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143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下隧道结构中,常采用加腋角的构造措施减小隧道顶板与侧墙角部的应力集中现象。

在腋角的施工过程中,腋角模板搭设及支撑体系施工困难,往往会出现竖向脚手架与腋角模板主背楞不垂直而导致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在混凝土浇筑时重则引起安全质量事故,轻则导致模板变形,跑模胀模,后期要重新处理腋角部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腋角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竖向脚手架与腋角模板主背楞不垂直从而导致承载力不足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均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斜边位于同一平面,形成支撑斜面;在所述支撑斜面上垂直设置有腋角模板支撑件,所述腋角模板支撑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的斜边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斜边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斜边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斜边一端的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斜边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斜边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杆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底边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底边的第三连接杆。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斜边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斜边的一端上;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斜边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斜边的另一端上;和/或,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底边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底边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腋角模板支撑件包括横板和垂直设置在所述横板上的竖板;所述横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的斜边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斜边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腋角模板支撑件为角钢结构。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支撑斜面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两个腋角模板支撑件。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相邻的腋角模板支撑件之间的距离等于腋角模板的支撑体系的主背楞间距。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斜边与底边的夹角等于腋角模板中腋角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直角三角形结构的底边和直角边均为可调节长度的杆状结构;所述直角三角形结构的底边与直角边焊接连接;所述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斜边的两端分别与底边和直角边铰接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可调节长度的杆状结构包括内杆和套接在所述内杆外部的外杆;在所述内杆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在所述外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平行设置及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形成的支撑斜面,在支撑斜面上垂直设置腋角模板支撑件,在施工过程中,使腋角模板的主背楞与模板面垂直,无需施工人员处理主背楞与油托接触点,避免腋角模板承载力不足而导致跑模胀模,支撑垮塌等现象,受力合理,施工简单方便,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大大降低人力与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i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第一固定结构,2-第二固定结构,3-支撑斜面,4-腋角模板支撑件,41-横板,42-竖板,51-第一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3-第三连接杆,6-油托,7-腋角模板,71-腋角模板的主背楞,72-腋角模板的斜面,8-杆状结构,81-内杆,811-第一连接孔,82-外杆,821-第二连接孔,9-固定螺栓。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前述提出的由于现有技术中在腋角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竖向脚手架与腋角模板主背楞不垂直从而导致承载力不足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的结构,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的结构;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的侧面结构;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使用时的结构;图5示出了图4的i部分的放大结构。

如图1结合图2、图4和图5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结构1和第二固定结构2;其中,第一固定结构1和第二固定结构2均为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一固定结构1和第二固定结构2平行设置,且第一固定结构1和第二固定结构2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使第一固定结构1与第二固定结构2的斜边位于同一平面,形成支撑斜面3;在支撑斜面3上垂直设置有腋角模板支撑件4,腋角模板支撑件4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固定结构1的斜边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固定结构2的斜边上。

通过第一固定结构1和第二固定结构2平行设置及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形成的支撑斜面3,在支撑斜面3上垂直设置腋角模板支撑件4,在施工过程中,使腋角模板的主背楞71与模板面垂直,无需施工人员处理主背楞与油托6接触点,避免腋角模板7承载力不足而导致跑模胀模,支撑垮塌等现象,受力合理,施工简单方便,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大大降低人力与施工时间。

为了使第一固定结构1和第二固定结构2之间保持平行,且两者之间的平行距离更加稳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结构1斜边和第二固定结构2斜边一端的第一连接杆5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结构1斜边和第二固定结构2斜边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杆52和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结构1底边和第二固定2底边的第三连接杆53。

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固定结构1和第二固定结构2连接的更加稳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第一连接杆5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固定结构1斜边和第二固定结构2斜边的一端上;和/或,第二连接杆52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固定结构1斜边和第二固定2斜边的另一端上;和/或,第三连接杆5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固定结构1底边和第二固定结构2底边上。

为了使腋角模板支撑件4在支撑斜面3上固定更加牢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腋角模板支撑件4包括横板41和垂直设置在横板41上的竖板42;横板4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结构1的斜边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结构2的斜边上。用于防止在支撑斜面3上放置腋角模板的主背楞71时失稳侧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腋角模板支撑件4为角钢结构。角钢结构易得,使用方便。

为了使腋角模板7在施工时固定的更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支撑斜面3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两个腋角模板支撑件4。腋角模板支撑件4可根据腋角模板主背楞的数量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相邻的腋角模板支撑件4之间的距离等于腋角模板7的支撑体系的主背楞间距。使得腋角模板支撑件4对腋角模板7的支撑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斜边与底边的夹角等于腋角模板7中腋角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其中,第一固定结构1和第二固定结构2可通过方钢焊接的方式形成直角三角形结构,具体过程为:

采用b×h=40mm×80mm的3mm方钢管,根据待施工的腋角大小,焊接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结构,在直角三角形结构中,其中一个锐角为腋角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采用b×h=40mm×80mm的3mm方钢管将两个直角三角形结构平行焊接在一起,间距为下方支撑脚手架搭设间距。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的侧面结构。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直角三角形结构的底边和直角边均为可调节长度的杆状结构8;直角三角形结构的底边与直角边焊接连接;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斜边的两端分别与底边和直角边铰接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根据待施工的腋角调节直角三角形结构的底边与斜边的夹角,可用于不同的腋角模板,能够重复使用。

具体地,可调节长度的杆状结构8包括内杆81和套接在内杆81外部的外杆82;在内杆8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811,在外杆8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821,第一连接孔811与第二连接孔821通过固定螺栓9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设计,便于调节直角三角形结构的底边与斜边的夹角,且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在使用时,支撑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将此装置放置在脚手架油托6上,将腋角模板的主背楞71垂直于支撑斜面3架设,通过腋角模板支撑件4确保腋角模板的主背楞71与腋角模板的斜面72保持垂直。

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平行设置及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形成的支撑斜面,在支撑斜面上垂直设置腋角模板支撑件,在施工过程中,使腋角模板的主背楞与模板面垂直,无需施工人员处理主背楞与油托接触点,避免腋角模板承载力不足而导致跑模胀模,支撑垮塌等现象,受力合理,施工简单方便,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大大降低人力与施工时间。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均为直角三角形结构;

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斜边位于同一平面,形成支撑斜面;

在所述支撑斜面上垂直设置有腋角模板支撑件,所述腋角模板支撑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的斜边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斜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斜边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斜边一端的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斜边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斜边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杆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底边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底边的第三连接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斜边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斜边的一端上;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斜边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斜边的另一端上;和/或,

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底边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底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腋角模板支撑件包括横板和垂直设置在所述横板上的竖板;

所述横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的斜边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斜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腋角模板支撑件为角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斜面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两个腋角模板支撑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的腋角模板支撑件之间的距离等于腋角模板的支撑体系的主背楞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斜边与底边的夹角等于腋角模板中腋角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角三角形结构的底边和直角边均为可调节长度的杆状结构;

所述直角三角形结构的底边与直角边焊接连接;

所述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斜边的两端分别与底边和直角边铰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调节长度的杆状结构包括内杆和套接在所述内杆外部的外杆;

在所述内杆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在所述外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上部腋角模板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其中,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均为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平行设置,且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使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的斜边位于同一平面,形成支撑斜面;在所述支撑斜面上垂直设置有腋角模板支撑件,腋角模板支撑件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固定结构的斜边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固定结构的斜边上。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腋角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竖向脚手架与腋角模板主背楞不垂直从而导致承载力不足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洪彪;张少卫;赵晓芸;杨子峰;李喜梁;郑学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3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