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60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动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夹持装置如台虎钳是在工作台上作业时候常见的夹持工具,传统的夹持装置通过转动扳动杆来实现对夹持口大小的调节,并且通常需要扳动杆转动数圈来实现较大范围的调节。在扳动杆转动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工件过大,扳动杆与工件/工作台发生干涉的情况,或者空间狭小,扳动杆与环境元件发生干涉等情况,此时扳动杆需要转动一定角度后,滑动到另一端再转动,大大延长了工时,甚至有些工况下无法完成夹持工件的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座、螺杆轴、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及调节机构,所述螺杆轴与所述固定座螺纹配合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移动,所述第一夹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二夹体连接于所述螺杆轴并能够在所述螺杆轴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一夹体移动;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扳动组件、棘轮组件及换向调节件,所述扳动组件通过所述棘轮组件连接于所述螺杆轴,并能够带动所述螺杆轴转动;

所述换向调节件连接于所述棘轮组件,所述换向调节件能够调节所述棘轮组件,使得所述扳动组件正向转动时带动所述螺杆轴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夹体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夹体,且反向转动时为空转;或者,使得所述扳动组件反向转动时带动所述螺杆轴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夹体相对远离所述第一夹体,且正向转动时为空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棘轮组件包括齿圈座、第一棘爪、第二棘爪及弹性支撑件,所述齿圈座连接于所述螺杆轴并能够带动所述螺杆轴转动;所述齿圈座内设有齿,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第二棘爪容置于所述齿圈座内,且所述第一棘爪及所述第二棘爪啮合于所述齿,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棘爪及所述第二棘爪弹性抵持至所述齿上;

所述换向调节件上设置有棘爪拨动件,所述棘爪拨动件用于拨动所述第一棘爪或所述第二棘爪,使得所述第一棘爪或所述第二棘爪远离所述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扳动组件包括扳动杆及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转动部及驱动部,所述转动部内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扳动杆穿设的通孔,所述驱动部容置于所述齿圈座内,所述第一棘爪及所述第二棘爪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部,且所述第一棘爪或所述第二棘爪能够在所述驱动部的带动下带动所述齿圈座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件为扭簧,所述齿圈座相对靠近所述螺杆轴的一端具有底壁,所述底壁朝向所述转动部的一侧凸设有扭簧轴,所述扭簧套设所述扭簧轴且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棘爪及所述第二棘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齿圈座的一侧,且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齿圈座之间形成容置空腔,所述第一棘爪及所述第二棘爪容置于所述容置空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件为两个弹簧,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齿圈座的中部,且所述驱动部的两侧与所述齿圈座之间分别形成两个容置空腔,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第二棘爪分别容置于两个所述容置空腔内,且所述第一棘爪及所述第二棘爪之间分别通过两个弹簧连接于所述驱动部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调节件套设所述转动件,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滚珠,所述转动件的外周壁上开设有滚珠容纳槽,所述换向调节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滚珠调节槽,不同所述滚珠调节槽分别对应棘轮组件的不同转动模式;所述滚珠容置于所述滚珠容纳槽中,并能够在换向调节件转动时进入其中一个滚珠调节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调节件能够调节所述棘轮组件,使得所述第一棘爪及所述第二棘爪均抵接于所述齿,以使得所述扳动组件在正向转动及反向转动时均能够带动所述螺杆轴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棘轮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杆轴的端部;或者,

所述棘轮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螺杆轴的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调节件为圆环状且所述换向调节件的外周壁上设有防滑纹;或者,

所述换向调节件的外壁间隔地向内凹陷并形成花朵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能够通过棘轮组件与换向调节件,控制扳动组件与螺杆轴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扳动组件在向其中一个方向转动时带动螺杆轴转动,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时为空转,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操控扳动组件时,只需在较小的空间范围转动扳动组件,即可实现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之间大范围的相对移动,使得夹持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灵活,并且适用于空间较小或工件体积大的工况,还能够大大节省加持工件所需的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夹持装置在第二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夹持装置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i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夹持装置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夹持装置在第三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夹持装置中c-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夹持装置中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调节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调节机构中d-d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9所示调节机构中e-e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9所示调节机构中f-f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图9所示调节机构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00、夹持装置;10、固定座;101、固定孔;11、底座;111、环形槽;12、转动杆;13、螺纹连接座;20、螺杆轴;21、第一销轴;22、弹性连接件;23、第二销轴;24、连接孔;30、第一夹体;31、第一夹持面;32、安装腔;40、第二夹体;41、第二夹持面;42、螺杆轴容置腔;50、调节机构;51、扳动组件;511、扳动杆;512、转动件;5121、滚珠容纳槽;513、转动部;514、驱动部;5141、第二固定槽;5142、扭簧容置槽;5143、凸起;5144、内环体固定槽;52、棘轮组件;521、齿圈座;5211、齿;5212、容置空腔;5213、底壁;5214、扭簧轴;5215、第一固定槽;5216、挡板;5217、轴键;522、第一棘爪;5221、旋转轴;523、第二棘爪;524、弹性支撑件;525、弹簧固定槽;53、换向调节件;531、棘爪拨动件;532、滚珠;533、滚珠调节槽;534、抵持弹性件;535、外环体;536、内环体;54、连接凸舌;541、定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连接于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夹持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夹持装置100在第二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夹持装置100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i部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夹持装置100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夹持装置100在第三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夹持装置100中c-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夹持装置100中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100,其用于夹持工件。本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100用于台虎钳。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100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夹持工件的适用场合。

夹持装置100包括固定座10、螺杆轴20、第一夹体30、第二夹体40及调节机构50,调节机构50包括扳动组件51,螺杆轴20与固定座10螺纹配合且能够相对于固定座10移动,第一夹体30固定连接于固定座10;扳动组件51连接于螺杆轴20的一端,并能够带动螺杆轴20转动,第二夹体40连接于螺杆轴20并能够在螺杆轴20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一夹体30移动。

固定座10与第一夹体30为固定元件,二者的位置固定;使用者转动扳动组件51,扳动组件51带动螺杆轴20转动,第二夹体40能够随着螺杆轴20的转动而相对于第一夹体30移动,从而改变第一夹体30与第二夹体40之间的距离,以夹持不同尺寸的工件。

请再次参阅图1、图3、图4及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座10包括底座11及螺纹连接座13,底座11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101,螺纹紧固件能够穿设固定孔101将底座11固定于环境中;螺纹连接座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11,另一端为圆筒状,且内壁上设有与螺杆轴20相互配合的内螺纹。为了降低零件的加工成本,便于各零件之间的组装,作为优选,螺纹连接座13可拆卸安装于底座11。可以理解,螺纹连接座13设有内螺纹一端的外周壁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内壁能够与螺杆轴20相互配合即可;螺纹连接座13也可以与底座11或第一夹体30一体成型。

由于固定孔101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工况的情况多变,为了使得夹持装置100更加灵活,底座11上开设有环形槽111,第一夹体30上设置有固定螺杆(未标号),固定螺杆能够穿设环形槽111,并通过固定螺栓(图未示)将第一夹体30固定安装于底座11上。由于环形槽111的设置,第一夹体30能够相对于环境转动不同的角度,增加了夹持装置100在固定时的灵活性。

为了使得第一夹体30与底座11之间的连接更加简便,以及使用者在将固定螺栓与固定螺杆连接时节省力气,固定座10还包括转动杆12,固定螺杆上开设有用于供转动杆12穿设的第一通孔(未标号),转动杆12能够增加固定螺杆转动时的力臂,使用者在将固定螺栓与固定螺杆连接时能够大幅节省力气。

螺杆轴20大致呈圆柱状,且螺杆轴2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螺杆轴20螺纹连接于螺纹连接座13,并且能够通过螺纹配合,螺杆轴20能够相对于螺纹连接座13往复移动。

为了使得螺杆轴20能够带动第二夹体40运动,夹持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销轴21,螺杆轴20相对靠近调节机构5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销轴孔(未标号),第一销轴21固定安装于第一销轴孔中,当螺杆轴20带动第二夹体40相对远离第一夹体30时,第一销轴21能够对第二夹体40施加推力,并带动第二夹体40向相对远离第一夹体30的方向运动。

为了使得第一夹体30与第二夹体40能够更好地夹紧工件,夹持装置100还包括弹性连接件22,弹性连接件22套设于螺杆轴20,且弹性连接件22的一端抵接于第一销轴21,另一端抵接于第二夹体40。如此设置,当第一夹体30与第二夹体40夹紧工件时,弹性连接件22能够提供一定的弹力,避免工件从第一夹体30与第二夹体40之间脱落。

为了防止螺杆轴20从螺纹连接座13中脱出,夹持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销轴23,螺杆轴20相对远离调节机构50的一端还开设有第二销轴孔(未标号),第二销轴23能够固定安装于第二销轴孔中,并且第二销轴23的长度大于螺纹连接座13的内径,当螺杆轴20运动至第二销轴23抵接于螺纹连接座13时,第二销轴23能够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螺杆轴20从螺纹连接座13中脱出。

第一夹体30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底座11,且第一夹体30上设置有朝向第二夹体40的第一夹持面31。为了增加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工件滑落,作为优选,第一夹持面31上设置有防滑纹(图未示)。

为了减小夹持装置100的体积,同时保证第一夹体30与第二夹体40之间能够具有较大的相对位移,第一夹体30开设有用于供第二夹体40穿设的安装腔32。如此设置,既能够合理利用空间,在保证夹持装置100体积较小的条件下,实现第一夹体30与第二夹体40之间能够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以夹持体积更大的工件。

第二夹体40能够在螺杆轴20的带动下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第一夹体30。第二夹体40上设置有朝向第一夹体30的第二夹持面41,第一夹持面31能够与第二夹持面41相互靠近并夹持工件,或者相互远离并松开工件。为了增加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工件滑落,作为优选,第二夹持面41上也设置有防滑纹(图未示),且第二夹持面41上的防滑纹与第一夹持面31上的防滑纹交错设置。

第二夹体40内开设有用于供螺杆轴20穿设的螺杆轴容置腔42,并且第二夹体40的部分结构穿设第一夹体30上的安装腔32,第二夹体40的部分结构能够在安装腔32内往复移动。如此设置,夹持装置100的各零件之间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调节机构50包括扳动组件51,扳动组件51包括扳动杆511及转动件512,转动件512上开设有用于供扳动杆511穿过的通孔(未标号),扳动杆511能够在通孔中往复滑动,便于使用者能够快速地将工件夹紧。

然而,传统的夹持装置通过转动扳动杆来实现对夹持口大小的调节,并且通常需要扳动杆转动数圈来实现较大范围的调节。在扳动杆转动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工件过大,扳动杆与工件/工作台发生干涉的情况,或者空间狭小,扳动杆与环境元件发生干涉等情况,此时扳动杆需要转动一定角度后,滑动到另一端再转动,大大延长了工时,甚至有些工况下无法完成夹持工件的作业。

基于此,请再次参与图3、图4、图6及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100中,调节机构50还包括棘轮组件52及换向调节件53,棘轮组件52的一端连接于螺杆轴20,另一端连接于扳动组件51,扳动组件51能够通过棘轮组件52带动螺杆轴20转动;换向调节件53连接于棘轮组件52且能够调节棘轮组件52,使得扳动组件51正向转动时带动螺杆轴20转动,并带动第二夹体40相对靠近第一夹体30,且反向转动时为空转;或者,使得扳动组件51反向转动时带动螺杆轴20转动,并带动第二夹体40相对远离第一夹体30,且正向转动时为空转。

本实用新型中夹持装置100的使用过程为:当需要夹持工件时,使用者将换向调节件53调节至正向转动正常、反向转动空转的模式,然后正向转动扳动杆511,使得第二夹体40不断向第一夹体30靠拢,当扳动杆511转动至与其他部件产生位置干涉、或者使用者施力不方便的角度时,使用者反向转动扳动杆511,此时由于反向转动为空转,因此扳动杆511不会带动螺杆轴20旋转,第一夹体30与第二夹体40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反向转动至合适的位置后,使用者再次正向转动扳动杆511,使得第二夹体40不断向第一夹体30靠拢,如此往复,直至第一夹持面31与第二夹持面41相互靠近并夹持工件。同样的,当需要松开工件时,使用者只需将换向调节件53调节至反向转动正常、正向转动空转的模式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正向转动”与“反向转动”只是用来说明不同的转动方向,正向转动可以是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是逆时针旋转,只需反向转动与正向转动的转动方向相反即可。

棘轮组件52包括齿圈座521、第一棘爪522、第二棘爪523及弹性支撑件524,齿圈座521连接于螺杆轴20并能够带动螺杆轴20转动;齿圈座521内设有齿5211,第一棘爪522与第二棘爪523容置于齿圈座521内,且第一棘爪522及第二棘爪523啮合于齿5211,弹性支撑件524用于将第一棘爪522及第二棘爪523弹性抵持至齿5211上;换向调节件53上设置有棘爪拨动件531,棘爪拨动件531用于拨动第一棘爪522或第二棘爪523,使得第一棘爪522或第二棘爪523远离齿5211。

棘轮组件52的作动原理为:弹性支撑件524能够将第一棘爪522及第二棘爪523弹性抵持至齿圈座521内的齿5211上,并且使得第一棘爪522及第二棘爪523与齿5211啮合;由于第一棘爪522与第二棘爪523之间为弹性抵持,因此换向调节件53上的棘爪拨动件531能够拨动第一棘爪522或第二棘爪523,使得第一棘爪522与第二棘爪523中的至少一者远离齿5211。当第一棘爪522与齿5211啮合、第二棘爪523离开齿5211时,扳动组件51在正向转动时能够带动螺杆轴20旋转,反向转动为空转;当第二棘爪523与齿5211啮合、第一棘爪522离开齿5211时,扳动组件51在反向转动时能够带动螺杆轴20旋转,正向转动为空转。

作为优选,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增加夹持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换向调节件53能够调节棘轮组件52,使得第一棘爪522及第二棘爪523均抵接于齿5211,以使得扳动组件51在正向转动及反向转动时均能够带动螺杆轴20旋转。具体地说,在该档位下,换向调节件53能够通过第一棘爪522带动扳动组件51正向转动,从而带动螺杆轴20转动,使得第二夹体40能够相对靠近第一夹体30;并且,换向调节件53能够通过第二棘爪523带动扳动组件51反向转动,从而带动螺杆轴20转动,使得第二夹体40能够相对远离第一夹体30。如此设置,能够增加夹持装置100在不同使用场景的灵活性,使其不仅能够适用于狭小的空间,也能够适用于广阔的空间。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空转档位,此时换向调节件53能够调节棘轮组件52,使得第一棘爪522及第二棘爪523均远离齿5211,以使得扳动组件51在正向转动及反向转动时均为空转。

转动件512包括相互连接的转动部513及驱动部514,转动部513内开设有用于供扳动杆511穿设的通孔,驱动部514容置于齿圈座521内,第一棘爪522及第二棘爪523转动连接于驱动部514,且第一棘爪522或第二棘爪523能够在驱动部514的带动下带动齿圈座521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514位于齿圈座521的一侧,且驱动部514与齿圈座521之间形成容置空腔5212,第一棘爪522及第二棘爪523容置于容置空腔5212内;弹性支撑件524为扭簧,齿圈座521相对靠近螺杆轴20的一端具有底壁5213,底壁5213背离容置空腔5212的一侧固定连接于螺杆轴20,底壁5213朝向容置空腔5212的一侧向容置空腔5212中凸设有扭簧轴5214,扭簧套设扭簧轴5214且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棘爪522及第二棘爪523,并将第一棘爪522及第二棘爪523抵接至齿圈座521的齿5211上。可以理解,底壁5213与齿圈座521之间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设置,只要底壁5213能够固定连接于齿圈座521相对靠近螺杆轴20的一端即可。

换向调节件53的内壁向轴心方向凸起5143并形成两个棘爪拨动件531,两个棘爪拨动件531分别连接于第一棘爪522与第二棘爪523,当转动换向调节件53时,棘爪拨动件531能够将第一棘爪522拨动至与齿5211啮合,同时第二棘爪523远离齿5211;或者第二棘爪523与齿5211啮合,同时第一棘爪522远离齿5211;或者第一棘爪522与第二棘爪523同时远离齿5211。

在本实施方式中,换向调节件53大致为圆环形,并通过相对于转动件512旋转的方式来拨动第一棘爪522或第二棘爪523。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换向调节件53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活动方式来调整棘爪拨动件531的位置,例如上下滑动、左右滑动、按压等。

作为优选,换向调节件53在外周壁上设置有防滑纹,或者,换向调节件53的外壁间隔地向内凹陷并形成花朵状,以实现防滑的功能,便于使用者旋拧换向调节件53。可以理解,换向调节件53的外壁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便于使用者旋拧即可。

进一步细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齿5211拨动件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既能够达到拨动第一棘爪522或第二棘爪523的效果,又能够避免与其他部件产生位置干涉。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齿5211拨动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能够拨动第一棘爪522或第二棘爪523,且不与其他部件产生位置干涉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齿圈座521的底壁5213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槽(未标号),转动件512的驱动部514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固定槽(未标号),第一棘爪522与第二棘爪523的一端分别容置于第一固定槽中,另一端分别容置于第二固定槽中,从而实现第一棘爪522及第二棘爪523与驱动部514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第一固定槽,或者仅设置第二固定槽,还可以通过常见的方式实现第一棘爪522及第二棘爪523与驱动部514之间的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514上还开设有用于容纳扭簧轴5214的扭簧容置槽5142,扭簧与扭簧轴5214能够容置于扭簧容置槽5142中,且扭簧的两个端部能够伸出扭簧容置槽5142,并分别抵接于第一棘爪522与第二棘爪52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加快速地锁定换向调节件53的位置,换向调节件53套设转动件512,夹持装置100还包括滚珠532,转动件512的外周壁上开设有滚珠容纳槽5121,换向调节件5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滚珠调节槽533,不同滚珠调节槽533分别对应棘轮组件52的不同转动模式;滚珠532容置于滚珠容纳槽5121中,并能够在换向调节件53转动时进入其中一个滚珠调节槽533中。如此设置,当滚珠532进入其中一个滚珠容纳槽5121时,换向调节件53使得棘轮组件52恰好位于其中一种转动模式,如正转正常、反转空转;或者反转正常、正转空转;或者正反转均正常;或者正转反转均空转。使用者能够快速锁定换向调节件53的位置,使得夹持装置100使用起来更加上手。

为了进一步加强滚珠532的定位作用,夹持装置100还包括抵持弹性件534,抵持弹性件534容置于滚珠容纳槽5121中,且抵持弹性件534能够将滚珠532抵压至滚珠调节槽533中。如此设置,滚珠532能够受到一定弹力,换向调节件53在转动时更加容易;并且当滚珠532进入滚珠调节槽533时,滚珠532会在抵持弹性件534弹力作用下发出声响,提醒使用者换向调节件53已进入一种转动模式中。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4,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5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调节机构50的爆炸示意图;图11为图9所示调节机构50中d-d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为图9所示调节机构50中e-e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9所示调节机构50中f-f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4为图9所示调节机构50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个实施方式,第二个实施方式与第一个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调节结构的部分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撑件524为两个弹簧,驱动部514位于齿圈座521的中部,且驱动部514的两侧与齿圈座521之间分别形成两个容置空腔5212,第一棘爪522与第二棘爪523分别容置于两个容置空腔5212内,且第一棘爪522及第二棘爪523之间分别通过两个弹簧连接于驱动部514的两侧。

驱动部5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凸起5143,第一棘爪522与第二棘爪523上分别开设有弹簧固定槽525,弹簧的一端套设凸起5143,另一端容置于弹簧固定槽525,从而实现对弹簧的定位。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簧的两端可以均通过凸起5143定位,或者均通过弹簧固定槽525定位,只要能够实现弹簧的定位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棘爪522与第二棘爪523的中部设置有旋转轴5221,从而实现第一棘爪522、第二棘爪523转动连接于驱动部514。

在本实施方式中,换向调节件53包括外环体535及内环体536,外环体535套设内环体536并与内环体536卡合,且外环体535能够带动内环体536转动,驱动部514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内环体固定槽5144,内环体536向齿圈座521的方向凸设有棘爪拨动件531,棘爪拨动件531能够拨动第一棘爪522及第二棘爪523,使得所述第一棘爪522或所述第二棘爪523远离所述齿5211。

在本实施方式中,齿圈座521为中空筒状,夹持装置100还包括挡板5216及轴键5217,挡板5216能够伸入齿圈座521中,并通过轴键5217卡合固定。如此设置,安装简便,能够节省安装时长。

请一并参阅图15,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三个实施方式,第三个实施方式与第一个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棘轮组件52可拆卸安装于螺杆轴20的端部。

具体的,螺杆轴20的端部与棘轮组件52的端部中的一者上开设有连接孔24,另一者上设有与连接孔24相配合的连接凸舌54;连接孔24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孔(图未示),连接凸舌54上设有定位凸起541,连接凸舌54能够插入连接孔24中,且定位凸起541容置于定位孔中,使得棘轮组件52可拆卸安装于螺杆轴20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100能够通过棘轮组件52与换向调节件53,控制扳动组件51与螺杆轴20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扳动组件51在向其中一个方向转动时带动螺杆轴20转动,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时为空转,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操控扳动组件51时,只需在较小的空间范围转动扳动组件51,即可实现第一夹体30与第二夹体40之间大范围的相对移动,使得夹持装置100在使用时更加灵活,并且适用于空间较小或工件体积大的工况,还能够大大节省加持工件所需的时长。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0)、螺杆轴(20)、第一夹体(30)、第二夹体(40)及调节机构(50),所述螺杆轴(20)与所述固定座(10)螺纹配合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座(10)移动,所述第一夹体(30)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10),所述第二夹体(40)连接于所述螺杆轴(20)并能够在所述螺杆轴(20)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一夹体(30)移动;所述调节机构(50)包括扳动组件(51)、棘轮组件(52)及换向调节件(53),所述扳动组件(51)通过所述棘轮组件(52)连接于所述螺杆轴(20),并能够带动所述螺杆轴(20)转动;

所述换向调节件(53)连接于所述棘轮组件(52),所述换向调节件(53)能够调节所述棘轮组件(52),使得所述扳动组件(51)正向转动时带动所述螺杆轴(20)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夹体(40)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夹体(30),且反向转动时为空转;或者,使得所述扳动组件(51)反向转动时带动所述螺杆轴(20)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夹体(40)相对远离所述第一夹体(30),且正向转动时为空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组件(52)包括齿圈座(521)、第一棘爪(522)、第二棘爪(523)及弹性支撑件(524),所述齿圈座(521)连接于所述螺杆轴(20)并能够带动所述螺杆轴(20)转动;所述齿圈座(521)内设有齿(5211),所述第一棘爪(522)与所述第二棘爪(523)容置于所述齿圈座(521)内,且所述第一棘爪(522)及所述第二棘爪(523)啮合于所述齿(5211),所述弹性支撑件(524)用于将所述第一棘爪(522)及所述第二棘爪(523)弹性抵持至所述齿(5211)上;

所述换向调节件(53)上设置有棘爪拨动件(531),所述棘爪拨动件(531)用于拨动所述第一棘爪(522)或所述第二棘爪(523),使得所述第一棘爪(522)或所述第二棘爪(523)远离所述齿(5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动组件(51)包括扳动杆(511)及转动件(512),所述转动件(512)包括相互连接的转动部(513)及驱动部(514),所述转动部(513)内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扳动杆(511)穿设的通孔,所述驱动部(514)容置于所述齿圈座(521)内,所述第一棘爪(522)及所述第二棘爪(523)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部(514),且所述第一棘爪(522)或所述第二棘爪(523)能够在所述驱动部(514)的带动下带动所述齿圈座(521)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524)为扭簧,所述齿圈座(521)相对靠近所述螺杆轴(20)的一端具有底壁(5213),所述底壁(5213)朝向所述转动部(513)的一侧凸设有扭簧轴(5214),所述扭簧套设所述扭簧轴(5214)且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棘爪(522)及所述第二棘爪(5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514)位于所述齿圈座(521)的一侧,所述第一棘爪(522)及所述第二棘爪(523)容置于容置空腔(52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524)为两个弹簧,所述驱动部(514)位于所述齿圈座(521)的中部,且所述驱动部(514)的两侧与所述齿圈座(521)之间分别形成两个容置空腔(5212),所述第一棘爪(522)与所述第二棘爪(523)分别容置于两个所述容置空腔(5212)内,且所述第一棘爪(522)及所述第二棘爪(523)之间分别通过两个弹簧连接于所述驱动部(514)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调节件(53)套设所述转动件(512),所述夹持装置(100)还包括滚珠(532),所述转动件(512)的外周壁上开设有滚珠容纳槽(5121),所述换向调节件(5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滚珠调节槽(533),不同所述滚珠调节槽(533)分别对应棘轮组件(52)的不同转动模式;所述滚珠(532)容置于所述滚珠容纳槽(5121)中,并能够在换向调节件(53)转动时进入其中一个滚珠调节槽(533)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调节件(53)能够调节所述棘轮组件(52),使得所述第一棘爪(522)及所述第二棘爪(523)均抵接于所述齿(5211),以使得所述扳动组件(51)在正向转动及反向转动时均能够带动所述螺杆轴(20)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组件(52)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杆轴(20)的端部;或者,

所述棘轮组件(52)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螺杆轴(20)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调节件(53)为圆环状且所述换向调节件(53)的外周壁上设有防滑纹;或者,

所述换向调节件(53)的外壁间隔地向内凹陷并形成花朵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座、螺杆轴、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及调节机构,螺杆轴与固定座螺纹配合且能够相对于固定座移动,第一夹体固定连接于固定座,第二夹体连接于螺杆轴并能够在螺杆轴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一夹体移动;调节机构包括扳动组件、棘轮组件及换向调节件,扳动组件通过棘轮组件连接于螺杆轴,并能够带动螺杆轴转动;换向调节件连接于棘轮组件,换向调节件能够调节棘轮组件,使得扳动组件正向转动时带动螺杆轴转动,并带动第二夹体相对靠近第一夹体,且反向转动时为空转;或者,使得扳动组件反向转动时带动螺杆轴转动,并带动第二夹体相对远离第一夹体,且正向转动时为空转。本夹持装置适用于空间较小或工件体积大的工况。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