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天然气等非常规油气藏完井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压后全通径滑套。
背景技术:
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致密油气藏需要进行压裂改造,常用的压裂改造管柱为封隔器和投球滑套管柱,该管柱通过投入与投球滑套相匹配的球依次打开对应的滑套,实现相应层位的压裂改造。
封隔器和投球滑套压裂管柱中,封隔器内通径可实现与压裂管柱内通径相同,而管柱上的投球滑套由于与不同级差的球相匹配,因此整个管柱在每个投球滑套处均存有缩径,导致整个压裂管柱在施工结束后,无法实现全通径,影响后期测试等作业。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压裂施工结束后,压裂管柱上的投球滑套实现全通径的压后全通径滑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投球即可实现滑套的开启和关闭,施工成本低,施工风险小的可多次启闭式滑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压后全通径滑套,包括滑套本体、支撑套、内滑套、外滑套,所述滑套本体侧壁上设有喷砂口,所述支撑套通过剪钉密封安装在所述滑套本体内壁的喷砂口处,且支撑套上设有与所述喷砂口匹配的出砂口,所述外滑套位于所述滑套本体内壁上,且所述外滑套通过所述支撑套的配合可使得所述外滑套与所述滑套本体内壁固定或者分离,所述内滑套一端与所述支撑套密封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外滑套通过剪钉密封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内滑套能将所述出砂口挡住;
所述内滑套通过憋压实现与所述外滑套分离下行,所述支撑套通过憋压实现与所述滑套本体分离,且所述支撑套下行时使得所述外滑套与所述滑套本体内壁分离下行,从而实现滑套全通径。
进一步的,所述外滑套一端形成若干相互分离的分瓣爪,所述支撑套外壁为上细下粗的变径结构,所述支撑套外径较粗侧的外壁与所述外滑套的分瓣爪内侧紧密接触,使得所述外滑套通过分瓣爪与所述滑套本体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滑套内壁上设有至少两层台阶结构,使得所述支撑套、内滑套下行时落到所述台阶结构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套通过剪钉与所述滑套本体的喷砂口上方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压裂滑套,压裂结束后,支撑套、内滑套、外滑套均可脱离滑套本体,可以实现全通径,能够满足后期测试等作业需求。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后全通径滑套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后全通径滑套的内滑套下行后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向滑套内投入与支撑套相匹配的球的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套全通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后全通径滑套的外滑套的轴向结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后全通径滑套的外滑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就结合图1-6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后全通径滑套,包括滑套本体1、支撑套4、内滑套5、外滑套6,所述滑套本体1侧壁上设有喷砂口8,所述支撑套4通过剪钉3密封安装在所述滑套本体1内壁的喷砂口8处,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套4通过剪钉与所述滑套本体1的喷砂口上方的内壁固定连接,并安装有密封圈2,且支撑套4上设有与所述喷砂口8匹配的出砂口9,所述外滑套6位于所述滑套本体1内壁上,且所述外滑套6通过所述支撑套4的配合可使得所述外滑套6与所述滑套本体1内壁固定或者分离,所述内滑套5一端与所述支撑套4密封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外滑套6通过剪钉7密封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内滑套5两端与支撑套4、外滑套6接触处设有密封圈,使得所述内滑套5能将所述出砂口挡住;
所述内滑套5通过憋压实现与所述外滑套6分离下行,所述支撑套4通过憋压实现与所述滑套本体1分离,且所述支撑套4下行时使得所述外滑套6与所述滑套本体1内壁分离下行,从而实现滑套全通径。
具体的,如图5、6,所述外滑套6一端形成若干相互分离的分瓣爪601,所述支撑套4外壁为上细下粗的变径结构,所述支撑套4外径较粗侧的外壁与所述外滑套6的分瓣爪内侧紧密接触,使得所述外滑套6通过分瓣爪与所述滑套本体1螺纹连接,当支撑套4下行时,由于支撑套4外壁上部为较细结构,外滑套的分瓣爪留出回缩空间,使其与滑套本体1实现脱离,使得所述外滑套6与所述滑套本体1内壁分离下行,从而实现滑套全通径。
进一步的,可以考虑,所述外滑套6内壁上设有至少两层台阶结构,使得所述支撑套4、内滑套5下行时落到所述台阶结构上。
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滑套与压裂管柱一起下入,管柱下到设计位置后,座封封隔器,投与滑套相匹配的球,球落入内滑套5处憋压,剪断剪钉7,内滑套5落入外滑套6台阶处,同时让出喷砂孔,进行该层位的压裂施工,压裂施工结束后,投入与支撑套4相匹配的球,球落入球座处,憋压剪断剪钉3,支撑套下行,为外滑套6上面的分瓣爪留出回缩空间,使其与滑套本体1实现脱离,实现滑套全通径。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1.压后全通径滑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套本体、支撑套、内滑套、外滑套,所述滑套本体侧壁上设有喷砂口,所述支撑套通过剪钉密封安装在所述滑套本体内壁的喷砂口处,且支撑套上设有与所述喷砂口匹配的出砂口,所述外滑套位于所述滑套本体内壁上,且所述外滑套通过所述支撑套的配合可使得所述外滑套与所述滑套本体内壁固定或者分离,所述内滑套一端与所述支撑套密封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外滑套通过剪钉密封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内滑套能将所述出砂口挡住;
所述内滑套通过憋压实现与所述外滑套分离下行,所述支撑套通过憋压实现与所述滑套本体分离,且所述支撑套下行时使得所述外滑套与所述滑套本体内壁分离下行,从而实现滑套全通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后全通径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滑套一端形成若干相互分离的分瓣爪,所述支撑套外壁为上细下粗的变径结构,所述支撑套外径较粗侧的外壁与所述外滑套的分瓣爪内侧紧密接触,使得所述外滑套通过分瓣爪与所述滑套本体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后全通径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滑套内壁上设有至少两层台阶结构,使得所述支撑套、内滑套下行时落到所述台阶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后全通径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通过剪钉与所述滑套本体的喷砂口上方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