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驱动机构,其涉及一种新型电动车后桥驱动机构;属于电动车驱动机构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后桥驱动机构是电动车的驱动总成,通常由电机通过减速器与差速器谅解而成。由于电机、减速器、差速器三大部件各自独立,因此存在驱动总成结构复杂、体积大、重量重、传动效率低、齿轮噪音大等缺陷,不能满足新型电动车的技术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效率高的新型电动车后桥驱动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由电机驱动的差速器,所述电机由位于机壳内的电枢部件和转子部件构成;其中:
所述机壳由壳体、分别固定在该壳体两端的左端盖和右端盖构成,电枢部件固定在机壳中,所述转子部件由位于机壳与电枢部件之间的转子、固定在该转子上的若干磁钢构成;所述差速器由位于机壳中与转子固定连接并支承于机壳上的齿轮架、通过齿轮轴安装在该齿轮架中的两个行星锥齿轮、安装在齿轮架中并与两行星锥齿轮同时啮合的右太阳锥齿轮、安装在齿轮架中并与两行星锥齿轮同时啮合的左太阳锥齿轮构成;右太阳锥齿轮与支承在右端盖上的右半轴固定连接,左太阳锥齿轮与支承在左端盖上的左半轴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以内嵌于电机转子部件中的差速器替代电机轴,使电机转子部件与差速器合二为一;既可省略电机轴和减速器、大大简化了驱动总成结构,又能缩小驱动总成的体积、减轻其重量、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磁钢2、电枢部件3、齿轮架4、右端盖5、右半轴6、齿右太阳锥齿轮7、行星锥齿轮8、齿轮轴9、左半轴10、左端盖11、左太阳锥齿轮12、转子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机壳由壳体1、分别固定在该壳体两端的左端盖11和右端盖5构成,位于机壳中的电枢部件3通过螺栓(图中未标示出)固定在右端盖5上,转子部件由位于机壳与电枢部件3之间的转子13、固定在该转子上的若干磁钢2构成。
差速器由位于机壳中并通过螺栓(图中未标示出)与转子13固定连接的齿轮架4、通过齿轮轴9安装在该齿轮架中的两个行星锥齿轮8、安装在齿轮架4中并与两行星锥齿轮8同时啮合的右太阳锥齿轮7、安装在齿轮架4中并与两行星锥齿轮8同时啮合的左太阳锥齿轮12构成,齿轮架4的两端通过轴承(图中未标示出)分别支承在左端盖11和右端盖5上。通过另外的轴承(图中未标示出)支承在右端盖5上的右半轴6与右太阳锥齿轮7固定连接,通过另外的轴承(图中未标示出)支承在左端盖11上的左半轴10与左太阳锥齿轮12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电机接通电源后,转子13通过齿轮架4带动齿轮轴9绕转子13的轴线转动,两个行星锥齿轮8分别通过左太阳锥齿轮12、右太阳锥齿轮7对应地带动左半轴10和右半轴6差速转动。
1.一种新型电动车后桥驱动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差速器,所述电机由位于机壳内的电枢部件和转子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由壳体(1)、分别固定在该壳体两端的左端盖(11)和右端盖(5)构成,电枢部件(3)固定在机壳中,所述转子部件由位于机壳与电枢部件(3)之间的转子(13)、固定在该转子上的若干磁钢(2)构成;
所述差速器由位于机壳中与转子(13)固定连接并支承于机壳上的齿轮架(4)、通过齿轮轴(9)安装在该齿轮架中的两个行星锥齿轮(8)、安装在齿轮架(4)中并与两行星锥齿轮(8)同时啮合的右太阳锥齿轮(7)、安装在齿轮架(4)中并与两行星锥齿轮(8)同时啮合的左太阳锥齿轮(12)构成;右太阳锥齿轮(7)与支承在右端盖(5)上的右半轴(6)固定连接,左太阳锥齿轮(12)与支承在左端盖(11)上的左半轴(10)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