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井固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
背景技术:
套管扶正器是石油气勘探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重要装置,其主要功能是保证套管能够居于井眼中心,以减小套管下放时与井壁发生粘卡的可能,保证水泥环分布均匀,提高固井质量。
套管弹性扶正器按照设计安装在套管上的合适位置,通过上下两个止动环进行限位,防止扶正器上下窜动。管串在下入的过程中,如果管串下入阻力过大,弹性扶正器的止动环一旦发生滑动,不仅对套管伤害大,而且滑移距离较大,导致整个套管串无法居中,影响固井质量,因此止动环对套管扶正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套管扶正器限位装置主要使用顶丝式止动环和敲击式箍式止动环,其中,顶丝式止动环通过调节顶丝的松紧,来调整夹持力大小,夹持力过小,易发生滑动;夹持力过大,对套管有损伤,影响套管的强度。敲击式箍式止动环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敲击,使金属卡扣部件发生变形,金属卡扣变形越大,紧固性能越好,但是其加工较为复杂,其次,变形部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点,下套管过程中,当发生复杂情况需要反复活动套管时,应力集中点容易发生变形或者损伤,导致卡箍紧固作用减弱或者失效,极端情况下,还有可能发生断裂落井。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能解决现有扶正器止动装置操作复杂、夹持力小、易滑动,对套管存在损伤等问题的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解决现有扶正器止动装置操作复杂、夹持力小、易滑动,对套管存在损伤等问题的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包括内套环、夹持环和外套环;所述外套环内壁上环向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夹持环套设在所述外套环内壁上,且其一端被所述凸起结构轴向限位,所述内套环一端伸入所述外套环内部,并与所述外套环通过锁定机构锁定,所述夹持环受到内套环伸入所述外套环内部的端面与凸起结构的内推挤压作用,发生膨胀,与套管外壁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止动环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环一端外壁设有公螺纹,所述外套环一端内壁设有母螺纹,所述内套环和外套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块,所述内套环轴向设有至少1个梯形槽,所述外套环与内套环接触的端面设有多个梯形开口,所述锁块通过插入梯形槽及梯形开口将所述外套环与内套环锁定。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环与外套环的侧壁上均设有2个对称的工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外套环内壁上的限位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环采用能够径向膨胀到弹性压缩状态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膨胀夹持环起到与套管夹持的作用,对套管不会造成穿透性接触损伤,操作简单;并采用锁定机构进行限位,防止内套环和外套环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减小夹持力。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的结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的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就结合图1-3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包括内套环2、夹持环3和外套环4;所述外套环4内壁上环向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夹持环3套设在所述外套环4内壁上,且其一端被所述凸起结构轴向限位,所述内套环2一端伸入所述外套环4内部,并与所述外套环4通过锁定机构锁定,所述夹持环3受到内套环2伸入所述外套环4内部的端面与凸起结构的内推挤压作用,发生膨胀,与套管外壁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止动环的固定。
所述内套环2一端外壁设有公螺纹,所述外套环4一端内壁设有母螺纹,所述内套环2和外套环4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块1,所述内套环2轴向设有至少1个梯形槽201,所述外套环4与内套环2接触的端面设有多个梯形开口401,所述锁块1通过插入梯形槽201及梯形开口401将所述外套环4与内套环2锁定,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锁块1可采用与梯形槽201及梯形开口401形状匹配的梯形结构,这样能避免锁块1脱出。
所述内套环2与外套环4的侧壁上均设有2个对称的工装孔5,这是因为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内套环2与外套环4高度限制,无法使用链钳或管钳等工具进行安装,因此,在安装时,在每个工装孔5中插入金属杆,通过金属杆受力来旋合内套环2与外套环4,达到上紧的目的。
所述凸起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外套环内壁上的限位台阶402。
所述夹持环3采用能够径向膨胀到弹性压缩状态的材料,诸如丁腈橡胶(nbr),氢化丁腈橡胶(hnbr)或氟弹性体。
作为举例,在现场实施过程中,配合套管弹性扶正器一起使用:先将内套环放置在套管上的设计位置,再将夹持环置入外套环内后整体套入管串上,内套环与外套环间通过螺纹彼此连接,在螺纹旋合的过程中,内套环螺纹扣端面与夹持环慢慢靠近,由于夹持环另一端被外套环内限位台阶限位无法移动,因此夹持环慢慢被压缩,径向向内膨胀而与套管外壁摩擦贴合,形成夹持力,贴合后,采用锁块1将内套环和外套环连接起来,防止两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套入弹性扶正器后,然后再按照上述方法在扶正器另一端再次安装一套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防止扶正器径向移动。依次在需要安装的套管设计位置,安装扶正器和止动环,保证套管在井眼中的居中度,从而提高固井质量。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1.一种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环、夹持环和外套环;所述外套环内壁上环向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夹持环套设在所述外套环内壁上,且其一端被所述凸起结构轴向限位,所述内套环一端伸入所述外套环内部,并与所述外套环通过锁定机构锁定,所述夹持环受到内套环伸入所述外套环内部的端面与凸起结构的内推挤压作用,发生膨胀,与套管外壁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止动环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环一端外壁设有公螺纹,所述外套环一端内壁设有母螺纹,所述内套环和外套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块,所述内套环轴向设有至少1个梯形槽,所述外套环与内套环接触的端面设有多个梯形开口,所述锁块通过插入梯形槽及梯形开口将所述外套环与内套环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环与外套环的侧壁上均设有2个对称的工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外套环内壁上的限位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非穿透性接触扶正器止动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环采用能够径向膨胀到弹性压缩状态的材料。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