结构的限制,导致了其存在结构强度不高、定位效果不好、散热效果不好,导致音罩板的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音罩板存在结构强度不高、定位效果不好、散热效果不好,导致音罩板的使用效果不佳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半蚀刻音罩,结构强度高、定位效果好、散热效果好,从而提高使用效果。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蚀刻音罩,包括:音罩板主体,所述音罩板主体上设有一通孔、一定位孔和若干安装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中部,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一端,若干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所述通孔、所述定位孔和若干所述安装孔沿所述音罩板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一侧设有若干定位凸齿,若干所述定位凸齿沿所述音罩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两相邻所述定位凸齿呈等间距设置;

所述音罩板主体的另一侧设有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凹槽沿所述音罩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两相邻所述凹槽呈等间距设置。

上述的半蚀刻音罩,其中,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定位孔和若干所述安装孔均为腰形孔,每一所述定位凸齿均呈等腰三角形设置,每一所述凹槽均呈倒“u”型设置。

上述的半蚀刻音罩,其中,若干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一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定位孔与所述通孔之间,另两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另一端。

上述的半蚀刻音罩,其中,若干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四个,四所述凹槽分别对称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

上述的半蚀刻音罩,其中,三所述安装孔分别为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沿所述音罩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四所述凹槽分别为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沿所述音罩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之间,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另一端之间。

上述的半蚀刻音罩,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呈对称设置。

上述的半蚀刻音罩,其中,所述音罩板主体的另一侧的一端形成有定位倾斜边,所述音罩板主体的另一侧的另一端形成有倒角,每一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分别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另一侧的侧边之间形成有倒角。

上述的半蚀刻音罩,其中,位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两端的两所述定位凸齿分别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两端的端壁接触。

上述的半蚀刻音罩,其中,所述定位孔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每一所述安装孔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强度高、定位效果好、散热效果好,从而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蚀刻音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蚀刻音罩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蚀刻音罩的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蚀刻音罩的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蚀刻音罩的图1中d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蚀刻音罩的图1中e处的放大图;

附图中:1、音罩板主体;2、通孔;3、定位孔;4、安装孔;5、定位凸齿;6、凹槽;11、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3、第三安装孔;14、第一凹槽;15、第二凹槽;16、第三凹槽;17、第四凹槽;18、定位倾斜边;19、圆弧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蚀刻音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蚀刻音罩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蚀刻音罩的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蚀刻音罩的图1中c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蚀刻音罩的图1中d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蚀刻音罩的图1中e处的放大图,如图1至图6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半蚀刻音罩,包括:音罩板主体1,音罩板主体1上设有一通孔2、一定位孔3和若干安装孔4,通孔2位于音罩板主体1的中部,定位孔3位于音罩板主体1的一端,若干安装孔4位于通孔2的两侧,通孔2、定位孔3和若干安装孔4沿音罩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音罩板主体1的一侧设有若干定位凸齿5,若干定位凸齿5沿音罩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两相邻定位凸齿5呈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音罩板主体1的另一侧设有若干凹槽6,若干凹槽6沿音罩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两相邻凹槽6呈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通孔2为圆孔,定位孔3和若干安装孔4均为腰形孔,每一定位凸齿5均呈等腰三角形设置,每一凹槽6均呈倒“u”型设置。如图1所示,凹槽6的开口朝下设置,定位孔3的两圆弧端、安装孔4的两圆弧端分别朝向音罩板主体1的两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6所示,若干安装孔4的数量为三个,一安装孔4位于定位孔3与通孔2之间,另两安装孔4位于音罩板主体1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若干凹槽6的数量为四个,四凹槽6分别对称位于通孔2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三安装孔4分别为第一安装孔11、第二安装孔12和第三安装孔13,定位孔3、第一安装孔11、通孔2、第二安装孔12和第三安装孔13沿音罩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四凹槽6分别为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第三凹槽16和第四凹槽17,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第三凹槽16和第四凹槽17沿音罩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定位孔3位于音罩板主体1的一端与第一凹槽14之间,第一安装孔11位于第一凹槽14与第二凹槽15之间,通孔2位于第二凹槽15与第三凹槽16之间,第二安装孔位12于第三凹槽16与第四凹槽17之间,第三安装孔13位于第四凹槽17与音罩板主体1的另一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位于通孔2的两侧呈对称设置。

优选的,第一凹槽14与第四凹槽17位于通孔2呈对称设置,第二凹槽15与第三凹槽16位于通孔2呈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音罩板主体1的另一侧的一端形成有定位倾斜边18,音罩板主体1的另一侧的另一端形成有圆弧倒角19,每一凹槽6的开口处分别与音罩板主1体的另一侧的侧边之间形成有圆弧倒角1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位于音罩板主体1的两端的两定位凸齿5分别与音罩板主体1的两端的端壁接触。如图1中所示,最左侧的定位凸齿5与音罩板主体1的连接处为该定位凸5的底边,该底边的最左端与音罩板主体1的左端的端边接触;最右端的定位凸齿5与音罩板主体1的连接处为该定位凸齿5的底边,该底边的最右端的端边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定位孔3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每一安装孔4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音罩板主体1呈矩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在音罩板主体1上设置通孔2、定位孔3和若干安装孔4,实现音罩板主体1的安装,使得结构分布更均匀,避免了应力集中,从而提高了音罩板主体1的结构强度;音罩板主体1的另一侧设置若干凹槽6,通过凹槽6的结构和位置,提高音罩板主体1的散热效果以及使得音罩板主体1的散热更加均匀;音罩板主体1的一侧设有若干定位凸齿5,不仅提高音罩板主体1的结构强度,而且提高音罩板主体1的定位效果,从而提高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半蚀刻音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音罩板主体,所述音罩板主体上设有一通孔、一定位孔和若干安装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中部,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一端,若干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所述通孔、所述定位孔和若干所述安装孔沿所述音罩板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一侧设有若干定位凸齿,若干所述定位凸齿沿所述音罩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两相邻所述定位凸齿呈等间距设置;

所述音罩板主体的另一侧设有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凹槽沿所述音罩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两相邻所述凹槽呈等间距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蚀刻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定位孔和若干所述安装孔均为腰形孔,每一所述定位凸齿均呈等腰三角形设置,每一所述凹槽均呈倒“u”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蚀刻音罩,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一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定位孔与所述通孔之间,另两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半蚀刻音罩,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四个,四所述凹槽分别对称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半蚀刻音罩,其特征在于,三所述安装孔分别为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沿所述音罩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四所述凹槽分别为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沿所述音罩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之间,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另一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半蚀刻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呈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蚀刻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另一侧的一端形成有定位倾斜边,所述音罩板主体的另一侧的另一端形成有倒角,每一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分别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另一侧的侧边之间形成有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蚀刻音罩,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两端的两所述定位凸齿分别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两端的端壁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半蚀刻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每一所述安装孔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半蚀刻音罩,包括:音罩板主体,所述音罩板主体上设有一通孔、一定位孔和若干安装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中部,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一端,若干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所述通孔、所述定位孔和若干所述安装孔沿所述音罩板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音罩板主体的一侧设有若干定位凸齿,若干所述定位凸齿沿所述音罩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两相邻所述定位凸齿呈等间距设置;所述音罩板主体的另一侧设有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凹槽沿所述音罩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两相邻所述凹槽呈等间距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强度高、定位效果好、散热效果好,从而提高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曾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东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