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153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涉及电动缸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缸是将伺服电机与丝杠一体化设计的模块化产品,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全新革命性产品,和常见的液压缸和气缸相比,电动缸具有使用寿命长,传动精度高、响应迅速、低噪音低震动、抗污染能力强、维护方便等优点,因此,电动缸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上都有应用,比如工业加工,航空航天,医疗机械等领域。

但是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电动缸的伺服电机驱动力度有限,进而导致电动缸的驱动有限,使电动缸不便于适应对重力推动,限制着电动缸的使用场合和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该装置包括外壳和驱动装置,所述外壳内中部竖直设置有滚珠螺杆,所述滚珠螺杆竖直贯穿滚珠螺母,且与滚珠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外壳顶端通过螺栓与驱动装置相互锁固,所述滚珠螺杆顶端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传动机构、固定板和伺服电机,所述连接传动机构左右两侧顶端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连接传动机构顶端右侧通过螺栓与伺服电机相互锁固,所述连接传动机构底端通过螺栓与外壳相互锁固,且连接传动机构底端与滚珠螺杆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滚珠螺母外侧通过螺栓与滑块相互锁固,所述滑块内部左右两侧均贯穿有光杆,且光杆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外壳相互锁固,所述滑块底端左右两侧分别与活动杆相互焊接,且活动杆底端贯穿外壳伸出与连接板相互焊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传动机构包括支撑壳、第一蜗杆、第一蜗轮、固定转轴、小齿轮、大齿轮、第二蜗杆、第二蜗轮和连接轴,所述支撑壳内部右端竖直设置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左侧与第一蜗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蜗轮圆心处贯穿有固定转轴,所述固定转轴外侧前端设置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左侧与大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大齿轮圆心处与第二蜗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蜗杆左端与第二蜗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蜗轮圆心处通过连接轴与滚珠螺杆相连接,所述支撑壳底端通过螺栓与外壳相互锁固,所述支撑壳顶端右侧通过螺栓与伺服电机相互锁固,且伺服电机底端的输出轴与第一蜗杆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杆表面呈光滑状,且滑块内壁与光杆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结构一致,且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结构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一蜗杆底端和第一蜗轮前端分别设置有轴座,且轴座通过螺栓与支撑壳相互锁固。

优选的,所述小齿轮外侧卡齿大小和深度均与大齿轮一致,且大齿轮外径为小齿轮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固定转轴前后两端和连接轴顶端分别设置有支撑轴承,且支撑轴承嵌入至支撑壳前后两侧壁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均采用硬质合金材质。

优选的,所述小齿轮和大齿轮均采用齿轮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通过在电动缸的外壳顶端设置了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在伺服电机底部设置了连接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内部设置有多个扭矩增加结构,伺服电机驱动第一蜗杆带动第一蜗轮转动进行一次扭矩增加,通过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进行二次扭矩增加,且通过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进行三次扭矩增加,通过连接传动机构增加伺服电机的驱动扭矩,增加对电动缸内部的滚珠螺杆的驱动力度,进而增加电动缸的连接板的推动力度,使电动缸便于对重力推动,进而增加电动缸的使用场合和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壳内部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传动机构内部结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传动机构内部结构俯视剖面图。

其中:外壳-1、驱动装置-2、滚珠螺杆-3、滚珠螺母-4、滑块-5、光杆-6、活动杆-7、连接板-8、连接传动机构-21、固定板-22、伺服电机-23、支撑壳-211、第一蜗杆-212、第一蜗轮-213、固定转轴-214、小齿轮-215、大齿轮-216、第二蜗杆-217、第二蜗轮-218、连接轴-2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包括外壳1和驱动装置2,外壳1内中部竖直设置有滚珠螺杆3,滚珠螺杆3竖直贯穿滚珠螺母4,且与滚珠螺母4螺纹连接,外壳1顶端通过螺栓与驱动装置2相互锁固,滚珠螺杆3顶端与驱动装置2相连接,滚珠螺母4外侧通过螺栓与滑块5相互锁固,滑块5内部左右两侧均贯穿有光杆6,且光杆6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外壳1相互锁固,滑块5底端左右两侧分别与活动杆7相互焊接,且活动杆7底端贯穿外壳1伸出与连接板8相互焊接,光杆6表面呈光滑状,且滑块5内壁与光杆6贴合,对滑块5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驱动装置2包括连接传动机构21、固定板22和伺服电机23,连接传动机构21左右两侧顶端均设置有固定板22,连接传动机构21顶端右侧通过螺栓与伺服电机23相互锁固,连接传动机构21底端通过螺栓与外壳1相互锁固,且连接传动机构21底端与滚珠螺杆3相连接。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连接传动机构21包括支撑壳211、第一蜗杆212、第一蜗轮213、固定转轴214、小齿轮215、大齿轮216、第二蜗杆217、第二蜗轮218和连接轴219,支撑壳211内部右端竖直设置有第一蜗杆212,第一蜗杆212左侧与第一蜗轮213相互啮合,第一蜗轮213圆心处贯穿有固定转轴214,固定转轴214外侧前端设置有小齿轮215,小齿轮215左侧与大齿轮216相互啮合,大齿轮216圆心处与第二蜗杆217相连接,第二蜗杆217左端与第二蜗轮218相互啮合,第二蜗轮218圆心处通过连接轴219与滚珠螺杆3相连接,支撑壳211底端通过螺栓与外壳1相互锁固,支撑壳211顶端右侧通过螺栓与伺服电机23相互锁固,且伺服电机23底端的输出轴与第一蜗杆212相连接,第一蜗杆212和第二蜗杆217结构一致,且第一蜗轮213和第二蜗轮218结构一致,通过第一蜗杆212带动第一蜗轮213进行转动,且通过第二蜗杆517带动第二蜗轮518进行转动,第一蜗杆212底端和第一蜗轮213前端分别设置有轴座,且轴座通过螺栓与支撑壳211相互锁固,通过轴座对第一蜗杆212和第一蜗轮213进行支撑,且保证其旋转精度,小齿轮215外侧卡齿大小和深度均与大齿轮216一致,且大齿轮216外径为小齿轮215的两倍,减小小齿轮215转动时驱动大齿轮216所需的力度,固定转轴214前后两端和连接轴219顶端分别设置有支撑轴承,且支撑轴承嵌入至支撑壳211前后两侧壁内,通过支撑轴承对固定转轴214和连接轴219进行支撑固定,且保证其旋转精度,第一蜗杆212、第一蜗轮213、第二蜗杆217和第二蜗轮218均采用硬质合金材质,硬度高,且不易磨损,小齿轮215和大齿轮216均采用齿轮钢材质,硬度高,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在使用前,首先通过螺栓将固定板22锁固在所需的位置上,然后将伺服电机23的接电端口与外部带有电源的智能控制设备相连接,通过外部智能控制设备对伺服电机进行供电和控制,然后将连接板8与外部需要进行伸缩控制的设备零件进行连接;

第二,在使用时,控制伺服电机23产生动力通过输出轴带动第一蜗杆212进行转动,第一蜗杆212带动第一蜗轮213进行转动,转动进行一次扭矩增加,且第一蜗轮213通过圆心处的固定转轴214带动小齿轮215进行转动,小齿轮215带动大齿轮216进行转动,由于小齿轮215外侧卡齿大小和深度均与大齿轮216一致,且大齿轮216外径为小齿轮215的两倍,减小小齿轮215转动时驱动大齿轮216所需的力度,进行二次扭矩增加,大齿轮216带动圆心处的第二蜗杆217进行转动,第二蜗杆217带动第二蜗轮218进行转动,进行三次扭矩增加,第二蜗轮218通过圆心处的连接轴219带动滚珠螺杆3进行转动,通过连接传动机构21增加伺服电机23的驱动扭矩,增加对电动缸内部的滚珠螺杆3的驱动力度,进而增加电动缸的连接板8的推动力度;

第三,由于光杆6表面呈光滑状,且滑块5内壁与光杆6贴合,对滑块5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使滚珠螺杆3转动时通过与滚珠螺母4之间的螺纹配合带动滚珠螺母4进行移动,且滚珠螺母4通过活动杆7带动连接板8进行伸缩,且连接板8带动外部连接的设备零件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通过在电动缸的外壳1顶端设置了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通过在伺服电机23底部设置了连接传动机构21,连接传动机构21内部设置有多个扭矩增加结构,伺服电机23驱动第一蜗杆212带动第一蜗轮213转动进行一次扭矩增加,通过小齿轮215带动大齿轮216进行二次扭矩增加,且通过第二蜗杆217带动第二蜗轮218进行三次扭矩增加,通过连接传动机构21增加伺服电机23的驱动扭矩,增加对电动缸内部的滚珠螺杆3的驱动力度,进而增加电动缸的连接板8的推动力度,使电动缸便于对重力推动,进而增加电动缸的使用场合和应用领域。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中部竖直设置有滚珠螺杆(3),所述滚珠螺杆(3)竖直贯穿滚珠螺母(4),且与滚珠螺母(4)螺纹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2),所述外壳(1)顶端通过螺栓与驱动装置(2)相互锁固,所述滚珠螺杆(3)顶端与驱动装置(2)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连接传动机构(21)、固定板(22)和伺服电机(23),所述连接传动机构(21)左右两侧顶端均设置有固定板(22),所述连接传动机构(21)顶端右侧通过螺栓与伺服电机(23)相互锁固,所述连接传动机构(21)底端通过螺栓与外壳(1)相互锁固,且连接传动机构(21)底端与滚珠螺杆(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螺母(4)外侧通过螺栓与滑块(5)相互锁固,所述滑块(5)内部左右两侧均贯穿有光杆(6),且光杆(6)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外壳(1)相互锁固,所述滑块(5)底端左右两侧分别与活动杆(7)相互焊接,且活动杆(7)底端贯穿外壳(1)伸出与连接板(8)相互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传动机构(21)包括支撑壳(211)、第一蜗杆(212)、第一蜗轮(213)、固定转轴(214)、小齿轮(215)、大齿轮(216)、第二蜗杆(217)、第二蜗轮(218)和连接轴(219),所述支撑壳(211)内部右端竖直设置有第一蜗杆(212),所述第一蜗杆(212)左侧与第一蜗轮(213)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蜗轮(213)圆心处贯穿有固定转轴(214),所述固定转轴(214)外侧前端设置有小齿轮(215),所述小齿轮(215)左侧与大齿轮(216)相互啮合,所述大齿轮(216)圆心处与第二蜗杆(217)相连接,所述第二蜗杆(217)左端与第二蜗轮(218)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蜗轮(218)圆心处通过连接轴(219)与滚珠螺杆(3)相连接,所述支撑壳(211)底端通过螺栓与外壳(1)相互锁固,所述支撑壳(211)顶端右侧通过螺栓与伺服电机(23)相互锁固,且伺服电机(23)底端的输出轴与第一蜗杆(21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杆(6)表面呈光滑状,且滑块(5)内壁与光杆(6)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杆(212)和第二蜗杆(217)结构一致,且第一蜗轮(213)和第二蜗轮(218)结构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杆(212)底端和第一蜗轮(213)前端分别设置有轴座,且轴座通过螺栓与支撑壳(211)相互锁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215)外侧卡齿大小和深度均与大齿轮(216)一致,且大齿轮(216)外径为小齿轮(215)的两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转轴(214)前后两端和连接轴(219)顶端分别设置有支撑轴承,且支撑轴承嵌入至支撑壳(211)前后两侧壁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出杆电动缸,包括外壳、驱动装置、滚珠螺杆、滚珠螺母、滑块、光杆、活动杆和连接板,通过在电动缸的外壳顶端设置了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在伺服电机底部设置了连接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内部设置有多个扭矩增加结构,伺服电机驱动第一蜗杆带动第一蜗轮转动进行一次扭矩增加,通过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进行二次扭矩增加,且通过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进行三次扭矩增加,通过连接传动机构增加伺服电机的驱动扭矩,增加对电动缸内部的滚珠螺杆的驱动力度,进而增加电动缸的连接板的推动力度,使电动缸便于对重力推动,进而增加电动缸的使用场合和应用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冀望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