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115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追求美好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到资源丰富的大城市中,造成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等问题。地铁作为连接一个城市不同区域及一个城市和周边城市的纽带,可以有效地化解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不均衡等城市日益突出问题。随着我国新一轮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许多城市掀起了地铁建设的浪潮;我国的地铁建造技术位居世界前列,地铁由于其大运量、低碳环保,也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首选公共交通工具;

地铁建造过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流程便是挖掘隧道,每条地铁线的距离都很长,需要长时间的施工,由于施工地点在地下,随时可能遇见突发情况,发生地面塌陷,因此,对通道进行加固支撑很有必要,可以极大的降低发生意外的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上方为拱形架,所述支撑主体两侧为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3-5度,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方设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与所述拱形架之间设有加强肋板;所述支撑柱下方设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下方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与地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一套所述第二减震装置配有四套第一减震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台座,所述第一台座固定连接在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二台座,所述第二台座固定连接在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一台座与所述第二台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第一耳板,所述第二底座上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滑块之间设有第一连杆,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底座共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底座之间设有第三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的侧壁外侧设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上,所述第二耳板上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下方设有第三台座,所述第三台座固定在地面中;所述第三台座与所述第二连杆为一体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对装置进行减震支撑,通过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的支撑柱减小装置应力集中,通过加固装置对装置进行侧向加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中第一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主体,101-拱形架,102-支撑柱,2-隔板,3-加强肋板,4-第一底座,5-第一台座,6-第一耳板,7-第二底座,8-第一连杆,9-滑块,10-第一弹簧,11-第二台座,12-第二弹簧,13-第三弹簧,14-第二耳板,15-第二连杆,16-第三台座,17-第一减震装置,18-第二减震装置,19-减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所述支撑主体1上方为拱形架101,所述支撑主体1两侧为支撑柱102,所述支撑柱102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3度,所述支撑柱102之间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上方设有减震层19,所述减震层19与所述拱形架101之间设有加强肋板3;所述支撑柱102下方设有第一底座4,所述第一底座4下方设有第二底座7,所述第一底座4上表面与地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底座4与所述第二底座7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17和第二减震装置18;一套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8配有四套第一减震装置17;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8包括第一台座5,所述第一台座5固定连接在第一底座4上,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8包括第二台座11,所述第二台座11固定连接在第二底座7上,所述第一台座5与所述第二台座1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2;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7包括第一耳板6,所述第二底座7上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所述第一耳板6与所述滑块9之间设有第一连杆8,所述滑块9与所述滑槽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二底座7共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底座7之间设有第三弹簧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隔板2配合加强肋板3可以加固装置,支撑柱102压动第一底座4时,所述第一底座4压动第一减震装置17和第二减震装置18,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7和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8配合,共同起到对装置的减震支撑作用,第三弹簧13可减小两个第二底座7之间水平震动,提高装置稳定性。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所述支撑主体1上方为拱形架101,所述支撑主体1两侧为支撑柱102,所述支撑柱102偏离竖直方向5度,所述支撑柱102之间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上方设有减震层19,所述减震层19与所述拱形架101之间设有加强肋板3;所述支撑柱102下方设有第一底座4,所述第一底座4下方设有第二底座7,所述第一底座4上表面与地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底座4与所述第二底座7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17和第二减震装置18;一套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8配有四套第一减震装置17;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8包括第一台座5,所述第一台座5固定连接在第一底座4上,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8包括第二台座11,所述第二台座11固定连接在第二底座7上,所述第一台座5与所述第二台座1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2;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7包括第一耳板6,所述第二底座7上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所述第一耳板6与所述滑块9之间设有第一连杆8,所述滑块9与所述滑槽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二底座7共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底座7之间设有第三弹簧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支撑柱102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5度,使得支撑主体1中的应力更加平滑,减小应力集中。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所述支撑主体1上方为拱形架101,所述支撑主体1两侧为支撑柱102,所述支撑柱102偏离竖直方向3-5度,所述支撑柱102之间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上方设有减震层19,所述减震层19与所述拱形架101之间设有加强肋板3;所述支撑柱102下方设有第一底座4,所述第一底座4下方设有第二底座7,所述第一底座4上表面与地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底座4与所述第二底座7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17和第二减震装置18;一套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8配有四套第一减震装置17;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8包括第一台座5,所述第一台座5固定连接在第一底座4上,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8包括第二台座11,所述第二台座11固定连接在第二底座7上,所述第一台座5与所述第二台座1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2;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7包括第一耳板6,所述第二底座7上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所述第一耳板6与所述滑块9之间设有第一连杆8,所述滑块9与所述滑槽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二底座7共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底座7之间设有第三弹簧13;

此外,所述支撑柱102的侧壁外侧设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第二耳板14,所述第二耳板14固定连接在支撑柱102上,所述第二耳板14上铰接有第二连杆15,所述第二连杆15下方设有第三台座16,所述第三台座16固定在地面中;所述第三台座16与所述第二连杆15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的是,支撑柱102侧壁上设有加固装置,由于支撑柱102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在理论的受力分析中,装置受的到支撑力整体向上,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地面不够平整,经常会有震动干涉等原因,这些原因会使得装置产生横向的力,横向加固可以提高装置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主体(1),所述支撑主体(1)上方为拱形架(101),所述支撑主体(1)两侧为支撑柱(102),所述支撑柱(102)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3-5度,所述支撑柱(102)之间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上方设有减震层(19),所述减震层(19)与所述拱形架(101)之间设有加强肋板(3);所述支撑柱(102)下方设有第一底座(4),所述第一底座(4)下方设有第二底座(7),所述第一底座(4)上表面与地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底座(4)与所述第二底座(7)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17)和第二减震装置(18);一套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8)配有四套第一减震装置(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8)包括第一台座(5),所述第一台座(5)固定连接在第一底座(4)上,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8)包括第二台座(11),所述第二台座(11)固定连接在第二底座(7)上,所述第一台座(5)与所述第二台座(1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7)包括第一耳板(6),所述第二底座(7)上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所述第一耳板(6)与所述滑块(9)之间设有第一连杆(8),所述滑块(9)与所述滑槽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二底座(7)共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底座(7)之间设有第三弹簧(1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02)的侧壁外侧设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第二耳板(14),所述第二耳板(14)固定连接在支撑柱(102)上,所述第二耳板(14)上铰接有第二连杆(15),所述第二连杆(15)下方设有第三台座(16),所述第三台座(16)固定在地面中;所述第三台座(16)与所述第二连杆(15)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施工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地铁施工用下穿建筑通道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上方为拱形架,所述支撑主体两侧为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度,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方设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与所述拱形架之间设有加强肋板;所述支撑柱下方设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下方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与地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对装置进行减震支撑,通过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的支撑柱减小装置应力集中,提高装置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龙;刘明华;曹跃;蔡锐;张永恒;高健;吴传锋;姚艳峰;何富思;王明兴;朱秀坤;刘乐天;李龙飞;张莹;王荟理;韩露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