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眼修复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12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眼修复器,属于油田井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井眼修复器适用于钻井过程的井眼修整,井眼修复器在旋转时pdc齿能够切削地层,修整井壁,可用于随钻修整井眼或钻后修整井眼施工,提高井眼规则度,减少钻进过程中因钻头磨损或地层缩颈造成的井眼直径缩小的问题。能够保证钻具起下时的安全性和顺利起下作业,确保钻后电测工具和完井管柱顺利下入。

专利申请号为cn201320631778.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随钻防键槽井眼修复工具;该工具的主体上端外壁上设计有正螺旋齿,主体下端外壁上设计有反螺旋齿,正螺旋齿中间开有排屑槽,反螺旋齿中间开有排屑槽,正螺旋齿和反螺旋齿上均焊接有保径耐磨齿和切削齿。

上述专利实现了预防键槽的形成,处理修复已形成的微键槽,修整井壁,避免发生键槽卡钻。但是该修复工具该存在不足之处:

1.上下刀翼各设有两个,刀翼为整圈螺旋状设计,钻屑易卡在刀翼间的过流槽内,特别是有掉块出现时,不易排出;

2.每个刀翼切削齿为单排设计,切削齿间存在无法覆盖的圆周空间,特别是接近最大外径位置,在施工时极易磨损刀翼;

3.该工具的上下刀翼均为右旋,当钻具与刀翼旋转方向相同时,无法与井眼相互作用,无法降低钻具卡钻的风险。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井眼修复器,可以使钻屑易通过刀翼间的过流槽;切削齿覆盖圆周切削空间,使修复器具有更高的切削效率和工作寿命;钻具在钻进施工或上提时,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有效降低钻具卡钻风险。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眼修复器,包括钻杆主体,钻杆主体的上部固定有上螺旋刀翼,上螺旋刀翼为右旋刀翼,钻杆主体的下部固定有下螺旋刀翼,下螺旋刀翼为左旋刀翼;所述上螺旋刀翼与下螺旋刀翼均呈周向布置,数量分别为四个,上螺旋刀翼与下螺旋刀翼的螺旋均为三分之一螺旋;所述上螺旋刀翼和下螺旋刀翼的刀翼上均设有前后双排切削齿,切削齿呈圆周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螺旋刀翼与下螺旋刀翼上下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钻杆主体的上端部内设有钻杆内螺纹,钻杆主体的下端部外侧设有钻杆外螺纹;钻杆主体通过钻杆内螺纹与上部的钻杆螺纹连接,钻杆主体通过钻杆外螺纹与下部的钻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钻杆主体的内部设有内通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上、下螺旋刀翼的螺旋仅为三分之一螺旋,均为四刀翼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钻屑更容易通过刀翼间的过流槽;

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刀翼均设计前后双排切削齿,切削齿呈圆周交错布置,完全覆盖圆周切削空间,使修复器具有更高的切削效率和工作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施加钻压进行钻进施工时,钻具为右旋工作状态,下螺旋刀翼由于是左旋,因此与井眼相互作用,产生向上的推力,可以有效降低钻具卡钻风险,并且,本实用新型具备上提钻具倒划眼施工的能力,上提钻具右旋进行倒划眼施工时,上螺旋刀翼与井眼相互作用,产生下推力,同样可以有效降低钻具卡钻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钻杆主体,2-钻杆内螺纹,3-钻杆外螺纹,4-内通孔,5-上螺旋刀翼,6-下螺旋刀翼,7-切削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眼修复器,包括钻杆主体1,钻杆主体1的上端部内设有钻杆内螺纹2,钻杆主体1的下端部外侧设有钻杆外螺纹3;钻杆主体1通过钻杆内螺纹2与上部的钻杆螺纹连接,钻杆主体1通过钻杆外螺纹3与下部的钻杆螺纹连接。

所述钻杆主体1的内部设有内通孔4。

所述钻杆主体1的上部固定有上螺旋刀翼5,上螺旋刀翼5为右旋刀翼,上螺旋刀翼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上螺旋刀翼5呈周向布置,上螺旋刀翼5的螺旋为三分之一螺旋,非整圈螺旋状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钻屑更容易通过上螺旋刀翼5间的过流槽。

所述钻杆主体1的下部固定有下螺旋刀翼6,下螺旋刀翼6为左旋刀翼,下螺旋刀翼6与上螺旋刀翼5上下对称设置,下螺旋刀翼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下螺旋刀翼6呈周向布置,下螺旋刀翼6的螺旋为三分之一螺旋,非整圈螺旋状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钻屑更容易通过下螺旋刀翼6间的过流槽。

所述上螺旋刀翼5和下螺旋刀翼6的刀翼上均设有前后双排切削齿7,切削齿7呈圆周交错布置,切削齿7可以完全覆盖圆周切削空间,使修复器具有更高的切削效率和工作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连接在实现钻杆之间;在施加钻压进行钻进施工时,钻具为右旋工作状态,下螺旋刀翼6由于是左旋,因此与井眼相互作用,产生向上的推力,可以有效降低钻具卡钻风险,并且,本实用新型具备上提钻具倒划眼施工的能力,上提钻具右旋进行倒划眼施工时,上螺旋刀翼5与井眼相互作用,产生下推力,同样可以有效降低钻具卡钻风险;

本实用新型中上螺旋刀翼5和下螺旋刀翼6的螺旋仅为三分之一螺旋,均为四刀翼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钻屑更容易通过刀翼间的过流槽;

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刀翼均设计前后双排切削齿,切削齿呈圆周交错布置,完全覆盖圆周切削空间,使修复器具有更高的切削效率和工作寿命。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井眼修复器,包括钻杆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主体(1)的上部固定有上螺旋刀翼(5),上螺旋刀翼(5)为右旋刀翼,钻杆主体(1)的下部固定有下螺旋刀翼(6),下螺旋刀翼(6)为左旋刀翼;所述上螺旋刀翼(5)与下螺旋刀翼(6)均呈周向布置,数量分别为四个,上螺旋刀翼(5)与下螺旋刀翼(6)的螺旋均为三分之一螺旋;所述上螺旋刀翼(5)和下螺旋刀翼(6)的刀翼上均设有前后双排切削齿(7),切削齿(7)呈圆周交错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眼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旋刀翼(5)与下螺旋刀翼(6)上下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眼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主体(1)的上端部内设有钻杆内螺纹(2),钻杆主体(1)的下端部外侧设有钻杆外螺纹(3);钻杆主体(1)通过钻杆内螺纹(2)与上部的钻杆螺纹连接,钻杆主体(1)通过钻杆外螺纹(3)与下部的钻杆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眼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主体(1)的内部设有内通孔(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眼修复器,包括钻杆主体,钻杆主体的上部固定有上螺旋刀翼,上螺旋刀翼为右旋刀翼,钻杆主体的下部固定有下螺旋刀翼,下螺旋刀翼为左旋刀翼;上螺旋刀翼与下螺旋刀翼均呈周向布置,数量分别为四个,上螺旋刀翼与下螺旋刀翼的螺旋均为三分之一螺旋;上螺旋刀翼和下螺旋刀翼的刀翼上均设有前后双排切削齿,切削齿呈圆周交错布置;本实用新型可以使钻屑易通过刀翼间的过流槽;可以使切削齿覆盖圆周切削空间,使修复器具有更高的切削效率和工作寿命;钻具在钻进施工或上提时,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有效降低钻具卡钻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宋微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营汉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3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