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直径管内壁清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
背景技术:
抛丸是一种机械表面处理工艺,其是一个冷处理过程,抛丸清理顾名思义是为了去除表面氧化皮等杂质提高外观质量,抛丸强化就是利用高速运动的弹丸(60-110m/s)流连续冲击被强化工件表面,通过抛丸处理,不但可以去除工件内、外表面的氧化皮或者锈蚀,清理工件上的油污等杂质,还可以消除工件的应力,提高工件的抗疲劳强度,达到规定的粗糙度与硬度,并最终达到提高整个工件表面及内在质量的目的。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抛丸工艺,抛丸被回收后又夹带清理下的尘渣,使尘渣和抛丸混合对处理壁进行抛丸作业,降低了抛丸的效率和处理效果;有的研发机构,采用专门设备进行尘渣和抛丸的分离,需要占用较大的处理空间,且不利于抛丸的快速循环,这也同时使设备更容易产生故障。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1250999.6的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小口径钢管内壁抛丸清理机,包括钢丸循环系统、送抛丸行走系统、钢管行走系统、密封系统、除尘系统、液压电控系统、皮带送丸张紧系统、送抛丸高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丸循环系统由钢丸流量控制器、皮带送丸机构、钢管内壁抛丸系统、钢丸回收皮带机、横向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钢丸分离器组成;
所述送抛丸行走系统由送抛丸行走驱动机构、皮带送丸机构、钢丸传送支架、送抛丸支撑机构、活动密封室、钢管内壁抛丸系统组成;
所述钢管行走系统由被清理钢管、钢管移动支撑机构组成;
所述密封系统有活动密封室、固定密封室,固定密封室由固定密封室体、固定密封室支腿、固定密封室除尘口、固定密封室钢管进口、底部漏斗、检修口组成;
所述除尘系统包括活动除尘系统和固定除尘系统;
所述液压电控系统由抛丸液压泵、液压马达、电控柜组成;
所述皮带送丸张紧系统包括在送抛丸行走驱动机构上通过螺杆连接机构向左移动的主动带轮和送丸皮带,在三个送抛丸支撑机构上的辊轴,在钢丸传送支架上的若干个托起辊,在连接支架上的若干个托起辊,在钢管内壁抛丸系统右端通过螺杆连接机构向右移动的从动带轮;
所述送抛丸高度调整装置包括在送抛丸支撑机构上设有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通过螺杆连接对钢丸传送支架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口径的钢管。
上述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口径钢管内壁抛丸清理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即存在上述的技术问题。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通过在抛丸管腔内利用丸料和尘渣不同的粒径对丸料和尘渣进行分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包括:
第一抛丸机,用于获取抛丸丸料;
第一螺旋输送机,连通于所述第一抛丸机以接收所述第一抛丸机抛送的所述抛丸丸料,并对所述抛丸丸料进行输送;
第二抛丸机,连通于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以接收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输送的所述抛丸丸料;
抛丸管腔,所述抛丸管腔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抛丸机,所述抛丸管腔的另一端连通于塔筒管件的内壁;
第二螺旋输送机,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物料接收端连通于所述抛丸管腔以接收从所述抛丸管腔落下的所述抛丸丸料,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物料输出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抛丸机。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直线电机,所述第一抛丸机安装在所述直线电机上。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硅胶套,所述硅胶套安装在所述抛丸管腔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抛丸管腔的下部设有漏渣网,所述漏渣网的下端连通有管壁渣漏斗。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驱动齿轮圈,所述驱动齿轮圈套在所述塔筒管件的外壁上,所述驱动齿轮圈连接有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管座,所述塔筒管件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管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支撑轮架,所述第二抛丸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轮架上,所述抛丸管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抛丸机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抛丸机上开设有丸料加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通过第一抛丸机、第一螺旋输送机、第二抛丸机、抛丸管腔和第二螺旋输送机的配合设置,使所述抛丸装置占地空间小,系统组成设备少,故障率低;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通过直线电机和驱动电机的配合设置,使抛丸作业的速度便于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抛丸管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抛丸机、11-丸料加入口、2-第一螺旋输送机、3-第二抛丸机、4-抛丸管腔、41-漏渣网、42-管壁渣漏斗、5-塔筒管件、51-驱动齿轮圈、52-驱动电机、53-管座、6-第二螺旋输送机、7-直线电机、8-硅胶套、9-支撑轮架、91-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包括:
第一抛丸机1,用于获取抛丸丸料;
第一螺旋输送机2,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一抛丸机1以接收所述第一抛丸机1抛送的所述抛丸丸料,并对所述抛丸丸料进行输送;
第二抛丸机3,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2以接收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2输送的所述抛丸丸料;
抛丸管腔4,所述抛丸管腔4的一端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二抛丸机3,所述抛丸管腔4的另一端连通于塔筒管件5的内壁,所述第二抛丸机3的抛出的抛丸丸料通过所述抛丸管腔4对所述塔筒管件5的内壁进行清理;
第二螺旋输送机6,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6的物料接收端连通于所述抛丸管腔4以接收从所述抛丸管腔4落下的所述抛丸丸料,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6的物料输出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抛丸机1,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6接收所述抛丸丸料,又将所述抛丸丸料输送至所述第一抛丸机1中,实现所述抛丸丸料的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抛丸机1、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2、所述第二抛丸机3、所述抛丸管腔4和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6固定于一体。
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直线电机7,所述第一抛丸机1安装在所述直线电机7上,所述第一抛丸机1随所述直线电机7伸缩,实现所述第二抛丸机3及所述抛丸管腔4在所述塔筒管件5的内腔中来回移动位置。
如图3所示,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硅胶套8,所述硅胶套8安装在所述抛丸管腔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硅胶套8,打在所述塔筒管件5内壁上的所述抛丸丸料及打落的尘渣不易流出所述抛丸管腔4,在抛丸作业过程中,由于所述塔筒管件5内壁的表面不够光滑或所述第二抛丸机3产生振动,导致所述抛丸管腔4和所述塔筒管件5内壁之间产生缝隙,所述硅胶套8用于补偿所述缝隙以避免所述抛丸丸料或尘渣流出。
所述抛丸管腔4的下部设有漏渣网41,所述漏渣网41的下端连通有管壁渣漏斗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抛丸管腔4为管状结构,所述抛丸丸料通过所述抛丸管腔4从下方被抛送到所述塔筒管件5的内壁上对所述内壁进行抛丸处理,所述抛丸丸料撞击所述塔筒管件5的内壁后打落尘渣,所述抛丸丸料、所述尘渣落回所述抛丸管腔41中,所述尘渣通过所述漏渣网41漏入所述管壁渣漏斗42中,所述抛丸丸料通过漏渣网41落入所述第二输螺旋送机6的物料接收端。
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驱动齿轮圈51,所述驱动齿轮圈51套在所述塔筒管件5的外壁上,所述驱动齿轮圈51连接有驱动电机52,通过所述驱动齿轮圈51和所述驱动电机52,实现所述塔筒管件5的转动,为了便于转速的调整,所述驱动电机52采用调速电机或变频电机,所述驱动齿轮圈51为临时焊接在所述塔筒管件5的外壁上,当抛丸处理完成,卸下所述驱动齿轮圈51。
其中,所述驱动电机52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电机52驱动所述塔筒管件5的转动,再配合所述直线电机7驱动所述第二抛丸机3和所述抛丸管腔4的进给,以实现所述塔筒管件5内壁不同位置的抛丸处理。
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管座53,所述塔筒管件5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管座53上,其中,所述驱动电机52亦安装在所述管座内。
如图2所示,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支撑轮架9,所述第二抛丸机3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轮架9上,所述抛丸管腔4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抛丸机3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轮架9作为所述第二抛丸机3的扶正装置,使所述第二抛丸机3及所述抛丸管腔4位置稳定,所述支撑轮架9上设有行走轮91,所述行走轮91抵接于所述塔筒管件5的内壁,实现所述第二抛丸机3及所述抛丸管腔4在所述塔筒管件5的内腔中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抛丸机3上固定设置有三个所述支撑轮架9。
所述第一抛丸机1上开设有丸料加入口11,所述抛丸丸料通过所述丸料加入口11进入所述第一抛丸机1。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
1.一种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抛丸机,用于获取抛丸丸料;
第一螺旋输送机,连通于所述第一抛丸机以接收所述第一抛丸机抛送的所述抛丸丸料,并对所述抛丸丸料进行输送;
第二抛丸机,连通于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以接收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输送的所述抛丸丸料;
抛丸管腔,所述抛丸管腔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抛丸机,所述抛丸管腔的另一端连通于塔筒管件的内壁;
第二螺旋输送机,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物料接收端连通于所述抛丸管腔以接收从所述抛丸管腔落下的所述抛丸丸料,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物料输出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抛丸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直线电机,所述第一抛丸机安装在所述直线电机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硅胶套,所述硅胶套安装在所述抛丸管腔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管腔的下部设有漏渣网,所述漏渣网的下端连通有管壁渣漏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驱动齿轮圈,所述驱动齿轮圈套在所述塔筒管件的外壁上,所述驱动齿轮圈连接有驱动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管座,所述塔筒管件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管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还包括支撑轮架,所述第二抛丸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轮架上,所述抛丸管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抛丸机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风电塔筒管件内壁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抛丸机上开设有丸料加入口。
技术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