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潜水电机,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甩砂结构的潜水电机。
背景技术:
潜水电机应用于深水中,深水中泥沙含量高,为了避免深水中的泥沙通过转子轴进入,往往需要在转子轴的伸出段设置甩砂套。现有的甩砂套外端为喇叭口形状,其余部位与转子轴过盈配合,喇叭口部分用于避免泥砂在甩砂套和转子轴的拐角部位堆积。过盈配合,用于使甩砂套与转子轴一起旋转,将泥砂甩开,避免沉积再随转子轴转动而进入电机内腔而出现故障。对于现有的甩砂套来说存在如下问题:过盈配合的可靠性较差,容易形成相对转动,进而将泥砂转入电机内腔;甩砂套的内端没有设置其他配合结构,泥砂等杂质容易在甩砂套的内端随转子轴转动而进入电机内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进甩砂结构的潜水电机,改进甩砂套结构,同时在甩砂套的内端配合不锈钢套,即改善了甩砂套随着转子轴一起旋转的可靠性,提高甩砂效果,又能够增强甩砂套内端防泥砂进入的能力,增加潜水电机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改进甩砂结构的潜水电机,包括电机壳体,设置在电机壳体内的转子轴,设置在电机壳体一端的电机端盖,所述转子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电机端盖,所述转子轴的伸出段配合甩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砂结构包括甩砂套和不锈钢套,所述伸出段的外端设置外花键结构,所述甩砂套套置于所述伸出段,所述甩砂套的至少一段内壁为内花键结构,所述内花键结构和外花键结构啮合,所述不锈钢套包括径向环圈和轴向套筒,所述轴向套筒为所述径向环圈的轴孔处上拉形成的轴向翻环,所述轴向套筒插入所述甩砂套的内端内腔,并与所述甩砂套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径向环圈与所述电机端盖配合。改进甩砂套结构,同时在甩砂套的内端配合不锈钢套,即改善了甩砂套随着转子轴一起旋转的可靠性,提高甩砂效果,又能够增强甩砂套内端防泥砂进入的能力,增加潜水电机的可靠性。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甩砂套的外端为喇叭口甩砂部,所述甩砂套的内端为所述轴向套筒的套筒插接部,所述套筒插接部与所述轴向套筒间隙配合,所述轴向套筒与所述伸出段间隙配合。套筒插接部与轴向套筒之间间隙配合,有利于在两者之间形成水润滑薄膜,既有利于减少摩擦而影响使用寿命,又能够防止泥砂进入甩砂套内随转子轴转动而进入电机内腔,有利于提高电机的防砂能力。甩砂套的外端为喇叭口甩砂部,能够避免在甩砂套外端堆积,也有利于提高电机的防砂能力。
所述甩砂套还包括中间部分的过盈配合部,所述喇叭口甩砂部和所述套筒插接部分别位于过盈配合部的两端,所述过盈配合部的外段的内壁设置所述内花键结构,所述过盈配合部的内段的内壁为光环部,所述光环部与所述伸出段的光部形成过盈配合。甩砂套不仅通过内花键结构和外花键结构的配合,还通过过盈配合部的过盈配合,使甩砂套能够始终随着转子轴一起转动,避免甩砂套和转子轴形成相对运动,有利于提高电机的甩砂防砂能力。
甩砂套整体为一体结构,为了顺利形成套筒插接部,所述过盈配合部和所述套筒插接部之间具有倾斜过渡部。倾斜过渡部不与套筒插接部的外端接触。
所述套筒插接部的内端与所述径向环圈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隔。在使用过程中,不锈钢套固定在电机端盖上,为相对静止的,而甩砂套是随着转子轴一起旋转运动,为了避免接触而磨损,采用间隔设置的方式,提高使用寿命、
所述轴向套筒的外端位于所述套筒插接部的外端的轴向内侧,即,所述轴向套筒的外端与所述倾斜过渡部的内壁间隔设置。
所述径向环圈上设置加强凹环或凸环,所述径向环圈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电机端盖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1、改进甩砂套结构,同时在甩砂套的内端配合不锈钢套,即改善了甩砂套随着转子轴一起旋转的可靠性,提高甩砂效果,又能够增强甩砂套内端防泥砂进入的能力,增加潜水电机的可靠性。2、套筒插接部与轴向套筒之间间隙配合,有利于在两者之间形成水润滑薄膜,既有利于减少摩擦而影响使用寿命,又能够防止泥砂进入甩砂套内随转子轴转动而进入电机内腔,有利于提高电机的防砂能力。甩砂套的外端为喇叭口甩砂部,能够避免在甩砂套外端堆积,也有利于提高电机的防砂能力。3、甩砂套不仅通过内花键结构和外花键结构的配合,还通过过盈配合部的过盈配合,使甩砂套能够始终随着转子轴一起转动,避免甩砂套和转子轴形成相对运动,有利于提高电机的甩砂防砂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甩砂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文涉及的内端为靠近电机主体的方向为内端,外端为远离电机主体的方向为外端。
如图1-4所示,改进甩砂结构的潜水电机,包括电机壳体1,设置在电机壳体内的转子轴2,设置在电机壳体一端的电机端盖3,所述转子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电机端盖,所述转子轴的伸出段21配合甩砂结构。
所述甩砂结构包括甩砂套4和不锈钢套5,所述伸出段21的外端设置外花键结构22,所述甩砂套套置于所述伸出段,所述甩砂套的至少一段内壁为内花键结构41,所述内花键结构和外花键结构啮合,所述不锈钢套包括径向环圈51和轴向套筒52,所述轴向套筒为所述径向环圈的轴孔处上拉形成的轴向翻环,所述轴向套筒52插入所述甩砂套的内端内腔,并与所述甩砂套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径向环圈与所述电机端盖配合。改进甩砂套结构,同时在甩砂套的内端配合不锈钢套,即改善了甩砂套随着转子轴一起旋转的可靠性,提高甩砂效果,又能够增强甩砂套内端防泥砂进入的能力,增加潜水电机的可靠性。
所述甩砂套的外端为喇叭口甩砂部42,所述甩砂套的内端为所述轴向套筒的套筒插接部43,所述套筒插接部43与所述轴向套筒52间隙配合,所述轴向套筒52与所述伸出段21间隙配合。套筒插接部与轴向套筒之间间隙配合,有利于在两者之间形成水润滑薄膜,既有利于减少摩擦而影响使用寿命,又能够防止泥砂进入甩砂套内随转子轴转动而进入电机内腔,有利于提高电机的防砂能力。甩砂套的外端为喇叭口甩砂部,能够避免在甩砂套外端堆积,也有利于提高电机的防砂能力。
所述甩砂套还包括中间部分的过盈配合部44,所述喇叭口甩砂部和所述套筒插接部分别位于过盈配合部的两端,所述过盈配合部的外段的内壁设置所述内花键结构,所述过盈配合部的内段的内壁为光环部,所述光环部与所述伸出段的光部形成过盈配合。甩砂套不仅通过内花键结构和外花键结构的配合,还通过过盈配合部的过盈配合,使甩砂套能够始终随着转子轴一起转动,避免甩砂套和转子轴形成相对运动,有利于提高电机的甩砂防砂能力。
甩砂套整体为一体结构,为了顺利形成套筒插接部,所述过盈配合部和所述套筒插接部之间具有倾斜过渡部45。倾斜过渡部不与套筒插接部的外端接触。
所述套筒插接部43的内端与所述径向环圈51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隔。在使用过程中,不锈钢套固定在电机端盖上,为相对静止的,而甩砂套是随着转子轴一起旋转运动,为了避免接触而磨损,采用间隔设置的方式,提高使用寿命、
所述轴向套筒52的外端位于所述套筒插接部43的外端的轴向内侧,即,所述轴向套筒的外端与所述倾斜过渡部的内壁间隔设置。
所述径向环圈51上设置加强凹环51-1或凸环,所述径向环圈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电机端盖上。通常情况以设置加强凹环为较佳方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改进甩砂结构的潜水电机,包括电机壳体,设置在电机壳体内的转子轴,设置在电机壳体一端的电机端盖,所述转子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电机端盖,所述转子轴的伸出段配合甩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砂结构包括甩砂套和不锈钢套,所述伸出段的外端设置外花键结构,所述甩砂套套置于所述伸出段,所述甩砂套的至少一段内壁为内花键结构,所述内花键结构和外花键结构啮合,所述不锈钢套包括径向环圈和轴向套筒,所述轴向套筒插入所述甩砂套的内端内腔,并与所述甩砂套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径向环圈与所述电机端盖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甩砂结构的潜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套筒为所述径向环圈的轴孔处上拉形成的轴向翻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甩砂结构的潜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甩砂套的外端为喇叭口甩砂部,所述甩砂套的内端为所述轴向套筒的套筒插接部,所述套筒插接部与所述轴向套筒间隙配合,所述轴向套筒与所述伸出段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甩砂结构的潜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甩砂套还包括中间部分的过盈配合部,所述喇叭口甩砂部和所述套筒插接部分别位于过盈配合部的两端,所述过盈配合部的外段的内壁设置所述内花键结构,所述过盈配合部的内段的内壁为光环部,所述光环部与所述伸出段的光部形成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甩砂结构的潜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盈配合部和所述套筒插接部之间具有倾斜过渡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甩砂结构的潜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插接部的内端与所述径向环圈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甩砂结构的潜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套筒的外端位于所述套筒插接部的外端的轴向内侧,即,所述轴向套筒的外端与所述倾斜过渡部的内壁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改进甩砂结构的潜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环圈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电机端盖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甩砂结构的潜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环圈上设置加强凹环或凸环,所述径向环圈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电机端盖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