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ALI总线电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35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ali总线电源。



背景技术:

dali(digitaladdressablelightinginterface)是一种新的智能照明系统的控制协议,dali通讯协议作为国际公开规格的照明控制通讯协议,由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操作容易、功能良优等特点,在各类照明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现有技术中dali总线电源即dalibus的输出没有高电压侵入保护功能,而很多接在dali总线电源上的灯具,其dali总线电源接口靠近ac输入接口,所以在接线时,容易把ac输入线错接到dali总线电源接口,从而会直接导致电源损坏;同时现有技术中的dali总线电源输出极性是固定不可互换的,在多电源并联时,需要区分正负极性,浪费时间,一旦正负极接反排查难度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给dali通信总线供电的电源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输出防高压侵入且极性可互变的dali总线电源以改善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dali总线电源,包括dc恒电压输出电源、mcu控制电路、输出极性变换电路、输出极性检测电路、保护电路、恒电流电路、dalibus输出端;所述mcu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输出极性检测电路连接,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dc恒电压输出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保护电路、输出极性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恒电流电路串联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且与所述保护电路连接,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极性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dalibus输出端。

更优地,所述dalibus输出端包括电压互为正负极性的outa端和outb端。

更优地,所述保护电路包括过压保护电路和短路保护电路。

更优地,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之间形成引出所述outa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端之间形成引出所述outb端。

更优地,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5、场效应管q9、电阻r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7、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所述场效应管q3的d极与场效应管q4的d极共同与所述dc恒电压输出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s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d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s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9的d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gs极与电阻r3并联后经电阻r1与所述mcu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9的gs极和电阻r11并联后经电阻r10与所述mcu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gs极与电阻r4并联后经电阻r5与所述mcu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gs极与r9并联后经电阻r7与所述mcu控制电路连接。

更优地,所述输出极性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3、二极管d12、二极管d14、光电耦合器u9、光电耦合器u10,所述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1经所述二极管d12连接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2,且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1与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端共同经电阻r13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3引出电压检测点av+,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1经所述二极管d14连接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2,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1与所述二极管d14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14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2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2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3引出电压检测点bv+,所述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4与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4共同连接有vcc-s端。

更优地,所述mcu控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3、光电耦合器u4和mcu单元,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1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1共同连接有vcc-s端,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2引出有控制信号第一输入端bus-r,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2引出有控制信号第二输入端bus-l,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3与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端dr-1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3与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dr-2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4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4共同连接有vcc-qr端。

更优地,所述恒电流电路包括检流电阻r34、限流电阻r35、三极管q10、二极管d8、二极管d11,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经所述检流电阻r34连接有gnda端,所述限流电阻r35与所述三极管q10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端共同连接所述三极管q10,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端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中的场效应管q9的g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端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中的场效应管q5的g极连接。

更优地,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d24、稳压二极管d25、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阻r33,所述稳压二极管d24和稳压二极管d25分别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24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25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端经电阻r33共同与所述恒电流电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4和稳压二极管d25还分别与过压保护电路连接。

更优地,所述dc恒电压输出电源的输出电压dcbus符合diia的输出电压规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提供了一种输出端口可以耐受高电压,且输出电压的极性可以变换的恒流dali总线电源;可以防止使用时ac输入线接错到dali通信端口而导致的电源损坏;多个电源并联时,不必区分dali总线电源输出的正负极性,根据dali总线线上先启动电源的极性,自动校正后启动电源的极性,达到能正常并联使用的功能,同时降低了接线施工时区分正负极的难度,大大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dali总线电源的电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dali总线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dali总线电源包括dc恒电压输出电源、mcu控制电路、输出极性变换电路、输出极性检测电路、保护电路、恒电流电路、dalibus输出端;所述mcu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输出极性检测电路连接,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dc恒电压输出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保护电路、输出极性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恒电流电路串联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且与所述保护电路连接,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极性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dalibus输出端。所述dc恒电压输出电源的一端由ac输入,另一端dc输出,dc恒电压输出电源的输出电压dcbus符合diia的输出电压规范,本电路可以独立应用于任何一个符合diia的输出电压规范的dc恒电压输出电源的输出级。

具体地,所述dalibus输出端包括电压互为正负极性的outa端和outb端,所述outa端和outb端之间的电压即为dali总线电源的输出电压。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mcu控制电路包括控制信号单元和mcu单元,其中控制信号单元包括光电耦合器u3、光电耦合器u4,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1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1共同连接有用于给mcu单元供电的vcc-s端,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2引出有控制信号第一输入端bus-r,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2引出有控制信号第二输入端bus-l,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3与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端dr-1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3与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dr-2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4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4共同连接有用于给控制信号单元供电的vcc-qr端。

具体地,mcu单元通过控制信号第一输入端bus-r和控制信号第二输入端bus-l分别与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2、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2连接,通过电压检测点av+和电压检测点bv+分别与输出极性检测电路中的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3、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3连接,mcu单元还连接有gnd端以及用于给mcu单元供电的vcc-s端。更具体地,mcu单元具体采用芯片型号为stm8s103f。

具体地,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5、场效应管q9、电阻r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7、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所述场效应管q3的d极与场效应管q4的d极共同与所述dc恒电压输出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s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d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s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9的d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gs极与电阻r3并联后经电阻r1与所述mcu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dr-2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9的gs极和电阻r11并联后经电阻r10与所述mcu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dr-2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gs极与电阻r4并联后经电阻r5与所述mcu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端dr-1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gs极与r9并联后经电阻r7与所述mcu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端dr-1连接。

具体地,所述输出极性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3、二极管d12、二极管d14、光电耦合器u9、光电耦合器u10,所述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1经所述二极管d12连接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2,且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1与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端共同经电阻r13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3引出电压检测点av+,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1经所述二极管d14连接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2,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1与所述二极管d14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14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2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2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3引出电压检测点bv+,所述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4与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4共同连接有vcc-s端。

具体地,所述保护电路包括过压保护电路和短路保护电路。

具体地,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之间形成引出所述outa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端之间形成引出所述outb端。

具体地,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d24、稳压二极管d25、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阻r33,所述稳压二极管d24和稳压二极管d25分别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24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25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端经电阻r33共同与所述恒电流电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4的负极端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之间引出检测点a点,所述稳压二极管d25的负极端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之间之间引出检测点b点;所述稳压二极管d24和稳压二极管d25还分别与过压保护电路连接。

具体地,所述恒电流电路包括检流电阻r34、限流电阻r35、三极管q10、二极管d8、二极管d11,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经所述检流电阻r34连接有gnda端,所述限流电阻r35与所述三极管q10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端共同连接所述三极管q10,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端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中的场效应管q9的g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端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中的场效应管q5的g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mcu控制电路、输出极性检测电路、输出极性变换电路、保护电路通过dc恒电压输出电源对上述电路提供恒定电流构成了一种输出端口可以耐受高电压,且输出电压的极性可以变换的恒流dali总线电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dali总线电源可以防止使用时ac输入线接错到dali通信端口而导致的电源损坏;多个电源并联时,不必区分dali总线电源输出的正负极性,根据dali总线线上先启动电源的极性,自动校正后启动电源的极性,达到能正常并联使用的功能,同时降低了接线施工时区分正负极的难度,大大降低了成本。

其工作原理如下:

输出极性变换电路:

1、如果dr-1为高电平,dr-2为低电平时,dc恒电压输出电源的输出电压dcbus流经q4、d3、d2、q5再经过检流电阻r34回到电源的负极,此状态outb端为正极,outa端为负极;

2、如果dr-2为高电平,dr-1为低电平时,dc恒电压输出电源的输出电压dcbus流经q3、d1、d4、q9再经过检流电阻r34回到电源的负极,此状态outa端为正极,outb端为负极;

输出极性检测电路:

1、如果outa端是正极,outb端是负极,outa端的电压为正电压,经过r13,u9和d14正向工作,u10反偏截止,av+的电压为高电平;

2、如果outb端是正极,outa端是负极,outb端的电压为正电压,经过u10、d12和r13正向工作,u9反偏截止,bv+的电压为高电平;

mcu控制电路可以根据av+和bv+两点的电压高低确定dali总线电源电压的正负极性。

mcu控制电路:上电时,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端dr-1和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dr-2没有电压,该电路是关机状态,如果原来的dali总线电源上有bus电压,则通过判断av+和bv+的电压,来确定原来dali总线电源输出的正负极性。

1、如果av+为高电平,mcu控制电路则控制bus-l点为低电平,bus-r点为高电平,dr-1点为低电平,dr-2点为高电平,则‘输出极性变换电路’工作于第2个状态,outa端和outb端的电压和原有的dalibus电压的正负极性相同,成功并联输出;

2、如果bv+为高电平,mcu则控制bus-r点为低电平,bus-l点为高电平,dr-2点为低电平,dr-1点为高电平,则‘输出极性变换电路’工作于第1个状态,outa端和outb端的电压和原有的dali总线电源电压的正负极性相同,成功并联输出;

恒流电路:

无论outa端和outb端两边的正负极性如何,当电流经过检流电阻r34,会产生电压,经过限流电阻r35的限流到达q10的b极,如果q10的b极电压达到0.6v左右,则ce极会导通,经过d8、d11把q5和q9的控制极电压拉低,从而导致流经r34的电流下降,形成负反馈。适当的选择r34的阻值,就可以控制输出电流的大小。

过压保护电路:

1、‘输出极性变换电路’工作于第1个状态,outb端为正极,outa端为负极,q4和q5导通,q3、q9截止。如果outa端和outb端接口错接为市电ac或者是高的dc电压。

1.1、当outa端为正半周,outb端为负半周时,d2,d3导通,但是d1、d4是反偏截止,正半周的电压不能回到outb端口,不能形成一个回路;

1.2、当outa端为负半周,outb端为正半周时,d1、d4导通,但是d2、d3是反偏截止,正半周的电压不能回到outb端口,不能形成一个回路;

2、‘输出极性变换电路’工作于第2个状态,outa端为正极,outb端为负极,q3和q9导通,q4,q5截止。如果outa端和outb端接口错接为市电ac。

2.1、当outa端为正半周,outb端为负半周时,d2、d3导通,但是d1、d4是反偏截止,正半周的电压不能回到outb端口,不能形成一个回路;

2.2、当outa端为负半周,outb端为正半周时,d1、d4导通,但是d2、d3是反偏截止,正半周的电压不能回到outb端口,不能形成一个回路。

短路保护电路:

1、‘输出极性变换电路’工作于第1个状态,outb端为正极,outa端为负极,q5和q4导通。当outa端和outb端短路时,a点电压会变高,d24导通,电压经d5和r33达到q10的b极,所以q10完全导通,ce极电压为0v,从而拉低q5的g极电压而截止,从而保护电路;

2、‘输出极性变换电路’工作于第2个状态,outa端为正极,outb端为负极,q3和q9导通。当outa端和outb端短路时,b点电压会变高,d25导通,电压经d6和r33达到q10的b极,所以q10完全导通,ce极电压为0v,从而拉低q9的g极电压而截止,从而保护电路;

其中,a点和b点为短路保护电路的检测点。

具体举例如下:

以已知条件:ac输入电压220vac;d24,d25稳压二极管电压10v;dc恒电压输出电源输出dcbus电压为18v;r34阻值12ω;d1、d2、d3、d4反击穿电压为1000v进行举例说明;

输出电流:其中,vb指的是q10的b极电压。

过压保护电路(输出端口错接ac输入):

1、‘输出极性变换电路’工作于第1个状态,outb端为正极,outa端为负极,q4和q5导通,q3、q9截止。

1.1、当outa端为正半周,outb端为负半周时,d2、d3导通,但是d1、d4是反偏截止,正半周的电压不能回到outb端口,不能形成一个回路;

具体地,d1、d4截止,反向电压:

由于622v<1000v,则d1、d4不会被击穿,所以ac输入的正半周电压不能与负半周形成回路,以保护电路安全。

1.2、当outa端为负半周,outb端为正半周时,d1、d4导通,但是d2、d3是反偏截止,正半周的电压不能回到outb端口,不能形成一个回路;

具体地,d2、d3截止,反向电压:

由于622v<1000v,则d2、d3不会被击穿,所以ac输入的正半周电压不能与负半周形成回路,以保护电路安全。

2、‘输出极性变换电路’工作于第2个状态,outa端为正极,outb端为负极,q3和q9导通,q4,q5截止。如果outa端和outb端接口错接为市电ac输入。

2.1、当outa端为正半周,outb端为负半周时,d2、d3导通,但是d1、d4是反偏截止,正半周的电压不能回到outb端口,不能形成一个回路;

具体地,d1、d4截止,反向电压:

由于622v<1000v,则d1、d4不会被击穿,所以ac输入的正半周电压不能与负半周形成回路,以保护电路安全。

2.2、当outa端为负半周,outb端为正半周时,d1、d4导通,但是d2、d3是反偏截止,正半周的电压不能回到outb端口,不能形成一个回路。

具体地,d2、d3截止,反向电压:

由于622v<1000v,则d2、d3不会被击穿,所以ac输入的正半周电压不能与负半周形成回路,以保护电路安全。

短路保护电路:

1、‘输出极性变换电路’工作于第1个状态,outb端为正极,outa端为负极,q5和q4导通。当outa和outb短路时,a点电压会变高,d24导通,电压经d5和r33达到q10的b极,所以q10完全导通,ce极电压为0v,拉低q5的g极电压而截止,从而保护电路;

具体地,由于outa和outb短路,则a点电压v=dcbus-vd2=18v-0.6v=17.4v,其中,vd2指d2的vf电压值;

由于d24稳压管击穿电压为10v,所以电阻r33的输入电压为17.4v-10v=7.4v;

电压经过电阻r33达到q10的b极,q10导通,q5的g极电压为0.6v,所以q5截止,电路安全保护。

2、‘输出极性变换电路’工作于第2个状态,outa端为正极,outb端为负极,q3和q9导通。当outa和outb短路时,b点电压会变高,d25导通,电压经d6和r33达到q10的b极,所以q10完全导通,ce极电压为0v,拉低q9的g极电压而截止,从而保护电路。

具体地,由于outa和outb短路,则b点电压v=dcbus-vd4=18v-0.6v=17.4v;其中,vd4指d4的vf电压值;

由于d24稳压管击穿电压为10v,所以电阻r33的输入电压为17.4v-10v=7.4v;电压经过电阻r33达到q10的b极,q10导通,q9的g极电压为0.6v,所以q9截止,电路安全保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出端口可以耐受高电压,且输出电压的极性可以变换的恒流dali总线电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dali总线电源可以防止使用时ac输入线接错到dali通信端口而导致的电源损坏;多个电源并联时,不必区分dali总线电源输出的正负极性,根据dali总线线上先启动电源的极性,自动校正后启动电源的极性,达到能正常并联使用的功能,同时降低了接线施工时区分正负极的难度,大大降低了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dali总线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dc恒电压输出电源、mcu控制电路、输出极性变换电路、输出极性检测电路、保护电路、恒电流电路、dalibus输出端;

所述mcu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输出极性检测电路连接,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dc恒电压输出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保护电路、输出极性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恒电流电路串联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且与所述保护电路连接,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极性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dalibus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ali总线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dalibus输出端包括电压互为正负极性的outa端和outb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ali总线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过压保护电路和短路保护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ali总线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之间形成引出所述outa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端之间形成引出所述outb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ali总线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5、场效应管q9、电阻r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7、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所述场效应管q3的d极与场效应管q4的d极共同与所述dc恒电压输出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s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d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s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9的d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gs极与电阻r3并联后经电阻r1与所述mcu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9的gs极和电阻r11并联后经电阻r10与所述mcu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gs极与电阻r4并联后经电阻r5与所述mcu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gs极与r9并联后经电阻r7与所述mcu控制电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dali总线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性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3、二极管d12、二极管d14、光电耦合器u9、光电耦合器u10,所述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1经所述二极管d12连接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2,且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1与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端共同经电阻r13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3引出电压检测点av+,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1经所述二极管d14连接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2,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1与所述二极管d14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14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2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2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3引出电压检测点bv+,所述光电耦合器u9的引脚4与光电耦合器u10的引脚4共同连接有vcc-s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dali总线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控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3、光电耦合器u4和mcu单元,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1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1共同连接有vcc-s端,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2引出有控制信号第一输入端bus-r,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2引出有控制信号第二输入端bus-l,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3与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端dr-1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3与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dr-2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引脚4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4共同连接有vcc-qr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dali总线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恒电流电路包括检流电阻r34、限流电阻r35、三极管q10、二极管d8、二极管d11,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经所述检流电阻r34连接有gnda端,所述限流电阻r35与所述三极管q10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端共同连接所述三极管q10,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端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中的场效应管q9的g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端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中的场效应管q5的g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ali总线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d24、稳压二极管d25、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阻r33,所述稳压二极管d24和稳压二极管d25分别与所述输出极性变换电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24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25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端经电阻r33共同与所述恒电流电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4和稳压二极管d25还分别与过压保护电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ali总线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dc恒电压输出电源的输出电压dcbus符合diia的输出电压规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DALI总线电源,包括DC恒电压输出电源、MCU控制电路、输出极性变换电路、输出极性检测电路、保护电路、恒电流电路、DALIBUS输出端;MCU控制电路分别与输出极性变换电路、输出极性检测电路连接,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DC恒电压输出电源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保护电路、输出极性检测电路连接,恒电流电路串联于输出极性变换电路且与保护电路连接,输出极性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极性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DALIBUS输出端。本实用新型的DALI总线电源输出端口可耐受高电压,且输出电压的极性可以变换,防止AC输入线接错导致的电源损坏,多个电源并联时,降低了区分正负极的难度,大大降低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李跃;张宏;戴慧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角度控光智能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3617.html