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偏心扶正器。
背景技术:
在径向水平井钻井施工过程中,需要先将导向器下至预定位置,再下入连续油管,连续油管下端的万向轴进入导向器轨道,万向轴前端刀片贴靠套管,开泵进行开窗施工。然而在进行套管开窗时,当万向轴开始转动开窗时,会对套管形成一个反作用力,导致导向器在开窗时会晃动,影响开窗效果,故需要下入扶正器对导向器进行固定。常规扶正器能使导向器居中,导向器出口距离套管内壁有一定距离,导致万向轴末端低垂,导致开窗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径向水平井套管开窗作业施工时存在导向器晃动、出口脱离套管内壁的技术难题,保障套管开窗作业的顺利实施的偏心扶正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偏心扶正器,包括上端筒第一弧形扶正条、第二弧形扶正条和下端筒;其中,上端筒和下端筒为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环形套筒结构;第一弧形扶正条和第二弧形扶正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在上端筒和下端筒外侧壁面上,且二者均以其弧形呈向外侧扩张的方式沿轴向设置;上端筒与两根弧形扶正条顶端之间的两个连接点所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90°,下端筒与两根弧形扶正条底端之间的两个连接点所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90°。
优选,第一弧形扶正条和第二弧形扶正条的尺寸相同,且均为高强度弹簧钢制扶正条。
优选,第一弧形扶正条和第二弧形扶正条的拱高均为施工套管的内径的1.5~2倍。
优选,上端筒和下端筒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8~1.2m。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偏心扶正器能够在径向井套管开窗作业时将导向器出口紧紧的推靠在套管内壁,保持套管开窗过程的稳定,有助于套管开窗施工的顺利实施,其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安全可靠的特点,满足目前现场施工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心扶正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心扶正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心扶正器进行径向井开窗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实用新型有任何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偏心扶正器包括上端筒1第一弧形扶正条2a、第二弧形扶正条2b和下端筒3;其中,
上端筒1和下端筒3为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环形套筒结构;具体地,上端筒1和下端筒3的内径与油管的外径相适应,使该偏心扶正器能够套装在油管外侧,且其下端筒3在施工前焊接固定在油管接箍上;上端筒1和下端筒3之间的间隔距离设置为0.8m;
第一弧形扶正条2a和第二弧形扶正条2b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在上端筒1和下端筒3外侧壁面上,且二者均以其弧形呈向外侧扩张的方式沿轴向设置;具体地,第一弧形扶正条2a和第二弧形扶正条2b的形状与尺寸相同,且均采用高强度弹簧钢制扶正条;第一弧形扶正条2a和第二弧形扶正条2b的拱高h为施工套管内径的1.5倍;上端筒1与两根弧形扶正条的顶端之间的两个焊点所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90°,下端筒3与两根弧形扶正条底端之间的两个焊点所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90°。
该偏心扶正器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如图3所示,当进行径向水平井套管开窗作业时,将偏心扶正器套在油管5上,并将其下端筒3的底端与油管接箍焊接在一起,上端筒1保持自由状态,然后再将油管5与导向器连接,连接时保持第一弧形扶正条2a和第二弧形扶正条2b之间的夹角方向(即90°夹角中心线方向)与导向器的出口方向相反;将导向器与偏心扶正器下入井中预定位置,此时两根扶正条受施工套管4的内壁压力被压缩,进而给导向器一个较大的推靠力,使导向器出口与套管4的内壁紧紧接触,使套管开窗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该偏心扶正器在进行径向水平井施工过程中可推动导向器出口贴近套管,防止在进行套管开窗时导向器出口偏离套管,有效保证开窗效果。
1.一种偏心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筒(1)、第一弧形扶正条(2a)、第二弧形扶正条(2b)和下端筒(3);其中,上端筒(1)和下端筒(3)为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环形套筒结构;第一弧形扶正条(2a)和第二弧形扶正条(2b)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在上端筒(1)和下端筒(3)外侧壁面上,且二者均以其弧形呈向外侧扩张的方式沿轴向设置;上端筒(1)与两根弧形扶正条顶端之间的两个连接点所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90°,下端筒(3)与两根弧形扶正条底端之间的两个连接点所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扶正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扶正条(2a)和第二弧形扶正条(2b)的尺寸相同,且均为高强度弹簧钢制扶正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扶正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扶正条(2a)和第二弧形扶正条(2b)的拱高均为施工套管的内径的1.5~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扶正器,其特征在于,上端筒(1)和下端筒(3)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8~1.2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