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
背景技术:
铸件在加工的过程中都要进行抛丸处理,这不仅是为了清除铸件表面氧化皮和粘砂,同时也是铸件质量检查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序。
申请公布号cn10455201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滚筒式抛丸机。全自动滚筒式抛丸机包括提升机和滚筒翻斗,滚筒翻斗上设有抛丸器,提升机上部设有检修平台,提升机的弹丸出口与丸砂分离器的弹丸进口连接,丸砂分离器的弹丸出口通过送料管连接抛丸器的弹丸进口;滚筒翻斗的弹丸出口与丸砂输送筛的弹丸进口连接,丸砂输送筛的弹丸出口与提升机下端的丸砂进料口连接,滚筒翻斗的出料口处设有出料振动筛,其特征是:滚筒翻斗内设有滚筒,滚筒通过两个左右对称的托辊支撑在翻斗机架上,滚筒通过中心转轴连接滚筒减速机,由滚筒减速机带动滚筒转动;滚筒翻斗前端出料口处设有翻斗自动门,翻斗自动门一端与滚筒翻斗铰接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翻斗机架上的自动门油缸组铰接;翻斗机架上设有卸料液压缸,卸料液压缸与滚筒翻斗底部铰接,由自动门油缸组带动控制滚筒翻斗出料口处翻斗自动门的开启和关闭,卸料液压缸控制滚筒翻斗转动进行卸料;所述滚筒翻斗的出料口前端设有自动上料机构,自动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架,上料架上设有上料箱,上料架上铰接上料液压缸,液压缸的伸缩杆前端与上料箱铰接,通过上料液压缸推动上料箱进行翻转上料。
该项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1、将抛丸器直接布置在滚筒的斜上方,对铸件进行处理时容易产生死角,处理效果不理想,对铸件的后续加工和加工完成后铸件的正常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2、抛丸机结构复杂,提高了铸件抛丸处理的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具有高效抛丸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包括抛丸仓、设置在所述抛丸仓内的圆柱形滚筒和滚筒盖、位于所述抛丸仓上方的弹丸投料器、设置在所述滚筒上方的弹丸喷射装置、固定在弹丸喷射装置一侧且将弹丸送入所述弹丸喷射装置的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丸分两部分放入滚筒内,第一次是由弹丸投料器投放至滚筒内,第二次是在抛丸处理过程中,弹丸喷射装置不断向滚筒内喷射弹丸,从而增大弹丸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且从弹丸喷射装置中射出的弹丸具有一定的冲击力,能达到更佳的抛丸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丸喷射装置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顶杆、位于顶板下端的挡板装置,套设于所述顶杆外圈的弹簧、固设于所述顶杆上端的推板、推动所述推板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推板上设置有与驱动装置连接的弧形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驱动推板运动,推板带动顶杆做往复运动,顶杆将弹丸快速推出去,弹丸对工件有一定的冲击力,且越来越多的弹丸喷射进滚筒内,增大了弹丸与工件的接触面积,提高抛丸处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推板的弧形块连接的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铰接的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推板的一端铰接的第三连杆,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且另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的第四连杆、驱动第三连杆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第四连杆固设在滚筒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带动第三连杆旋转,第三连杆带动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运动,使第一连杆靠近推板的一端的运动轨迹呈椭圆形,同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推板进行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杆与弧形块连接的一端弯曲成半圆形,所述弧形块的内径大于第一连杆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杆通过弧形块对推板进行限位,在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使弹簧进行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供推板嵌入并滑动的滑槽,所述推板一侧设置有与滑轨配合的凸起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内部开设的滑槽对推板进行限位,使推板只能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且推板上开设有凸起块,使推板运动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装置包括2个平板、分别与所述平板对应侧边铰接的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一端均与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的一端铰接的第七连杆,所述第七连杆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一连杆远离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杆带动第九连杆运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七连杆运动,第七连杆同时带动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运动,底板在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的推动下向下打开,与此同时,弹丸射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抛丸仓分为相互连通的上仓室和下仓室,所述下仓室底面设置有网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仓室设置的筛网用于分离弹丸和工件,弹丸可回收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仓室靠近滚筒一侧铰接有气缸一驱动的出料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一打开出料门,工件由于重力作用经由出料门落入框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仓室靠近出料门一侧铰接有气缸二驱动的滚筒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二用于控制滚筒盖与滚筒接触配合,防止滚筒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工件飞溅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滚筒高速运转的过程中,弹丸喷射装置不断向滚筒内喷射弹丸,从而增大弹丸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且从弹丸喷射装置中射出的弹丸具有一定的冲击力,能达到更佳的抛丸处理效果。
2、采用连杆机构同时控制弹丸喷射装置中的驱动装置和挡板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的俯视图。
图3是弹丸喷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弹丸喷射装置的的侧视图。
图中,1、抛丸仓;2、滚筒盖;3、滚筒;4、弹丸送料漏斗;5、弹丸喷射装置;501、外壳;502、顶杆;503、弹簧;504、推板;505、第一连杆;506、第三连杆;507、第一电机;508、第四连杆;509、第二连杆;510、挡板机构;510a、平板;510b、第五连杆;510c、第六连杆、510d、第七连杆;6、弹丸投料器;7、筛网;8、上仓室;9、下仓室;10、出料门;11、气缸一;12、气缸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包括抛丸仓1、设置在抛丸仓1内的圆柱形滚筒3和滚筒盖2、位于抛丸仓1上方的弹丸投料器6、设置在滚筒3上方的弹丸喷射装置5、固定在弹丸喷射装置5一侧且将弹丸送入弹丸喷射装置5的弹丸送料漏斗4,弹丸喷射装置5开设有弹丸进料口。弹丸分两次投放至滚筒3内,第一次是在抛丸机进行抛丸处理之前,弹丸投料器6将弹丸投放至滚筒3内;第二次是在进行抛丸处理过程中,弹丸喷射装置5向滚筒3喷射弹丸,此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
弹丸喷射装置5包括外壳501、设置于外壳501内部的顶杆502、位于顶板下端的挡板装置,套设于顶杆502外圈的弹簧503、固设于顶杆502上端的推板504、推动所述推板504运动的驱动装置,推板504上设置有与驱动装置连接的弧形块,外壳501上部开设有弹丸进料口,弹丸进料口与进料漏斗相连;挡板装置包括2个平板510a、分别与平板510a对应侧边铰接的第五连杆510b和第六连杆510c、一端均与第五连杆510b与第六连杆510c的一端铰接的第七连杆510d,第七连杆510d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一连杆505远离第三连杆506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包括与推板504的弧形块连接的第一连杆505,与第一连杆505的中部铰接的第二连杆509,与第一连杆505远离推板504的一端铰接的第三连杆506,一端与第二连杆509铰接且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06铰接的第四连杆508、驱动第三连杆506旋转的第一电机507,第四连杆508固设在滚筒3上方。参见图3,第一电机507驱动第三连杆506旋转,第三连杆506带动第一连杆505做往复运动,第一连杆505勾住设置在推板504上的弧形块向上运动,使套设于顶杆502外圈的弹簧503处于拉伸状态,与第一连杆505固接的第七连杆510d带动第五连杆510b和第六连杆510c向上运动,此时两块平板510a之间没有间隙,当到第一连杆505达最高临界点之后,第三连杆506带动第一连杆505开始往下运动,此时第一连杆505松开位于推板504上的弧形块,推板504受到弹簧503力的作用,推动顶杆502向下运动,顶杆502推动位于其下方的弹丸将弹丸喷射进滚筒3内,此时挡板装置中的底板在第五连杆510b和第六连杆510c的推动下打开有供弹丸喷射的缝隙口,第五连杆510b和第六连杆510c通过第七连杆510d与第一连杆505相连运动。
抛丸仓1分为相互连通的上仓室8和下仓室9,下仓室9底面设置有网筛。设置的筛网7用于分离弹丸和工件,弹丸可回收再利用,提高弹丸的回收再利用率。
上仓室8靠近出料门10一侧铰接有气缸二12驱动的滚筒盖2。启动滚筒3之前,弹丸投料器6已将部分弹丸投放至滚筒3内,气缸二12驱动滚筒3盖2运动,与滚筒3上部相接触,滚筒盖2上开设有供弹丸喷射器喷射的弹丸口。
下仓室9靠近滚筒3一侧铰接有气缸一11驱动的出料门10。工件由于重力作用推动出料门10打开,工件经由出料口落入框体内。
一种高效滚筒3式抛丸机的工作过程,弹丸投料器6将部分弹丸投放进滚筒3内,气缸二12驱动滚筒3盖2运动,与滚筒3上部相接触,启动圆柱形滚筒3,滚筒3高速旋转进行抛丸处理,启动弹丸喷射装置5,第一电机507驱动第三连杆506旋转,第三连杆506带动第一连杆505做往复运动,第一连杆505勾住设置在推板504上的弧形块向上运动,使套设于顶杆502外圈的弹簧503处于拉伸状态,与第一连杆505固接的第七连杆510d带动第五连杆510b和第六连杆510c向上运动,此时两块平板510a之间没有间隙,当到第一连杆505达最高临界点之后,第三连杆506带动第一连杆505开始往下运动,此时第一连杆505松开位于推板504上的弧形块,推板504在弹簧503力的作用下推动顶杆502向下运动,顶杆502推动位于其下方的弹丸将弹丸喷射进滚筒3内,此时挡板装置中的底板在第五连杆510b和第六连杆510c的推动下打开有供弹丸喷射的缝隙口,抛丸处理完成之后,气缸二12驱动滚筒3盖2离开滚筒3上部,滚筒3倾斜翻到,工件从滚筒3内滚出通过筛网7,筛网7将工件与弹丸进行分离,气缸一11驱动出料门10打开,工件由于重力作用经由出料口落入框体内。参见图1,一种高效滚筒3式抛丸机,包括抛丸仓1、设置在抛丸仓1内的圆柱形滚筒3和滚筒3盖2、位于抛丸仓1上方的弹丸投料器6、设置在滚筒3上方的弹丸喷射装置5、固定在弹丸喷射装置5一侧且将弹丸送入弹丸喷射装置5的弹丸送料漏斗4,弹丸喷射装置5开设有弹丸进料口。弹丸分两次投放至滚筒3内,第一次是在抛丸机进行抛丸处理之前,弹丸投料器6将弹丸投放至滚筒3内;第二次是在进行抛丸处理过程中,弹丸喷射装置5向滚筒3喷射弹丸,此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
弹丸喷射装置5包括外壳501、设置于外壳501内部的顶杆502、位于顶板下端的挡板装置,套设于顶杆502外圈的弹簧503、固设于顶杆502上端的推板504、推动所述推板504运动的驱动装置,推板504上设置有与驱动装置连接的弧形块,外壳501上部开设有弹丸进料口,弹丸进料口与进料漏斗相连;挡板装置包括2个平板510a、分别与平板510a对应侧边铰接的第五连杆510b和第六连杆510c、一端均与第五连杆510b与第六连杆510c的一端铰接的第七连杆510d,第七连杆510d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一连杆505远离第三连杆506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包括与推板504的弧形块连接的第一连杆505,与第一连杆505的中部铰接的第二连杆509,与第一连杆505远离推板504的一端铰接的第三连杆506,一端与第二连杆509铰接且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06铰接的第四连杆508、驱动第三连杆506旋转的第一电机507,第四连杆508固设在滚筒3上方。参见图3,第一电机507驱动第三连杆506旋转,第三连杆506带动第一连杆505做往复运动,第一连杆505勾住设置在推板504上的弧形块向上运动,使套设于顶杆502外圈的弹簧503处于拉伸状态,与第一连杆505固接的第七连杆510d带动第五连杆510b和第六连杆510c向上运动,此时两块平板510a之间没有间隙,当到第一连杆505达最高临界点之后,第三连杆506带动第一连杆505开始往下运动,此时第一连杆505松开位于推板504上的弧形块,推板504受到弹簧503力的作用,推动顶杆502向下运动,顶杆502推动位于其下方的弹丸将弹丸喷射进滚筒3内,此时挡板装置中的底板在第五连杆510b和第六连杆510c的推动下打开有供弹丸喷射的缝隙口,第五连杆510b和第六连杆510c通过第七连杆510d与第一连杆505相连运动。
抛丸仓1分为相互连通的上仓室8和下仓室9,下仓室9底面设置有网筛。设置的筛网7用于分离弹丸和工件,弹丸可回收再利用,提高弹丸的回收再利用率。
上仓室8靠近出料门10一侧铰接有气缸二12驱动的滚筒盖2。启动圆柱形滚筒3之前,弹丸投料器6已将部分弹丸投放至滚筒3内,气缸二12驱动滚筒3盖2运动,与滚筒3上部相接触,滚筒3盖2上开设有供弹丸喷射器喷射的弹丸口。
下仓室9靠近滚筒3一侧铰接有气缸一11驱动的出料门10。工件由于重力作用推动出料门10打开,工件经由出料口落入框体内。
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的工作过程,弹丸投料器6将部分弹丸投放进滚筒3内,气缸二12驱动滚筒盖2运动,与滚筒3上部相接触,启动圆柱形滚筒3,滚筒3高速旋转进行抛丸处理,启动弹丸喷射装置5,第一电机507驱动第三连杆506旋转,第三连杆506带动第一连杆505做往复运动,第一连杆505勾住设置在推板504上的弧形块向上运动,使套设于顶杆502外圈的弹簧503处于拉伸状态,与第一连杆505固接的第七连杆510d带动第五连杆510b和第六连杆510c向上运动,此时两块平板510a之间没有间隙,当到第一连杆505达最高临界点之后,第三连杆506带动第一连杆505开始往下运动,此时第一连杆505松开位于推板504上的弧形块,推板504在弹簧503力的作用下推动顶杆502向下运动,顶杆502推动位于其下方的弹丸将弹丸喷射进滚筒3内,此时挡板装置中的底板在第五连杆510b和第六连杆510c的推动下打开有供弹丸喷射的缝隙口,抛丸处理完成之后,气缸二12驱动滚筒盖2离开滚筒3上部,滚筒3倾斜翻到,工件从滚筒3内滚出通过筛网7,筛网7将工件与弹丸进行分离,气缸一11驱动出料门10打开,工件由于重力作用经由出料口落入框体内。
1.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抛丸仓(1)、设置在所述抛丸仓(1)内的圆柱形滚筒(3)和滚筒盖(2)、位于所述抛丸仓(1)上方的弹丸投料器(6)、设置在所述滚筒(3)上方的弹丸喷射装置(5)、固定在弹丸喷射装置(5)一侧且将弹丸送入所述弹丸喷射装置(5)的弹丸送料漏斗(4),所述弹丸喷射装置(5)开设有弹丸进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丸喷射装置(5)包括外壳(501)、设置于所述外壳(501)内部的顶杆(502)、位于顶板下端的挡板装置,套设于所述顶杆(502)外圈的弹簧(503)、固设于所述顶杆(502)上端的推板(504)、推动所述推板(504)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推板(504)上设置有与驱动装置连接的弧形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推板(504)的弧形块连接的第一连杆(505),与所述第一连杆(505)的中部铰接的第二连杆(509),与所述第一连杆(505)远离推板(504)的一端铰接的第三连杆(506),一端与第二连杆(509)铰接且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06)铰接的第四连杆(508)、驱动第三连杆(506)旋转的第一电机(507),所述第四连杆(508)固设在滚筒(3)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505)与弧形块连接的一端弯曲成半圆形,所述弧形块的内径大于第一连杆(505)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01)内部设置有供推板(504)嵌入并滑动的滑槽,所述推板(504)一侧设置有与滑轨配合的凸起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装置包括2个平板(510a)、分别与所述平板(510a)对应侧边铰接的第五连杆(510b)和第六连杆(510c)、一端均与第五连杆(510b)与第六连杆(510c)的一端铰接的第七连杆(510d),所述第七连杆(510d)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一连杆(505)远离第三连杆(506)的一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仓(1)分为相互连通的上仓室(8)和下仓室(9),所述下仓室(9)底面设置有网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仓室(9)靠近滚筒(3)一侧铰接有气缸一(11)驱动的出料门(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效滚筒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仓室(8)靠近出料门(10)一侧铰接有气缸二(12)驱动的滚筒盖(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