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
背景技术:
油田的各类生产井的井内充满了地层流体或修井液。修井作业下入油管后,油管外部的环空和油管内部的空间会形成u型管原理,油管的内腔会充满液体。在提出油管过程中,油管内腔的液体会从管柱最底部不断的泄出到井筒内,正常情况下的提下管柱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但是,在井内管柱受地层返砂、井下异物、下井工具失效等因素的影响,管柱内腔会被堵塞,在提管柱过程中,油管内腔的液体无法泄出而随提出的油管带出井筒,这种现象叫做“湿起管柱”或“提堵管”作业。
湿起管柱时,随着管柱的提出,井内液体也会跟随提出。在起完一个单根座吊卡时,油管停止运动而油管内的液体在惯性的作用下还会上升,就会造成油管内的液体会从油管顶部外溢并洒落在井口周围。由于受管柱内腔的天然气、修井机绞车的速度差等影响,井液从高空洒落,井口操作人员会被油水浇头,如果一口井的几百根油管全部提完,而井内液体一般含有大量的原油及其它矿物质,会对井口周围造成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如果现场有风时则井液会随着风向进一步扩大污染面积;井内液体洒到井口附近人员身体、工具上会增大施工难度,不仅延长了作业占井时间,还会造成操作人员意外滑倒摔伤的隐患。
其中,传统的方法有顶部液体收集和顶部安装丝堵等方式,这些方法在安装的过程中费时费力,同时还存在气体难泄压问题。
研究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方法安装费时、费力,同时还存在气体难泄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主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解决了传统方法安装费时、费力,同时还解决了气体难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包括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在油管接箍上的连接头、设置在所述连接头远离油管接箍的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连通油管接箍的空腔的限压排气孔与堵塞进气孔,所述限压排气孔内设置有第一封堵装置,所述第一封堵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限压排气孔的上端的上调压管、设置在所述限压排气孔的下端用于堵住所述限压排气孔的第一堵块、设置在所述上调压管与第一堵块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限压排气孔的下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间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堵块的横截面积大于限压排气孔的下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所述限压排气孔中间段的横截面积,所述上调压管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堵塞进气孔内设置有第二封堵装置,所述第二封堵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堵塞进气孔的下端的下调压管、设置在所述限压排气孔的上端用于堵住所述堵塞进气孔的第二堵块、设置在所述下调压管与第二堵块之间的所述弹性元件,所述堵塞进气孔的上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间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堵块的横截面积大于堵塞进气孔的上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所述堵塞进气孔中间段的横截面积,所述下调压管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限压排气孔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堵块的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限压排气孔的中间段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堵塞进气孔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堵块的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堵塞进气孔的中间段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堵块与所述第二堵块均为球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堵块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堵块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连接头与油管接箍之间、所述上调压管与所述限压排气孔之间、所述下调压管与所述堵塞进气孔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优选地,所述压板的顶面设置有提篮。
优选地,所述提篮上设置有用于系保险游丝绳的提环,所述提篮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提环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
优选地,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密封圈。
本申请文件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油管接箍上的连接头、设置在连接头远离油管接箍的压板,压板上设置有连通油管接箍的空腔的限压排气孔与堵塞进气孔,限压排气孔内设置有第一封堵装置,堵塞进气孔内设置有第二封堵装置,当油管内的压强变大时,限压排气孔开启,释放油管内的气体,降低油管内的压强;当油管内的压强变小时,堵塞进气孔开启,外界的气体进入到油管内,方便油管内的液体排出。其中第一封堵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限压排气孔的上端的上调压管、设置在限压排气孔的下端用于堵住限压排气孔的第一堵块、设置在上调压管与第一堵块之间的弹性元件,当油管内的压强变大时,气体将第一堵块沿限压排气孔的轴向方向顶起,由于限压排气孔的下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间段的横截面积,第一堵块的横截面积大于限压排气孔的下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限压排气孔中间段的横截面积,上调压管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一通孔,气体随着第一堵块与限压排气孔之间的间隙向外排出,弹性元件在气体压强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产生弹力,气体排出后,油管内的压强减小,弹性元件在弹力的作用下,将第一堵块推送到限压排气孔的下端,将限压排气孔的下端堵住;第二封堵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堵塞进气孔的下端的下调压管、设置在限压排气孔的上端用于堵住堵塞进气孔的第二堵块、设置在下调压管与第二堵块之间的弹性元件,当油管内的压强变大时,气体将第二堵块沿堵塞进气孔的轴向方向向下压,由于堵塞进气孔的上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间段的横截面积,第二堵块的横截面积大于堵塞进气孔的上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堵塞进气孔中间段的横截面积,下调压管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二通孔,气体随着第二堵块与堵塞进气孔之间的间隙向油管内输送气体,弹性元件在气体压强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产生弹力,气体向内输送的过程中,油管内的压强增大,弹性元件在弹力的作用下,将第二堵块推送到堵塞进气孔的上端,将堵塞进气孔的上端堵住,人们在湿起管柱时,避免了液体外泄,如此设置,工作人间将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组装好后,与油管接箍可拆卸的连接,在安装的过程中省时、省事、省力,起钻过程中管柱内的液体不会因为惯性或晃动洒出而落在地面;人们在提单根时,在井液的抽力作用下第二堵块离开堵塞进气孔的上端面、从而使单根油管顺利泄液;在井内有气体上顶出现压力的特殊情况下,可以打开限压排气孔、泄掉部分压力;杜绝了湿起管柱时的井口附近的污染、降低了人员滑到的安全风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头;2、提环;3、提篮;4、限压排气孔;5、压板;6、堵塞进气孔;7、密封圈;8、上调压管;9、弹簧;10、第一堵块;11、第一支撑座;12、第二堵块;13、下调压管;14、第二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解决了传统方法安装费时、费力,同时还解决了气体难泄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包括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在油管接箍上的连接头1、设置在连接头1远离油管接箍的压板5,为了方便安装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的连接头1与油管接箍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压板5上设置有连通油管接箍的空腔的限压排气孔4与堵塞进气孔6,限压排气孔4内设置有第一封堵装置,堵塞进气孔6内设置有第二封堵装置,当油管内的压强变大时,限压排气孔4开启,释放油管内的气体,降低油管内的压强;当油管内的压强变小时,堵塞进气孔6开启,外界的气体进入到油管内,方便油管内的液体排出。其中第一封堵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限压排气孔4的上端的上调压管8、设置在限压排气孔4的下端用于堵住限压排气孔4的第一堵块10、设置在上调压管8与第一堵块10之间的弹性元件,当油管内的压强变大时,气体将第一堵块10沿限压排气孔4的轴向方向顶起,由于限压排气孔4的下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间段的横截面积,第一堵块10的横截面积大于限压排气孔4的下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限压排气孔4中间段的横截面积,上调压管8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一通孔,气体随着第一堵块10与限压排气孔4之间的间隙向外排出,弹性元件在气体压强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产生弹力,气体排出后,油管内的压强减小,弹性元件在弹力的作用下,将第一堵块10推送到限压排气孔4的下端,将限压排气孔4的下端堵住;第二封堵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堵塞进气孔6的下端的下调压管13、设置在限压排气孔4的上端用于堵住堵塞进气孔6的第二堵块12、设置在下调压管13与第二堵块12之间的弹性元件,当油管内的压强变大时,气体将第二堵块12沿堵塞进气孔6的轴向方向向下压,由于堵塞进气孔6的上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间段的横截面积,第二堵块12的横截面积大于堵塞进气孔6的上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堵塞进气孔6中间段的横截面积,下调压管13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二通孔,气体随着第二堵块12与堵塞进气孔6之间的间隙向油管内输送气体,弹性元件在气体压强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产生弹力,气体向内输送的过程中,油管内的压强增大,弹性元件在弹力的作用下,将第二堵块12推送到堵塞进气孔6的上端,将堵塞进气孔6的上端堵住,人们在湿起管柱时,避免了液体外泄,如此设置,工作人间将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组装好后,与油管接箍可拆卸的连接,在安装的过程中省时、省事、省力,起钻过程中管柱内的液体不会因为惯性或晃动洒出而落在地面;人们在提单根时,在井液的抽力作用下第二堵块12离开堵塞进气孔6的上端面、从而使单根油管顺利泄液;在井内有气体上顶出现压力的特殊情况下,可以打开限压排气孔4、泄掉部分压力;杜绝了湿起管柱时的井口附近的污染、降低了人员滑到的安全风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限制第一堵块10的位置,防止第一堵块10脱离限压排气孔4的下端面,限压排气孔4的下端设置有限制第一堵块10的第一支撑座11,且第一支撑座11的横截面积小于限压排气孔4中间段的横截面积,第一堵块10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支撑座11的横截面积。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限制第二堵块12的位置,防止第二堵块12脱离堵塞进气孔6的上端面,堵塞进气孔6的上端设置有限制第二堵块12的第二支撑座14,第二支撑座14的横截面积小于堵塞进气孔6的中间段的横截面积,同时第二堵块12的横截面积大与第二支撑座14的横截面积。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进气与排气,优先将第一堵块10与第二堵块12的形状均设置为球体。
本实施例中,第一堵块10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堵块12的横截面积,为了方便气体的排出同时防止在排出气体的同时带出油液,为了方便快速的使外界的气体进入到油管中,第一堵块10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堵块12的横截面积。
本实施例中,上调压管8与限压排气孔4之间、下调压管13与堵塞进气孔6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为了方便安装第一封堵装置与第二封堵装置,将第一封堵装置的上调压管8与限压排气孔4之间、第二封堵装置的下调压管13与堵塞进气孔6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同时,人们可以通过调节上调压管8与下调压管13的位置,更好地调节弹性元件的松紧度,使弹性元件处于合适的松紧度。
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为弹簧9,弹簧9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
本实施例中,压板5的顶面设置有提篮3,为了方便人们安装连接头1,人们可以通过旋转压板5顶面上的提篮3,使连接头1旋入油管接箍中。
本实施例中,提篮3上设置有用于系保险游丝绳的提环2,提篮3上设置有安装孔,提环2设置在安装孔中,提环2与安装孔相接触的位置,提环2的横截面积小于安装孔的横截面积,方便提环2在安装孔中转动,同时,提环2上连接保险游丝绳,防止意外情况下工具高空落下伤人,保证人们的安全。
本实施例中,连接头1上设置有密封圈7,避免油液从连街头与油管接箍的连接位置洒出油液。
本申请文件提供一种实施例,详细数数据分别为:连接头1上设置有压板5,压板5的上端连接有提篮3,提篮3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了一个10毫米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带有外径30毫米、内径20毫米钢圈的提环2,压板5上设置有沿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的轴向贯穿的限压排气孔4和堵塞进气孔6,限压排气孔4内设置有第一封堵装置,堵塞进气孔6设置有第二封堵装置,限压排气孔4下部设置有通径为6毫米的第一支撑座11,堵塞进气孔6上部设置有通径为12毫米的第二支撑座14,第一封堵装置包括封堵第一支撑座11且直径为8毫米的铬钼钢球、直径为1毫米螺距均为3毫米的钢丝弹簧、通过螺纹连接在限压排气孔4上端的上调压管8,第二封堵装置包括封堵第二支撑座14且直径为18毫米的铬钼钢球、直径为1毫米螺距均为3毫米的钢丝弹簧、通过螺纹连接在限压排气孔4下端的下调压管13,连接头1上设置有外径89毫米、内径73毫米材料为丁青橡胶的密封圈7,且连接头1上的螺纹为外径为73毫米的油管外螺纹。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表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不是对具体顺序的限制,仅仅只是用于区分各个部件或功能。所阐述的“上”“下”是在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处于如图1摆放状态时之所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1.一种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在油管接箍上的连接头(1)、设置在所述连接头(1)远离油管接箍的压板(5),所述压板(5)上设置有连通油管接箍的空腔的限压排气孔(4)与堵塞进气孔(6),所述限压排气孔(4)内设置有第一封堵装置,所述第一封堵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限压排气孔(4)的上端的上调压管(8)、设置在所述限压排气孔(4)的下端用于堵住所述限压排气孔(4)的第一堵块(10)、设置在所述上调压管(8)与第一堵块(10)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限压排气孔(4)的下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间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堵块(10)的横截面积大于限压排气孔(4)的下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所述限压排气孔(4)中间段的横截面积,所述上调压管(8)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堵塞进气孔(6)内设置有第二封堵装置,所述第二封堵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堵塞进气孔(6)的下端的下调压管(13)、设置在所述限压排气孔(4)的上端用于堵住所述堵塞进气孔(6)的第二堵块(12)、设置在所述下调压管(13)与第二堵块(12)之间的所述弹性元件,所述堵塞进气孔(6)的上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间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堵块(12)的横截面积大于堵塞进气孔(6)的上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所述堵塞进气孔(6)中间段的横截面积,所述下调压管(13)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二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排气孔(4)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堵块(10)的第一支撑座(11),所述第一支撑座(11)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限压排气孔(4)的中间段的横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进气孔(6)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堵块(12)的第二支撑座(14),所述第二支撑座(14)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堵塞进气孔(6)的中间段的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堵块(10)与所述第二堵块(12)均为球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堵块(10)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堵块(12)的横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与油管接箍之间、所述上调压管(8)与所述限压排气孔(4)之间、所述下调压管(13)与所述堵塞进气孔(6)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的顶面设置有提篮(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篮(3)上设置有用于系保险游丝绳的提环(2),所述提篮(3)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提环(2)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上设置有密封圈(7)。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