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116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内部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



背景技术:

在盾构隧道中,随着盾构机的掘进,后方的盾构台车在中间箱涵两侧的车轮轨道需要同步向前安装,以实现盾构台车的前进。与此对应的会存在一段距离作为中间箱涵的拼装区域,施工人员需要在此区域进行车轮轨道的施工操作。

由于中间箱涵两侧的悬空高度达到了4.5m,因此在施工时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护,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位于盾构台车前方的盾构机内部,车轮轨道安装完成后盾构台车将会自上述的拼装区域通过,因此该区域无法在中间箱涵拼装完成后即时安装永久性护栏,这给施工人员带来的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杜绝安全隐患且不影响盾构台车通行的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所述中间箱涵位于盾构隧道中且沿着盾构机的掘进方向延伸,所述盾构机包括盾构台车和桁架,所述桁架位于所述中间箱涵的两侧,所述中间箱涵的拼装区域位于所述盾构台车的前方,所述活动护栏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拼装区域两侧且能够对应的连接于每侧的所述桁架上的侧面护栏,所述侧面护栏包括侧栏本体、沿着所述侧栏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活动支架,所述侧栏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中间箱涵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活动支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侧栏本体和所述桁架上,

所述侧面护栏具有使用状态和待用状态,当所述侧面护栏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活动支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侧栏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侧栏本体能够配合的抵挡于所述拼装区域的侧部;当所述侧面护栏处于待用状态时,所述侧栏本体脱离所述拼装区域并能够配合的贴合于所述桁架上。

优选地,所述侧面护栏还包括两个设于所述盾构台车上且分别与所述拼装区域两侧的所述侧面护栏相对应的固定件,所述的两个固定件能够配合的插设于所述的多个活动支架中的最靠近所述盾构台车的两个所述的活动支架中并将两侧的所述侧面护栏固定于所述使用状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盾构台车上且向着靠近所述活动支架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杆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端部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能够配合的插入所述活动支架中且所述第二杆体能够配合的抵挡于所述活动支架远离所述盾构台车的一侧部。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相垂直设置。

优选地,每侧的所述桁架分别包括沿着所述中间箱涵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的多根架杆,所述拼装区域两侧的多个所述的活动支架分别一一对应的连接于对应侧的多个所述的架杆上。

优选地,所述中间箱涵两侧具有向外凸起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上具有承载面,当所述侧面护栏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侧栏本体能够配合的架设于所述承载面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台阶部沿着平行所述中间箱涵的延伸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活动护栏还包括可拆卸的架设于所述拼装区域远离所述盾构台车一端的上表面的正面护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正面护栏位于所述的两个侧面护栏之间且与所述侧栏本体相垂直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护栏,在拼装区域两侧设置有活动侧栏,将侧栏本体通过活动支架连接在中间箱涵两侧的桁架上,使其能够跟随盾构机前行并始终对应于中间箱涵的拼装区域,不影响后方台车的前进,在使用时正向转动活动支架,将侧栏本体抵挡在拼装区域侧部即可,有效的保障了施工人员的操作安全;上述的活动侧栏在不使用时只需反向转动活动支架,将侧栏本体贴合在桁架上即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的活动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其中:1、侧栏本体;2、活动支架;3、固定件;31、第一杆体;32、第二杆体;4、正面护栏;

100、中间箱涵;100a、拼装区域;101、盾构台车;102、桁架;102a、架杆;103、台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盾构隧道的护栏的改进,以解决目前中间箱涵的拼装区域无法安装永久护栏,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改进后的活动护栏,在拼装区域两侧设置有活动侧栏,将侧栏本体通过活动支架连接在中间箱涵两侧的桁架上,使其能够跟随盾构机前行并始终对应于中间箱涵的拼装区域,不影响后方台车的前进,在使用时正向转动活动支架,将侧栏本体抵挡在拼装区域侧部即可,有效的保障了施工人员的操作安全;上述的活动侧栏在不使用时只需反向转动活动支架,将侧栏本体贴合在桁架上即可。

参见图1-2所示,其中示出了一种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其中中间箱涵100位于盾构隧道中且沿着盾构机的掘进方向延伸,盾构机包括盾构台车101和桁架102,桁架102位于中间箱涵100的两侧,中间箱涵100的拼装区域100a位于盾构台车101的前方。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活动护栏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拼装区域100a两侧且能够对应的连接于每侧的桁架102上的侧面护栏,侧面护栏包括侧栏本体1、沿着侧栏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活动支架2,侧栏本体1的长度方向与中间箱涵100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活动支架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侧栏本体1和桁架102上。这里的活动支架2两端分别通过合页连接在侧栏本体1和桁架102上,其中每侧的桁架102分别包括沿着中间箱涵10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的多根架杆102a,拼装区域100a两侧的多个活动支架2分别一一对应的连接于对应侧的多个架杆102a上。

其中,侧面护栏具有使用状态和待用状态,当侧面护栏处于使用状态时,活动支架2的长度方向与侧栏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侧栏本体1能够配合的抵挡于拼装区域100a的侧部;当侧面护栏处于待用状态时,侧栏本体1脱离拼装区域100a并能够配合的贴合于桁架102上。

具体地,使用时,正向转动活动支架2,活动支架2带动侧栏本体1向着脱离桁架102,侧栏本体1向着中间箱涵100移动并最终抵挡在拼装区域100a侧部,实现防护;使用结束后,活动支架2能够反向转动并带动侧栏本体1脱离中间箱涵100,侧栏本体1向着桁架102移动并最终贴合于桁架102上。

作为优选的方案,如图1所示,上述的侧面护栏还包括两个设于盾构台车101上且分别与拼装区域100a两侧的侧面护栏相对应的固定件3,两个固定件3能够配合的插设于多个活动支架2中的最靠近盾构台车101的两个活动支架2中并将两侧的侧面护栏固定于使用状态。这里,活动支架2为镂空支架,固定件3能够自镂空处插入活动支架2中。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桁架102沿着盾构隧道的掘进方向适当的向下倾斜。在使用护栏时,打开活动侧栏,并将固定件插设于活动支架2中,即可将侧面护栏固定于使用状态;使用结束后,移出固定件,侧栏本体1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复位并贴合于桁架102上。

上述的固定件3包括连接于盾构台车101上且向着靠近活动支架2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杆体31、连接于第一杆体31端部的第二杆体32,第一杆体31能够配合的插入活动支架2中且第二杆体32能够配合的抵挡于活动支架2远离盾构台车101的一侧部。其中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32一体设置且相互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中间箱涵100两侧具有向外凸起的台阶部103,台阶部103沿着平行中间箱涵100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台阶部103上具有承载面,当侧面护栏处于使用状态时,侧栏本体1能够配合的架设于承载面上。通过台阶部103的设置,使得侧面护栏在使用时能够有支撑点,延长了侧面护栏的使用寿命。

上述的活动护栏还包括可拆卸的架设于拼装区域100a远离盾构台车101一端的上表面的正面护栏4。其中正面护栏4位于两个侧面护栏之间且与侧栏本体1相垂直设置。这里,拼装区域100a两侧为侧面护栏,拼装区域100a后方为盾构台车101,正面护栏4用于拼装区域100a前方的安全防护。

这里的正面护栏4为自身具有一定重量的防护栏,使用时直接将其放置于中间箱涵100上即可,使用结束将其移除。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正面护栏4和侧栏本体1均为本领域常用的金属护栏,包括金属框架和间隔排布在金属框架内的栏杆,具体不赘述。

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需要对拼装区域100a进行防护时,首先正向转动活动支架2,活动支架2带动侧栏本体1向着脱离桁架102,侧栏本体1向着中间箱涵100移动并最终抵挡在拼装区域100a侧部,随后将固定件3插入活动支架2中,实现固定,最后将正面护栏4放置于拼装区域100a前部,实现防护;

防护结束后,移除正面护栏4,随后移出固定件3,活动支架2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反向转动并带动侧栏本体1脱离中间箱涵100,侧栏本体1向着桁架102移动并最终贴合于桁架102上。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所述中间箱涵(100)位于盾构隧道中且沿着盾构机的掘进方向延伸,所述盾构机包括盾构台车(101)和桁架(102),所述桁架(102)位于所述中间箱涵(100)的两侧,所述中间箱涵(100)的拼装区域(100a)位于所述盾构台车(101)的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护栏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拼装区域(100a)两侧且能够对应的连接于每侧的所述桁架(102)上的侧面护栏,所述侧面护栏包括侧栏本体(1)、沿着所述侧栏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活动支架(2),所述侧栏本体(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中间箱涵(100)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活动支架(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侧栏本体(1)和所述桁架(102)上,

所述侧面护栏具有使用状态和待用状态,当所述侧面护栏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活动支架(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侧栏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侧栏本体(1)能够配合地抵挡于所述拼装区域(100a)的侧部;当所述侧面护栏处于待用状态时,所述侧栏本体(1)脱离所述拼装区域(100a)并能够配合地贴合于所述桁架(10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护栏还包括两个设于所述盾构台车(101)上且分别与所述拼装区域(100a)两侧的所述侧面护栏相对应的固定件(3),所述的两个固定件(3)能够配合地插设于所述的多个活动支架(2)中的最靠近所述盾构台车(101)的两个所述的活动支架(2)中并将两侧的所述侧面护栏固定于所述使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包括连接于所述盾构台车(101)上且向着靠近所述活动支架(2)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杆体(31)、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31)端部的第二杆体(32),所述第一杆体(31)能够配合地插入所述活动支架(2)中且所述第二杆体(32)能够配合地抵挡于所述活动支架(2)远离所述盾构台车(101)的一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31)和所述第二杆体(32)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31)与所述第二杆体(32)相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其特征在于:每侧的所述桁架(102)分别包括沿着所述中间箱涵(10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的多根架杆(102a),所述拼装区域(100a)两侧的多个所述的活动支架(2)分别一一对应的连接于对应侧的多个所述的架杆(102a)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箱涵(100)两侧具有向外凸起的台阶部(103),所述台阶部(103)上具有承载面,当所述侧面护栏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侧栏本体(1)能够配合地架设于所述承载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103)沿着平行所述中间箱涵(100)的延伸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护栏还包括可拆卸的架设于所述拼装区域(100a)远离所述盾构台车(101)一端的上表面的正面护栏(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护栏(4)位于所述的两个侧面护栏之间且与所述侧栏本体(1)相垂直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中间箱涵拼装区域的活动护栏,包括两个侧面护栏,侧面护栏包括侧栏本体、沿着侧栏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活动支架,侧栏本体的长度方向与中间箱涵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活动支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侧栏本体和桁架上。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护栏,在拼装区域两侧设置有活动侧栏,将侧栏本体通过活动支架连接在中间箱涵两侧的桁架上,使其能够跟随盾构机前行并始终对应于中间箱涵的拼装区域,不影响后方台车的前进,在使用时正向转动活动支架,将侧栏本体地接在拼装区域侧部即可,有效的保障了施工人员的操作安全;同时上述的活动侧栏在不使用时能够反向转动活动支架,将侧栏本体贴合在桁架上即可。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鹏;梁玉强;王义盛;常来;蔡运东;张雷;崔士征;李志力;葛同昊;孙钰斌;纪铭锐;李子锋;张政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3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