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137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涉及一种抛光机。



背景技术:

在机械抛光加工中,抛光机用来对工件进行表面处理,在抛光处理中,将工件按压在高速旋转的抛光轮上,对工件表面进行摩擦,在摩擦过程中,伴随着抛光粉尘的产生,粉尘随意飘散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也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避免抛光粉尘污染周围环境的抛光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抛光机,包括壳体、抛光装置、抽风装置和喷淋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除尘腔,所述抛光装置安装于除尘腔开口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安装于除尘腔内的喷淋管,所述抽风装置包括连通至所述除尘腔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抛光装置,所述除尘腔底部于所述进风口正下方开设有排水口。

进一步设置:所述抛光机还包括水循环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集水槽、过滤装置和水泵,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用于对排水口流出的污水进行过滤,所述水泵用于将集水槽内经过过滤的水输送至喷淋管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集水槽内设有隔网,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放置于隔网上方的过滤棉。

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设有导流腔,所述导流腔通过排水口与除尘腔连通,所述导流腔于所述集水槽上方设有出水口,所述导流腔底部由排水口向出水口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进一步设置:所述集水槽顶部设有用于安装水泵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盖设有盖板。

进一步设置:所述抽风装置包括风机和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和所述进风管分别连接于所述风机上,所述出风管的出风口处设有集尘袋。

进一步设置:所述进风管在通风通道上设有滤盒,所述壳体内设有可供所述滤盒放置的容纳腔,所述滤盒内设有可更换的滤网,所述容纳腔开设有用于更换滤网的检修口。

进一步设置:所述喷淋管包括主水管和连接于主水管两端的分支管,所述主水管贴合于除尘腔内设有排水口的侧壁上,两个所述分支管垂直于主水管并沿水平方向延伸。

进一步设置:所述除尘腔底部于所述排水口两侧各设有一个挡水板,所述挡水板沿排水口朝向方向延伸。

进一步设置:所述除尘腔内设有排水口的侧壁呈倾斜导向设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抛光机中,通过在除尘腔内设置抽风装置和喷淋装置,利用抽风装置的负压作用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吸入除尘腔内,再利用喷淋管进行喷淋,将除尘腔内的粉尘通过喷淋水并经过排水口排出,从而起到了避免抛光粉尘污染周围环境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抛光机中,通过设置水循环系统,可对污染进行收集过滤再重新利用,减少水资源消耗,更加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例的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例的抛光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例的抛光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例的抛光安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光机1,包括壳体11和抛光装置12,所述壳体11内设有腔体,所述抛光装置12包括安装于所述腔体开口处的抛光轮121,还包括用于驱动抛光轮121转动的抛光驱动模块122,具体地,抛光驱动模块122为电机。

所述抛光机1还包括抽风装置13和喷淋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腔体为除尘腔111,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安装于除尘腔111内的喷淋管141,所述抽风装置13包括连通至所述除尘腔111的进风管131,所述进风管131的进风口1311朝向所述抛光装置12,所述除尘腔111底部于所述进风口1311正下方开设有排水口1111。

通过在除尘腔111内设置抽风装置13和喷淋装置,利用抽风装置13的负压作用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吸入除尘腔111内,再利用喷淋管141进行喷淋,将除尘腔111内的粉尘通过喷淋水并经过排水口1111排出,从而起到了避免抛光粉尘污染周围环境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抛光机1还包括水循环系统14,所述水循环系统14包括集水槽142、过滤装置和水泵143,所述集水槽142与所述排水口1111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用于对从排水口1111流出的污水进行过滤,所述水泵143用于将集水槽142内经过过滤的水输送至喷淋管141内。

通过设置水循环系统14,可对污水进行收集过滤再重新利用,一方面,对污水进行收集过滤可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也减少水资源消耗,更加节能环保。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槽142内设有隔网1421,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放置于隔网1421上方的过滤棉144。带有抛光粉尘的污水流到过滤棉144的上方,经过过滤棉144进行过滤,通过隔网1421收集到集水槽142内,从而实现了污水的过滤和收集,再通过水泵143将水重新输送到喷淋管141,构成了水循环系统14。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壳体11设有抛光轮121的一侧为壳体11的前方,与其相对的一侧为壳体11的后方,所述集水槽142设于壳体11的后方底部,喷淋水由壳体11的前方流至后方的集水槽142进行收集,再由水泵143提供动力,将集水槽142内经过过滤的水提升至高处,通过喷淋管141进行喷淋,实现水循环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1内设有导流腔112,所述导流腔112位于除尘腔111的后方,且所述导流腔112通过排水口1111与除尘腔111连通,所述导流腔112于所述集水槽142上方设有出水口1121,所述导流腔112底部由排水口1111向出水口1121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进风管131安装于导流腔112内,所述壳体11的顶部设有风力动力腔113,所述抽风装置13还包括风机132和出风管133,所述风机132安装于风力动力腔113内,所述进风管131和所述出风管133分别穿入至风力动力腔113内并与风机132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11内于所述风力动力腔113下方还设有容置腔114,所述容置腔114延伸至壳体11底部与壳体11外部连通,所述出风管133由风力动力腔113穿入到容置腔114内。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133的出风口1331处还设有集尘袋(图中未示出),所述集尘袋设于所述容置腔114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内对称地设有两个抛光轮121,所述电机设于壳体11的中部并同时驱动两侧的抛光轮121转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内对称地设有两个除尘腔111和两个导流腔112,所述容置腔114位于两个导流腔112之间并与两个导流腔均连通。所述水循环系统14还包括进水管145,所述进水管145连接于所述水泵143和所述喷淋管141之间,且所述进水管145由壳体11后方的侧壁穿入至容置腔114内,并由容置腔114穿入至两个除尘腔111内与喷淋管14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集水槽142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水泵143的支撑板1422,具体地,所述支撑板1422设于所述集水槽142的中部,且在所述支撑板1422的两侧各设有一个隔网1421和一个过滤棉144。所述水泵143的抽水口插入至集水槽142内,将经过过滤棉144过滤后的水抽入至进水管145内。优选地,所述支撑板1422上还开设有观察窗14221,所述观察窗14221上盖设有盖板1423。通过设置观察窗14221,可便于工作人员对集水槽142内的水位以及水质进行检查,在水位过低时及时进行补水,在水质较差时及时更换过滤棉14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管131的通风通道上设有滤盒15,所述壳体11内设有可供所述滤盒15放置的容纳腔115,具体地,所述容纳腔115位于所述风力动力腔113和导流腔112之间。所述滤盒15内设有可更换的滤网(图中未示出),所述容纳腔115开设有用于更换滤网的检修口116,具体地,所述风力动力腔113、导流腔112和容置腔114均设有检修口116,且每个检修口116处均设有可开合的防护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进风管131的通风通道上设置滤盒15,对抽入至进风管131内气体中的抛光粉尘进行过滤,同时在出风管133的出风口1331处设置集尘袋,起到了双层过滤的效果,进一步避免抛光粉尘排出到空气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管141包括主水管1411和连接于主水管1411两端的分支管1412,所述主水管1411贴合于除尘腔111内设有排水口1111的侧壁上,两个所述分支管1412垂直于主水管1411并沿水平方向延伸。

通过这样的设置,增大了对除尘腔111内的喷淋范围,提高了降尘的效果,同时,主水管1411和分支管1412可对除尘腔111的侧壁进行冲刷,避免抛光粉尘吸附在除尘腔111的内壁上,减少对壳体11的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腔111底部于所述排水口1111两侧各设有一个挡水板1112,所述挡水板1112沿排水口1111朝向方向延伸。通过设置挡水板1112,喷淋管141上落下的水不能直接流入到排水口1111内,受到挡水板1112的阻挡作用,改变了水流的流动方向,增大了水流的流动覆盖面积,从而使水流能够更彻底地对除尘腔111底部进行清洁,提高了清洁效果。

优选地,所述除尘腔111内设有排水口1111的侧壁呈倾斜导向设置。由于除尘腔111内设有排水口1111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1311,气流主要往进风口1311方向流动,抛光粉尘容易吸附在设有进风口1311的侧壁上,通过将其设置成倾斜导向结构,可利于对该侧壁进行冲刷,提高清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于所述抛光轮121上方设有挡板117,所述挡板117和所述壳体11之间设有使挡板117可相对壳体11进行滑动调节并收纳进除尘腔111内的滑动导向机构。

通过在挡板117和壳体11之间设置滑动导向机构,使挡板117可滑动收纳到除尘腔111内,在对抛光轮121进行检修或更换时,可避免挡板117对抛光轮121造成遮挡,从而便于对抛光轮121进行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117沿所述抛光轮121的圆周方向延伸成弧形状,且所述挡板117与所述抛光轮121同心设置,即所述挡板117的圆弧中心线与所述抛光轮121的中心轴线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板117的圆弧中心线也可与所述抛光轮121的中心轴线不重合。

通过将挡板117设计成弧形状,该弧形角度与抛光轮121相匹配,使挡板117能够更好地对抛光轮121进行遮挡,起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导向机构包括沿所述挡板117的弧面延伸方向开设的导向孔1171,以及连接于壳体11上并可穿过所述导向孔1171的导向件。通过在挡板117的弧面延伸方向上开设导向孔1171,在挡板117收纳的过程中,挡板117可绕着抛光轮121的中心轴线进行转动,避免挡板117在收纳的过程中与抛光轮121发生碰撞,使收纳过程更加顺畅。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1的外壁于所述挡板117上方延伸设有安装板118,所述安装板118上开设有安装孔(图中未示出),所述导向件包括可穿过所述安装孔使挡板117和安装板118固定的螺纹紧固件。优选地,所述安装板118呈弧形状并与所述挡板117的弧形表面相贴合。

通过在壳体11的外壁上延伸设置安装板118,增大了与挡板117的连接面积,提升了挡板117滑动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也提高了挡板117与壳体11连接的稳定性。而且,通过将安装板118设置成弧形状,更好地与挡板117的弧形表面贴合,为挡板117的滑动调节提供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也提升了挡板117滑动调节的稳定性。另外,通过设置螺纹紧固件,可对挡板117进行松紧调节,在不需要滑动挡板117时,可利用螺纹紧固件对挡板117进行固定,避免挡板117松动而带来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118上沿所述导向孔1171的延伸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内对应安装有所述螺纹紧固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18上沿导向孔1171延伸方向开设有两个所述安装孔。通过设置两个以上的安装孔,为挡板117的滑动调节提供了更多的约束,防止挡板117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左右摇摆,提高了挡板117与安装板118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117相对所述抛光轮121呈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挡板117上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导向孔117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117上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两个导向孔1171。

通过设置多个导向孔1171,使挡板117相对安装板118进行滑动调节时更加稳定,避免挡板117发生左右摇摆,也增加了挡板117与安装板118的紧固点,提高了挡板117与安装板118连接的可靠性。

具体地,所述导向孔1171开设于所述抛光轮121在挡板117上投影位置的侧方。即所述导向孔1171与抛光轮121不相对设置。通过这样设置,使导向孔1171避开抛光轮121,便于挡板117的拆装,同时,也可以避免螺纹紧固件与抛光轮121发生接触,降低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117包括主挡板1172和两个侧挡板1173,两个所述侧挡板1173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挡板1172的两侧,所述主挡板1172沿所述抛光轮121的圆周方向延伸,所述侧挡板1173分设于所述抛光轮121的两侧并与所述抛光轮121的端面平行。

通过设置主挡板1172和侧挡板1173,增大对抛光轮121的遮挡面积,避免在误操作的情况下外物与抛光轮121发生接触,进一步降低了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抛光机1适于与触压感应装置2电连接,抛光机1包括控制模块16,所述抛光驱动模块122与所述控制模块16电连接,所述抛光驱动模块122用于驱动抛光轮121转动,所述控制模块16用于响应触压感应装置2发出的释压感应信号并驱使抛光驱动模块122停止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压感应装置2可安装于座椅上以接收触压感应作用,具体地,当工作人员坐在座椅上时对触压感应装置2进行触压,而当工作人员离开座椅时,触压感应装置2释压,此时会发出释压感应信号,从而使抛光驱动模块122停止工作。

控制模块16可响应安装于座椅上的触压感应装置2发送的释压感应信号并驱使抛光驱动模块122停止工作,当工作人员离开座椅时,抛光驱动模块122可自动停止工作,使抛光轮121停止转动,从而降低了安全隐患,也避免电能的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抛光机1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16电连接的无线接收模块17,所述无线接收模块17用于接收触压感应装置2发出的无线信号并发送至控制模块16。具体地,抛光机1和触压感应装置2的无线通信方式可以为wifi或蓝牙。通过采用无线通信连接的方式,减少电缆的使用,连接更加方便,而且也降低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1的外壁于所述抛光轮121上方设有照明灯18和横流风扇19。具体地,所述横流风扇19设置于照明灯18的上方。通过在抛光轮121上方设置照明灯18和横流风扇19,为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供照明和风动的便利功能,使工作人员操作更加舒适,而横流风扇19既能为工作人员降温,提高人体舒适度,也可以为照明灯18降温,提高电器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1的外壁上设有朝向斜下方的倾斜面,所述照明灯18和所述横流风扇19安装于所述倾斜面上。设置向外倾斜的倾斜面,使照明灯18和横流风扇19相对于抛光轮121来说更加靠外,即更加靠近人体,避免光线和气流受到遮挡,提高照明效果和降温效果。而且,由于照明灯18和横流风扇19安装于倾斜面上,照明灯18和和横流风扇19朝向斜下方,即朝向工作人员的操作位置,可以起到更好的照明效果和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面于所述横流风扇19上方设有导流板119,所述导流板119朝斜下方方向延伸。通过在横流风扇19上方设置导流板119,使气流能够更多地吹向工作人员的工作位置,提高降温效果的同时也能减少无效电能的损耗。

在本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6还可用于响应所述释压感应信号并驱使横流风扇19和照明灯18停止工作。当工作人员离开座位时,控制模块16接收到释压感应信号,自动驱使横流风扇19和照明灯18停止工作,进一步起到了降低电能浪费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16还在接收到释压感应信号时驱使风机132和水泵143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抛光安全系统,包括上述的抛光机1和触压感应装置2,所述触压感应装置2包括触压感应模块21,所述触压感应模块21用于在释压时向控制模块16发送释压感应信号,所述控制模块16用于响应所述释压感应信号并驱使抛光驱动模块122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触压感应装置2还包括与所述触压感应模块21电连接的无线发送模块22,所述无线发送模块22用于向所述控制模块16发送无线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的抛光机1以及安装于座椅上的触压感应装置2,在工作人员离开座椅时可使抛光轮121停止转动,提高了抛光机1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抛光机1中,通过在除尘腔111内设置抽风装置13和喷淋装置,利用抽风装置13的负压作用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吸入除尘腔111内,再利用喷淋管141进行喷淋,将除尘腔111内的粉尘通过喷淋水并经过排水口1111排出,从而起到了避免抛光粉尘污染周围环境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抛光机1中,通过在挡板117和壳体11之间设置滑动导向机构,使挡板117可滑动收纳到腔体内,在对抛光轮121进行检修更换时,可避免挡板117对抛光轮121造成遮挡,从而便于对抛光轮121进行更换。

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抛光机1中,控制模块16可响应安装于座椅上的触压感应装置2发送的释压感应信号并驱使抛光驱动模块122停止工作,当工作人员离开座位时,抛光驱动模块122可自动停止工作,使抛光轮121停止转动,从而降低了安全隐患,也避免的电能的浪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抛光机,其特征是:包括壳体、抛光装置、抽风装置和喷淋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除尘腔,所述抛光装置安装于除尘腔开口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安装于除尘腔内的喷淋管,所述抽风装置包括连通至所述除尘腔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抛光装置,所述除尘腔底部于所述进风口正下方开设有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是:还包括水循环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集水槽、过滤装置和水泵,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用于对排水口流出的污水进行过滤,所述水泵用于将集水槽内经过过滤的水输送至喷淋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槽内设有隔网,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放置于隔网上方的过滤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是:所述壳体设有导流腔,所述导流腔通过排水口与除尘腔连通,所述导流腔于所述集水槽上方设有出水口,所述导流腔底部由排水口向出水口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槽顶部设有用于安装水泵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盖设有盖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是:所述抽风装置包括风机和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和所述进风管分别连接于所述风机上,所述出风管延伸至壳体底部,所述出风管的出风口处设有集尘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是:所述进风管在通风通道上设有滤盒,所述壳体内设有可供所述滤盒放置的容纳腔,所述滤盒内设有可更换的滤网,所述容纳腔开设有用于更换滤网的检修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是:所述喷淋管包括主水管和连接于主水管两端的分支管,所述主水管贴合于除尘腔内设有排水口的侧壁上,两个所述分支管垂直于主水管并沿水平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是:所述除尘腔底部于所述排水口两侧各设有一个挡水板,所述挡水板沿排水口朝向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是:所述除尘腔内设有排水口的侧壁呈倾斜导向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抛光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抛光机包括壳体、抛光装置、抽风装置和喷淋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除尘腔,所述抛光装置安装于除尘腔开口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安装于除尘腔内的喷淋管,所述抽风装置包括连通至所述除尘腔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抛光装置,所述除尘腔底部于所述进风口正下方开设有排水口。通过在除尘腔内设置抽风装置和喷淋装置,利用抽风装置的负压作用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吸入除尘腔内,再利用喷淋管进行喷淋,将除尘腔内的粉尘通过喷淋水并经过排水口排出,从而起到了避免抛光粉尘污染周围环境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达;李永权;孟凡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顶固集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